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

2022-09-11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校企合作, 对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路, 也是独立院校发展生存的内在需求。校企合作, 在教育方面,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初步的技术经验, 达到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在平台建设方面, 有助于搭建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实习实践就业基地, 使得学生具有较好的软硬件平台;对于企业来说, 与学校优势互补, 节省企业人力资源和培训成本, 共享资源, 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独立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尝试、实践与研究已经悄然兴起。但目前由于应用型人才院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 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在大多数应用型人才院校尚未形成,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内外, 都有比较多的研究和实践, 这些研究一部分是着重理论研究, 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另一部分是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大多数研究内容过于同质化,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原则上是正确的, 但是很多解决不了具体实际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

我院实验中心在2014年与南京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建设成了“产学研”一条龙的深度合作基地。公司大量的产品, 从设计、研发、产品包装、技术支持等, 均由我院教师及部分学生完成;有多名毕业生留在公司工作, 很多学生在公司实习, 多名教师曾经或者正在公司进行访问工程师项目。学生依托公司的合作项目, 在大学生创新方面, 有多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教师参与公司项目研发非常多, 仅签订横向课题的项目经费已经有5-6万元, 还有很多没有签订横向课题的项目。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是发展的动力之源, 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 校企紧密合作的模式, 正是创新创业的温床, 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下, 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非常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了, 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宗旨

四、课题研究成果

针对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特点, 结合我院与某公司的合作关系和特点, 对于企业、教师和学生在其中的关系做了如下的研究。

(1) 成立学生“产学研”工作小组。这种“产学研”工作小组不同于以往的创新实验室, 其目标是为了和公司进行对接, 实现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小规模定制生产。某公司的产品大都是单品产量不高, 但是定制化程度很高, 几乎大多数的产品都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制, 对于一般的工厂的生产模式是不适用的。我们的“产学研”小组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组以学生为负责人, 学生自行管理。有定制需求的时候或者研发新项目的时候, 以教师为主, 学生参与;到了定制生产的阶段, 以学生为主, 教师参与的方式。这样既满足了公司定制产品的需求, 教师也有了很多横向的课题, 学生也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和生产定制的过程。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 降低了公司的生产过程和研发过程的成本, 解决了普通工人不能做、高级技术不愿意做的定制生产问题;教师得到了很多的研究课题, 也得到了很多的实践的经验, 也提升了收入的水平;学生参与了实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过程, 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也补贴了生活费用。

“产学研”小组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为首要的条件, 在课余的情况下, 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和生产。一些有条件的产品, 经企业同意之后, 也会作为学生比赛和创新的选题依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实现了全面的丰收。

(2) 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的售后维护。作为定制化的产品, 其售后也是公司比较头疼的问题。一般的技术员不能了解所有的产品情况, 因此不能有效的解决售后中的问题。定制化的产品, 往往涉及到安装调试, 公司技术员也不一定能够胜任。鉴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我们也安排了部分“产学研”小组成员, 作为企业的临时技术维护, 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安装、调试和售后工作中。学生一般在企业技术的带领下, 短期出差, 真正的接触终端的客户, 解决实际产品从研发阶段到使用阶段的问题。从客户那里, 可以听到关于产品的意见和建议, 回来可以在研发生产阶段加以改进。这样, 整个过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这正是很多企业想做的事情, 却不容易做到的。

(3) 提升学生的就业选择面。经过了这样的过程,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绝对的优势。一方面, 公司和其关联公司, 如果愿意留下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就有很好的就业保障和选择。另一方面, 在学生自主找工作的过程中, 他的这些项目经验, 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竞争中十分有利。我们的多个参与的学生都找到了相当好的工作。最后, 学生如果自己有想法、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自主创业。有了跟公司的合作经验, 自主创业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4) 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样的目的是让教师在授课中, 带入更多企业的经验。只有教师教课好, 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所以在这个体系中, 教师的培养是一种正向的促进, 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校企合作模式中, 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普通教学, 同时也是企业工程师, 还是一个项目经理。教师本身就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 我们的教师掌握着公司80%以上的硬件核心技术。这样的关系, 是一种双赢的关系。“双师型”在我们的合作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校企合作是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特色、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师能力素质和优化师资结构的重要方式。校企合作对企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可以解决的现实生产研发的需求, 解决定制生产的矛盾, 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人才资源的贮备。教师可以增强实践能力, 提升实际产品的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水平。学生收获了企业的研发生产和维护的经验, 提升了个人的水平, 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提升了个人能力, 实现了学习的过程。

(二) 建议

1. 建议改善职称评审导向的政策引领机制

职称评审政策是引领教师职业发展专业化的标尺。本科独立院校由于以教学为主, 科研水平薄弱, 但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有一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职称评审中, 更加重视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果, 完善对应的考评机制。

2. 建议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

目前, “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是缺失的, 很多院校在实践中, 对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依然没有明确的标准或者是标准模糊。如果在校企合作成果的基础之上加以认定, 制定明确的标准, 相信会更加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有利于校企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

3. 完善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

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般只规定相应的学分置换政策。但是对于深度的合作, 设计到学生的劳动保障、工作权益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就需要有明确的政策和规定。希望国家层面上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这样才能更好的报账学生的权益。

摘要: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结合了校企合作的一些实际情况和经验, 研究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的意义, 在企业、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研究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制度的建设。对于深度合作的企业, 结合企业定制化生产的特点, 重点探讨了怎样满足多方需求的一种合作模式。最后, 在制度建设方面, 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文益民, 易新河, 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9) :58-62.

[2] 马红春, 钟守冰, 李国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3, 32 (3) :92-94.

[3] 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 易新河, 文益民, 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 2014 (2) :36-41.

[5] 徐科军, 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7) :8.

[6] 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5)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