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通过修改大纲内容、运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的教学等方面,对基于中国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中国文化;修改大纲;知识渗透【作者简介】覃丽娟,湖南城市学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分析论文 篇1:

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例分析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着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以三本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教学实践,通过文化导入的实例分析,阐述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语言;文化导入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同时又制约着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二者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语言的理解及习得。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当前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有限,因此,长期以来,英语被当作孤立的符号系统,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被定义为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导入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作用。

二、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语言创造的动力和表达的内容,它规定着人们的语言观念,制约着语言产生发展的方向,从而使语言带上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刘守华,1992:147-148)。不了解文化就难以理解语言,要理解文化又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做基础。只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理解和体验语言中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王东霞,2010:124-126)。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胡文仲、李润新等就提出文化教学或文化导入等概念。作为文化导入中的文化,是表现语言模式,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及其传播方式中涉及的知识、信仰、价值观、时空观和物质财富、社会环境等。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可操作性的角度,他将其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大类:表层文化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如语构文化、语用文化、交际习惯的表征活动;深层文化具有内在性、抽象性,如思想的、历史的知识文化、观念文化大致属于此类,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无论个体的言语行为如何独特多样,交际的情境如何变化多端,都可在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实例分析

英语教学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不够重视,致使学生走进“学习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误区。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日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即便是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点记忆的持续时间及深刻程度十分有限。下文中,笔者将列举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比较典型的文化导入的实例,来例证文化导入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例1. 关于secretary一词“部长;大臣”词义的文化导入

学生对于secretary词义的认识仅限于“秘书”一意。而此词还有另外一意为“部长;大臣”。初见此意,学生主观上表现为惊讶,认知系统反应出一定程度的怀疑及抵触。若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此意,记忆的可持续度可想而知。但若是进行文化导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此意,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将对secretary“部长,大臣”词义的文化导入做简要说明。该词义字典释义为“(American English)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department, chosen by the President部長;大臣(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6th Edition)”,此处特别注明,该词义限于“American English(美式英语)”,事实上该词义确与美国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在军中的威望已经非常之高,全票通过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但华盛顿自称是军人出身,不擅长处理政务,再三推辞。由于当时华盛顿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是总统一职的不二人选,因此大家对于华盛顿的推辞提出了以下对策—给华盛顿任命数名秘书来分管国防、财政、教育等各方面。作为总统的直接下属来分管整个国家某一领域的秘书,因此secretary就衍生出“部长,大臣”一意,并且沿用至今。

通过上述文化导入,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了secretary一词“部长,大臣”词义的渊源,消除了认知系统中对该词义存在的抵触感,准确有效地将该词义纳入记忆。

例2. 关于“老人”一词汉译英的文化导入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向来以“老”字为尊,学生把这种惯性思维也带到了英语学习中,看到“老人”一词首先想到的译文为“the old people”,殊不知这样的译文并不符合西方的传统文化。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相互竞争,而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明显。美国常被形容为“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乐园,中年人的站场,老年人的坟墓”。可见,“老”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及地位并不对等,西方人不愿意承认老,更不乐意被别人视为“老”,他们有着一颗不服老的心。退休后创业开办公司,环游世界,参加各种社交、公益活动是西方老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自驾游、驾船出海等一系列中国老人通常不会挑战的活动在西方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常见。因此,当你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或是在地铁里遇到无座的老人,除非对方明确示意需要帮助,否则你若主动提出帮助,非但不会被感谢,反而会招致对方的厌恶。在西方,老人的独立意识很强,不愿轻易麻烦他人,如果你主动提供帮助,他会认为你觉得他老了,不能自主生活,成了社会及他人的负担,自尊心会受挫。

所以在翻译“老人”一词时,应该首先做以上的文化导入,使学生意识到将“老”译为“old”只实现了词义上的对等,并没有体现文化上的蕴意。此处,应该考虑到“老”字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因此,做委婉语处理,将“老人”译为“senior citizen”更为适宜。

四、结语

通过以上例证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导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结合三本院校的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文化导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红斌.论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意义及原则[J].零陵学院学报,2004,(4):169-172.

[2]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47-148.

[3]王东霞.关于跨文化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0,(4):124-126.

