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美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篇:小学美术论文范文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多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临摹美术作品,是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认知美、鉴赏美的一个好途径。美术教育并不是培養每个孩子走上专业艺术道路,其主旨是通过教育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多地从美的角度认知这个世界。因此,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兴趣驱动高质量的美术课堂,全面建设新时代优质小学美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应用;美术实践

引言

美术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更在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美术课仅仅能够保证上课时间,不过其课程的设计很单一,关于美术的丰富性、多样性、时代性等教育远远不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科兴趣不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尽力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丰富小学美术教学手段,一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和鉴赏更多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基于此,本文就笔者多年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出发,谈谈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对每个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他们才可能积极高效地持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1]。但是,很多教师往往会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一直习惯借助口头语言教授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且无论是授课还是实践,其教育理念都是从应试角度出发。如此一来,这样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实效,但从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角度看,显然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以此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可探索一条“美术融合信息技术”的新方式,如“水墨游戏”这一课,教师在授课时可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字体、排版以及选用合适的美术图片资料,要保证清晰度及趣味性,尤其注重信息技术背景与课例的融合,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注重学情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展示了美术学科的魅力。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征,且创设情境贯穿整课,课堂轻松愉悦氛围和谐,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不断感受色彩搭配、美术构思的奇妙碰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开展趣味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各个班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美术学习经历,那么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这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小学美术活动,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进行实践学习。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美术活动,不仅在于强调小学美术的趣味性学习,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学生主观能动性下尽可能积极参与其中,以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课程“蔬菜的联想”为例,课上教师便可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实践,通过利用蔬菜趣味DIY,激发学生的美术实践兴趣。如利用瓜果蔬菜作为道具进行拼摆,再适当进行添画,最后呈现出来趣味的美术作品[2]。为此,这项活动的主题是果蔬创意拼摆画,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家里的瓜果、蔬菜等材料,拼摆出有趣的艺术作品。如花朵、小狗、舞者、天空等等,引导孩子们一起在玩中学,学中乐,最终呈现出数千幅精美作品。而此次美术趣味实践的目的,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设计与审美能力,更在于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促进学生美术能力持续拓展。

三、开展美术趣味故事讲解,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之所以有时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其真实原因是很多教师在课上没有从小学生的主体思维入手,总是认为只要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便可,而忽视了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便可开展美术趣味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在自我思考过程中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全过程中[3]。

例如,“桥”这一课,教师便可从家喻户晓的赵州桥的传说入手,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随后,在具体开始授课中,教师便可用各种各样有关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在授课中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与互动,在课内不断激发学生思考与分析,进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仅增长学生们的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培养了兴趣,陶治了情操,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如此一来,通过讲述趣味故事形式,结合情境与互动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我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其学科地位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把美术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开展,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继续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晓洪.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J].中华少年,2019(24):187.

[2]刘晓霞,付晓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四,2019:58-59.

[3]李永.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读写算,2018(27):65.

作者:王景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审美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和价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审美能力

1.分析儿童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模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师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之前,了解小学生对于美术的欣赏习惯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知道了这些细节,小学美术教师才能更好地推行美术教学。所以,在笔者看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模式。以下是笔者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之时总结出的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模式,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1.1色彩分明,颜色艳丽。根据笔者的观察,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是十分敏锐的,他们喜欢各种颜色鲜明的物件,喜欢一些看上去五彩斑斓的画作。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色彩上是充满想象的,他们认为树木不一定是绿色的,彩色的也很不错;天不一定是蓝色的,粉色的也很美丽。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能扼杀小学生的这种想象力,美术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领域,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正确引领小学生的这种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在小学美术中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1.2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只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个效果,这种现象在小学美术中尤为突出,很多时候让他们欣赏一幅构思完整的风景画,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画中的各处景色,但是却没有办法完整地描绘出整幅图的意境和画面。那么,根据这种现象,小学美术教师就要注意了,在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育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1.3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比较小,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少,对事物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评判标准。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只是根据第一印象做出评判标准,而这种标准是很不稳定的,常常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且他们根据第一印象产生的评判标准往往是肤浅的,如果放任他们由第一印象来评判每一幅美术作品,可能最后他们会迷失在自身不断变化的标准之中,这一点也不利于培育小学生对美的感知。

1.4由于国情关系,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不论是从生活质量、生活品质,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远远超过了乡村。正是由于这种差距,我们城里的小学生难以理解一些乡村原生态的美,例如他们无法理解绿油油的稻田的美,劳作妇女的美,雨后泥泞小路的美,当然我们乡村的小学生也无法理解月色朦胧,暗香浮动的美。小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自己感悟美的能力,虽然有利于更容易地接受美,但也局限了他们在美的方面的感知能力。

2.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和效果

由于以上这些关于儿童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模式,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时就应当有所侧重,注重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开展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如低年级小学生,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侧重让他们感知和分辨颜色,利用相关的模型和道具,让他们整体把握事物。如果所任教的小学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简笔画教学工作,当然这需要小学美术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实际,判定最合适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和小学生的方案。

而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在美术上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会简单地欣赏和评价相关的画作,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就要相对规范他们的评判标准。还有高年级的小学生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开始带领他们练习简单的素描,让他们自己去构思,自己去完整一幅画。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美术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模式和方法。

