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审计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依法审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我国政府投资审计,自始至终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时代的要求,为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与健康的运行,建设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制度,促进廉政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的发挥其监督的历史使命和建设性作用尤为重要,是摆在我国政府审计人员面前一道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篇:依法审计论文范文

依法行政审计的思路、重点及方法

【摘要】加强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审计监督,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年~2020年)》的明确要求。本文根据人民银行依法行政内部审计实践,在讨论依法行政内涵的基础上,对行政机关开展依法行政审计的思路、重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依法行政 内部审计 思路 重点 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年~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审计监督。本文根据人民银行依法行政内部审计实践,在讨论依法行政内涵的基础上,对行政机关开展依法行政审计的思路、重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依法行政内涵

准确理解依法行政内涵,对于把握依法行政审计的思路、重点及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依法行政,顾名思义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积极履行经济、社会及文化管理等职责的行为。依法行政内涵十分廣泛,从法律角度至少包含以下要义:一是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此外,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逾越法律授权行政就是越权,不按法定程序办事就是滥权,均是行政乱作为的具体表现。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行政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避免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极行政。行政机关履行的行政职责,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法定义务。法定职责就必须积极履行,否则就会构成行政不作为。

二、审计思路

(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行政机关履职的行政事项往往涉及到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当前公民法律意识日趋增强的背景下,行政机关履职稍有不慎,极易引发行政法律纠纷。以人民银行为例,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央行和国务院组成部门,承担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以及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管理等具体职责。这些职责的履行不仅事关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关系到千千万万社会公众的实际利益,如果履职过程中存在疏漏,就可能带来法律纠纷。事实上,近年来人民银行在纪念币发行、账户管理、征信查询等领域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时有发生,对人民银行的正常履职和声誉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审计中必须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围绕各类行政业务开展风险评估,并针对问题易发和高风险环节,深入开展流程分析和实质性测试,重点分析履行行政职责是否存在缺位、越位等问题,重点揭示履职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及其蕴含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并围绕风险防范和化解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二)开展复合式审计

近年来,我国内审系统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世界先进审计经验,积极推动内部审计从传统合规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型发展,更加重视履职绩效和风险防范,其中开展复合式审计就是一个方向。复合式审计是在审计项目中,将合规性审计、内控审计、绩效审计视角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如前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以及积极行政等,这就决定了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关注行政行为的合规性,还要关注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正是复合式审计模式的基本思路。因此,审计中必须抓住风险、绩效、增值等关键词,在对行政执法合规性进行审计确认的同时,围绕行政法律风险防范、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构建以及依法行政相关规章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等课题,深入开展审计分析,促进审计对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的价值增值和咨询作用。

三、审计重点

依法行政工作涉及业务广、涵盖领域宽、系统性较强。这就要求在开展审计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按照风险导向和复合式审计思路,依据审前分析和风险评估,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实施审计。以人民银行为例,审计重点是:

(一)行政依据及标准

重点关注行政执法依据和标准是否健全,执法条件和程序是否明确合理。具体说来,审计对象是否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以及行政处罚等权力清单,执法岗位、职责及依据是否明确,权利清单以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信息是否按规定进行公示;执法对象的选定是否合理,是否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执法取证规则及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相关规则及裁量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标准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情况。此外,审计中也需关注行政法律依据是否充分,行政机关履职是否有法律法规赋予的措施和手段。

(二)行政程序

重点关注执法程序是否正当规范,实施过程是否便民高效。具体说来,重点关注审计对象行政许可受理、审核、决定,行政检查立项、实施、结果处理以及行政处罚立案、调查、文书送达等环节是否符合法定时限和程序要求;执法取证是否规范,证据是否充分;在办理行政审批、执法检查和处罚等业务中是否存在乱收费以及吃拿卡要等情况;针对检查结果是否及时跟踪并督促整改。需要强调的是,审计中除要关注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外,也要高度重视行政程序的合理性。比如现行行政审批流程是否冗余繁琐,从简政放权的角度是否存在进一步简化、优化的空间,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给自身增设权利、给行政相对人附加义务的情况。

