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我国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拥有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当前国内设计市场潜力巨大,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学美术专业不断丰富和拓展。但是目前在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当前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现状出发,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和思路。

第一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泉教授专访

马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视觉传达设计系 、博士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城市视觉秩序构建与国家形象

学术主张: 城市是认知一个国家的重要载体和场所,城市视觉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因此,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将是国家形象视觉品质传播的主体。

2015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装饰杂志社与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腹地智慧:站在西部看中国设计”学术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泉教授应邀在论坛中进行了“视觉·空间·叙事——城市空间视觉现状思考”的专题演讲,对城市形象设计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趋势,结合他多年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生动的分析。演讲在与会的设计界同仁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工业设计》杂志主编张伟明在论坛结束后对马泉教授进行了专访。

《工业设计》杂志: 马教授,您好!看了您对城市空间视觉问题多年积淀下来的研究,我们的感触非常大。在全球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趋同现象凸显的情况下,您认为城市空间的形象在城市发展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马泉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所催生的经济发展政策,促使中国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大量的城市建筑、街道等在数量上和尺度上被不断地放大,城市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很多大城市的人口与城市容积近乎失控,人口的膨胀与私人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本来就已经拥挤的城市更加变得臃肿,在视觉上也体现出了某种混乱和失序感。

一个城市无序的整体印象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视觉生活质量和对城市品质的质疑,从而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城市管理者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只是根据自身的管辖职能来加以局部干预,比如治理户外广告运动等等,但并没有解决主要问题。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城市视觉混乱,是一种包括建筑等城市物件之间综合关系的不协调,是综合的视觉紊乱,不是单一的户外广告所能造成。户外广告规划的不合理,只是助长了这种视觉混乱或者说是恶化了城市视觉现状。由于户外广告的可拆卸性强,才成了城市里管理者们整顿城市视觉最容易入手的载体,但这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城市视觉混乱问题。

为什么不能看到户外广告这种可变特性,恰恰具有快速改变和构建一个城市空间语境的优势呢?充分利用户外广告载体的特征,通过对城市空间或区域环境的整体考量,以及城市区域属性划分的需要,通过户外广告的重建规划,重建户外广告与附着物的关系。同时改善某些建筑和街道空间等的视觉结构,使得户外广告规划与整体环境达到新的共生效果,借此调整城市其它物件具有的不和谐性,如某些建筑也许内结构合理但外立面缺乏美感和个性等。创造新的区域城市视觉秩序和环境语境的构筑,也就是以整顿户外广告为契机,通过对某些建筑外立面的重新设计和改造,甚至整体街道视觉环境等的调整,从整体城市、区域环境属性的高度来进行视觉关系的改造和重建。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信息交流发达的体验经济时代,交通的发达使得每一个城市乃至每一个国家的空间、生活形态、国民行为、城市视觉秩序等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大众与来访者认知与体验的空间,而“眼见为实”又是人们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因此,当今城市结构形态与城市视觉品质和秩序,成为人们体验和见证这个城市最直接的物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之“景”,也可以理解为城市表情。城市需要一个好的内在运营系统,也需要一个好的外在审美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工业设计》杂志: 马教授,从您的演讲中我们看到,您已经将城市空间的视觉问题从传统的平面设计拓展到更广义的视觉创达设计中,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尝试。 您能谈谈这种具有跨界性質的设计,它将对我们城市形象塑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界定和看待今天,或者是说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呢?

