情境教学古代文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写话教学的过程中,情境教学能明显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情境教学在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写话训练中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情境教学古代文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情境教学古代文学论文 篇1:

还原历史语境,关注文学发展过程

摘 要: “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顺应了大脑的生物特点,并利用了认识的直观原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创设情境,建构全面的文学史景观,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通过语境还原,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实现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文学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总体来看,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立足学科性,关注教学内容的鲜活度;渗透教育性,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情境教学 自主学习

“情境教学”是将学习者的体验活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整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追求教育的整体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教师可采纳“情境教学”模式,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教育家John D.Bransford等人认为,社会情境是指“熟悉的任务情境”和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情境”。也有学者认为,情境既是问题的物理结构与概念结构,又是活动的意识意向与问题嵌入其中的社会环境。[1]

将“情境”引入教学的优长有如下两点:其一,“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顺应了人的生物特征。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相互协作、各有分工。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单项练习主要调动大脑左半球,引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情境教学”着力调动右半脑,使之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辅之以“情境教学”,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二,“情境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认识的直观原理。具体的形象、鲜活的细节等易于留存在人的记忆中。从教学实践上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更强调直观性、情感性、师生的双向互动性,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上,教师可吸纳“情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大量增补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回到”古代社会的历史情境,体会具体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创作环境,更形象、更真切也更深刻地学习、感知、接受中国古代文学史。这种再现过往时空,构建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总体思路如下。

(一)创设情境,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建构全面的文学史景观。

“情境教学”通过有效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时空隧道,走进古代文学现象发生的现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完全同化新知识,则指导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重组,丰富、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如,在讲述元代戏曲《西厢记》时,常规的教学模式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三:关于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西厢记》的艺术特点。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则补充讲授“关于《西厢记》的续作及其评价”一节。《西厢记》问世后,出现了大量续作,不少续作有意颠覆《西厢记》原有的风格。如盱江韵客的《续西厢升仙记》,将莺莺写成心胸狭隘的妒妇,将张生写成恶人;张生与莺莺结成夫妻,又要纳红娘为妾;红娘更被写成与莺莺争风吃醋的小人。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进入明清两代“满地皆话《西厢记》”的“历史情境”,并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当代文化界的“恶搞”之风,指导学生认识、分析古今相似的文学、文化现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对当下“恶搞”等文化现象形成理性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水平。

(二)把握主体,强化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

“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经由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阅读必要的学习资料,激发、强化个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感受,并进一步形成对古代文学、文化的理性认识。因此,“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内外充分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接纳、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寻找、筛选信息要素,提取已有的知识,通过自我建构、自我发现的方式获得新知识。

如在明代小说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明代、清代小说的评点本。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掌握故事情节,同时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小说的存在形式、接受和传播方式,了解时人对这些小说的具体评价。之后,要求学生以评点的形式,写出回评、总批、侧批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存在状态。这样,学生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古代文学、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有效地打通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两门课程。

(三)激发兴趣,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模式。

“情境教学”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什么”,而且要让学生“知怎样”,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最终确定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掌握“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

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主体,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学生的感情、信念、愿望、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情境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入历史语境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关于读什么、怎样读等,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比如,阅读明清小说的评点本,学生可以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任选一部,在阅读并做大量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分成学习小组,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不断强化场景意识,并最终建立个性化的、自觉的自主学习模式。

研究型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在展开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退居幕后,而是进一步发挥能动作用,富于策略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并非削弱教师的作用,恰恰是对教师业务素质、教学功底、科研水平、协调能力的综合考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上,“情境教学”就是要整合学习者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以及系统思辨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强调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之间的互补、互动,引导学生形成进入“历史语境”的自觉意识,实现教学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进入“历史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理解作品、把握作家、自主学习、用之于实践。

(一)开展“情境教学”在教学方案设计上的要点。

1.立足学科性。学科性是“情境教学”根本。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文史哲不分家”,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时,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社会史、哲学史、政治史、文化史内容。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体现古代文学的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这是首要原则。

2.关注鲜活性。经过时间的沉淀,留存在文学史教材中的作家及其作品已经被经典化。经典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消极性,这些作家、作品往往被抽离出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成为某个时代的标签,失去了其鲜活性和生命力。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还原作家的日常生活状态,在生活细节中把握作家、作品,重构古人的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古代作家、作品的生命力。

