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24-04-07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精选15篇)

篇1: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广泛开展了文化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讨论,文化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作者自身教学体验出发,针对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一些文化教学方法.

作 者:曾梦蕊 ZENG Meng-rui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1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1(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篇2: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引起人们争议的话题.本文将从文化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两方面进行阐述.

作 者:邢嘉锋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000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年,卷(期):20079(10)分类号:H319.3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 教学

篇3: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 语言、文化与英语教学

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 (Ward H.Goodenough) 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 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 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可见,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 必须习得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 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如果没有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 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就会局限地以母语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 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真正使英语教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 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 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 侵犯了别人隐私 (privacy) , 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 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 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 来应酬, 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 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 不知所云。大学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最显著的一个阶段, 也是学生心智成熟最快的阶段, 非常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 在文化差异对比中,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 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 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要求, 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语言, 提高自身修养, 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在当前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互相渗透的地球村时代, 学生能充分利用好语言工具, 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树立文化意识, 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 然而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则更为重要而迫切。

3.1 在课堂上挖掘教材文化信息。

首先, 文化的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由于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的现象, 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差别;其次, 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 内容丰富, 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 其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 讲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 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学习语言知识, 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2 丰富课堂活动, 创造听说的文化语境。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 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 如组织学生进行pair-work (结对练习) 、group-discussion (小组讨论) 、role-play (角色扮演) 、short-play (短剧) 等课堂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营造较为轻松愉快的“输入”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加强多媒体教学以体验西方文化。

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多媒体的应用, 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 而且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此外, 还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收听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版电影, 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浏览网络资料, 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 深刻体会英语文化, 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

总之,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 而且应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教授语言与文化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 同时还应在遵循文化教育原则的前提下, 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把文化教育贯穿到整个英语教学之中, 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1-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72-73.

[3]贾梦霞.论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 .

[4]赵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5]宋艳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成才之路, 2009 (27) .

篇4: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同交际技能、语言知识教学互为补充、相互影响,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就当前情况来看,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大高校的认同,但其重视程度仍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进行探讨,来寻求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极具现实意义。

一、语言与文化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广义上的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与文化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对文化各个方面的反映,而语言也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两者共同存在且相互作用。因此,要想理解一种语言,对其文化的理解不可或缺。进一步拓展来讲,语言能力同文化能力又是彼此依存的,语言在进行丰富文化信息的传播与表达时,收到文化的制约与规范,正是因为文化的存在,使得不同国家、地域在英语的表达形式上亦存在着差别,在一个国家、地域的语言当中,对其文化的表现是最完善、最全面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对这一新交际工具的掌握及其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从英语教学的层面来看,英语教学亦是文化的教学,如没有良好文化背景的掌握,良好的英语教学就无从谈起,学生也就难以真正地将英语学好。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逐渐向英语教育靠拢,依靠对学生英语文化素质的培养,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这一工具来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效果提升策略

1.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在注意语言形式的同时,还应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教师可将资料室、调研室充分利用起来,将文化教学纳入到备课当中,以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为根据,来制定一个相匹配的文化教学方案,从而在课堂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文化教学。

2.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及相关材料的积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通过为学生整理书单,来让其就书中的社会关系、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相关材料进行了解与积累。在广泛的阅读之下,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将更为全面和成熟。小说是非常好的阅读体裁,它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文化氛围当中,帮助其对英语国家信仰与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如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与隐私相关的大量实例,能够让学生对为何英语国家的人民如此看重隐私逐渐了解。

3.有效利用电视、电影、图片、投影等直观教具。相比于口语化的介绍,运用投影、图片等直观教具是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的有效手段,如向学生展示一张“HOUSE”照片,就可让其明白这一单词在英美国家指的是怎样的房子。

4.注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渗透。为保证语言教学的有效开展,将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如在教授“Dinner”一词时,可引申至西餐中刀叉使用。又如在教授“Number”一词时,可引申至数字1-10的授予表示,让学生了解美国人对于1-10的表示必须用两只手才能完成。