马泉教授:视觉传达设计既有狭义的专业解释,又有广义的拓展空间。有约定俗称的专业范畴与载体,同时又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因此,我们既要传承好既有的专业学习与研究,也要能面向未来,以问题为导向,用视觉的工具积极的去介入新问题的解决进程中,包括城市空间的建设。比如城市空间中既有功能的秩序,也有视觉的秩序,而城市形象大多指的是一个城市空间给人们留下的总体印象和判断,这就是一个综合的视觉问题,城市是一个密度相对较高,由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个体组成的永久性的定居点, 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体系。城市空间也是巨大的容器,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增加新的物质内容, 其物质形态系统包含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既有时间纬度也 有空间纬度。人们通过使用、体验、观看来实现对城市的理解和判断,城市既是被使用的空间,也是被观看的“景观”。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媒介属性也日益凸显,城市既是一个生产内容的空间,其本身也成为一个叙事载体。 而城市视觉是城市中一切不可视系统的外化形式,是人们判断、评价、 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主要参照物,也是城市信息传播中的可视化表达。我们恰恰可以以各城市整治户外媒体为契机和切入点,适时导入空间视觉整体重构理念,以小带面,整体布局调整,改善空间视觉节奏与品质,合理调整空间内的各项视觉资源的关系。 全面提升和重建空间视觉品味,创建空间新的价值,带动城市品牌传播的升级。

空间视觉体验虽然不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最终人们认知与解读一个城市大部分却是通过视觉体验来建立的。因此,基于传统城市规划角度构建的城市空间出现的视觉问题,也许可以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来加以调整和改善。毕竟人类认识世界80%来自于视觉认知。

我们可以基于重塑视觉秩序、改善城市视觉体验、提升空间品质为切入点,整合包括建筑立面、户外媒体、景观、公共设施等主要载体资源,进行整体空间的视觉调整。一个城市空间视觉语境的构筑所形成的叙事,其核心目的无非是要建立自己的城市个性, 塑造自己独有的魅力,为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多幸福感。

因此,城市空间视觉状态将是影响人们对一个城市品质优良与否的最直接的认知方式,而城市的商业空间也是城市最具活化、最具集合性的空间,它的改善与重构会直接影响城市整体视觉质量。

而这一切,视觉传达设计会有巨大的作为空间,当然,也要和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等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来面对城市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共同创建城市美好的未来。 而城市作为对外交流的核心场所, 也是表现一个国家形象的门户,城市空间视觉的构建是城市形象以至于国家形象的直观展现。因此,城市空间视觉质量的优良是国家视觉形象构建的核心内容。

因此,专业是有界限的,新问题却是无界的,任何专业也要学习发展,协同工作,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并产生新的专业增长点。如何保护与创造、延续与构建好的城市空间视觉是一个城市创造差异文化的永恒主题。

《工业设计》杂志:马教授,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创新、创意和创业,对我们设计领域来说就是要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您能谈谈您在产、学、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是如何看待设计专業学生的创业问题的 吗?

马泉教授:通常的设计专业属性,大部分是属于服务性质的,也就是服务价值为主,但是,设计中还有另一种价值,就是创新价值,这一部分价值,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忽视的,我们满足于为设计行业培养基本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结构和课程以及管理基本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建立的,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创新人才所需的课程结构,对设计教育的理解也比较固化。比如,我们认可设计的物化形式,但没有意识到设计的广义外延,设计一款产品容易被理解,但设计一种需求与体验,就很难被理解为通常的设计,而后一种设计往往孕育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具有设计的创新价值,而且还能带来前一种设计的升级。

创新设计的特点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架构,带动相关产业的整合与链接,并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的构建起创业的规模,形成市场效应,产生创新设计价值。创业是创新的工具,改善和搭建新体验价值平台和终端产品才是目的。因此,我们的未来设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为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应有的课程架构和活化的管理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基本的设计创新孵化基金与必要的运营知识培训,使得具有创新意识和动力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初期指导,并能较顺利的进行创新设计实践。我自己的工作室,在满足日常的设计教学工作的同时,比较重视创新设计的孵化与辅导,先后孵化出了“阿狸”、“态客”、“艺体部”等创新创业项目,他们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第二篇: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思考

摘要:在我国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拥有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当前国内设计市场潜力巨大,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学美术专业不断丰富和拓展。但是目前在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当前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现状出发,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大学美术;绘画;基础教学;思考

我国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已经拥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设计市场潜力巨大,由此带动各大美院、综合性大学等开始纷纷开设美术专业。随着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看到紧随时代,加快改革步伐的重要性。从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现状来看,显然目前国内在该领域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一、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造性被忽视