3.渗透教育性。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中小学阶段了解、习得知识点转向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情境教学”的目的正是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学习、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4.着眼发展性。任何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情境教学”模式的着眼点之一,就是培养本科生在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文献资料时的现场感。在古代文学学科治学与中学古文教学中,这种现场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促使学生形成建构历史语境的意识,对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充足的动力。

(二)实施“情境教学”可采取的方法。

1.描述法——建构基本的历史语境。教师在充分掌握、理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与作家、作品等有关的思想潮流、历史细节,以生动的语言尽可能地描述历史的全貌。当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或对场景的把握不够时,应结合他们熟悉的场景进行对比、比较,以激发他们还原历史情境的能力。如讲到《三国演义》,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三国演义》半文半白的语言所具有的历史感,以学生熟悉的电视连续剧为例,探讨正说历史与戏说历史的区别,提醒学生注意《贞观长歌》与《还珠格格》在语言风格层面上的差异:《贞观长歌》的编导试图把观众引入历史场景之中,所以遵循“讲述历史”的严肃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充分理解语体对文学文本的巨大影响力。在“还原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反省古代乃至现当代文学、文化现象。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令学习者将抽象的符号逻辑转化为实用知识。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文化教育部门,针对学生的择业方向,在教学中,时时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文化现象进行反思。如,明清小说、戏曲领域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国家、特别地方文化官员禁止小说刊行、限制戏剧搬演,但结果却是屡禁不止。在谈到这一现象时,提醒学生思考古代为何禁止小说、戏剧,禁令下达后为何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种屡禁不止的现象对当代有何启示。结合“百家讲坛”“超女”等文学事件、商业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将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当如何引导中学生形成宽容的文化心态,同时保持高尚的文化品位。这样,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发言等互动,学生能全面把握文学作品、文化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规律。

2.阅读法——全面感受历史情境。把握历史场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感知能力。“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之外,应注重学生课外的学习。学生除阅读作品选、背诵经典篇目,还需要阅读原著,写读书笔记,提交读书报告,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不断强化对古代文学、文化的认知。展开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对学生阅读的版本提出要求。如明清文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喜爱小说、忽略诗文的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明代、清代文学家诗文集,并要求学生阅读线装书或影印本。这样,通过阅读,学生对古人的写作方式会有直观的了解,理解古人创作的物质环境。通过阅读线装书,学生会充分领悟到,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产品、精神产品,而且是有必要的、特定的物质承载体,这对学生进入具体语境也有极大的帮助。

3.辅助法——不断强化情境意识。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历史语境。如,在讲授元明清戏曲时,由于戏曲已经退出了学生的生活,因此,必须让学生观赏、了解戏剧,他们才会对戏曲有直观的感受。在讲授《牡丹亭》之前,课间,可反复播放经典片段,如《游园》等,使学生对昆曲有直观的印象;在讲授过程中,可让学生观看青春版的《牡丹亭》,使他们进一步从声音、画面等综合效果上理解中国古代戏曲。在讲授过程中,针对有关唱词,还要给学生补充古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如《牡丹亭》中有“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一句,教师可放映看杜鹃花、荼蘼等的图片,提醒学生“荼蘼”这种花与玫瑰花同一科属,攀延性很好,颜色纷繁,古人常用来作蓠芭墙。通过这种方式接通古今时空,学生能全面感受古人生活与当下的融会之处。

常规的古代文学教学往往讲授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对文学现象、文艺思潮给予定性式的评价等,这样容易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形成刻板的印象,学生仅仅将古代文学作品、作家视为抽象的逻辑符号,无法对古代社会生活、古代文学作品作出“同情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模式并不反对或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型教学扮演的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2]“情境教学”模式则鼓励教师将学界最新的科研动态、教研方法应用于实践,作为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推动者,最终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高。

以“情境教学”为手段展开研究型教学时,教师通过有意识地穿插对作家活动场景、生活细节等的描述,可以推动学生自觉地进入文学发展的“过程”之中,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切实存在,古人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这样,通过还原情境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文学事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认知,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与研究能力。