作者简介:

崔超(1987.08~ ),女,籍贯:河南省安阳市。系安阳学院(安陽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

作者:崔超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分析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及其教改分析

【摘要】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通过修改大纲内容、运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的教学等方面,对基于中国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国文化;修改大纲;知识渗透

【作者简介】覃丽娟,湖南城市学院。
引言

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能够对西方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细致分析,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具体做法  

1.加强中国文化知识的渗透。针对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经常会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老师对自身的教育观念没有及时的更新,仍旧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语法和用词技巧,使整个过程过于简单和枯燥。所以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应当在讲解基础的内容上,加强对于中国文化的渗透,并帮助学生采用英语的表达方式,增强对中国文化的描述能力。通过此教育方式的转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并从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从而肩负起支撑中国文化兴盛的责任感。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英文讲述中国的传统节日,帮助学生用英语的角度了解中国文化,并从中积累大量的专有性的词汇,提升对于中国文化的全面理解。

2.帮助学生比较中西文化。在大学的教育制度中,主要看中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所以在英语的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的过程也不能一味地讲述基础知识,所以老师需要不断地在课堂中传播语言文化,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西方的哲学理念和中国的儒家思想进行对比,也可以针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的掌握中西方思想上的差距和观念上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会拓展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程度,充分的掌握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和独特的见解。

3.增强交流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做以榜样作用。在课下的时间,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提升文化知识的储备,从而能够灵活地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当老师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时,应当与学生在课堂上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程度,还会锻炼交流水平。例如,在讲述牛顿探索力学定论的过程时,可以用中国的古语进行描述,比如:有志者,事竟成。帮助学生在主题的层面上,加强对于中国文化和英语的理解能力。
二、基于中国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修改大纲内容。学校通常会在系统性的教学之前,进行对大纲的整理和制作,保证学生课程有合理的安排,并且也决定着实际的教学方向。在整个大学英语的教育期间,缺少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观念,导致缺乏对于中国文化上的教育,使得中国学生难以恰到好处的将本国文化进行宣传,并且会同外国的留学生探讨文化差异性时会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各高校英语课程的规划有必要做以合理的修改,在英语课程中不断地增加中国文化。例如,在英语的听力和阅读的阶段中,老师可以将优秀的课件和文章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强化中国文化的总体教育。促进学生总体素质的提升,并通过此类大规模的中国文化教学和渗透,保证学生在此环境下,加强自身的认知和表达水平。

2.运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的教学。在大部分的学校课程规划中,都设有专门的中国文化课程,但是在此环境中,存有一个弊端,就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不知道怎样用外语进行表达,导致多数的中国文化不能被有效地传播,尤其是在对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全面的介绍中国文化。所以针对上述情况,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转变之前的教学观念,采用一種更符合时代发展和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在课堂上尝试用多元化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习多种文化,让学生了解两者思维上差距。在课堂上着重教授中国文化中的专有名词,指导学生对其进行交流方式上的运用,保证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交流上的阻碍。

3.引导学生弘扬文化的责任。一个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不断地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才能推动社会的进程。所以在大学的教育中,应当提倡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并让学生肩负起承担文化责任的能力。在英语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表述,增强学生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的方式尝试讲述中国传统神话,并从中详细描述各种不同的风俗。并在课后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课下仔细的编写语言,掌握好语法和专有词汇的使用,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地将自身观点表述出来。通过上述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查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进一步的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责任感,从而提升对于弘扬文化的使命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在英语的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并通过英语的表达,更好地将中国文化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蔡海娟.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及其教改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09):192.

[2]旷章红.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及其教改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9):41-42.

作者:覃丽娟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分析论文 篇3: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研究

[摘要]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在国内的实践与研究刚刚起步,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其中有三个焦点问题:即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原则,测试内容和测试比重。原则起导引作用,内容是核心,比重是结构。这三个问题解决好,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就有了基本保障。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测试;测试原则;测试内容;测试比重

1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是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包含文化因素的融合型语言测试。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形成态势。众多教师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文化知识。但在测试环节却不尽人意,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考察。

