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美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本科美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美育视角下的本科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在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将美育思想融入教育理论研究,以美育观点指导美术教育实践,从而促进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关键词:美育本科美术教育理论实践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第一篇:本科美术论文范文

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调研

【摘 要】作为国内首次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献,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具体的调查并总结了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与非师范类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为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教育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北师大乃至我国其他非艺术类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与实践水平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 美术专业本科生 创业心理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创业”的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对创业本质的理解还是有着一致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努力、承担风险、最终创造价值,并会给创业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等。

创业心理主要研究在创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创业者这一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行为规律。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创业者中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

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美术专业本科生就业的有效且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美术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创业历史由来已久,这与其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联。美术专业本科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与管制,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所有这些特点,造成了美术专业本科生不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而选择进行自我挑战的自主创业之路。

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美术专业本科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美术专业本科生对文化课学习较为轻视。但在专业学习上,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具自主性。由于美术专业对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此外,美术专业本科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但他们也显得比较自由散漫,喜欢彰显个性,那这些特点会对其创业有哪些影响呢?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师范类大学,那么,该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心理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作为一所师范类百年名校,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哪些不同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三所艺术类院校为例,考查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特点, 通过比较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通过整合分析得出结论,为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教育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 问卷调研部分

1.问卷的发放

发放时间:2013年3月—2013年7月

发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

发放数量:200份,每份两张,实收有效问卷200张

发放对象: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美术专业本科生

具体说明:问卷分三大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部分、对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认知部分、创业心理测试部分,每份40题,其中每个学校各占50份;男生127人,女生73人;大一学年14人,大二学年32人,大三学年58人,大四学年80人,刚毕业为16人。最后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数据结果与分析

(1)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总体特点

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包括北师大在内的所有被调研创业心理调查问卷各个维度及平均分上的得分当中,相对比较低分别有人际关系、职业探索和自我认知。其中自我认知的得分最低,平均分为2.25;自我提升的得分最高,平均分为3.06。这表明美术专业本科生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清楚明了,缺乏一定的对创业的探索,应多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各维度和平均分的得分都不是很高,这表明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北京师范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特点的差异比较

将调查对象按师范类综合大学和非师范类艺术学院进行划分,对北京师范大学与其他三个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数据进行t检验并进行了比较。可以得出,北京师范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在不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创业的自信心”与“敢于面对创业失败和接受挑战”都很大程度上低于其他艺术类院校。这表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要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限制,正视自己的优劣势,化劣势为优势,增强自主创业的自信心,锻炼自己敢于面对创业失败和接受挑战,提高自己的创业心理素质。

进一步分析发现,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更倾向于从事美术教育创业方向,这也是和其他艺术类院校一大不同。其中有大一部分都报考过教师资格证,这说明他们对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是感兴趣并充满自信与把握的,这也与北师大这所充满教育气息的师范类综合大学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他们中有80%的同学都修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甚至有美术和教育学双学位 ,这些都使其很从容地选择美术教育这条路。而他们又具有和其他美术专业本科生一样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与管制,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性格特点,不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从而选择进行自我挑战的美术教育自主创业之路。(如建立艺考美术培训基地、投资创建少儿美术培训中心等)再加上北师大教育体制中一直贯穿给每位同学“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精神,对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们都很希望通过创业为国家的美术教育尽一份力。这个结论将成为今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方向的一个重要参考。

再次,数据表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方面的创业训练与实践锻炼方面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相比比较缺乏。有效地创业实践与锻炼对很少涉及美术创业的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帮助在校生们了解美术创业的特点与要领,发现自己在创业心理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使他们以后在进行美术创业时更得心应手。

美术创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创业,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时面临的心理困惑更为特殊,具有很多特殊性与不确定性。目前,大多数美术专业本科生认为学校缺乏对其美术创业心理的辅导与培养。学校应努力为美术专业同学提供诸如美术创业心理咨询与互动平台、美术创业讲座、提供创业锻炼基地等活动与实践项目,以提升其创业心理素质,鼓励美术专业本科生理性且大胆地创业。