5.进行英汉对照。教师让学生先按母语习惯进行写作,后内容意思不变,改为英语方式来写作,当完成后,让学生对两者进行比较,中英文化差异便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写一封关于“求别人做事”的信时,汉语中出于礼貌(不唐突)的考虑,通常原因在前,要求在后。而英语亦出于礼貌(省去看信人揣测精力),则将事情本身放于内容前面,而后对原因作出解释。

6.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讲,让学生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接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替代的文化教学方式。因此,大学中的外籍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中的交流,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生多接触,这样,往往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课堂中不能学到的东西,如特定场合下的讲话、反应等等。

7.开辟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组织开展有益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赛、英语晚会、英语歌赛比赛、英语辩论赛等,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在语言实践中得到运用,且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积累。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合理、有效的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参考上述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保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有效用的发挥。且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化教学的不断深入与成熟,其必将更好地作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芹.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学,2010(2).

[2]王霞.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之我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3).

[3]赵文贞.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方式与途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5).

篇5: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大学英语课本中没有太多显性的`英美文化知识,教师更有必要把英美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本文通过考察几种主要的英美文化渗透策略优势,就如何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做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底蕴.

作 者:陆宏 作者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35)分类号:H3关键词:英美文化 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

篇6: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按照文化导入的四大原则来探讨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兼容并举,以此来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作 者:孙磊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9.9 关键词:英语口语   四大原则   文化导入  

篇7: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十分重要,因为有效的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概念入手,论证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归纳了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几个重要原则和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作 者:钟志刚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刊 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811(6)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国家文化意识 文化导入

篇8: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首先,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除了离不开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外,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即文化意识的培养。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把文化素质明确列入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因此, 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文化导入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次,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 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 就会造成说着一口流利英语, 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 进行目的语的文化导入, 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第三, 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 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英语课文选材丰富, 内容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如果在讲解课文的同时, 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加深印象。

二、加强文化导入的途径

1.在课文背景知识部分进行文化导入

《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选自美英课本、选集、读物, 也有些选自杂志期刊和某些报纸等。这些课文都包含了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在讲授课文前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导入是很有必要的,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比如, 在讲解第一册第13课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这篇课文之前, 可以给学生们导入圣诞节的由来, 这就涉及到给学生讲解一些《圣经》知识, 即The New Testament新约中耶稣的诞生: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 由童女玛利亚所生的。起名为耶稣, 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而且玛利亚是在马槽里生下了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 便定于12月25日为圣诞节。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圣诞节相关习俗:圣诞礼物, 圣诞歌曲, 圣诞老人等, 这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 这些背景文化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记忆效果, 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语言学习与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提高其文化素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2.重视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同步性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 是最明显承载文化信息, 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种语言中除一部分核心词汇外, 许多词汇都常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即所谓文化内涵词 (culturally-loaded words) 。比如, 黄色 (yellow) 一词, 在中国文化中, 黄色一方面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因为在过去, 黄色是中国皇帝的象征, 所以皇帝身着黄袍;但另一方面, 黄色又象征着腐败堕落, 特指色情、淫秽, 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但黄色在美国却没有这种特殊意义。英美国家一般用blue (蓝色) 来指色情, 如a blue movie。又如, 很多人在翻译“胆小如鼠”的时候, 都认为是“as timid as a mouse”。这与母语思维有关, 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法, 主要原因在于不懂文化的差异。其正确的说法应该是“as timid as a rabbit”。因此, 英语词汇教学应注意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以及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 不能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 而要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 让学生理解其内涵, 以排除自身文化的干扰, 不断纠正自己对词汇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和错误。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增强学习词汇的兴趣。