(三)行政结果

重点关注执法结果是否合法合理,执法决定是否公平公正。具体说来,重点关注审计对象是否对要件不全的申请准予许可、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许可,是否存在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事项或以备案、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资格考试等名义变相设定行政许可的情况;是否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开展执法检查,是否存在越权检查情况,是否有效履行法定检查职责,发现的违规线索是否及时移交或查处,是否存在久拖不结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隐瞒不报情况,是否存在立案后无正当理由停止查处情况,发现触犯刑法的是否及时移交相关部门,是否存在“以罚代刑”的情况;违法行为认定是否准确,处罚种类、幅度选择是否恰当,从轻、从重、减轻或免予处罚是否有法定依据,是否存在同案异罚、重责轻罚等情况。

四、审计方法

为将上述审计思路、审计重点落到实处,全面实现审计目的,除需调阅相关档案资料外,还需灵活运用其他多种审计方法,确保审计的效率效果。

(一)互动式审计

根据需要,灵活采用询问访谈、座谈、问卷调查、跟班作业、外部函证等互动式审计方法,加强与执法人员、执法部门负责人、行政管理对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多途徑、多方面获取审计信息,促进审计的深入开展。比如积极开展跟班作业,深入行政审批办理场所,综合运用实地查看、询问访谈、翻阅有关凭证等方法,综合确认是否存在许可违规收费、停止的许可项目仍在实施或变相实施等情况;向金融机构等管理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对审计对象依法行政的评价、意见及建议,从中发现审计线索;向银监、公安等政府部门进行外部函证,了解监管协作、刑事案件线索移交情况,确认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以罚代刑等高风险事项。

(二)知识测试

岗位人员执法知识水平的高低对执法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果性有重要影响。审计中,可有针对性地对执法人员开展执法知识测试,重点关注执法人员对常识性规定的知晓程度、对常见性问题的判断水平以及对行政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知识测试结果需结合审计发现进行综合分析,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原因分析的针对性和审计意见的建设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分析性程序

分析性程序是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者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合理性,并发现潜在差异和漏洞的一种审计方法。对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公平公正,这就需要比较。因此,分析性程序在依法行政审计中需要广泛运用。以行政处罚为例,对行政处罚审计的重点之一是确认自由裁量权运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如果仅对执法案件进行孤立分析,往往发现不了问题。审计中需要对同类处罚案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其违法事实、违法情节、社会危害、整改情况、处罚结果(处罚种类、幅度、金额)等相关信息,并结合其他审计方法,综合确认审计对象是否存在同案异罚、轻责重罚、重责轻罚等高风险事项。

参考文献

[1]刘炤.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依法行政[J].中国审计,2010(5).

[2]韩宜甜.依法行政、法治行政[J].改革与开放,2011(1).

[3]郭庆平.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4(20).

作者:王松

第二篇:探索政府投资审计转型升级,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摘 要:我国政府投资审计,自始至终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时代的要求,为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与健康的运行,建设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制度,促进廉政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的发挥其监督的历史使命和建设性作用尤为重要,是摆在我国政府审计人员面前一道必须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转型升级;审计监督职责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转型中问题分析

1.1风险评估以及延伸管理不足。我国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数量较多,且大多是较为大型的建设项目,当前我国对于这类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时,多是将重心放在项目建完之后,这样的审计顺序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审查出一定违规行为,确保政府在投资项目建设期间的实际利益。但这种事后监督的审计模式还是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本身在施工期间对于内部风险以及外部风险的应对措施以及风险评估都相对不足,这样的审计模式就更加不能改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且有些参建社会资本在这类项目中眼光短浅,没认识到项目的长期利益,在项目管理中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就使得整个项目建设无法保证持续性。事后监督易使得项目建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跟踪监管,建设项目参建各方若存在的技术性或管理性上风险隐患,不能被及时揭示并改正,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失责行为,导致不良社会影响。

