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体系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体系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审计是一项经济监证和评价活动,审计质量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实行审计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今后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一、实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1、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

第一篇:审计体系论文范文

从审计控制体系的构建论提高审计质量

摘要:随着依法审计的全面推进,公众对审计的要求和希望越来越高,而审计工作优劣的核心就是审计质量的高低。全面提高审计质量,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重点从审计控制体系建立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使我们对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审计工作实践。

关键词:审计质量 构建 控制体系

近年来,公众对审计质量提出了种种负面评议,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并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审计署在《五年规划》中还提出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促进审计工作的新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含义

从全面质量控制角度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强调对审计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一般是指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组的组成、审计方案的实施、审计报告的编写、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提出、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的下达、审计结果的利用等。全面质量是指审计机构对审计作业过程和与审计作业有关的所有其他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一般包括作业控制、规范控制、人员控制、计划控制、检查控制和其他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指在审计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审计组织,按照审计准则和规范建立审计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系统。它需要对审计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使审计质量方针和目标得到完善和改进,达到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同时它要求审计组织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良好的工作业绩。

二、实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监证与评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审计信息公开化要求和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我们审计工作中必须有审计风险意识,要增强审计质量控制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工作深化与发展的要求。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的发展,促使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审计工作今后主要任务要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要在财经领域进行打假治乱;要进一步推行县以下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开展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等方面效益审计工作。这些审计新任务要求审计工作中必须强化质量控制意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以便更好地促进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逐步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国家审计署五年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强调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今后审计工作三项基础工作之一,而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

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成

审计工作质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审计目标和审计准则;

(2)合理分配资源和管理资源;

(3)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4)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5)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对审计实施工作的监督;

(6)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

(7)恰当的审计报告。

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由宏观控制体系和微观控制体系组成。

宏观控制主要指审计规范方面的控制。它既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则,又是外部人员衡量和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标准,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各类审计组织相适应的审计规范并使之不断完善,特别是要通过制定审计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方面的控制标准与规范,为审计组织制定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规范控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通过审计法律法规进行控制;通过审计准则进行控制;通过审计职业道德进行控制;通过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控制,规范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和贯彻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审计职业道德和质量控制标准。

微观控制体系主要指审计组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检查。外部质量检查主要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内部审计协会开展的行业自律性检查与监督。审计组织内部质量控制不仅要涉及到职业道德要求、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导、咨询、业务承接、监控七方面的政策或程序,也应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它应包括:应用规范的控制、人员控制、计划控制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督导控制、审计成果或报告控制等。审计机构在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时,一般要考虑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具体控制措施两个方面。无论国家审计机关,还是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都应制定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或规范,从政策和程序等方面控制审计质量。

四、现行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1、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不完善。现行的审计机构建制不适应质量控制要求,审计责任不明确,未建立总审计师和审计组长作用机制。实际工作中审计局长分管副局长、副局长分管有关审计业务处室,这是一种纵向管理模式,不利于审计机关内部业务科室横向联系与控制,各审计机构也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配备总审计师,有总审计师时也没有确立总审计师的职责,没有发挥总审计师具体负责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作用。

2、审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现行审计人员专业业务知识大多停留在审计、财经领域,而审计工作领域在不断扩大,审计工作发展需要审计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不但要有责任心、公正无私精神,更要有丰富的审计、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等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审计相关的业务知识落后、审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和后续教育工作的滞后,不同程度地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法规、制度的滞后和不完善。有关审计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具体、不完善,建立质量控制目标时无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审计工作中技术方法、技术标准不完善,进行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也不全面、不规范。

4、审计质量缺乏全过程控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只注重审计工作中现场审计的调查、取证工作,忽视审计前的对项目、范围、重点的事前控制,同时事后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后续审计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审计后作出的决定得不到落实,审计成果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五、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

1、完善组织机构建制。对现行审计机关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改革与完善,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科室科学管理机制;调整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强化审计内部各部门相互制约关系;实行总审计师负责制,确立总审计师地位,总审计师负责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形成总审计师与各分管业务副职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实行审计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系。为适应审计发展需要,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培养和吸收审计工作复合型人才。要求审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审计、财会、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等知识,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以提高审计质量。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完善各项审计准则;二是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更好地实行审计全面质量控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标准,建立质量责任评估与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审计行为;四是实行审计资料复核与现场审计质量抽查相结合地审计质量检查办法,明确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复核人员、分管局长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实行审计执法检查和审计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建立信息反馈控制体系,做好回访、审计项目抽查、审计质量考评等工作,定期收集信息,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4、实施全程控制。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及审计报告等一系列环节加强管理,强化审计计划与方案的质量管理;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重视现场审计取证、审计工作日记、审计工作底稿等的事中控制同时,加强审计前、审计后的质量控制;做好审计复核工作,及时整理资料写出审计报告初稿,在复核工作中发现审计工作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审计报告失真,提高审计质量;做好后续审计控制工作,跟踪落实审计决定的采纳实施情况,发挥审计监督效果;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为日后的审计及审计监督服务。