3.在课文语言点讲解时进行文化导入

在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时, 会遇到很多难理解的语言点, 他们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 如不进行讲解, 学生将很难理解课文意思。如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一课中A Good Humor man 一句。“Good Humor”是美国冰激凌的一个商标, 意为好脾气雪糕, 因此这句话就应翻译为一个兜售好脾气冰激淋的人。They raise Cain with radio reception all over the world. (Para. 46) Cain, eldest son of Adam and Eve, who murdered his brother, Abel.这就涉及到一个圣经故事:该隐种田, 亚伯牧羊, 上帝接受亚伯的贡物而不选该隐的供物, 该隐发怒而杀亚伯。于是, 上帝将该隐从定居地赶走。该隐害怕在流离飘荡中被人杀害, 因此上帝给他身上留下记号以保护他, 并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应。“raise Cain” 即引起麻烦, 导致混乱的意思。如果不进行圣经故事的讲解, 学生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课后补充法

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 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辅助进行文化教学, 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版录像、电影。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 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还可主动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接触交谈;举办专题讲座;开设“英语角”;收听VOA和BBC英语广播等。这样就可逐渐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总之,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应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 还应恰当地融入文化教学, 要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循序渐进地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整体性。

摘要: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教语言亦教文化”早已在外语界达成共识。本文阐述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 介绍了加强文化导入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导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 (1-4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篇9:试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摘要: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重点放在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上,而对于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步渗透则不够重视,因此应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语言又学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渗透

受理论语言学的影响,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重点放在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上,而对于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步渗透则不够重视,造成语言与文化的脱节,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错误甚至冲突。因此,我们必须在语言教学中同步导入文化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提升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得体的交际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公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交流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交往中,语言的得体性比正确性更加重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将社会文化教育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而如何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知识,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则是摆在广大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所涉及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要注意把握适用性原则和对比性原则。也就是说,要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渗透和扩展,正确引导,不能仅仅罗列文化知识。另外,还要注意对一些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及差异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根源,从而促进其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了解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集体保持一致;而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意识。这一差异在中西社会习俗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中国有敬老尊贤的传统,老人与子女的关系非常亲近;而在西方,老人与子女之间相对比较独立。中国人崇尚乐于助人,有互相帮助的美德;西方人则比较独立,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尤其要求孩子自立和自理,因此,很多时候他们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有损自己的尊严。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注重直觉与具象;西方人则注重理性与逻辑。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揭示这些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得心应手,避免错误和冲突。

2.了解社会习俗的差异

认识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习俗的差异,有助于避免因不了解目的语交际准则而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中国人热情好客,也喜欢拜访他人;而在英语国家,没有预约是不会前去拜访别人的。另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西方节日及风俗,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宗教或历史渊源,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

3.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基督教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英语中有很多习语、词汇是与宗教、上帝有关的,或者是来自圣经典故的,人们的日常行为也有很多与宗教、信仰有关。这些对于深受佛教和道教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是需要了解并注意的。例如:对于“afterlife”这个词,基督教指的是人死后在“天堂或地狱的时光”,而佛教则指的是“来世”或“来生”,同样的词由于所蕴涵的宗教信息不同而出现了差异。在西方,“7”是个特别的数字,这来源于基督教里“七宗罪”的概念;而在中国,“9”则是传统思想里至高无上的代名词。

4.准确把握词汇和习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英语的基本组成要素,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外,还应充分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并向学生讲授词汇的搭配和交际用法。在美国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乍一看,这句话不好理解,但如果能够与文化背景相结合,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这是一句拳击术语,所以学生要想正确理解这句话,就必须对拳击这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比赛中选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十”还不能站起来则被判输掉比赛,但在很多时候不等数到“十”,倒地的选手便能站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击倒,并不意味着你输掉了比赛,其寓意是,遇到挫折、失败并不一定就代表你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

1.直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应该以课堂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讲解课文或词汇时直接介绍背景知识,并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在讲到hippie这个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入yuppie一词,将二者进行对比。Hippie是指美国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类年轻人,他们对现实社会不满,标新立异,蓄长发,着奇装异服,崇尚先锋派艺术,以表明其与社会之格格不入的性格;而yuppie指的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雅皮士,即城市中上阶层的青年专业人士,是“Young Urban Professional”的缩写,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富有,有雄心,追求金钱和享受,衣着讲究,追求时尚。

