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论文范文

2022-05-08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审计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因此,人才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提升教育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相关专业下的人才培养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审计学课程应用性强,课程难度大,需掌握较好的会计基础,因此,审计学教学效果欠佳。

第一篇:审计学论文范文

《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指在对学生的教导授课活动中持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引导思想,深入探究《政府审计学》授课内容中的思政教学资源。文章将《政府审计学》作为案例基础,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安排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政府审计学》课程“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国家治理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的主战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关课程。但由于思政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一方面觉得知识晦涩难懂,另一方面觉得相关思政理论和自身将来的岗位没有太多的关联,因而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也一直没有实现。

但是审计作为专业必修课,其性质和思政课程是不一样的,专业课程能够运用案例、情景演练等方式使得授课更加生动,增添更多的趣味性,然而先前常规的专业必修课仅仅推崇对同学专业职场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理念中的“育人”往往被忽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和终极目标是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所以专业必修课老师对学生的授课活动要兼顾“授之以渔”和“授之以德”两方面。换言之,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工作的技能和标准,更需要让学生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将“传授知识”和“德育树人”两者高效互通衔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特别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培植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落实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中。《政府审计学》这门学科主要探讨审计的起源和变化的规章律令,涵盖与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和主体等相关的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这要求审计成员在稽查审核的全过程中始终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给予服务,因此《政府审计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得天独厚。

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政府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政府审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的变化规律,高效监管经济活动的学科。这门学科形成于日常的审计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被检测和验证过了,准确地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政府审计在实践活动中需要由政府审计理论来引导,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

(一)整体目标

《政府审计学》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审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政府审计是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政府审计为客观真实地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效益、效能等方面增加了可信度,也有助于约束和整治经济秩序,协助调控国家宏观经济。

本课程的设立,旨在将《政府审计学》的理论作为教导思想,主张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解说《政府审计学》的理论和具体运用,让同学们扎实把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使同学们形成必备的政府审计技能,恪守规章制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未来审计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二)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向以及体验式教学这四种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研习政府审计,大幅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1.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政府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大数据扶贫审计的实际案例,以及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时事新闻,用生动的大数据和政府审计鲜活的教学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感受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政府审计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以“你了解的政府审计是什么?”“你听过的政府财经法纪审计案例有哪些?”“如果没有政府审计会怎么样?”等为切入点,提出教学研究课题,培养学生探究政府审计的兴趣,培养他们关注政府审计这个神圣的职业,并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

3.小组讨论教学法:将学生每组6人形成学习小组,老师给定政府审计案例,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最后以PPT的形式来进行讲述和汇报。

4.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提供一定的政府审计背景资料,让两组人员进行角色扮演,一组扮演被审计单位,一组扮演政府审计师,来体验政府审计过程中的真与实,加深同学们对政府审计岗位工作的认知。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公正、法治、敬业、诚信”是公民与国家基本道德规范,是评判公民与国家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培养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形成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理念的基石恰恰是个人和国家两方面价值理念的塑造。而政府审计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公正

公正具有突出的价值倾向,偏重于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當性。而政府审计产生的本质在于三方关系的出现。因为政府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第三方,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联系,因而能公正地进行政府审计事项,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保持独立性,例如在计划了政府审计业务后,需要确定政府审计项目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考虑政府审计项目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守则》明确指出,审计小组长应该确定项目组成员在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利益,没有贷款和担保事宜,没有商业关系,没有家庭和私人关系,这一系列的规定目的就是要求政府审计人员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去履行政府审计义务。

(二)法治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突破性的重大成果,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前提。作为政府审计的核心就是要依照相关政府审计准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有没有按照《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有没有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财政业绩、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出具审计看法。在整个政府审计的过程中,政府审计人员还要遵守《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守则》,严于律己,拒绝收受贿赂,提防不同类型的“糖衣炮弹”,对广大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不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坏国家、单位、他人的利益。

(三)敬业

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乐于奉献,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是敬业的具体表现,是政府审计人员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政府审计作为一项监督业务,本身就需要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并服务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而且政府审计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到了年审计划时间,必须要进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审计,这要求政府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敬业精神,常年累月的出差,数不清的工作底稿,这一切只为了出具一份令人信赖的审计报告,如果政府审计师没有敬业精神,那么政府审计就失去了其獨立性、权威性的灵魂。