1.2审计需求与资源匹配性较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核心内容在于风险问题的识别与评估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我国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采取的措施并不少,在审计方面,包括设计软件优化配置以及岗位编制的扩充等,都是提升审计效能的措施。但在审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建设项目审计所含涵盖的所有资源,同时缺乏完善的政府审计信息数据库,使得审计成效就无法得到保证,也不可避免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使得审计工作面临着不同困难。

1.3审计结果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而言,在实施过程中就更容易受到各种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变化会限制进行的项目进度以及项目的建设质量,这就导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常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类别,在其建设过程中,如政府单方面进行价格调整,会对公共设施服务时的价格管制问题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很多政府发行的政策包括服务质量、税收政策以及政府补贴的调整会对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产生影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所服务对象本身较多,审计形式也十分复杂,在传统审计工作中没有根据政府政策的调整进行审计工作优化,严重降低了审计效率,并进一步导致审计工作与项目建设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二、政府投资审计转型升级,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一)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一是应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概算审查与资金预算审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项目概算审批与资金预算评审“两张皮”现象;二是应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前移监督关口,联合组织事前监督;三是应建立重大政府投资工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发改、住建、财政、审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职责,共同研究和处理审计中遇到重大问题;四是应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案件查办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审计部门在查办案件时应充分征求各监管部门意见,全面了解掌握总体情况,确保有关问题查深查透。

(二)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领域案件线索协查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明确指出要把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作为现阶段反腐败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治标”实际成效为“治本”赢得时间。政府投资工程领域腐败问题易发高发,首先应进一步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各级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举报系统作用,形成有效的举报投诉网络,拓宽案源渠道。其次应进一步健全案件协查机制。各级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应加强协作配合,完善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和信息共享机制。面临特殊情况纪检监察和司法機关要先行介入、打开缺口,同时,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需要财政、审计部门配合的,财政、审计部门应全力以赴,形成查办案件合力。

(三)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存在问题联动整改机制。构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大监督格局,旨在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各监管部门依法依规提出各类监管意见、作出各项处理处罚决定,能否得到全面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监管价值的实现与否,因此必须有良好的督办整改机制作支撑。应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的整改督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情况报告制度和整改结果公告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工程建设单位整改、监管部门督办的联动整改机制。同时,应将整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实行量化考核,并把整改情况作为干部提拔、调整、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存在严重违纪违规问题且拒绝和拖延整改、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部门单位,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对大项目施工合同、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签证资料严格实行备案制管理;严格现场踏勘、初审结果核对、审计结果复核管理。最后是应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工作考评机制:一方面建立审计质量风险保证金制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审计质量考评细则,对出现重大审计质量事故和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并扣除审计质量风险保证金。

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下越来越复杂的工程项目与审计环境、越来越高的审计执法要求、越来越快的审计技术与软件更新换代,以及社会对审计越来越高的期望,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实现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永胜.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2019.

[2]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地方性法规中以审计结果作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依据有关规定的研究意见,2019.

作者:田文君

第三篇: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创新实现依法治企

摘 要:近期,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响应《关于开展2016年依法治企综合检查的通知》的号召,纷纷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规范和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加强了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依法治企。然而制度的遵循性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报告中也发现若干问题,值得深思。因此,笔者认为在充分吸收和利用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完善和提升,实现依法治企。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电力系统;依法治企

内部控制审计涉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电力企业风险因素贯穿于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和业务流程,且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但审计部门受到有限审计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因此该类型审计开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和方法。通过管理创新的工作实践,开启了内部控制审计新模式,采取“大审计”的思想,以标准化流程为思路,推进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的开展,实现企业依法治企。

一、内部审计在依法治企中的作用

在国网系统中,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内部审计监督是健全完善依法治企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1.开展制度体系合法性审查的作用。依法治企,制度为先。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企新要求下,担负着督促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落地”的重要职能。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评价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控及管理制度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依法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2.强化经营行为合规性监督的作用。依法治企,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监督、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功能。围绕生产经营各环节,持续开展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财务稽核等形成强大合力,及时发现、严厉查纠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能够有效督促企业各方面有效遵循和执行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有效遵循和执行,最大限度防止行为失范、管理失据。