2.创设情境法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对话中会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及礼仪习俗,二是在具体情境中语言的选用总是受到环境、心理、社会角色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设置特定的情境,以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

3.充分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

学生对单纯的文字易产生疲倦感,而视频短片则比较直观,在视觉、听觉及思维方面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因此,教师可结合课文,准备一些介绍欧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化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选择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给英语专业和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播放《老友记》后,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看得非常入迷,时不时爆发出笑声;而学习公共英语的很多学生则比较迷茫,不知道笑点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结果呢?问题就在于,《老友记》是一部非常生活化的欧美剧,语言非常口语化,对话中蕴涵着很多西方的思维方式,涉及很多日常交际和文化背景知识,这其实是文化的一种隐性渗透,因此,对于已经初步了解了英语国家交际文化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它非常有趣;而对于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来说,由于语言非常口语化,就需要教师在播放时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文化敏感性和英语思维方式,积累文化知识。

4.扩展阅读法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广泛地阅读英语类报刊,接触新词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教育网站的英语学习主页,这些主页大多都有英语酷句、美语俗语、英语文摘等栏目,对于喜欢新事物的大学生应该很有吸引力。许国璋先生就曾说过:“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语言又学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苏珊.英语教学中文化信息的联想和渗透[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篇10: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各级大纲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普遍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提高,翻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然而,竞争激烈的社会却又急需既有充足的英汉语言知识,又掌握了英、汉语国家生活习俗民族心理以及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等文化特征的应用交际型的翻译人才。因此,笔者就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的意义

(一)深化原文理解

一般情况下,翻译活动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理解原文、表达译文、校验译文。其中理解原文是翻译工作的基础,更是翻译的核心所在,一旦对原文的理解有误,必然会造成翻译效果的不理想。因此,翻译活动中的原文理解,不但需要对词汇、语篇结构、句法等表层进行理解,更需要对文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理解。若翻译人员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显然会导致翻译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中西方对于亲属的称呼。中国人极为注重宗族观念,对于亲属之间的称呼区分极为细致,人们只需要从称呼中便可以判断出双方的亲属关系,同样根据亲属关系也可以确定称呼。但除此之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些称呼,对陌生的老爷爷会称呼其“大爷”,另外还有“大姐”、“哥哥”、“弟弟”、“叔叔”等也较为常见。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若翻译人员无法理解称呼中的语境,单纯的将其翻译为“uncle”、“sister”显然会使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称呼陌生人会与称呼亲属一样”?由此可见翻译人员对原文理解的重要性,同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了。

(二)优化译文表达

翻译并不是源语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到目的语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在目的语言中寻找与源语对等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然后串接成句的过程[3]。若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仅盯着原文的语文层面,最终翻译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徒具其形,原文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却不得而知。因而在翻译的表达阶段,首先应注意不同文化中语言形式的差异,按照译入语习惯进行调整。例如:It had been a fine,golden autumn,a lovely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译一方法: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对于那些在和平时期的秋天树叶再度转黄之前将要失去青春、有的要失去生命的.人们是一个动人的送别。译二方法:那是一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为那些青年们送别的是一抹动人的秋色。待战后和平,落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昔日的青年青春已不在,甚至还有的失去了生命。译一的翻译忽略了汉语与英语结构上的差异,将英语的定语从句死译为汉语的定语,原文的名词结构也未作转换,导致译文不中不洋,原文中伤感、优美的意境也没有得到表达。而译二的翻译则意识到了双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对译文的结构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了调整,不但将原文的意义进行了充分表达,其蕴含的意境也得到了体现。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原文的理解,更能优化学生的翻译表达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单元教学为主题,强调学生语调、语音、语法的准确性,侧重词汇的搭配与使用。显然,这是由于教师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重点放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文化因素。就目前而言,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后则是做不完的作业与练习。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基础,能够进行常规的英语写作,但却无法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革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Christmas”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方人在过圣诞节时的一些习惯,还可以将一些与圣诞节有关的词汇如Christ-mas card(圣诞卡),reindeer(驯鹿),ChristmasEve(圣诞节前夕),Santa Claus(圣诞老人),roastturkey(烤火鸡),sleigh bells(雪橇铃)等一一例举。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些西方圣诞节时的习惯,今后在翻译过程中必定会有所助益。

