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理念以及美术教师素养的阐释,提出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内容的构成思路与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展开对课程实施中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的思考。

第一篇:美术课程论文范文

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与美术教学理念创新

【摘要】当前大学美术教育改革面临严峻形势,加强美术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紧迫。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对美术教学进行系统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才能契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取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美术教学理念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大学美术教育改革面临严峻形势,从长远来看,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增强美术人才的竞争力,加强美术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紧迫。从实际教学来看,美术教学面临很多现实的难题,比如,高校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和理念需要重新认识,需要对社会需求重新审视后转变教学思想,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加强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对美术教学进行系统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为全面提高美术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美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质,成为具有创造思维、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现在美术教育偏重于技能传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新时期艺术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是高等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新时期美术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型人才向全面素质型人才转变,因此,高等教育美术教学也应该加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美术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再教育不是初步的教育、基础性的教育,而是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物象的造型能力再次深化,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现行美术教育必须提供终身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把握如何学习,如何综合运用已学习的语言进行绘画创作,实现美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受时间、地点和教师艺术水平等方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在高校高等教育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广的美术知识和信息,开阔艺术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自信对于高等教育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敢于实践,敢于创新。高等教育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了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领悟了深厚的艺术内涵,从而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树立了自信心,增加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等教育美术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制订切合实际的自学计划,任何一门知识的获得,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过程,切不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所以自学时一定要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扎实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高等教育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制订完善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很重要。美术专业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制订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基础和专业特色,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太大,这样在完成目标时就会有困难,就会影响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制订明确的自学计划和目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指导原则、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使学生改变依靠教师和课堂教学为主的思想,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高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高校美术教学中应该引导高等教育美术学生怎样去确立学习目标,怎样去制订学习计划;充分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确立的目标,紧密地结合自己专业特色,探索出最佳方法。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课堂氛围和外部学习环境,从以教师为主的、单纯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物象的造型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

信息社会新的问题给工业设计带来新的应用领域,设计教育也应该及时地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拓宽专业领域。参考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同类院校的教学体系,结合我国国情逐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压缩学时、改变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过高的学时数使得学生在就学期间忙于上课和完成作业,无暇顾及课程之外的东西,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不利。对教学计划的完备程度,教学过程的组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是下一步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需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体系化课程结构。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在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自主调配学习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高等教育适应目前迅速多变的外部社会的有效措施。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与学科范围的讨论重新成为热门话题。计算机与多媒体课程群是目前唯一以手段而不是学科规律划分的课程群。设计课程内容设置上避免采用以对象作为课程分类依据,而坚持以处理不同类型的设计问题作为课程分类的依据。

总之,美术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有强烈的业务心和责任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应为培养目标服务,并需要围绕美术基本性质来探讨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改革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趋势是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材的需求以及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郑林,历史教育评价问题探讨,北京师范大学,2008

[4]王宏建、袁宝林.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6

[6]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8

[7]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转

作者:杜爽 明月梅

第二篇: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初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理念以及美术教师素养的阐释,提出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内容的构成思路与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展开对课程实施中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课程 实践 评价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美术院校师范教育研究SGH12492”。

合理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基于对美术教育理念,美术发展观念,现代生活对美术素养的认知与需求等诸方面的整体考量与思辨。正如老子所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现代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代美术教师的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开放的审美情怀,多元美术知识结构,明澈的美术发展视野等。如此,给21世纪的美术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除了具备完成美术教学的综合能力外,还应具备合理、全面的美术学科素质结构。

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理念是多元的和具有通过性的,这里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通道”,二是“经验”。所谓“通道”是指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贡献体现在它具有一种非达标性的目的设定,“过程及目的”。所谓“经验”是指它通过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人生体验的丰富。美国教育家艾斯纳所倡导的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学科基础教育)。他尊重美术教育的学科独立性,强调美术教育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理念对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影响。美术批评、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实践,在专业化的美术教师素养中都具有核心的价值。而具体到现代美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结构包括:⑴人文素养。⑵教育理论及实践能力。⑶美术文化拓展及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现代美术教师还应不同程度的具备丰富的姊妹艺术知识、前瞻的文化发展观。

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

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代发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等。

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

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

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

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

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

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

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

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

建议课程实践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整个过程。课程结束时总结得失,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思考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对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行为的开端与整个过程以及学习结束为终止的所有表现如实的记录。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的程度来综合评定其学习成绩。

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成与实施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归纳与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国情特色与人文素质发展的需求而来,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协。课程的构成与实施更是基于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想象而来。这种想象本身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也带有实用主义的成分和本质。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研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美术文化本身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所以这种探讨注定只有开始没有终结,而永恒的变化与发展的理念本身也成为它的核心内容。发展中的美术、发展中的美术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素养总构成流变的美术课程体系。适时地、合理地顺应发展的世界现代文化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的永恒性。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张田力