(四)诚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被审计单位长盛不衰之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上市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是一个公众利益实体,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乃至管理层的诚信是这个社会的基石,上市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有责任如实的报出自身的财务报表,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不法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去欺骗广大的信息使用者,骗取社会的信任,财务造假,伪造交易,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众多利益相关者。而政府审计的产生,将这样的不诚信行为降至最低,政府审计的目标就是为广大预期的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份合理保证的政府审计报告,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的反应了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情况。

(五)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是当代国家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事物,它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显现出来,自问世以来,政府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国家长期安定、天下太平。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制度是稳定社会秩序、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管理手段。政府审计制度是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国家治理业绩的评价制度、察看督促制度、鼓励和管束制度、分权制度、公开信息制度等诸多制度的关键内容,是有效辅助国家治理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工具。国家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采取行政、立法等手段来调控、管理公共事务,以确保国家良好运转,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一国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依靠维护政权稳定的法律、军队等国家武器,还需要依靠良好运转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纵观多国治国经验可见,督导和牵制权力是一国持续发展极为关键的制度。换言之,为确保国家良性运转,高效管控经济社会,避免滥用权力,必须构建督导和牵制权力的制度。据此易见,我国的政府审计是在国家层面,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运用职权来督导约束权力的一项制度设计,是确保地方经济安全所离不开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国家治理的必然组成部分。

三、结语

《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方案拟定的几点心得是:第一,要强调“育人目标”的修改。第二要要注意参考书目的及时更新。第三要加入思政元素教学标准。《政府审计学》将思政课程与审计人才的道德培养、职业发展等要相结合。同时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互动,老师的“讲”与学生的“问”要相辅相成。

《政府审计学》作为审计学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要挖掘课程中“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国家治理”的思政理念,实施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切合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兼顾“才育”和“德育”两方面,促进人文和思想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教育人才的作用,在一点一滴中让同学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审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欣.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58-259.

[2]严爱玲,江宏,甘泉.大数据视域下的审计专业课“金课”建设路径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1):107-109.

[3]康楚意.“课程思政”在审计课程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70.

[4]张露,林雪珠.高职审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19(11):161-162.

作者:王如燕

第二篇:审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因此,人才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提升教育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相关专业下的人才培养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审计学课程应用性强,课程难度大,需掌握较好的会计基础,因此,审计学教学效果欠佳。本文,在强调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元教学方法,对审计学课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审计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关鍵词:审计学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

一、审计学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学教材过于抽象

作为一门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学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但同时,其实践性也是比较强的,而审计学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相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能力弱,不利于课程的学习。教材内容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注重专业术语的讲解,而审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难,造成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论难。例如审计学的重要概念“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表达,可能是明确的表达,也可能是隐含的表达),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认定的含义,但却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因此单一的理论学习无法深层次的提升学生对于审计学的理解。

(二)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审计学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其综合性比较强,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换句话说,想要学好审计学,必须先学好这些相关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会计、财务分析知识掌握的并不熟练,例如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时,要求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都要求将审计与会计知识有机融合,能够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审计工作,因此在学习审计学时,无法很快的理解审计知识,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好。

(三)审计学实践不足

审计学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学科,单一的课堂理论性的讲解不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传统教学方法仅局限于理论学习上,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及创新能力,对于审计课程,丰富的审计案例引入课堂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将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案例的实践性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使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合理设计培养方案

面对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课时安排并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适当引入实训课程。合理的课时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课程能够充分适当的完成,是保障课堂教学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课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忽略重难点的讲解,没有时间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过多的课时又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合理的课时安排是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完善审计学教材

面对审计学过于专业的内容,如果审计学教材不能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将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教材的选择除了要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更要在内容上相互贯通,易于理解,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配套的习题与案例要充分,课后复习更简便。

(三)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综合实力

此外,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特别对于审计学这种理论与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对于高校教师的实践性较差的弊端,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参与寒暑假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提升自己的审计实践能力,只有理论与时间并行,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一定的实践可以丰富自身的案例库,在今后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据可依,并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四)促进“学生主体”的贯彻落实

提升审计学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主体”的贯彻落实对于审计学的教学更是至关重要的模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外实践与实训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审计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概念生僻难懂,单一的课堂学习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与实训,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审计实习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时间能力,还能很好的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真正使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中理解审计学的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对于培养人才,实现学习强国至关重要,因此通过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变得至关重要。审计学作为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高校教育者的核心任务,也是课程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强国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志荣.基于示范校建设应用建设中审计学特色专业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18(35):202-203.