3.促进管理短板常态化改进的作用。依法治企,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在履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的同时,还更加注重通过对生产经营行为全过程的审查,对比分析相关指标数据、问题案例,揭示生产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总结评估影响质量效益的关键因素,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措施,促进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依法治企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二、内控审计优化创新的背景

1.近年来依法治企的结果表明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具有紧迫性。近年来,国网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依法治企交叉检查工作,较全面地揭示了企业重大事项、营销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然而,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制度的遵循性不尽令人满意。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2015年度各分公司的综合检查报告上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如重大资产购置未履行规定批复手续、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本性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跨年度列支成本费用。这些在“三重一大”管理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等环节发现的问题体现了内部审计环节的薄弱。笔者认为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要关注控制遵循性,更要关注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其重点在于揭示风险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

2.内部控制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创新审计理念。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评价、监督和鉴证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管理信息而专门独立设立的职能机构,它自然也就成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主体。但企业内部控制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电力企业风险因素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但审计部门受到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同时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都有实施的难点。因此该类型审计开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和方法,在总结中创新,提升项目实效。

三、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创新

内部控制审计的创新与实践其核心在于两点:第一,以大审计理念为指导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从计划立项到项目整体完成都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整合,全面利用现有审计人力资源,整合各类专业人才;第二,以标准化思路为指引,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业务模块的风险点设计完成业务风险检查标准;以可操作性为落脚点,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业务模块设计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流程表,确保内控审计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

1.以大审计理念统筹配置审计资源。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集团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资金、人员的高度密集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让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审计对象、审计流程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调整审计重心,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合理分配资源,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抓住公司重点工作立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到公司重点、难点的工作领域、工作范围有限审计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公司发展和管理的需求,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以求得内部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根据这一目标,审计部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指引,从实际出发,按照现有审计力量,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各有侧重地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从宏观和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围绕公司的重点工作,科学确定审计立项,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源。在充分吸收和利用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基础上,企业内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完善和提升。

(2)建立公司系统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合理配置项目人力资源。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进传统的审计方式,从审计计划的整体目标出发,根据情况针对性组织跨地区联合审计、不同地区交叉审计、上级对下级审计等等。二是以审计计划为龙头,做到重点项目重点抓,加强审计机关的指导和与上级审计机关的配合,统一调配审计人员,以“大审计”的战略方针,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基层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节约了审计成本。

2.以标准化的思路推进审计项目

(1)统一业务流程,保障审计工作的集中、高效。通过对制定审计计划、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四个环节的工作规程作出统一规定,达到加强审计过程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对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分级控制与复核制度,搭建起保证审计内部各种事务有序运转的平台。

一是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制定审计方案。从现有的状况看,系统性、整体性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缺乏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判断上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结果缺乏可比性。

二是明确审计工作业务流程。(附表:实现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创新所设计的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

物资管理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

(2)审计实施阶段标准化,确保所有关键环节审查到位。首先应有针对性的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措施、工作总结以及应急预案等资料,将收集的不同审计范围将相应的资料发送给各审计小组,必须对各项审计业务的风险识别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检查,确定被审计单位业务控制措施覆盖情况,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并进一步调整审计中的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确定重点审计业务。

其次是如果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认为控制活动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将进一步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补偿性控制活动,并对相关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做出评价。

(3)构建风险评估模型,规范审计报告。该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依据实施阶段的各种测试结果,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体系如前所述。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形成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一是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对评价过程的总结,并对评分结果的定性和定量进行分析。二是建议书,按评价类型可分为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对专门内控评价的结果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指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审计建议书是根据后续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审前评价的结果,对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分析。

四、总结

创新优化内控审计建设、构建“大审计”格局,是实现依法治企的必要保障。建设法治企业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给内部审计展示作为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找准新定位,加快职能转变,实现优化创新,才能实现依法治企的目标,更好地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缪慧玲

上一篇:思想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校园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