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经济需求的校企合作“四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22-09-10

1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 校企合作是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 许多地方高校为能够在新一轮的高校洗牌中争取到优势, 纷纷响应教育部要求, 开展校企合作,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许多高校对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 校企合作的意义

2.1 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的理论

此前, 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包括学校办学思路、办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中, 对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将会进一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

2.2 有利于对社会所需人才有更进一步认识

通过对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使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对培养什么样的人, 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 有利于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由表面, 逐步深入至各个方面, 并针对这些要求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2.3 有助于探寻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于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来讲,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既是一种实践创新, 又是一种理论升华, 这种实践背后隐含着某种理论支持系统, 通过对开放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为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4 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里是一只重要的力量, 由于受发达地区人才吸附效应的影响, 一般地区或偏远地区的人才缺乏相对严重, 地方高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 能够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 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关键环节处理的问题

多数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对合作过程的整体认识, 对于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认识、处理不全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高校没有注意到“内部”与“外部”有效衔接的问题 (即:内部实践教学体系与外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衔接) , 没有注意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生评价与最终学生取得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高校缺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系统性考核,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否实现也就无从界定) 。

3.2 合作平台的构建问题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 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适应现代生产第一线需求为目的, 以学校和社会紧密合作为途径的现代教育模式。目前各高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力度, 但是如何有效地结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搭建多元化、深层化的合作平台或研究较少, 或合作平台搭建缺乏多元性, 合作深度, 或在所搭建的合作平台之间的关系上缺乏研究。高校没有很好地在遵循学生学习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平台的构建。

3.3 对学生深层次、系统性考核问题

目前, 大多数高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合作形式与合作项目的研发, 但对于学生成长有多大、进步有多少的衡量上稍显无力, 缺乏有效地衡量机制。部分高校虽有零星考核, 但在考核机制方面缺乏系统性研究与设计, 与此同时考核也缺乏深度。深层次、系统性考核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 若考核无力, 合作形式要多样合作内容再丰富, 也难以实现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4 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突破点

地方高校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 需要创新性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 需要通过搭建四个合作平台、协同四种关系、构建四层次评估体系。

4.1 构建四个合作平台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依据实践教学体系 (前期教研成果) 搭建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平台。结合项目负责人前期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将四个合作平台与“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来构建。在构建合作平台的同时, 遵循学生学习成长、成才规律, 梳理四个平台之间的关系, 构建四平台内在关系, 明确每一个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并发挥四个平台的协同作用, 提高校企合作的综合效能。

4.2 梳理四个关键环节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识别四个关键环节, 即岗位胜任力构建环节、教学体系重构环节、考评体系构建环节、工作绩效展现形式识别环节。梳理四个关键环节中内部 (教学体系) 与外部 (岗位胜任力) 的有效衔接、过程 (考评体系构建) 与结果 (工作绩效展现形式) 之间关系的研究, 抓住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

4.3 建立四层次人才评估体系

借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 在对该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 从态度、知识与技能、工作行为、绩效结果四个层面进行考核体系构建, 梳理四层次考核的关键指标以及考核周期问题。此目标的实现, 对于校企合作效果的实现具有关键性影响。若考核缺乏深度与系统性。合作形式要多样合作内容再丰富, 也难以实现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5 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的实践

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 首先应该是以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布局,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形成了“四四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5.1 四个关键环节梳理与构建的实践

笔者在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实践中, 首先明确了校企合作中四个关系, 即岗位胜任力构建环节、教学体系重构环节、考评体系构建环节、工作绩效展现形式识别环节。通过对地区人才需求的调查, 建立起专业人才需求模型, 依据人才需求模型, 对专业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梳理实践教学环节, 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地区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方式:组建起实验班, 实验班第一批次人数为36人, 其中二年级人数为24人, 一年级人数为12人;建立学员个人档案, 完成了《校企合作开放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完成了《实验班考核管理办法》及考核指标的制定;完成与校外企业的合作, 即完成与承德市鸿雅伟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签署。