[2]张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审计教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373+375.

[3]邓洁.基于“课程+案例+实训”三维融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7(24):124-125.

[4]王冬.浅析《审计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10):233.

作者简介:

曹文静(1992—),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烟台南山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审计、财务分析

马良学(1987—),男,山东兖州人,南山轻合金有限公司技术员

姜珊(1997—),女,山东临沂人,烟台南山学院学生

作者:曹文静 马良学 姜珊

第三篇:对招投标的审计学思考

[摘 要]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阐释了招投标与审计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审计实践的角度揭示了当前政府及公共领域实施招投标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包括需要审计的内容以及对招投标实施全程审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公共领域;招投标;审计

[作者简介] 陈于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杨 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审计学;

饶 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四川 成都 610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2.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本条规定了强制招标制度及其范围,其着重于“工程建设项目”,而且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招标。法律之所以将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强制招标的重点,是因为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问题较多,涉及的资金较多。因此,本文从审计的角度重点分析研究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强制招投标的相关问题。

一、招投标与审计的关系

招投标是一种进行择优竞争采购的商品交易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竞争性,能为采购者节约资金、提供有质量的工程、商品或服务。从招标主体的性质上讲,包括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人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从项目资金来源上说,包括利用国有资金、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及援助资金、企业自有资金、商业贷款资金。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政府及公共领域运用公共资金进行的招投标活动。

政府及公共领域的采购主体是公共部门,采购资金来源具有公共性,因此有必要对政府及公共领域采购实施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及社会监督。审计作为行政监督部门,本身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它通过对招投标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明确招投标活动中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中所产生的违法、违规现象,最大可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招投标活动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前提下有序竞争,对依法定程序开展招投标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其它监督部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政府及公共领域实施招投标时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法》,对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强化招投标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审计实践看,在目前情况下,贯彻《招投标法》的力度普遍不够.招投标的管理不规范,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招投标流于形式,存在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推行招投标的力度不够,不少单位不愿意招标或想方设法规避招标,不少项目有招标之名无招标之实。有的项目从招标程序看,从招标到开标都能按规定操作,表面上投标单位谁分值高,谁就中标,看不出任何破绽,然而其中却隐藏著“明招暗定”的现象。既要得到工程,又要把得到的工程看似合法化,只有在私下活动,最终在招标中自然中标。虚假招标是以内定中标人的方式,实施形式上“合法”而实际上却违法的招标行为,包括“领导指令交易”、“权钱交易”、“关系交易”、控制评标(评分标准、评审过程、评委人选、实施差别待遇等)。对包括按法律规定采取必须的招标方式确立合同关系的项目,有的将项目化整为零,分别与多家承包人进行关系和金钱交易;有的直接就与施工企业单独谈判或者议标缔约;有的作为某一合同的补充合同与合作方达成利益共享的默契等。

(二)程序不规范,参与招投标的各类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出于各自的利益的不同,参与招投标的各个单位或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招投标过程中常常避开规范的运作规程,进行各种暗箱操作。

1.招标单位在招标前已确定了中标人,就会运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这一意图贯穿于整个招标过程。比如:某事业单位工程投标中,招标方经过资格预审,确定了6家投标单位,组织了庞大的考察团对拟参加投标单位进行了考察。事实上,在考察投标单位以前就已经确定了一家意向单位。于是招标方就根据意向单位的企业特点、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获奖情况等要素,设置一系列有利于意向单位中标的评标办法、评标指标。

2.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而赚取利润,会用尽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投标单位为了使自己“合法中标”,就私下串通几个投标单位为其“陪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方之间“陪标”。这些陪标单位要么将标书制作的很粗糙、要么根本就不按照招标书的要求进行编写、要么就是连投标资质都达不到等等情况。自然地,这些投标单位很随意地就被淘汰。