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展开“情境教学”,可以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开拓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将教师掌握的系统知识、学术方法、教学方法等尽可能全面、快速地传递给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心理学研究显示,只要建立适合的语境,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知识就可以成功转移。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之中,也可以使形象再建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丰富学习方法,提升思维品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逻辑思维能力,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个人的体验、知识点融会合一,使学生在情境还原的基础上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总体来看,“情境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思想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对师范生来说,“情境教学”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建构提供必需的知识储备。通过“情境教学”,师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就能够了解和习得前沿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方法论,为迅速融入职场进行必要的准备。对非师范生来说,“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品质,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界最新动态、最新观念和观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贺定修.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教育探索,2004,(6).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构建文化语境——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 炜

情境教学古代文学论文 篇2:

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写话教学的过程中,情境教学能明显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情境教学在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写话训练中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情境教学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而写话教学则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启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慎重对待。而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能够使学生沉浸在课堂教学氛围中的教学方法,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小学生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优秀的作用。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的意义

对于小学低年级时期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学习兴趣,而写话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教师布置的写话任务根据自身的想象准确进行表达,让学生能够正确对身边事物进行描述,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的语言学习往往会一直影响其成年后的语言表达水平,因此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又存在着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语言表达存在着单调模糊的特点,在描述事物时的表达容易出现重复,因此需要教师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写话教学则能够使学生快速形成语言逻辑思维,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往往有着较高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任何知识都很容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利用写话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写话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写话素材的道理和寓意中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情境教学在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情境创设生活化,激发写话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确保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没有铺垫,单纯以任务布置的形式进行写话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茫然失措,在面对写话素材时无从着手,导致学生难以对写话教学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写话教学时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事物融入其中,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以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上的图画创设情境,提问学生:“你们做过哪些游戏?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游戏和这些游戏有趣的地方,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画出来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文字描述,并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在此期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培养其表达能力和自信力,使课堂教学收获良好的效果。

2、情境教学艺术化,培促进情感培养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情感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利用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写话能力的训练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加入艺术化元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例如在进行《所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透过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意趣,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所描绘画面的模拟音频,为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具体的场景。对于“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一句,让学生根据自己脑海中的情境,尝试进行叙述式的写话练习,让学生在写话教学过程中受到来自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这种艺术化的课堂氛围下得到情感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这一定的提升作用。

3、情境教学科学化,提升思维能力

在进行写话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使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得到提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看待情境创设的效果,务必保证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尝试情境时,有关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情境对学生的影响都有着不同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写话教学中能够得到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保证教学情境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从而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学习效果得到真正有效的保证。

三、结语

写话教学作为学生探索语文写作世界的开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功能,为小学生在语文写话练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而持续努力,使學生在未来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持续不断地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红.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情境创设之管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13.

[2]  施海晓.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20):21-22.

作者:昝晶鸽

情境教学古代文学论文 篇3:

公共大学语文情境教学刍议

摘要:公共大学语文课程情境教学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际中有多种运用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变长期存在的灌输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带着思考理解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境教学

高等院校里,学生对公共大学语文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教学内容本身,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法是在实践中收效明显的方法之一。情境教学能营造与教学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氛围,唤醒学生的既有影像和情感记忆,调动学生的大脑储备,使他们尽快地与课堂内容亲合,形成理解和共鸣。它能让学生发现既有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与新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打通旧知和新知,迅速吸收消化,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就公共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方法和价值做些许探讨。

一、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多媒体带入

多媒体带入,即通过播放相关多媒体资料,展现生动形象的情境,消除教学中学生对文字的厌烦感,吸引其注意力。精品的多媒体资料是对教学内容良好诠释,与教学内容契合度高,能立即把教学中的纸上内容转化为立体形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欣赏中受到感化,为下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开个好头。比如,在讲授诗人食指的《热爱生命》时,可在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播放专业朗诵者的演绎录音,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文字下蕴含的丰富感情。又如,在讲授汤显祖《长亭送别》内容时,可播放精心制作的朗诵版《长亭送别》flash文档。该flash文档以古装动画配乐朗诵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作品内涵。诗情画意的动画,让学生迅速进入“送别依依”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也起到正字音的作用。又如,在讲授《史记》中“垓下之围”内容时,可播放和书本内容相对应的影视剧《楚汉争雄》片段,把动人的历史人物形象和壮阔的战争场面再现,给学生强烈的历史感。