二、结论分析与相应措施

1.结论分析

(1)美术专业本科生对美术类创业的认知还不够清楚明确,缺乏一定的对美术类创业的探索,应多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来说,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就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来说,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非艺术类师范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美术专业本科生80%以上倾向于选择美术教育方向(如建立艺考美术培训基地)的创业途径,愿意通过创业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相对与其他专业艺术类院校的美术专业本科生,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对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创业信心不足甚至有自卑和焦虑心理,沟通与交流能力较为缺乏,在面对创业失败与挑战时不够从容,缺乏美术创业实践;希望学校可以提供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理论性教育与咨询平台美术创业讲座、提供创业锻炼基地等活动与实践项目。

2.相应措施

针对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的特点,拟制定了一套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专属的美术创业心理咨询互动系统。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以下四点意义:

(1)本文是国内首次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得出的数据与理论的文献。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完善了我国当前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结构体系和理论框架。有效揭示了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教育规律,有助于充实艺术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实证研究资料,丰富了我国美术专业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理论内涵。

(2)加强师范类高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就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师范类高校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北师大等师范类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改进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理论性教育与咨询系统起到指导性作用。

(4)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广大师范类高校美术专业本科生了解创业心理的现实需求,对促进其实现人生价值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郝里斯,迈克尔·彼得斯. 创业学[M]. 王玉,王蔷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2]严建雯. 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

作者:靳美

第二篇:美育视角下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美育视角下的本科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在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将美育思想融入教育理论研究,以美育观点指导美术教育实践,从而促进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美育 本科美术教育 理论 实践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由于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下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愈发重视美育教育,美育教育逐渐融入到各个教育领域、教育阶段以及各个学科。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应当在美育的视角下进行完善,将美育教育理念融入到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去,用美育指导和浸润美术教育,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一、美育理念对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育理念的提出,是伴随着美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美育理念自产生以来,就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提升人的趣味和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这一系列教育主张正契合了当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可以说在当下,在我国,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倡议下的必然需求,是当下教育的“刚需”。美育理念对于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样也是不言而喻的,美术作为“美的艺术”,其学科设立本身便是美育教育理念的产物,可以说美术教育脱离美育视野,就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美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本科院校美术教育中,美育的价值就更能够得到彰显。具体而言,美育理念对于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意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必须向挖掘人的内涵延伸。有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工作技能外,具备艺术能力也很关键。经过研究发现,艺术能力越高,创新、创造能力越强,在工作中更能有出色的表现。由于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核心素养、培养情操,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采取一些引导手段,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开展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美好的事物、表现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养成,使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1]。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經远远不止于对“技”的要求,而是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内在素养,“美”的功用,便在于培养情感、滋润人心、涵养心智,而这恰恰越来越成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

其二,是本科院校美术教育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前文提到,在我国,美术学科的设置便是美育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美术教育的主要意义就在于贯彻美育理念,换言之,美术教育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追根溯源,牢牢把握美育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美育理念,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亦应当如此,这是本科院校美术教育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三,是美育理念在我国健康发展的要求。美育教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美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需要广阔的实践土壤进行培育,并非通过简单的纸上谈兵就可以实现。因此,本科院校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良好契合点,将美育观念融入其中,能够有助于美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这无疑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

二、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理论探索

前文谈到将美育引入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则可将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分开来谈,分别从教育理论建设上和教育实践的探索上探讨这一论题。需要注意的是,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必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梳理不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对于美术教育的理论建设,长久以来已形成体系与规范。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肯定了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并对美术教育提出了‘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期许。美育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道德完善,提升人生境界;美术在远古即被用于教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助推中国文化发展。在当前时代变革的大潮中,美术创作应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创作体现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2]。正如该研究指出的,美术创作在我国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根生活、扎根社会、扎根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不断体现中华文化的符号。因此,在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理论的建设上,也要将美育理念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既侧重美的教育、爱的教育,也要发展中国的教育,这是教育理论建设必须要坚持的关键一环。