(二)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意识

文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巨大深远,使其在接触他国文化时,往往会先入为主,用本国文化的意义系统阐释自己不熟悉的文化。对于“Her beauty is beyonddescription.”往往会有学生将其译为“貌若天仙”,乍看之下仿佛完美地诠释了该句的意义,但事实上却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相悖。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双方对于“美”的审美也不尽相同。例如《诗经》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些描写的是我们常说的“美女”,若将其直接翻译成英语,想必读者难以想象该女子究竟美成什么样。同样,“貌若天仙”也容易使中国人联想起西施、貂蝉等女子,但英语中的“fairy”也可以用来形容男性。

(三)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陈二春,2008)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错误。例如中国人对于他人的赞美通常会以一种谦虚的语气说“哪里,哪里”,表现得较为含蓄,而西方则不同,他们会欣然接受他人的赞美并表示感谢,并且若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Where,Where”,则会使对方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该句表达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双方的文化差异进行调整。又如《水浒传》中写道:“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 “放屁!放屁!”。该句描写的是武松在乡下小店中想要肉吃,店家却说没有,而其他顾客正吃着鸡与肉,武松因此极为气愤。若在翻译过程中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则会翻译成“Pass your wind ! Pass your wind !”在西方人看来变成了武松要店家放屁,与原文表达的含义天差地别。真正准确的翻译应是真正了解西方的语言表达与原文含义后,将武松说的话翻译成“nonsense”,即撒谎。

三、结束语

篇11: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人们通过语言和文字保存并延续当前时代的文明成果。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用来创造文化、传递文化、延续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内的信仰、制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总的结合,涵盖的是整个社会的所有部分。而语言则是一个社会用以保存文化、传递文化、发展文化所依托的工具。不存在语言的社会,其文化的传递必然受限,其文化的保全程度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构成之一,不同的文化可能有相通的语言,但是不同的语言一定能够代表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从传承的角度上来看,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将其转化为自己掌握的一种交际工具,用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该种语言所拥有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够表现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能够帮助人们减弱或是克服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引起的困难。要想灵活地运用该种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就要了解该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例如俚语与方言。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流常常会出现困难甚至是误解,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文化的习俗,也就不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行为方式或是言辞举止。若是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那么可以避免许多尴尬。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夹杂一些当地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一些不同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理解,也便于学生记住一些英语固定的语言搭配,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导入

1.引入词语的文化意义

由于生产方式对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会逐渐产生许多的固定用法或是俚语方言。又由于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相同含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引申意义。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亲属之间的交往,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敬语与称谓,且把不同的关系分得较为详细,比如“三姑六婆”等称呼。而美国比较崇尚自由独立,大都将亲属之间的关系分得较为模糊随意,例如叔伯姑父之类统称为“uncle”。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这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在接触英文时遇见这些称呼能够正确理解。

2.导入语言的语用文化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要结合文化,分析语言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的特殊的意义。学生在掌握了英语的基础应用之后,继续深入学习的难度就在于将其运用于文化交际的范畴。在跨文化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突破自己思想上本土文化的限制,了解并理解目标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文化内涵,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无形之中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教师可以对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中的专用语言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的语用文化意义。

3.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导入应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的方式,还要结合现在的科技手段与方法,从多个角度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例如,利用多媒体工具,在上课时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文件,订阅英文期刊或是报纸等书面材料,收集英美国家与其他国家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发生的逸闻趣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可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教的方式,让外教给学生讲解最纯正的风土人情,学生也可以通过向外教提问的方式得到最为地道的答案。外教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穿插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比如文化禁忌,让学生直接感受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保存、传递、交流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目标文化相结合,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穿插在语言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英语。

