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1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实践能力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 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因此, 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学校育人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体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 使人才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 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1 建立适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机制

为了适应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我们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打破了过去“老三段”式传统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 构建了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特色, 使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2 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和职业教育特色

在校二年的理论教学中正确把握“必须够用”的原则, 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先进性, 将原来教学中以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来,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 , 以提高学习效率, 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做合一”, 边学边干, 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了与今后工作岗位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初步岗位能力, 为完成最后一步的专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1.3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 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建立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而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依靠社会力量,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在省内外选择了十几个大中型企业, 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这些企业均为国家同行业骨干企业, 长期效益好、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技术队伍优良、热心教育事业, 与学校关系密切, 为我们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

1.4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成功实施新方案的前提。我们采取各种措施,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几年来采取到企业顶岗、国外研修、参加校办企业工作、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各种方式参加毕业实践、强化教师实践能力, 收到显著效果。这些教师不但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受到企业欢迎, 而且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强, 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 受到学生欢迎。目前有7 5%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 成为直接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导者。

1.5 制定严密的毕业实践方案, 保证毕业实践的整体效果

为了使为期一年的毕业时间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 结合专业所适应的技术及管理岗位, 制定了《毕业实践大纲》、《毕业实践指导书》、《毕业实践计划》、《毕业设计指导》及《毕业实践写实表》等教学文件, 对毕业实践的目的、内容、实施方式、考核办法及有关技术及管理岗位的业务内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学生对实习的整体轮廓有了明确的了解, 在不断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实习的整体目标。根据教学计划和工程实际的要求。

2 校企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

几年来我们始终贯彻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想, 积极实施校企合作教育, 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与机制,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教育, 人才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教师队伍得到锻炼, 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推动了专业建设。

2.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本专业具有适应岗位多、承担的业务量大、用人市场广阔的特点。建设的施工周期长, 建筑的体量大, 还要受到诸多法律:法规和规程的制约。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因此本专业的真实工作氛围具有在校内不容易模拟的特性。在学校内部, 只能通过实验、实训等手段解决学生的某个工种、某个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问题, 而无法使学生连贯的参与建筑生产的整个过程。即便是学校能够在校内模拟工程施工全过程, 也不可能在校园内营造与施工现场氛围相同的实践环境。

为了使学生真正具备与企业用人要求“零距离”的条件, 采用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出校门, 深入生产一线, 真刀真枪地参与生产的全过程, 接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 当进入施工企业之后, 经过企业技术人员培养和实际工作的锻炼, 能够较快的把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较快的实现了知识的转移与内化, 同时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 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本领有了明显的提高, 较快地进入了角色。

2.2 校企合作教育有效地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 除了在业务岗位进行跟班工作之外, 还要定期、分专题接受企业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讲座。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年在生产一线工作,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 掌握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我们尽量把学生安排在管理模式先进的大型企业, 建设市场发展健康的地区, 具有代表型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毕业实践。由于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在设计理念、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均体现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最新潮流, 学生在这些项目上实习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考验。在业务水平、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实现了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目标。

3 校企合作教育促进了学生就业

采用校企合作教育“2+l”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较长, 既给企业搭建了一个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也给学生提供了解企业概况和今后工作岗位的条件。由于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学生的综合素质好, 因此毕业生容易被实习所在企业接受。几年来, 学生在实习所在单位就业的比例约在80%以上, 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市政系专业毕生几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专业发展势头非常好。

4 校企合作教育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产学合作教育, 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 又是成功实施产学结合教育的前提。随着新进高学历青年教师的比例增加, “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成为突出问题。我们采用直接外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带领学生参加实岗训练、到实训基地参加新技术培训、积极承担应用性开发研究课题等方式,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这些教师不但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受到社会欢迎, 而且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强, 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 受到学生欢迎。

摘要:要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就必须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的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 使人才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零距离,教育资源,专业建设

上一篇: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探微下一篇:关于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在CNPCnet中应用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