人才培养方案是开放式的, 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 协同培养人才。自本项目开始, 已开展四次人才协作培养项目, 分别为:第一期《走出管理雷区》, 主讲人:王竟冬, 微软优秀讲师, 香港HKTCC特约讲师, 清华大学总裁班特约讲师, 北大总裁班特约讲师;第二期《如何应对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劳动争议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第三期《非货币激励员工的九大方略》, 主讲人:彭荣模, 2005至2008年三次获得中国十佳人力资源培训师, PPT国际职业培训师, 美国POP人才测评总部专业分析师, 清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人力资源主讲专家;四期《工伤保险政策解读及热点案例分析》, 主讲人:邹杨,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辽宁安融律师事务所律师, 首席仲裁员, 政府法律顾问,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特约讲师,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约讲师。

紧接着需要调整的是考评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需要配套的考评体系, 考评方式的多元化, 考评内容的深层次, 考评者的多构成是其特点。考核内容由单一的知识考评变为多元化的内容, 工作业绩展现形式是需要明确的第四个关系, 这需要学校与对口企业共同制定。这四个关键环节协同了内外部关系, 协同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5.2 构建四个合作平台的实践

搭建四个平台部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搭建了课堂实训平台, 实训室实训项目设计平台, 项目合作平台, 校外实习平台。在课堂实训平台搭建中, 与承德市鸿雅伟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法政系2015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出校园迈入社会”主题沟通会》, 完成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班学生毕业前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工作, 此部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内容之一;2015年7月, 完成2013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招聘与录用模块实践教学合作, 聘请河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徐若飞开展招聘与录用实务模块的讲授;校企合作, 共同指导、点评学生作业。

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 合作企业与本专业教师联合为本实验班学生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为2015年人力资源日 (“818”, 8月18日) 设计活动开展方案。本作业于6月1日提交, 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 (三人) 双方共同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来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与指导。通过点评, 学生不仅能够明白知识性内容, 与此同时, 也学会了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更加实际的问题, 是自己的认识从实施层面落实到了可操作层面。

实训室实训项目设计平台研究中, 笔者将此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室, 该实训平台组织综合模拟训练, 场景设计贴近真实, 企业方相关人员与教师进行指导, 将校内实训室建成开放式实训室;第二个层次为建立校企合作研究室, 该研究室属于“小型商品”开发室, 突破了第一个阶段的模拟实训阶段, 属于真实的产品生产环节。在本阶段, 由企业方提供企业真实的需求, 学生在校企共同指导下完成项目研究, 交付给“客户”;第三环节为校企合作中心或研究中心的成立, 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的成立。本环节需要校企双方合作质的提升, 在此平台下, 企业研究人员与学校高水平教授共同合作, 完成大型或综合项目,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 可以将项目分解下来的部分小型项目放到第二层次平台中开展。

5.3 构建四层次人才评估体系的实践

完成四层次评估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的目标是否实现, 我们用什么来评价?如何评价?笔者结合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工具——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估模型来加以改造应用, 制定出了《实验班考核管理办法》及考核指标。考评指标分为四个层面, 即:态度类指标、知识类指标、行为类指标、业绩类指标。四类指标权重设计可根据不同专业、校企合作不同程度自由制定。如果校企合作水平较低, 则可以使用前三类指标, 低年级学生以前两类考核为主, 高年级学生则在第三类指标上设置权重高一些。对于第四类指标, 可设置成绝对加分类指标。如果校企合作水平高的专业, 则四类指标可全部采用, 当然, 也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考核内容权重设计的问题。总之, 通过四层次指标的考核, 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在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的过程中的态度, 在每一个项目中所收获到得新知识及知识的应用程度, 能够考查学生在更深层面行为层面的内容, 即是否能够将知识应用到行为中去。最深层面考察为业绩层面, 即学生是否通过协同培养能够将成绩展现出来, 成绩可以表现为专业获奖、成果推广、项目应用至企业且产生很好效果、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所用且产生效益或基本可以直接转化成为商品推向市场等。

摘要: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努力, 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而且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高校在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理论引入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在校企合作四平台搭建、四关键环节处理与四层次评估体系构建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苗淑杰, 康维新, 李伟.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 2007 (9) .

[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3) .

[3] 郑堤等.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版) , 2008 (28) .

上一篇:建筑施工技术中节能理念的应用分析下一篇:探讨中国养老社区康复性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