参考文献:

篇12:浅谈成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浅谈成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成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应辅以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传授.教学中,传授跨文化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进行.通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学习者了解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包容度,增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作 者:周宝强 Zhou Baoqiang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资产公司金陵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46刊 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NOPEC MANAGEMENT INSTITUTE年,卷(期):11(3)分类号:H3关键词:成人英语 英语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能力

篇13: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1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英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 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比较少。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同讲英语的本族人进行有效的交际。但是当今大学生 (尤其是专科生) 外语交际能力较弱, 表现在两个方面: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并不能说出流利英语, 若真的与外国人交流, 说出的句子不是让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就是话不得体, 冒犯对方隐私而使交际受阻。如常会听到学生问外教一些不该问的问题: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你结婚了吗?这些问题都纯属个人私事, 无需他人过问。他们中还有一些存在既不能听也不会说的“聋哑”英语现象、更有甚者将the Milky Way (银河) 译成“牛奶路”、dog tired (非常疲倦) 理解为“劳累的狗”、running nose (流鼻涕) 说成是“跑步的鼻子”而贻笑大方。这些都是跨文化教学将要解决的问题。

2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外语教育观深深地束缚大家的手脚, 表现在学生学和老师教这两方面: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背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结构上。认为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和应付考试。但是, 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以上所提到的问题。

中国老师在教学里往往只注重现成的语言知识的单纯传授, 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 尤其是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培养。导致学生对交际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缺乏意识性或敏感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自觉地用本民族或文化标准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行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习外族社会文化。如忽视这些差异, 就会导致交际失误和交际受阻。那么,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外族文化的敏感性呢?

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要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国语言教学专家亚历山大说:“教师应当努力做的不是告诉学生们有关语言的知识, 而是他们学会如何使用语言。”为此,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打破旧的模式, 既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能够礼貌得体地完成各种交际行为。

3.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汉英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 从广义上讲, 它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 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语言等。作为一名外语教师, 必须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3.2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3.2.1 准确把握好教学时机

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融合, 讲解生词不仅要教读音和字面意思, 还要深入到文化涵义。教师应该以教材为线索, 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当英汉文化发生冲突时, 应及时进行对比, 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 使学生了解英汉语言在语言结构和文化上的异同, 并将这种差异放置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讨论, 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他们所代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比如:在中国称老年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 可是在西方, “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 因此英美人都不服老, 所以在使用英语时, 我们应该提醒学生用“senior citizens”而不是“elderly people”来指代“老人”。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而在西方英语国家, 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习语中, 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

3.2.2 善于引导学生对汉英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这种对比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 以利交际顺利进行。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可以进行两方面的对比研究, 包括语言行为 (称呼、问候、作客、道歉、告别、赞美、送礼、交际中的禁忌语) 和非语言交际 (姿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衣着、时间、空间以及辅助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学生经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总结, 就会提高对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的总体认识, 在日后的交际中才能把握好分寸, 应付自如。

3.2.3 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文化教学应是渐进地、自然地、启发式、关联地。在大英教学中, 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 应涉及文化习俗、仪式、生活方式、价值观、时空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深层文化的内容。所讲授的文化信息来源应多渠道, 如阅读、交流、大众媒体、实例分析、调查等, 多角度介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编写的文化材料, 采用启发式, 强调实践, 注重学习者的个人参与。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这是现代外语教学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这手段可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形并茂、寓教于乐。如投影、自制幻灯片、外台广播、原声录音、外版电影和录像以及各种VCD光盘等, 都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 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让学生经常性地观看、收听以及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操练, 学生脑中的语言素材就会越来越多, 一旦用于交际, 就会自然而地出口成章, 并使语言的表达做到准确而又得体, 使交际达到理想的境地。

总之, 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多反思, 勤探索, 常总结, 使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缩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克服语言运用中的文化障碍, 逐步获得跨文化交际活动能力, 成为能够真正运用英语的人才。

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其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与讲英语的本族人进行交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现象, 探寻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达到与外语教学本质的和谐融洽。

关键词:大英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嘉邀.高校改革面临的五个选择[J].课程教学与改革, 1995 (5) .