教学过程中对造型基本功能够重视,然而学生创造性则被忽视。通过对教学现状审视能够发现,目前教学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方面,过去几十年当中已经初步确立了素描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和目前社会艺术发展以及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最为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落后的教学观念、单一的教学方式等,这些都导致学生成为了绘画的奴隶,在绘画方面学生应有的兴趣逐步丧失,学生个性难以得到最好的发挥。这显然和今天多元化艺术发展的现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传统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社会发展要求。

2.对绘画基础教学理解存在偏差

注重教学实践、注重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这些是当前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重要方向。不过关于这一方面,目前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这样使得时下各院系在专业基础训练方面,显然有着创造力不足、活力不足的问题。关于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认识、理解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在学生作品当中,很多都没有新意,对民族自身特征也没有充分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沉淀被抛弃,无法将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和社会生活有效连接。

3.内容形式和制作方式单调

在西方国家美术设计专业拥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国内现代设计领域的发展仅仅只有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加上其他因素的限制,使得国内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不管是内容形式,还是制作方法,均存在着罗睺星。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紧跟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当期的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当中,开始涌入更多的新理念和新思维。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视觉文化教育不断发展。寻求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之路,成为未来该领域发展成败的关键。

二、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开展对策

1.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推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其中主体性与创造性处于核心位置。个性教育当中,应当对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使得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创新教育的发展,在于对个性的尊重、对主体的回归。对此,教师理应注重教育观念积极转变,坚持学生主体,注重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对学生要充分尊重以及信任,并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氛围,由此推动互动式教学,使得学生好奇心、创新欲望得到激发,从而主动进行思考。传统的灌输式应当摒弃,而是应当注重知识传授、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学习可以更为自主、主动、独立的进行。绘画教学当中,因为课堂环境存在着自由、自主特点,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自我展示出来。学生将会基于个人的能力、喜好开展选择。以肌理制作而言,可以使得艺术表现手法和绘画语言得到丰富,对不同情感意蕴进行体现。一方面使得抽象美感表达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作画兴趣也将会显著提升,让绘画创作如同游戏一般,给学生自由快感,挖掘学生创造潜力。为此,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当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聪明才智的展现,使得学生创造潜力得到绽放。这样学生在一个相同的主题作品当中,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精彩之处。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是,通过一切手法,拓展学生思路,挖掘学生潜力。在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上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全方位培养。通过师生沟通交流,可以很好的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了解,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也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新思维、新观念、新科技、新材料、新媒体的涌现,使得表现方式开始走向多样化。独特的形式语音、独特的风格特征并非孤立的。其将会和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连接。绘画过程中,表现技法、工具材料两者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特定工具材料,才能够对特定笔墨肌理进行制作,最终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所以,材料、笔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去的教学当中,教师普遍让学生采取一种材料进行绘画。这种方式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这是因为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是学生存在的短暂且有限的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对相应的规律进行掌握和理解,以此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并非简单的对个别技法进行掌握。在时代进步和文化交流加深的情况下,人们逐渐的认识到艺术形式存在着各种各样,不管是那种形式,只要可以将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充分表达出来,那么就是成功的。因此在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当中,我们不能够被材料应用所束缚。课堂当中,应当注重多多元化的教学材料进行应用。只要材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就值得一试。这样有助于学生材料、技能技法应用走向个性化,使得學生创造能力得到充分挖掘。作为教师,利用注重对学生在综合材料应用方面的鼓励。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看到跨画中技法开始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各种材料以及技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找准适合自己的艺术取向,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创造潜能进行挖掘。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同样需要从多种教学方式上开展。

3.注重审美方面的培养

从审美教育内容来看,具体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审美形态教育。重点培养人们对自然物的美的形态以及结构进行鉴赏、欣赏以及把握;第二,美感教育,重点是对人们健全审美心理结构进行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存在着多个方面,包括感觉与知觉、情感与想象、理解与认识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相互协调,不断提升;第三,情操教育,主要表示基于艺术创造、艺术鉴赏出发,从而对人们的性情进行培养,提高人们的高尚情操,推动人格的不断完善,同时保证个性发展、社会团体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一种从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对美育功效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与概括。对此,美术教育方面,需要充分对三个方面进行融合,推动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有效整合,以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当前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正处于新的挑战和转折阶段。教师同样面临着较大的考验。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注重知识向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转化。我国教育部相关文件已经明确提出,未来艺术教育需要逐步对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大学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创新,不仅仅有助于新课改的进行,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发展,最终服务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兴旺. 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思考探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 000(004):179-180.