教学内容应该与其测试内容相统一。教学要以测试为导向,如何测试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并能指导学生如何学习。Hughes[1]认为“如果测试内容与测试技巧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符,那么测试就会产生有害的反拨作用”。在广大教师积极导入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而大学英语测试中却不包含讲授的文化内容,必然会影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效果,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必定会被学生所忽视。同样,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仅测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没有相应的文化内容,也会削弱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实施是可行的。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教学性质规定为“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作为政策指导性文件,跨文化交际已被确立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要保证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的效果,测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是重要环节。此外,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比较统一,基本上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教材是相同的,这种统一性为教学与测试的内容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因素含量较大,教师对确定教学与测试内容有足够的空间和灵活度。再者,国内一些学者已经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刘宝权[3]通过实证研究,将文化测试试题融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期末测试中,并将结果与专业四级成绩进行比较,认为文化测试势在必行。专业八级考试中也增加了人文知识的考试,虽然题目较少,文化知识覆盖面不大,但这已经是新的尝试。这些实践为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研究提供了参考。

2理论依据

文化包括相当复杂的内容,而人对文化的理解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两点决定了很难对文化教学进行测试与评价。然而,尽管困难重重,国内外很多学者依然不遗余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Valette[4]指出,文化测试应包含四方面内容:文化意识、社交礼仪(包括社会习俗,语言的文化含义等)、文化价值观及目的文化分析。她还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设计各种形式的测试。Seelye[5]列出了文化教学与测试的七个目标。这套文化教学与测试的目标的优点在于文化教学与测试的主要内容已不再强调向学生灌输大量客观文化事实,而是强调文化在社会中的功能,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复杂关系、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以及学习者文化表现技能。Lafayette and Shulze[6]提出的测试目标更加具体更现实。他们把文化知识分为积极知识和消极知识,他们认为只能对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文化行为进行评价与测试。由于他们认为学生对于文化的态度不受教师控制,没有列入到测试项目中来。Bartz和Vermette[7]认为可以使用“语义区分评价法”来评价学生对文化的态度,该评价法要求学生根据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比较的特点将文化现象中的一系列肯定或是否定因素进行分类。这样帮助学生认清对于目的语文化的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

张红玲[8]是国内近年来致力于文化教学与文化测试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她提出文化测试与评价的内容应分两个层面:具体文化层面与抽象文化层面。她还指出丰富的文化内容要求多种多样的文化测试与评价的形式。邹申[9]探讨了英语专业8级考试人文知识项目的标准参照属性,以及对相关教学及课程设置的推动作用。黄更新[10]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入手,构建了文化教学和测试的模式,很有启发性。其他学者(陈俊森[11];牛新生[12];孙静波[13]等)从不同角度对外语文化测试进行了研究,做出了贡献。这些理论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国外的外语文化测试比较,国内的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现状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虽然有了起步,但研究的深度还不够,缺少实践与创新,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易于操作的文化测试体系,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3焦点问题

目前,在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研究面临的问题中,笔者认为有三个焦点问题:即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原则、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内容和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比重。

3.1测试的原则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属于大学英语教学范畴,是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外语教学目标指引下的一个教学行为。要准确操控这个行为,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告诉人们文化测试从宏观角度应该如何进行。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再去探讨文化测试相关问题。遗憾的是,这个原则问题非但没有引起关注和研究,反而被绕开,直接研究测试的内容、形式等问题了。这种没有原则指导的研究必定是无纲之目,其研究势必不系统,甚至呈混乱状态。那么,什么是恰当的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吻合,因为它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次,要有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和依据。再次,以主体教材为依据,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

3.2测试的内容

文化测试要测试什么,这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Lado[14] 认为文化测试应该测试跨文化理解。他建议应将本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他断定这些差异会造成理解障碍,所以文化差异是应测试的对象。Lado的理论强调了进行文化对比的重要性,文化差异应该是测试的重点。Lessard Clouston[15]提出文化测试可以从三个方面内容入手,即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技能。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文化掌握程度,但是,它们过于强调文化内容,淡化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另外,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的测试耗时耗力,限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客观情况,如有限的课时数、较大的班容量等,这两者作为测试内容还不太现实。然而,文化差异点和文化知识方面是值得借鉴之处。文化不同于语言,没有深浅之分,难易之别,因此也无须像语言那样由浅入深。大学英语文化测试是包含文化因素的语言测试。这些因素来自于教材,测试内容也要覆盖教材。教学内容确立之后,才能设计测试内容。所以谈测试内容离不开特定的教材、教学内容等因素。通过对大学英语教材所进行的分析,笔者认为教材中最能反映文化差异与文化知识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宏观文化、微观文化以及国际性文化。