[2]岑建军.难在今日功在千秋[J].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7 (2) .

篇14: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关键词:高校英语;英语词汇;英汉文化差异;语义一、引言

交流时语言的最基本用途,同时不同的民族语言也能够通过语用差异和语义差异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差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词汇虽然是英语语言内单位最小的语言内容,但是却反映着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于社会内的认知,同时也对英语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做出这记录。本文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文化导入角度对英汉词汇所具有的语义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二、英汉词汇文化差异

(一)英汉词汇在概念意义中的文化差异

词汇的概念意义是词语表达的最基本意义,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词汇本身在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并且在构成语句之后,语句的含义也会出现差异。英汉语言中的词汇所具有的概念意义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概念空缺。

不同民族的语言都可以对客观世界以及民族文化做出反映。但是一些民族语言中的词汇所代表的表象或者是事物在不同的民族语言词汇中是不存在的,这种现象导致了词汇概念空缺的出现。而针对这些词汇,在英语翻译中也往往使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如在英语语言中,并没有与汉语中的武术、阴阳等专业词汇相对应的词汇,而在汉语语言中,也没有与英语中一些和社会文化相关的术语相对应的词汇,如Mass(弥撒),hippie(嬉皮士)等;二是概念不对等。相对于无尽的客观世界现象与事物而言,任何民族的语言及其词汇都是十分有限的,换而言之,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不能充足到对所有的客观世界现象与事物做出描述的程度。在此过程中,语言词汇的充实程度主要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根据兴趣或需要对现实进行划分。例如在翻译工作中,“叔叔”可以翻译为uncle,但是在英语中uncle并不仅仅只是“叔叔”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民族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在汉语文化中,家庭核心是父子,因此围绕父子关系产生了许多男性称谓,如叔叔、伯伯等,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家庭核心是夫妻,而“叔叔”在家庭中并不占据核心地位。

(二)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词汇的内涵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概念相同,部分内涵相同。语言之间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具有相同概念的词汇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会产生相似的联想,但是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却会导致不同不同联想的出现。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玫瑰都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爱情。虽然这一词汇在隐含语言中所代表的内涵具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差异。如“under the rose”象征着沉默与秘密;“带刺的玫瑰”则指具有魅力容貌但是并不容易接近的女性。针对这类词汇,虽然其概念与内涵所具有的相同之处相对容易被学生理解,但是词汇内涵所具有的差异之处却容易被学生所忽略;二是概念相同,内涵不同。在具有差异的语言文化中,相同的词汇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具有差异的联想,这类词汇在英漢语言中较为普遍。三是概念相同,内涵缺失。例如梅、兰、竹、菊在中国被誉为花木中的四君子,象征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而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词汇只代表植物名称,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语义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词汇所具有的语义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做出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能够推动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化,所以,重视从文化导入层面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做出研究与探索,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而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在教材的指导下进行阐释。

教材是语言学习者重要的语料输入。我国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来自英语原版报刊,文章中涵盖了许多蕴含着丰富英语国家文化的英语词汇,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注重对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文化内涵词开展讲解与分析。如,英语短语“lost Dog”,从字面意义上看,其中文的“丧家狗”相同,但在中英文化中对于这一词汇却具有着不同的认知。汉语中的“狗”多带有贬义,如狼心狗肺、癞皮狗、走狗等。但是在英语文化中,“dog”更倾向于表现忠诚、温顺等。所以教师应认真钻研课文中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对应的汉语相比较,使让学生体会其文化内涵的差异。

(二)通过英语读物的引入推动教学内容的丰富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较短的实践内容对英汉文化差异做出系统性的讲解时不现实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做出了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相关的知识作出传授,同时需要学生通过开展广泛的阅读时间来自主探索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英语学习资料与英语读物,从而推动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同时,这些资料与可以作为补充英语知识的有效学习资料。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英美经典影片、音乐,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英美词汇文化知识。