[2]危才超. 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000(024):119.

[3]刘洪. 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 000(010):92-93.

作者简介:吴愿(1981.1-),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吴愿

第三篇:论大学美术教育的文化植入

摘 要: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是视觉艺术活动的一部分。大学美术教育及教学实践应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初,打破专业美术各自为战的壁垒以及所谓的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开展交叉式、互补式的教学模式,多植入其他人文学科知识,尽而充实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容量和内涵。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文化植入

大学美术教育开设的绘画专业、设计专业、中外美术(设计)鉴赏等课程,属于专业性美术教育和技术性知识的掌握,并非广义上的文化普及。美术教育和文化普及,两者看似方向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一、文化教育与美术教学

(一)文化教育是全面教育

文化是人类长期经由社会生产、劳动、生活、学习而得到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继而成为人们不断进步的思想资源和行为动力。从词义上去理解,“文化”乃“人文化成”之简称,所谓“人文”,即人类活动总结,“化成”有进化提升的含意,人类活动的精神性或思想理论性的概括,即为“文化”。

因此,人类积累的文化除了自发扩散和自觉传承之外,还需要通过专业化教育的手段在既定人群,尤其是有一定专业方向的大学生人群中进行宣扬。文化教育涵盖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文景观、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体。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学识和修养等。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人类历史的客观文化有一定的目标方向,向个体的主观文化修养转变,并将每一个体的人生追求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洪流之中,从而促进文化普及的提升。

当然,文化教育不可能孤立地运行,它是通过国家层面、制度层面,采取终身教育机制,在各个具体学科教育贯彻中落实。其中,大学的美术教育是通过文化教育实现的,两者在教育主干线上实现了交互。一方面,教育自身具有传递和深化文化的功能,这注定了教育与文化的天然关系,教育是文化传递和升华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教育自身就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立性和兼容性。

(二)美术教育是特殊的教育

美术教育教学是视觉艺术活动的一部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对美术的单一欣赏、以施教为主导的静态美术观赏,进而扩展为以广大消费者和更广泛的文化艺术传播为主导的美术普及,它体现在绘画创作、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与美术相关的学科领域。因此,大学美术教育是广义美术的延续,绘画与设计不仅依赖传统画家手中的笔和颜色,利用色块、形状、线条、构图、造形等绘画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紧随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利用数字媒体时代的设计软件程序,借助大众审美倾向展开设计,演示出生动的视图文化现象。同时,绘画创作对体裁的选择和判断运用,艺术特有的传递思想的路径,成为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行为。应该说文化是美术活动的营养源,是围绕美术教育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其反映了文化教育的结果,大学美术教育的根本职能是育人、化人、使人成材。

总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不仅要培养美术专业的合格人才,还要使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独立的创作和设计。这有赖于课堂教学,通过特定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由教师施教,学生受教,有目的地传递人类历史和文化经验。

二、文化教育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是指导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广泛地利用人类积淀的文化基因,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教师要传授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专业教育,激发学生主动感触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大学美术学习阶段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当大学生进行诸如绘画创作、专业实训、专业实践等课程训练时,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引导大学生们对中外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和借鉴,结合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知识、政治环境及因果关系,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大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潜在能力。在制定培养目标方案之初,应拓宽美术教育的边界,使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审美修养等方面,不再依靠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使美术教育融入历史、自然、哲学、政治、生活当中。

