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探索和研究

2022-09-10

一、引言

在“十三五”的背景下,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力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进而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即培养学生从事某类职业的工作能力。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表明希望高校可以重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此高校在这样的背景下, 便引入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即引入结合了理论和实际的教学模式, 引入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让本学校的相关专业与企业进行相应合作, 让企业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 另外也让企业将相关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将十分有利于推进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最重要的是能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意义

(一) 有利于推动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当中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让企业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教学当中, 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对每个专业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为各个专业开设针对本专业的工作岗位的课程, 进而推动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结合, 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真正对接。对学生而言, 这十分有利于培养他们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 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

在高职院校当中, 校领导为学生选派一批学历较高、知识水平较高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 与本校能力较强、学历较高、经验较丰富的教育者共同组建一个团队, 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组织学生的教学工作, 以及更好的实施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还有利于让教育者针对企业中的工作岗位, 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课程。

(三) …为学生提供具有职业文化的背景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 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 不仅有利于在高职院校中引入企业的职场文化、企业的相关仪器设备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操作理念, 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 体会到各个岗位会有不同的操作模式, 想要进入某岗位, 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在这样具有职业文化的背景下, 将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产生的问题

(一) 没有开设符合学生工作岗位的课程, 使学生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的确有许多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改革教学模式、要大力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要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切实改革课程体系, 为学生建立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具有职业分析特性的课程体系。因此, 这样的高职院校, 即使为学生制定了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 但由于其没有开设符合学生工作岗位的专业课程, 学生还是不能较好的适应企业当中的实际工作岗位。

(二) 专职教师缺乏培养学生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经验

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中招收的专职教师, 在学历和专业理论水平上大都能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求, 但是他们缺乏培养学生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而当高职院校为学生建立“双师型团队”时, 会因本校内缺少具有培养学生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 而影响高职院校建立的团队的进程, 使专业教学团队不能较好地完成相应任务, 从而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建立一批具有能力、经验、和知识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 为学生进行实训建设时没有投入充足的经费

众所周知, 高校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就需要为学生进行实训建设。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在这方面都没有投入充足的经费, 致使相关人员只建设了一般的专业职能实训场地。事实上, 一般的专业职能实训场地创设的实训条件, 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实训岗位工作, 另外, 在一般的专业职能实训场地中, 也必将缺少专业的实训设备。这将直接影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进程, 最终致使无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工作岗位。

四、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途径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不仅需要从自身做出调整, 还需要寻找专业人员为其做出相应指导。进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邀请了一批企业专家或者顶级管理者为高校亲临指导, 并同校内相关人员一同制定了培养人才、组织课程教学、实现校企合作对接以及让学生更好的参与专业顶岗实习的方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相关人员提出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其主要途径如下,

(一) 高校与企业可共同为学生制定合理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想要培养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的人才, 就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可以从本校开设的专业以及就业情况入手, 然后选择恰当的合作企业, 最后再与合作企业商定最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方案, 进而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企业也需要学校为其提供一批具有职业技能的学生, 所以高校可以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在这样的合作背景下, 高校与企业可共同为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都为学生制定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即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制定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然后再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以及学生成长的规律, 为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最终制定具有高校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学会转换身份, …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想要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出相应的实际意义, 首先就需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理论水平, 从事教学任务, 还需要去企业培训, 有多年的实习工作经历,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将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另外, 高职院校还需招邀请一些企业顶级管理家或者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和布置课程教学任务。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资源, 才有利于高校更好的布置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最终使学生获益。

(三) 建立“体验学习和顶岗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部纲要中明确提出, 顶岗学习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高职院校也需合理采用顶岗学习的教学模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了定岗实习的方式, 即让毕业实习生在安排的岗位上工作, 虽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但是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因此, 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考虑毕业生对岗位的主观需求, 为其制定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而高校可建立“体验学习和顶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首先需要企业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情况, 为其提供多个工作岗位, 让其自主选择, 且高校需要派相关教师去调查跟踪学生的岗位情况。其次, 在学校、企业以及学生都达成共识后, 可签订协议, 且学校需要管理毕业生的后期入职进程, 并与其保持密切联系。最后, 企业可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对其进行相应考核, 对表现优秀者可进行嘉奖, 表现不良者可单独指导。

五、结束语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了解当前的岗位需求、当前所需的新技术以及当前所需的新知识, 这对学校而言, 有助于学校为学生建立针对市场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进而有利于其培养一批面向行业和面向社会的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时, 开始大力应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而想要探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就需要探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即首先需要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意义, 其次需要探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暴露的问题, 最后需要针对相应问题, 提出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珏.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 :26.

[2] 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89.

[3] 马秀招.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关于加快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点思考[J].福建建材, 2011 (9) :96.

[4] 尹少云.在目前形势下, 高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5) :152.

[5] 陈元高.以就业为导向,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 大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130.

上一篇:意大利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启示下一篇: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