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2022-12-18

在英语教学中, 一直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上,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知识, 认为这样就可以掌握英语了。但由于在教学环节中忽略了英语文化教育, 导致学生缺乏文化能力。有些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 总是用中国的文化模式套用英语国家的模式, 结果屡屡出现错用、误用现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去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思想。要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应该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分析

1.1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一致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 这些又都会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因此, 每种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文化的积淀印证, 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也能揭示一个民族的内涵。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文化也要依靠语言传播继承。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学。正如英语教育专家胡文仲教授所说, “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 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 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他还说过,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比如, 在中英文文化中有很多动物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果不了解其差异, 就不能理解语言的内涵。众所周知, “狗”在汉语文化中, 总是一个受到鄙视、诅咒的对象, 与“狗”有关的词语都带有贬义, 诸如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等等。但在西方文化中, “狗”却是“人之良友”, “地位”要高得多。当某人碰到好运时, 人们会对他说You are a lucky dog。还有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和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前者意为“人人都有得意之时”, 以狗喻人, 却无贬义, 后者意为“欲加之罪, 何患无词”, 其同情之心明显在狗这边。

1.2 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然而, 要做到外语运用得体、恰当、达到预期目的, 光具备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还必须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英语的本质和思想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 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T h o m a s, J.曾指出:“语法错误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就能看出, 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一旦发现, 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 因而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则不然。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缺乏而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比如, 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时, 有人便会用“Your are flattering me (过奖) ”来回答, 弄得对方很是尴尬。再如, 中国人询问对方的姓名时常用“What's your name?”, 但是英语国家的人一般也只说“Y o u 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类似导致交际失误的还有, 中国人同桌吃饭, 先吃完者离席时说“慢用, 慢用”, 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果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 slowly, eat slowly”, 他会感到莫名奇妙, 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可见, 为了使交际双方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情感交流, 避免类似的交际失误, 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比较中英文文化的差异, 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 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作为教师, 我们应在纷繁复杂的文化领域中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内容, 将文化融合到语言教学中的过程中, 并要努力遵循实用性、对比性、趣味性、阶段性四个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要有所选择, 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融于教学中。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捉摸不定,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2.2 对比性原则

在文化教学中, 要突出差异, 引起关注。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教师应强调中英文文化的对比并及时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3 趣味性原则

教师要抓住学习者对英语文化的新奇感和兴奋感, 进行自然的导入。可以巧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国外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达到比较中西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异同、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的效果。

2.4 阶段性原则

文化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 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导入的内容,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3 加强文化导入的策略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 加强文化导入, 引导学生不但学习语言, 而且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教育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的教师, 要做到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 其自身必须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国内曾有一位学者用化学方程式形象地比喻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互兼容的关系:语言+文化+教师 (催化剂) =语言交际能力 (有机化合物) 。可见语言交际能力这个有机化合物的生成跟语言、文化和教师的共同作用分不开。因此, 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较广泛的相邻学科的知识和英美文化教育素养, 全面了解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2 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要提高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质量, 就要避免满堂灌的做法, 要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利用启发式、讨论式、交际式等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 不仅掌握了西方的风俗习惯又加深了对本民族风俗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多提供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模拟交际活动的机会。利用“文化表演法”, 给学生营造“活”用英语的机会。让他们切身体会外族文化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多方面、多渠道感受和体验外国文化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 从广义上讲, 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 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 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面,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 课外的文化教学同样重要, 它是课内文化教学必要的延续和补充, 它同课内的文化教学一起,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 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运用一些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耳濡目染, 能直观了解一些社会文化因素;也可以通过做专题介绍, 组织英语之角, 英语晚会等, 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导入, 非但不会弱化语言教学, 反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适度的文化导入能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实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摘要: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 说明了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文化导入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必要性,原则,策略

参考文献

[1] 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 赵爱国, 姜亚明.应用语言学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 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Vol.4, NO.2, 1983.

[5] Sapir, 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1921.

[6]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上一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分析下一篇:英语专业大学生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