5、审计质量控制应以人员控制为核心内容,要对人员的雇用、培训、职业发展到晋升,从客户的接受和续约、配备审计人员到督导,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既应强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又需要强调专业胜任能力和实际业绩;既要强调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与运用,又要强调对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执行有效性的监控。人员控制主要应包括七项内容:招聘控制、岗前培训控制、在岗培训控制、晋升控制、继续教育控制、利用专家控制和咨询控制。人员控制的关键在于,所有参与审计作业和与审计作业有关的人员必须达到审计准则所要求的标准,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另外,为了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还应该建立审计质量督导检查机制,发挥其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与持续控制的作用。

总之,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对于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具有实际意义。无论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还是社会审计组织都应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或规范,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审计工作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措施使审计质量持续受控,从而达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过程,只有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控制,才能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俊墚 浅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3,(9)

2、 黄仕荣 审计质量的影响原因及对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8

3、 张东伟 曹艳梅 谈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2005,(8)

4、 魏长华 江苏省宝应县审计局 构建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 2005,(1)

5、 张其镇 涂爱红 影响审计质量的十大因素[J].企业经济,2004,(12)

6、 李红雨,建立审计控制体系 提升审计工作质量[J].当代经济,2005,(10)□

作者:张 莹

第二篇:建立审计控制体系 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是一项经济监证和评价活动,审计质量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实行审计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今后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

一、实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监证与评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审计信息公开化要求和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我们审计工作中必须有审计风险意识,要增强审计质量控制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工作深化与发展的要求。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的发展,促使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审计工作今后主要任务要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要在财经领域进行打假治乱;要进一步推行县以下觉、政、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开展同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等方面效益审计工作。这些审计新任务要求审计工作中必须强化质量控制意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以便更好地促进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逐步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国家审计署五年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强调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今后审计了工作三项基础工作之一,而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

二、现行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1、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不完善。现行的审计机构建制不适应质量控制要求,审计责任不明确,未建立总审计师和审计细长作用机制。实际工作中审计局长分管副局长、副局长分管有关审计业务处室,这是一种纵向管理模式,不利于审计机关内部业务科室横向联系与控制,各审计机构也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配备总审计师,有总审计师时也段有确立总审计师的职责,没有发挥总审计师具体负责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作用。

2、审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现行审计人员专业业务知识大多停留在审计、财经领域,而审计工作领域在不断扩大,审计工作发展需要审计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不但要有责任心、公正无私精神,更要有丰富的审计、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等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审计相关的业务知识落后、审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和后续教育工作的滞后,不同程度地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法规、制度的滞后和不完善。有关审计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具体、不完善,建立质量控制目标时无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审计工作中技术方法、技术标准不完善,进行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也不全面、不规范。

4、审计质量缺乏全过程控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只注重审计工作中现场审计的调查、取证工作,忽视审计前的对项目、范围、重点的事前控制,同时事后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后续审计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审计后作出的决定得不到落实,审计成果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三、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

1、完善组织机构建制。对现行审计机关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改革与完善,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科室利学管理机制;调整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强化审计内部各部门相互制约关系;实行总审计师负责制,确立总审计师地位,总审计师负责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形成总审计师与各分管业务副职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实行审计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系。为适应审计发展需要,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培养和吸收审计工作复合型人才。要求审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审计、财会、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等知识,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以提高审计质量。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完善各项审计准则;二是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更好地实行审计全面质量控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标准,建立质量责任评估与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审计行为;四是实行审计资料复核与现场审计质量抽查相结合的审计质量检查办法,明确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复核人员、分管局长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实行审计执法检查和审计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建立信息反馈控制体系,做好回访、审计项目抽查、审计质量考评等工作,定期收集信息,及的反馈给决策者,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4、实施全程控制。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及审计报告等一系列环节加强管理,强化审计计划与方案的质量管理;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重视现场审计取证、审计工作日记、审计工作底稿等的事中控制同时,加强审计前、审计后的质量控制;做好审计复核工作,及时整理资料写出审计报告初稿,在复核工作中发现审计工作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审计报告失真,提高审计质量;做好后续审计控制工作,跟踪落实审计决定的采纳实施情况,发挥审计监督效果;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为日后的审计及审计监督服务。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过程,只有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控制,才能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财政局预算外资全管理局)