3.同时,招标代理机构为实现招标单位的愿望,投其所好,也会被招标单位牵着鼻子走;项目监理单位为了经济利益,并没有真正发挥监理的作用。

(三)投标单位恶性竞争,影响了项目招投标本应该带来的效益。在我国建筑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施工队伍很多,为了承揽工程,就不惜血本压价,搞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最终失去了招投标本来的客观公正、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因为:其一,在既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条件下,既要压低报价,又要有利可图,施工单位常常会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出现“豆腐渣”工程;其二,中标价压低,施工单位常常会在施工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建设单位追加资金、或者将施工期延长(特别是对一些工期比较紧、建设方急需要用),最后决算时工程价严重超标,失去了招投标本身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对招投标实施审计的内容

(一)开展项目招投标的经济腐败审计。项目招投标的经济腐败审计是以防治招投标过程中经济腐败为目标,强调查处与防范相结合,并以防范为主,采用腐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即以具有审计价值(发生贪污腐败可能性较高)的疑点线索为起点,确立审计重点,安排特种审计查证,实施以审计机关为主,纪检监察、检察等其他监督部门全程紧密配合协作的审计查处,并适时进行内部控制分析评价,提出完善内控机制建议。

(二)开展项目招投标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招投标经济责任审计包括:招标方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投标方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招标代理机构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评标委员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根据《招投标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措施。

(三)开展项目招投标的效益审计。招投标是由供求关系、价格体系、竞争机制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交易方式,它具有一般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但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的特点,即招投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高级的、规范化的和综合性的交易方式。招投标的最终目标是追求项目投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追求项目投资多目标条件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不是简单地追求最低价的商品和服务。如此一来,对招投标的审计就需要重视招投标的效益目标,即不仅要审计招投标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也要审计招投标结果的效益性。

四、对招投标应实施全程审计

现在某些项目或某些部门的招投标仅让审计部门参与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一般为开标环节),而对前期工作,比如:招标文书如何确定的,投标队伍怎样筛选入围的,开标之后最终结果是怎样的,正式合同条款与前期招标文件是否一致等等,无一清楚。要杜绝以上现象,必须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同步审计监督,使招投标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因此,对项目的招投标审计,应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内容有所侧重,重点应放在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四个环节。

(一)事前监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前,审计人员应对招投标准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认真听取招标单位对招标范围、方式和发包方式的解释,审核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以及标底的编制过程、编制质量,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等。

1.招标条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招标条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包括:(1)审查项目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和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2)是否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投资概算是否准确、有无缺口,设计标准有无超过规定;(3)审查项目总投资是否落实,项目资金来源是否正当,项目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拨付到位;(4)审查工程项目招标前施工场地的征用 、拆迁、“三通一平”、现场交通、供水、供电等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5)审查项目招标工作机构设置是否完备,内控制度是否严密,组织形式是否合规。

2.招标方式的合法性审计。若属必须公开招标,招标人要在指定的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需要审查招标公告内容是否规范,比如: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时间和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以及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等内容;是否按规定时限要求及时对投标单位递交的投标文件进行登记。若属邀请招标,则应同时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质、信誉好的特定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招标邀请书。

3.招标程序的合规性、有效性审计。招标程序的合规性审计包括:一是审查招标单位编制好的招标文件是否已经批准,是否按规定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书,其内容是否合规,是否与招标方式的相应规定一致;二是审查招标单位出售、分发的招标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组织投标单位勘察工程现场,解答疑难问题。

招标程序的有效性审计包括:一是审查项目招标工作人员是否做到谈判、评标、决策分开;是否坚持谈判者不决策,决策者不谈判的分工原则;参与标底的编制和审定人员、评标小组成员及相关当事人要接受统一安排,防止串通弄虚作假;不能事先组建评标小组,应该在评标前采取随机抽签方法临时组建,防止投标人员贿赂评委操纵评标;对选聘的评委要进行资格审核;评委平时不得对外公开自己的身份。

4.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合规性、真实性审计。由于《招标投标法》没有强制要求编标底,故可选择有标底或无标底招标。有标底的优点是能把握各家报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招标成本增大,也容易泄露标底。而无标底招标更容易各投标方价格竞争,但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严重杀价甚至低于成本价、要么串标抬标。因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各投标单位在投标时阳投标计算底稿,对异常标进行审查。