(三)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讲座

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聘请社科类学者开展英美文化讲座,并对英汉语言文化做出详细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另外,学校可以请一些熟悉汉语的外籍认识到学校中开展讲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英美籍人士直接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同时,英美外教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讲授词汇和文化,将英语语言学习和英语文化学习相结合。

(四)结合网络资源学习最新词汇

随着社会的演变,词语具有变异性和无穷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作出深刻的了解。同时,高校英语教学应当重视教学内容的扩充,并有必要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来使学生对新出现的汉英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做出认知。如:APEC Blue(好天气)等。

四、结束语

在人们使用语言开展交流的过程中,词汇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英语词汇的发音、拼写、掌握其字面意义和语法规则,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让他们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对目的语的文化敏感度和领悟力,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婷.词语文化与词汇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2]孙志祥.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篇15: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文明的高度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尤其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本文立足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针对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促进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是大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承载了人类的知识、情感和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媒介。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特色,对现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一.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培训之后,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具有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心由原来的基础能力培养进入了更高一级的阶段,接受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与内容。在大学语文学习阶段主要以文化修养为培养的重心,而不是重复之前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如果依然进行重复教学就无法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也会令学生产生乏味感。依据大学语文授课的这一特点,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正确地引导作用,能够推动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推动其文化素养以及人文情怀的形成。

第一,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语文的开设不仅仅是教授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与表达,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运用在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一种方式,通过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形成高度的道德标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入了传统文化教育,这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更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加深了学生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更全面地了解了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在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

第二,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与文明,是历朝历代人们的智慧结晶,从文人雅士到普通百姓、从道德伦理到思想价值,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代代先辈们薪火相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和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价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当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当前在大学语文的授课中虽然引入了传统文化教学,但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演绎给同学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传统文化也只是一种摆设性的知识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在语文课堂应用的时候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只是照本宣科,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导致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不大,而这种传统文化可有可无的授课方式使得课程开展并无实际意义,长此以往,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会悄悄疏远学生与教师的亲密关系,不利于教学课程的开展。

第二,当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手段不够合理。虽然大部分大学语文课程中都加入了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地教学手段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在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还是通过老旧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草草了事的教学态度不仅不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也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但不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反而会令其固步自封,难以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更不用说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加强师资投入,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这与很多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关。例如,大学语文本身学时较短,而大学语文的培养任务又非常繁重,再加之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要占用一部分学时,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导致大学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不佳。有的学校一味促进大学语文教育向实用性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过于重视,导致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较低。有的学校因为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经常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进行授课,而这些任课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专业素养不高,实际经验不足,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存在很大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过于肤浅不具备创新能力,难以堪此重任。

为了推动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前进,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培养高素养的教育人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提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创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第二,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上,以蕴含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选择。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单纯地将传统文化与课程相结合比较耗时耗力,良好的工具书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合适的教材在应用传统文化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材的选择不能一味注重听、说、读、写能力,选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浓厚的教材有利于开始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培养自身文化素养有莫大助益,促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在大学语文应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教授过程中,教育手段陈?f、教学方法老旧毫无新意,因此诱导学生厌烦、抗拒的学习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师不但要做好课程准备,还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多多参加教育教学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设置必要的情境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第四,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彰显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意味深长,很多学生对此感到乏味、枯燥,探究学习兴趣淡薄,不利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应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能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不足且不够牢固,这迫切需要在课堂上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利用情景教学,虚拟文化环境还原历史故事、事件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味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对于工艺类的传统文化,可以采取开展手工制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手段展开教育教学,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信心、兴趣,在彰显文化特色与文化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倡导文化实践,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真真切切地体验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实际操作、演练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的理解、对于文化的感悟,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腐朽落后的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为世世代代的民众薪火相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革新与发展,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上一篇:郊游五年级英语作文下一篇:月是故乡明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