第三篇: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摘 要: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体现美术教育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从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文章结合扬州地方文化资源,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审美能力

扬州是古运河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丰富而灿烂的地方文化遗产,展现了扬州人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比如扬州的剪纸艺术清秀典雅、玲珑剔透,扬州的玉雕色泽、构图、造型等方面“因材施艺”、栩栩如生,扬州的漆器更是扬州八怪中的“怪”之源泉,被称为中国四大漆器之一,扬州的雕版印刷成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可见,立足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拓宽地方美术资源开发视野,丰富课程中的地方文化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要将教材作为教学的起点,而非全部,立足当前新课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从各类地域美术资源中进行挖掘、加工、梳理和构建有价值的文化课程。比如对扬州的剪纸艺术,一方面从民间剪纸作品的引入来丰富校本美术教材,开设扬州剪纸兴趣小组,普及扬州剪纸技艺,让学生从观察、动手实践中陶冶性情,传承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另一方面中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到扬州剪纸艺术在美育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深入到民间工艺课程资源开发中。积极参与民间各类扬州剪纸培训项目,从学习民间传统剪纸技艺,到传承扬州剪纸文化,全面收集、纪录、整理和研究,开发适宜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课程,来丰富地域美术课程的文化特色。比如对低龄段学生,可以渗透简单的剪纸造型,以贴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生活特点,让学生从地方剪纸文化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二、开展美术“综合探索”活动,整合地域乡土文化资源

扬州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扬州的漆器是扬州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产品。史料记载,扬州漆器源自战国,距今两千多年,与平遥推光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成都卤漆漆器并称“中国四大漆器”。2006年扬州漆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推动了扬州漆器在当代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全面发展。借助于扬州漆器文化,可引导学生从漆器制作工艺上来了解其特点。比如了解漆器的创意设计、胚件制作、雕刻工艺等,创意设计兼顾了“形为表,意为趣、神为魂”的审美原则;在扬州漆器装饰工艺上,有“雕漆”“点螺”“雕漆嵌玉”“骨石镶嵌”“彩绘”“磨漆画”等分类,不同漆器又有不同的制作方法。这些动手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美术课程“综合探索”的实践内容,让学生从这些工艺、方法、技艺中,来感悟地域文化特色的魅力。

三、挖掘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拓宽校本美术课程教材空间

从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挖掘中,要提炼出“软”的艺术素材,要从多学科资源渗透中来开发校本美术教材。美术与艺术、科学、哲学等具有交融性,特别是在各门艺术学科界限划分上,地方特色美术文化具有较强的本土人文精神特征。学校在美术资源开发与整合上,更应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将之引入到课堂教学资源中,实现美术教学边界的重新组合与架构,拓宽美术教材的弹性空间。在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开发出彰显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材。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雕版印刷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字、雕图,再在纸、绢等材料上进行印刷,然后装订成册。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的重镇,沈括《梦溪笔谈》所介绍的最早刻本就是扬州的雕版印刷。近代以来,扬州的杭集镇聚集了一大批雕版艺人,尤其是以陈氏为代表的“杭集扬帮”,更以写工、刻工、印工、装订之精良盛极一时。在漫长的雕版印刷技艺传承过程中,一代代工匠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从师承关系的延续中对雕版印刷术进行传承。近年来,由于铅字印刷术的应用,雕版印刷术的生存危机日益突显。要注重抢救和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在雕版印刷术传承与推广中,要与各地区学校联系,将它作为重要的美术教学内容,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探究和学习。在编写地域性美术教材过程中,如何将它与教育、教学理论相融合,如何从课程资源加工、整合、提炼中使其更好地诠释美术课程内涵,值得深入思考。教师要从教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开发上,探析课程建设与地域性美术文化资源的关联度,将之进行有效对接和延展。比如巧夺天工的扬州玉雕,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走向了繁荣。扬州玉雕基础材料为玉石,特色技艺有选料、設计、琢磨、抛光等工序。扬州玉雕中的“山子雕”,以山水人物为表现手法,蕴含意境美;在雕刻技艺上,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手法,来表现远景、近景的空间层次与变化,展现“山子雕”的宏伟艺术特色。

四、结束语

总之,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资源,承载着扬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它融入到学校美术课程资源中,能更好地传承地方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文生,曾军宏.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学与管理,2010(21).

[2]郝晶.美术教育中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

[3]郭学丽.浅探地方资源与美术教材成功对接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李小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美术课程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美术论文论文范文05-10

美术论文范文05-08

大美术论文范文05-08

美术上论文范文05-08

新美术论文范文05-08

民间美术论文范文05-09

现代美术论文范文05-09

美术课堂论文范文05-09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05-09

高校美术论文范文05-10

上一篇:社会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英文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