宏观文化是指某一文化中社会政治、历史地理、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宏观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宏观文化是某一文化的框架结构和主体内容。不了解其宏观文化也就等于不了解这个文化的基本概况;第二,任何文化信息和文化活动都必须置于社会历史环境中去分析才有现实意义,否则这些信息与活动就不具备现实意义,就可能是过时的僵化的信息。社会政治和历史等文化既是文化和语言学习的环境,同时也是文化的内容。微观文化指某一文化的社交礼仪、生活习俗、价值观念、人物活动等,是文化内容的具体呈现。这些生活和活动内容能够反映出其所代表的文化。微观文化测试内容可以分为观念、思维、习俗、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学生能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目的国文化信息、人物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国际性文化主要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国际社会中地区的交往、冲突、融合及合作。

依照宏观文化、微观文化和国际性文化各自的定义作为标准,笔者对《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进行了量化统计,得出了每种文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见表1。《大学英语》第三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第三版出版后,被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广泛使用并深受师生的好评。

表1《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宏观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化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要想做到准确量化十分困难。笔者统计的量化数据也只是粗线条的、框架性的。然而,这个统计数字会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与测试的内容及比例,因此可以作为参考信息。另外,一篇课文中常常会有两种或三种文化交错出现的情况,所以每册文化的总体比例会大于100%。

3.3测试的比重问题

笔者同意文化测试是大学英语测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文化测试应在语言测试中占多大比例的问题依然有待解答。由于文化内容难以量化,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测试的比重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一问题依然是整个文化测试体系不容忽视的问题。Moore[16]提出文化测试应占综合语言测试的20%,他是唯一提出测试文化测试比重的国外学者。他提出这一比重是针对英语为母语的西方文化背景下文化测试在语言测试中所占的比重,但对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情况不合适。根据我国外语测试刚起步的现状,这个比例偏高。由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各种教学变量的存在,设定一个适度范围会增加可操作性,能够给文化测试提供一个适应期,为以后逐步增加文化测试比重提供一个过度阶段。当然,这个范围还要经过定量的研究和考证,要通过调查和分析论证。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笔者提出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比重可以放在10%~15%这个范围。这个比重范围足可以引起学生对文化内容的重视与学习。对此,笔者专门做过一个调查,有50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其中90%都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36%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参加者认为文化测试应占整个测试的10%~15%,30%的参加者认为应占20%,15%认为应占10%以下,另外15%认为应占35%以上。很显然,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文化测试在整个测试中的重要作用,但依然对比例问题持不同意见。这反映出教师对文化测试认识程度的差异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笔者赞同多数教师的意见,把比重初步设定在10%~15%范围之内。当然,它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加以修正和完善。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逐步朝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向发展的趋势中,重视外语文化教学以及其中的文化测试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国外,这项研究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历史,目前方兴未艾。在国内,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领域。但是可喜地看到,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奠定了基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要正视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抓住焦点问题。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原则、内容和比重,目的是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教师的兴趣和关注,并开展具体的实践和研究,共同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做一点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Hug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3]刘宝权.语言测试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接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09-141.

[4]Valette M.The Culture Test[A].In Valdes, M. (eds.), Culture Bound[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179-197.

[5]Seelye H N.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Lincolnwood, Illinois: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93:102.

[6]Lafayette RC,Schulz R A.Evaluating Cultural Learning[A].In Heusinkveld,E. R.(eds.) Pathways to Culture[C].Yarmounth, ME:Intercultural Press,1997:581-582.

[7]Bartz W,Vermette R.Testing Cultural Competence[A].In A. J. Singerman, Ed.:Acquiring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Four stages for students of French[C].Lincolnwood.IL:National Textbook Co.,1996:77.

[8]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94-315.

[9]邹申.初探TEM8考试人文知识项目的标准参照属性[J].外语界,2007:(6):86-94.

[10]黄更新.大学英语阅读测试中文化因素的导入研究[J].外语教育,2007,(00):118-124.

[11]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73-280.

[12]牛新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2,(6):82-83.

[13]孙静波.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测试问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5):78-79.

[14]Lado R.Language Testing[M].London:Longman,1961:275-289.

[15]Lessard-Clouston M.Assessing culture learning:issues and suggestions[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2,(2):326-341.

[16]Moore Z T.The Portfolio and Testing Culture[A].In Heusinkveld,E.R.(eds.)Pathways to Culture[C].Yarmounth,ME:Intercultural Press,1997:617-644.

作者:李秀梅 张卫东 李洁

上一篇:触动消费者心理的广告设计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基础培训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