此外,要兼收并蓄,完善美育理论的体系化建设。美育在我国的发展,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从幼儿教育开始,美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当下本科院校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理论建设,要将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形成联动的教育体系,而非各自为战,在连贯的知识体系外,形成连贯的美育体系,贯穿教育过程。另外,要吸收传统的和外来的美育思想和美术教育思想,吸取其积极成分,与现有教育理论相结合,使本科美术教育中的美育理论不断完善、发展。

教育理论的发展还需要坚持教、研结合,培养一批具有理论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承担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双重任务,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队伍建设,是每一种教育形式想要长远发展,都必须进行的必要工作,当前我国的高校教师,应当将教与研的尺度衡量好,促进教、研双向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的进步。

三、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实践探索

在教育实践中,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要突出情感理念、创新理念和审美理念。

“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作品中,肖像作品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死后他被称为直逼心灵的伟大艺术家,席勒的作品可以用‘美在深情’来形容,这样的艺术家不计其数,所以情感理念在一切美术作品和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由此可见,情感理念的培养,是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实践的关键。有学者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达,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美的创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内心世界,寻求一种艺术上的消解、共鸣与慰藉,从这个层面上说,美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是一种情感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美育视角下的本科院校美术教育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能够在美术创作和赏析中更具思辨性、创造力,也能够打破桎梏,更好的接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美的教育。

审美理念是美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理念,在本科美术教学实践中,必須让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审美素养,否则,没有美,美育便无从谈起,美术的学科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通过不断得欣赏、创作、讲解,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作品当中发现美,也能够从日常生活当中感受美、欣赏美、传播美。

本科院校美术教育实践,在突出情感理念、创新理念和审美理念的同时,要注重与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相结合,无论是从情感层面还是从创新层面抑或审美层面,都应当具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教育支撑。

四、结语

纵览全文,本科院校的美术教育,离不开美育理念,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美育视角下的本科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在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将美育思想融入教育理论研究,以美育观点指导美术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我国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水平,促进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美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王雅文.“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J].艺术评鉴,2019,(17):140-141.

[2]薛镇瀚.论新时代美育与美术创作[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4):105-108.

[3]赵小雪.情感教育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昌吉学院学报,2019,(04):92-96.

作者:齐增东

第三篇: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实训和制度保障等层面促进人才培养。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训环节,培养会讲课、会示范,能做教育管理工作、能进行专业创作、能撰写学术论文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方面,要科学设置美术专业技能课、美术理论课、师范技能训练等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工作室制或小组式教学;实践实训依托美术专业优势,训练实践性专业知识技能;制度建设要切实保障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培养“两会三能”人才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作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和美术专业师资力量的基地,对美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术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高校目前依旧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应用型高校难以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部分学生放弃继续深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术专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长期以来美术专业片面重视专业理论、技法,而缺乏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毕业生出现上讲台胆怯的情况,动手示范能力弱,课堂语言组织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师范类院校可通过实践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搭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训实践平台,通过系统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师范技能,并完成由课堂集中学习为主导向分组分批实训为根本的转变,形成完整的、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多方位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培养目标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会讲课、会示范,能做教育管理工作、能进行专业创作、能撰写学术论文的美术应用型人才。会讲课是将科研的思想与方法融于教学,把握教材、掌握技巧,妥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会示范是利用多种手段、方法,通过直观演示传授绘画技能,做到精确化、适度化、多样化示范;能做教育管理工作是基于大数据环境的美术教育信息化创新管理,利用教育单位的有利条件,通过组织协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能进行专业创作是将科技美学融入开放式审美情趣,运用美术创作的内涵、原则等收集素材并进行构思、构图,表达绘画艺术语言、美术作品中的意境;能撰写学术论文是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支撑地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能深谙美术教育理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课程体系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要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紧密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通过优化美术实践课程设置,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需要,促进学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美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首先,运用课程论探讨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任务、内容、方法、路径等,形成独特的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实践技能训练内容,积极推进和完善实践技能教学课程建设,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两会三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太多太杂,有的选修课意义不大,应精简没用的课程,拓展思维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专业课程学习不透彻,学校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观摩体验,通过走进一线美术课堂,亲身体验基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铺垫。深入学科知识中的课程体系研究具体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依据课程理论,探讨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理论,尤其是对美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理论,探寻实现“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路径。第二,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方案,强化全方位的技能训练。针对美术专业学生,制定美术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以专业写生、毕业考察、校企合作、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既强化学生美术专业技能技法的训练,又进行教学教法、教育管理等师范技能训练,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和以社会调查为主进行专题调研并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进行初步的科研能力训练。第三,课程教学体系应开设毕业考察、专业创作等课程,同时开设中国画、油画、水彩创作与论文写作学术讲座,学生以绘画作品展览和论文写作比赛等形式进行课程结业的评比;在实践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方面,开设中学美术课程教材分析、说课评课专题、课堂教学设计、班主任工作方案設计课程。第四,落实各学期和年度实训计划,采取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大一主要为专业基础训练和师范技能实训。大二以专业写生、考察、展览、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作和论文写作能力。大三以教育见习等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绘画示范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设计能力。大四结合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深度进行讲课、写作、绘画的实训。