实践证明,在教授古代文学内容时,根据具体内容使用多媒体带入情境教学法,较之传统的纯文本讲授法,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提升。

(二)表演参与

语文课堂需要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气氛。部分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从而形成“寓教于乐”的效果。表演参与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表演参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游戏、舞台剧等,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现场演绎来发现问题,传授知识。

如在讲授莎士比亚著名剧作《哈姆雷特》章节时,可设置戏剧表演环节。该环节可分为三个步骤:人物性格分析、戏剧表演、点评。在关键的表演环节,富有表演欲的同学上台,演绎不同的任务角色。现场的语言、动作、表情都体现出他们对作品和任务的理解把握,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高涨。然而在结束时,教师和其他同学所做的点评,又再次使得注意力回落到了教学内容本身。

(三)设问引导

课堂教学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全盘灌输、学生毫不动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设问法是一个有效手段。教师主动设问,提出教学内容中的疑问,让学生作答,使学生脑子主动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如在讲授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为考察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老师设计了以下一组情境问题:作品中主人公为何要独自出行?主人公在行途中一些奇怪的感受如何理解?作者想借司机和抢苹果事件来说明什么?结尾主人公对父亲言语的回忆有着什么内涵?这一切将使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从文本和人生体验中寻找答案,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四)互现法

大学公共语文的对象是成年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视野和人生阅历。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建立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案例的联系,使得两者能互通互现、相互印证说明,那么也就能“化生涩为熟悉”,促进学生理解掌握。互通法的典型手法是用现实案例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授欧阳修《泷冈阡表》时,可以援引新闻报道中关注的“错判”来加以说明。安徽张氏叔侄的遭遇以及其他一些典型事例,足以说明“错判”带来的严重伤害,反映出欧父在当时能坚持公正的难能可贵。互现法让学生发现已有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起到拓展思维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价值

情境教学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了丰富的背景,有了形象的内容,是他们迈向新知识的桥梁。

(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带来学习动力,学习就由“要他学”变成“他要学”。我曾经在课堂上进行过这样的教学:以网络语言“凡客体”为例,模仿造句。这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转换,采集了时下最流行的语言现象。作为网络时代的学生,他们对网络文化和语言耳熟能详,而且使用频率很高。这样的练习切合了他们的实际,让他们感觉兴致勃勃。从课堂练习来看,涌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对这种训练方式非常接受。

(二)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公共大学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营养。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作品的人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并且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教学《涉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屈原报国无门,满腔悲愤之情,可设置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在投影屏幕上,瘦削的屈原在江边伫立,回望故国,江上一片苍茫,空中飞鸟哀嚎·这样的画面将把学生带入诗歌的场景中,再现屈原被放逐的经历,诗人的悲剧意味深深的感染每一个人。

(三)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再创造,能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如在讲授欧阳修《泷冈阡表》对母亲的回忆时,针对“修贬夷陵”之后发生的事情,结合母亲所说的话,要求学生在此情境中,分析母子二人在文中未记录的言语内容。学生应当根据此情景,结合上下文,合理的发挥想象,理清前后逻辑关系,思考出答案。通过这么一个细节的考察,教师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真细致研究问题的习惯。

(四)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前述提到的表演参与法,是对这个方面的最好说明。这种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积极性得到发挥,成就感得到满足!在设定的一个情景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喝彩,前提是具有较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表演参与,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上的优缺点也会被发现。所以,这是一个训练和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展示与学习的过程。在公共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围绕作品也好,围绕作者也好,围绕技能也好,但凡使用了情境表演方式的,都能够有效的训练参与者的口才、仪态、表演等能力。如在《口才与写作》单元中,设置模拟辩论赛,围绕某一辩题展开辩论,是对教学理论的最好实践,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提升。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在公共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合理地、恰当地使用情景教学法,且可以多种方式并用,力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真正的变成学生遨游语文知识海洋,自由撷取精华营养的场所。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

作者:周彦 钟华

上一篇:数学教学方法比较论文下一篇: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