5.对投标单位合规性、真实性审计。对投标单位资格的合规性审计重点是审查投标单位是否具备投标资格、是否达到工程建设所要求的资质等级、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施工质量是否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而且具备优良的施工和安全生产记录,同时查看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近几年其承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评定等级证明,防止企业靠不正当关系取得资质而入围,防止借用高资质企业名义投标现象的发生。

另外,注意进行投标资格的预审。选择施工队伍关键看两方面:施工企业整体实力和拟派项目班子实力。既要对企业社会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考察,也要对此项目部人员的组成进行考察,两者同等重要。

(二)事中监督。事中监督主要是加强招标投标现场程序上的监督,监督其程序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包括开标、评标、定标的审计。

1.开标审计。开标审计重点要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符合性审查和开标程序的规范性的审查。审查标书的密封完好性、有效性,标书的填写格式、标书的递交时间。注意招标单位是否邀请所有投标人代表参加,是否当众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或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有无违反规定搞暗箱操作问题。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场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以及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同时,开标过程应当做好记录,并存档备查。如果开标时发现投标文件有破损的情况,或授权委托书不是原件又无投标单位法人签章,应当众宣布为废标。

2.评标审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或评审小组)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根据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是关键问题,也是评标的原则问题。评标的审计,是招投标审计的重中之重,这一过程应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类型,重点审计评标内容、评标依据、评标方法和评标过程。

3.定标审计。定标是招投标双方进行相互选择的最终结果。中标结果是以签订合同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合同双方通过严格的履行合约完成标的。定标审计主要是对评审小组按照法律程序和评标条件与标准,了解定标的依据和标准,判定其理由的充足性以及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研究确定的中标单位与招标人履行承包合同订立之前的手续办理过程的审查。审查定标程序、方法的合规性,包括:是否切实做到优价中标:定标价格是否既符合市场行情,又符合企业设备采购的效益目标;投标单位是否持中标通知书到招标管理部门办理审查复核及有关手续;中标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一般为30日之内)同招标单位订立书面合同并向招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

(三)事后监督

1.合同签定和内容的审计。对中标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合法性审计,并逐项对照签订合同与招标通知书与中标通知书的一致性,并注意审核;签订合同的时间、合同的标物与中标通知书规定的一致性;中标合同金额和日期与合同规定的一致性;投标单位的承诺在台同中体现的充分性,如质量保证,工期保证,人员、机械和材料的保证等。重点查处中标单位是否有违法转包或违规分包中标项目的问题,是否存在围转包或分包造成工程质量隐患或影响工期的问题。2001年审计人员在铁路行业审计中,分析了四个铁路建设项目中标合同履行情况,查出了11个施工单位(或承包单位)将中标的工程违规分包或非法转包,违规资金达3.5亿元。

2.往来款项的审计。招投标往来款项审计包括对建设项目有关资金的划拨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首先,审查项目招标单位收取的标书费用和投标保证金的使用情况,有无将收取的资金私分、不入帐或形成“小金库”的行为发生;是否按规定对未中标单位退回招标过程中收取的费用。2001年审计人员在对某铁路局工程招标管理中心组织的招标项目审计中,发现该中心从开始筹建以来,无财务人员,也未建立财务账目,将收取的投标标书款十万多元,以私人名义存人银行,用于其他会议费、餐费等的支出。其次,审查项目法人单位或建设单位是否存在将资金拨付未中标的其它参建单位,结算情况和有关往来款项,分析工程项目资金拨付有关参建单位分布情况,通过审查结算资金的分布情况,揭露未中标的参建单位参建的原因,查找是否存在规避招标、回扣和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问题。审计人员在分析和审查四川省某合资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分布情况时,发现未中标施工企业参建的原因是:招标后随意切割标段,将原有的l8个标段分割为30个标段造成的,并通过对往来款项的深查细究,查处了在招投标过程中,未中标参建单位与项目法人之间的行贿受贿行为。

总之,招投标审计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相信,随着审计工作人员和招投标工作人员对招投标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将会大大促进招投标审计更好地发展,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责。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政策法规司、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法制司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朱恒金.工程项目招投标舞弊的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2).

[3]沈万君.抓住“四个环节”深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2).

[4]邓岚.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全程同步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3,(12).

[责任编辑:徐国庆]

作者:陈于仲 杨 华 饶 华

上一篇:药膳论文范文下一篇:商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