(三)教学方法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采取工作室或小组式等教学方法。工作室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别于课堂式教学整体、单一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可以体验教师的工作,随时吸取教师的最新观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小组式教学学生少,便于学生之间深入讨论、研究,教师和学生也能充分展开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思维因材施教。

由于工作室教学不是笼统地教授通用的大技法,学生便可从单纯的技术性技法的束缚中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各种创新思维,鼓舞学生大胆去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种通过逐一指导教给学生知识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不敢张口动手,在工作室环境或小组式教学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教师的工作当中,以任务为动力、以问题为方向、以创新为目的,制造条件帮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合作,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是只有在工作室的环境中才能得到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地钻研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转向运用,鼓励创新思维。同时,应推进现代信息资源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学,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相互融合,课内现场教学与课外网络自学相结合,实现互动式的个性化教与学,落实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

(四)实践实训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要依托美术专业优势,训练实践性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创新思维和讲写能力。应用型高校实践实训教学模式要根据美术教育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宏观办学指导思想、各高校具体的办学情况,开展立体式的研究,确保实践实训教学模式适应应用型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要在学习绘画等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实施多角度、师范性的实训教学,探索以美术创作能力和师范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实践培养模式,增加学生课外实训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行业中增强专业应用能力、科研写作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师范类院校应加强与中小学校、企业、行业合作,找寻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最佳契合点,拓宽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渠道,为学校、行业、企业输送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美术人才。学校应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实施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实践实训课程,同时对实践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学生积极主動参与校企实践。

(五)制度保障

美术专业“两会三能”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要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相关措施落实到位。美术院系应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保证落实“两会三能”美术人才培养的系列措施,保证各类模块课程的比例相对科学合理,尤其是美术基础理论技法课、师范技能课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尽管美术专业是培养美术复合型应用人才,但其根本还是绘画,也不能因师范技能和管理能力训练而过多减少美术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课,这是美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学制度方面,美术院系需制定工作室制、校企合作式、以赛促学式教学改革探索和奖励政策,保证美术专业实践实训类教改项目比例达到30%以上,将工作室制教学作为常规教学制度之一。学生的课程学习仍以学分制为主,课程测评应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将逐级考查和动态监督作为常态化评估。

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人才应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两会三能”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美术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在艺术多元化和教育更新发展的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了美术人才培养新的内涵与使命,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积极面对挑战,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需求探索美术学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整合美术教育创新资源,以前瞻、实用、开放和引领为特色,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方案,建构“两会三能”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前沿型、综合型、高水平的美术学科,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美术人才,创建一流的师范类院校。

参考文献:

[1]王祖刚.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美术人才培养为例[J].美术文献,2019(10):65-66.

[2]王晓琳.关于高等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美术研究,2017(3):17-19.

作者单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作者:彭波

上一篇:机械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典型硕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