作者:李红雨

第三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降低审计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执行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完备性能促进审计项目目标更好地完成,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水平。作为我国特有的审计类型,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最终达到促进审计目标,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风险控制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依据出具审计评价意见来发挥的,一切审计成果基本通过审计报告中对经济责任人的评价来反映,评价基本涵盖了审计的全程,也能全面地体现出审计风险,这些意见将被相关部门予以利用作为经济责任人领导职能的考核标准,以及个人廉政情况的参考依据。本文结合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进一步探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性,以期降低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计概况

本文以事业单位为例,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进行分别模块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以1分作为坐标原点,大于1分表示风险规避成本较低,否则成本较高。如表一所示。

二、审计评价具体指标设计

(一)合法合规性

违纪违规率=∑被审计单位违规金额/∑审计抽查金额×100%

该指标越高说明违规违纪风险越高,风险规避成本越大。

(二)指标完成情况及真实性

1.真实率。

真实率=∑[l00-(审计确定指标值-报表指标值)的绝对值/报表指标值的绝对值×100]/N。

N指的是纳入评价范围的考核指标的总和。该指标得分越高,表明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可靠性越高。

2.完成率。

完成率=∑各项指标实际得分值之和/各项指标目标分值之和×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对上级指标完成情况越好。

(三)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反映被审计单位内控管理的水平

1.建立健全率。应依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具体业务流程,设定关键控制点进行制度健全和有效管理。

建立健全率=已建立的控制环节总数/应建立的控制环节总数×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越健全。

2.执行有效率。反映被审计单位制度执行情况。

执行有效率=测试的有效关键控制环节数量/测试的总关键控制环节数量×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越好。

(四)运营能力评价:反映责任人的经营管理水平

1.资产质量评价。以新增不良资产比率和不良资产比率2个指标反映。不良资产是指经营者任期内形成的难以收回的投资与债权、无法产生效益的其他各类资产总额,包括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物资和不良投资等。

该指标为减分项,得分越高,反映被审计单位资产管理水平越差。

2.偿债能力评价。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越高,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弹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3.发展能力评价。反映被审计单位发展潜力的大小、资产成新度。

资产保值增值率=领导人任期末净资产总额/领导人任期初净资产总额×l00%

该指标越高,说明被审计单位资产保值状况较好。

(五)对上级决策结果执行力评价:主要对责任人贯彻执行相关政策程度

1.决策事项专人负责率=指派专人执行的上级决策事项总数/审计抽查的上级决策事项总数×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代表被審计单位贯彻执行上级指标力度越大。

2.抽查的招标结果执行率=已贯彻执行招投标的物资、设备购买总金额或者工程项目决算总额/应贯彻招投标的总金额×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说明被审计单位对招标结果执行力越强。

3.重大事项上报率=依据相关规定向主管部门上报事项总数/期间内发生的事项总数×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说明对重大事项上报制度执行得越好。

4.对主管部门决策事项完成率=按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和决策结果执行的事项数/主管部门相关决策事项数×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表示对主管部门相关决策事项执行力越好。

(六)决策能力评价

1.违反决策程序率=∑任期内违反决策程序事项总/任期内决策事项总数×100%

作为减分项,得分越高,表示相关决策事项合规性越高。

2.預期结果实现率=决策事项实际实现值/决策事项预期值×100%

该指标得分越高,表示相关决策事项结果实现率越高。

(七)对领导个人评价:审计评价采取“一票否决”;轻微的,可通过以下2个比率考核

1.个人收入违纪比率。一是单位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的合法性,以及纳税完整性;二是核实属于与单位业务无关的消费应界定为违纪金额。

个人收入违纪比率=个人收入违纪总额/个人全部收入总额×100%

该指标为减分项,得分越高,表示个人违纪行为较为严重。

2.财产损失比率。

财产损失比率=财产损失总额/年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为减分项,得分越高,表示财产损失较为为严重。

3.干部职工的民主评价。

应当对被审计单位职工进行无记名形式的民主测评。

三、评价方法和标准

以上按照百分制评价,按照每一项所占比例确定分值。正面评价指标为加分项,反面的评价指标作为加减分项,以此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总分值。

风险规避成本=∑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数×权重×100%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规避成本,通过指标体系分散权重,起到了全面反映、细化问题的结果,有较好的实用性。

站在审计的角度,能更好地着眼全局,实现对组织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综合的审查,并对相关单位潜在的风险进行恰当的识别和评估,从国家利益和工作实际出发,提出更加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及时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最终达到减少和防止组织的损失,增加组织的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立强,叶林.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途径[J].中国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24).

[2]朱锦余,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李金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意见[J].北京:中国审计,2002(10).

[4]黄一琴.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警”作用[J].中国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22).

[5]刘洁.从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之关系看审计效率的提高[J].北方经贸,2004(1).

作者:邢俊娥

上一篇:企业运营论文范文下一篇:传统美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