3.小学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3.1现场赏评课。现场赏评课重点就在现场两字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亲近自然,没有什么比现场欣赏更能震撼小学生的。例如,我们在教学《春》这幅图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当然,在安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一些展示。

3.2课堂欣赏。由于课堂是一个地域限制较强的授课方式,小学生可能会感到疲惫,那么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寻找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来展示给小学生欣赏,如刺绣、书法、摄影、绘画等。低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只会看看热闹,但这也完全不影响对低年级小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再让他们欣赏后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他们的感受,小学美术教师可做适当的点评。

3.3美术作品专题欣赏课堂。美术的领域很宽泛,小学美术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讲解,小学生可能最后什么也学不到,所以给小学生举办专题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如毛笔字专题欣赏、西洋画专题欣赏、水墨画专题欣赏等等各式专题。当然在准备专题教学时,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接受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小学美术教师难以整体把握小学生的一个行为模式及思路;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不如初、高中学生,他们更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但是美术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都是十分强的课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因时因地而制宜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东旭.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吴恒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作者:周怡梦 岳于萍

第三篇: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进度的稳步推进,大众的视线也一并转向于“美育”培养之中,如何创设高质量美术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审美水准,以及又如何运用民间美术资源来加大小学美术开发力度,成为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师务须思索的难题。基于此,笔者将以民间美术资源作为文章切入点展开详细论述,以供诸位同仁借鉴。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美育

引言

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对于民间美术资源如何開发以及利用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小学美术实际课堂教学成果较差,需要我们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于小学美术课堂便成为了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职者不容推脱的使命所在。为此,选择小学美术课堂融入民间美术资源为文章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间能够相互融合的机制,探索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堂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吸收效率,以及创建高质量美术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事实上,民间美术与我们寻常记忆中所认知的落后的、封建的、糟粕的艺术刻板印象有着截然相反的差异,其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样有着雅俗共赏的特性,参照于国外对我们中国风格的美学艺术的狂热追捧程度来看,我国民间美术的价值便已无须赘述。参照素质教育中施以“美育”的教学原则,小学美术课堂应将教学侧重点放置于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之中,为此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小学美术融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方法

(一)结合美术教材,调整民间美术内容

首先,民间美术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具体化的特点,美术教师若想在美术课堂中发挥其真实效果,便需要将其调整为与美术教材一致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巧编妙织》一课时,该美术教学的重点便是要让学生掌握编织技术。而我国民间对于编织艺术的研究可谓是已接近于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师可选择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诸如藤编、竹编、草编等编织工艺品以作艺术鉴赏,因编织工艺所涉及的理论因素较少的缘故,教师过多的讲解反而容易出现降低学生美术兴趣的反作用,为此,待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便可直切主题,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视频中形式多样的编织作品不仅精美且实用,而我们这节课要挑战编织难度较高的中国节,大家有没有信心跟着老师一起完成它?

其次,因学生年龄较小的缘故,教师所布置的编织任务要进行适度调整,并按照分层教学的原则把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并进行逐步展示。此外,因有些学生进度较为缓慢容易产生焦躁心理,教师应当将关注重点放置于其身上,以此来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二)引导学生鉴赏民间美术资源,扩大其审美视野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极为稚嫩,对于事物的评价判断多来自于直观性的视觉冲击,学生们凭借感性认知的特征恰巧也决定了美术教学得天独厚的重要地位。民间美术资源大都拥有着其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其中更是包含了大量的美好寓意于其内。这便启发我们在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视野局限于如何应用方面,也应利用其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开展民间美术资源鉴赏活动,不仅能够起到强化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用,同时对于帮助学生养成细腻的情感也有着重要成效。例如同归属于编织艺术的乌毡帽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而有关于其的传说故事则是一名金性的猎人在追捕一头受伤的老虎时偶然获得。而随着历史潮流的变迁,乌毡帽也被党和人民所喜爱,其不仅满足了各个时代人们追求保暖时尚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是那个艰苦奋斗年代的见证者,是我们不可多得的专属时代记忆。教师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诸如乌毡帽类的民间美术作品,以此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三)结合传统节日,做好课堂教学延伸

民间美术从字面意义来讲既是大众的美学艺术,其必然与百姓的生活习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贴近于生活的特性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用于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同样包含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教师不仅要依附教材开设美术课堂,同时更要尝试脱离教材融入于生活之中。以我国元宵节教学为例,其节日最为显著的外在特征便是光彩夺目的花灯,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正式进行前便安排学生准备好彩纸、胶棒、剪刀等工具,而在上课时便安排学生按照绘制花灯图形、涂抹花灯颜色、制作花灯结构顺序进行开展,不仅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认识,可谓是两全之策。

结论

综上所述,为使得民间美术资源能够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更为融洽,本文主要提出了结合美术教材,调整民间美术内容、引导学生鉴赏民间美术资源,扩大其审美视野、结合传统节日,做好课堂教学延伸三点作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韩凤莲.浅谈如何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20(76):153-154.

[2]苏德禄.关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8):31-32.

作者:董丽瑶

上一篇:德育方法论文范文下一篇:舞蹈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