美术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视觉艺术,从中国远古的彩陶绘制、青铜器艺术的装饰设计、汉代画像石刻、古代壁画、民间雕刻,到西方各时期的绘画流派、手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诞生,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美术产品已经成为百姓欣赏不可或缺的欣赏一部分。像中国自古就有诗、乐、舞不分家的理论,完全可以将其引入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传统文化的疏导作用。比如有画必有诗相伴,唐代壁画有诗歌充当背景,宋代扇面绘画有诗词相伴,中国固有的文化特质同样可以把其纳入美术与设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中国的美术教育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作支撑,历史上很多美术现象就无法得到解释。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与做人的诚信和道德相联系,虽然是佛教的题材,但它解释了人类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坊市民风、民俗的全面展示,蕴含宋代东京汴梁城市街区的规划、店面设计、招牌制作等设计成就,代表了一个时期城市总体设计的高度,如果不深入了解宋朝时期的文学、历史、科技、商业等相关知识,单看画面上千人的形态、桥梁、店面,那么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而已。

大学美术教育及教学实践有必要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初,打通专业美術教育中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人为界限,设置交叉式、互补式的教学模式,多植入其他人文学科知识,进而充实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容量和内涵。

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美术教育,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有使命担当的教师队伍。从抓好师资入口关开始,和谐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通过教育平台,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交互关系,这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标自然能实现。

三、美术教学纳入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内许多地区的学生从小到大,已适应了填鸭式的基础教学模式,并使绝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一开始就没有很好贯彻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总方针和要求,以“分数”论“英雄”,没有把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放在首位,等学生们进入大学后反而不会自主学习、主动分析问题。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梅姆斯基曾指出:“教育和教学过程有三个步骤:科学、技巧和艺术。”要获得较好教学成效果,就必须追求教学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艺术性。现代美术教育有必要广泛地吸纳中外先进的人文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改革,使传统文化有价值的文艺理论、创作方法、审美经验等人文知识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当中,用文化滋润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大学生逐渐养成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成为素质高、有修养的新一代大学生。

时下,国内的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多年固化了的学科思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过多地把专业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运用到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当中,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互通交流,使大学生成为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有文化缺陷的人。第二,以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大量进行有形的多媒体、工作室、实训室建设,而没有在无形的教师培训、文化考察、人文教育等精神领域加大投入,看似完备的基础建设,并没有给文化教育、历史感悟以及树立文化担当、创新意识带来很大的改变。第三,大学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请进来,走出去”是几十年前的教育理念,现在看来仍不过时。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民间艺术传承人等到大学为大学生们讲述美术和人文历史有关的、与个人与国家发展有关的知识。让美术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进社会、入社区,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对接,用可看见的形、可感触的色彩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国家层面的大型“园艺博览会”“世博会”等活动举行,地方性的高级别区域性艺术活动逐年增多,这给大学的美术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难得的实践机会。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学科自身办学特点和条件,采用真题真做的教学形式,开展美术与设计的招投标活动。这样既能激发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巩固知识、弥补缺陷、鼓足干劲。有针对性、原创性的美术创作,能使平日里的人文知识汇入具体的艺术项目之中。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和书法的呼应,国际化通用的标志符号相结合,充分体现中西文化双重融合之含义,在寸尺之间把本民族文化的完美特质植入美术创作与设计,使其成为经典佳作。再如,中国传统色彩意识“水墨色调”,用于旅游招贴设计,释放出一种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玉色”,用于化妆品或工艺品的外包装设计,以此体现工艺品的质量。“中国红”用于节日礼品的外包装,烘托了节日祥和的气氛。“藏青”“青花蓝”等中国色彩元素运用在美术与设计作品中,展现出中国美术样式的生命力,这本身就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自觉行为。

四、结语

大学美术教育离不开综合文化教育的植入,没有一定的美术(设计)教育做铺垫,审美意识的提升将很难做到,两者互补,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完美的美术教育。如果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只限于本专业,知识面就会过于狭窄,不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拓展,更不利于其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赵玮,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朱青生.論学院向当代艺术转化之现象:以李象群故宫展览为例[J].艺术工作,2017(2).

[4]石磊,梁政.转型建构中的当代美术教育[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

作者:唐建中

上一篇:外文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活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