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术论文范文

2022-05-0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新美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信息时代下,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在应对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美术教育人才以及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独立学院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篇:新美术论文范文

新课程小学美术教学初探

摘 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坚守阵地,按计划上好美术课,用神圣的画笔在课堂上真正渗透德育,“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娱怡人、以美育人”,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教学;快乐;情感;育人

我们美育教师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强化美育,是我们美育工作者——特别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

1.以形感人

学生欣赏绘画,往往是因为画面上的线条、色彩所构成的具体形象而受到鼓舞和教育。如欣赏国画作品《悄悄话》:画面上的小姑娘在放学归来时,手拿双百分的试卷和爷爷说悄悄话,她的爷爷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眯眯地听孙女给他报告好消息,整幅画面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它直接告诉学生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赢得老师和家长的欢心。反之,如果上课贪玩,不认真学习,不能取得双百分,能出现画面上的情景吗?我先要学生自己欣赏作品,然后让学生反思,作品中主人公是怎样努力学习的,鼓励学生也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又如我在上“快乐的游戏”一课时,先让学生在室外做十分钟的游戏,再进教室作画。可其中有个学生画的是一个小个子同学被打倒后,其他同学围成圈幸灾乐祸的情景,其题目为《以强欺弱》。我看后很欣赏他的绘画水平,人物的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且题目也突出了画面的主题。但如何引导学生正面来理解“快乐的游戏”呢?游戏应该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快乐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我将这些道理讲给学生听后,他明白了。怎样画呢?我又让他回忆电视里见过的摔跤、柔道等场景。他终于又画了一幅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题的画,画面上是两个小朋友头顶头、手抱着手在摔跤比赛,周围是一群小朋友在“加油”。通过两幅画的对比,让学生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懂得了美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具体事务或具体事务的属性做工作,一定要坚持以形感人的原则。

2.以情动人

世界上任何一种美的形态,都有情景和情感的特点,都充满了壮美、幽默、悲剧美、喜剧美等内容。而情感和情景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感知中产生美感,形成力量。如清明节扫墓,有些学生在烈士墓前一点不严肃,边献花边嬉笑打闹,对此情景,我进行现场教育,告诉他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这些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并举出他们熟悉的董存瑞、邱少云的等事例,讲得这些同学都低下头来,为烈士们默哀。最后同学们现场挥笔作画,来表达向烈士学习的决心,题为《清明节》。画面上突出高耸的烈士墓碑,四周挺拔、茂盛的常青树,色彩厚实、稳重。墓前的学生有的低头抽泣,有的凝视着墓碑默默致哀,暗下决心,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来报答先烈们。

3.以娱怡人

我们可以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方法来培养其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培养那些对美术有特殊爱好的同学。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带学生背着画夹到户外去写生。他们如鱼得水、活跃得很,兴趣浓、干劲足。亲自体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我在教学时兼以游戏、故事,“寓教于乐”,具有“娱乐性”“愉快性”。通过审美、画画、欣赏画,给人以满意、高兴、喜悦、爱慕等。学生饱赏眼福,使审美的视觉器官与美的意识有机地结合,既能调节情趣,消除疲劳,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4.以美育人

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几乎都要靠感性直观的教育,而美育所凭借的却又正是那众多的感性材料和具体艺术作品,所以美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乃至其整个智育的发展,其作用是巨大的。如在教“小花伞”时,我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小花伞下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有的说我有一次没有带伞,正准备冲回去时,老师把我揽在他的花伞下,表现了亲密无间的师生情;有的说在炎热的夏天,打着小花伞和小朋友欣赏江河湖海的壮观;还有的讲打着小花伞背着小朋友上学的好人好事。这样,通过想象构思所作的画面立意新、主题健康,有育人的魅力。

在短短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了不少被人看不起的“后进生”,却是美术爱好者,并成了我的得意门生。我鼓励他们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一技之长,把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作为美术课的启蒙教材来教育他们。达·芬奇不仅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而且是个伟大的画家;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自幼喜欢文学,能歌善舞,又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等。我鼓励学生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阵地,展示他们的优点。这样既改变了别人的印象,又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激发了学习兴趣,扬起了进取的风帆。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吉大小学)

作者:左静

第二篇: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美术新课标对接的有效途径

摘 要:在信息时代下,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在应对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美术教育人才以及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独立学院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新课改对接当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独立学院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新课改后美术学科建构的基本要求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美术新课标对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新课标;有效途径

项目基金:本文系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院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NJY201706)研究成果;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术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策略研究”(15YBA055)研究成果。

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实施推动着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对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将通过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学校美术新课改的现状分析来探寻两者之间衔接的有效途径,这对我国学校美术课程体系和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一、独立学院美术教育现状简析

独立学院美术教育是培养基础教育层面中合格美术师资的主要场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基础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独立学院的师范教育的重要特性是以美术为基点、以教育为载体、以人为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也正是由独立学院的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的。

目前,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也存在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独立学院的美术教育观念,办学目标不明确,师范性取向不坚定,严重束缚了师范学生个性的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第二,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脱节,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第三,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严重缺乏对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的探索以及对改革的推进力度,课程体系陈旧,结构不合理,思想僵化,以致无法跟进我国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新课改后美术学科建构的基本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制定并颁布的、我国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替代了之前实施的《美术教育大纲》的。《美术课程标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而制定出台的一项重要的课程标准,是我国美术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美术课程标准作为对美术课程教育教学的法规性文件,一方面对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对美术课程的内容以及美术课程的目标做了总体的规划,详细制定出选择美术课程的内容的标准、教学的原则和标准。《美术课程标准》成为我国学校美术教科书的编撰、美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认知、审美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所制定的统一要求。

美术学科在新课改之后建构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强情感之间的交流,提高文化的渗透力度;美术新课程提出,要将把美术教育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他学科价值体现在对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渗透。第二,对学科之间的综合性的体现,强调对自主合作必要性的提倡;针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美术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第三,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学习方式的丰富性;美术新课程教学强调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是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

三、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新课改的对接途径

(一)课程价值和理念的衔接

课程价值和理念的衔接是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衔接首先要面对的环节。相对于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而言,课程价值与理念的形成是独立的文化内涵与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前提,使培养目标实现从“美术家教育”向“美术教师教育”的转换。主要体现在:第一,有效转移教育重心,努力将技能本位向人文教育转移,最终实现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打破“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观念,成功转向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第二,树立理想,转变观念,改变师范不“师”、师范性取向不坚定的局面。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有机结合,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加强情感引导,使课程目标一体化。第三,加强独立学院师范职业基础教育的意识,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再生能力的养成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办学方向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以学生的深造与就业为基本目标,培养“复合型”美术专业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衔接

第一,加强史论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加大人文精神的培育力度,扩展文化视野,从而夯实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增加综合性课程,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涵盖美术基础、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美术与人文教育、美术表现与创造、美术实践等美术学(美术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六个领域,这是我国教育部于2005年3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要求实施的。第二,深入探讨视觉形式语言规律,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扩展基础技能课的深度和广度,并将之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视觉文化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美术馆、博物馆、网络媒体、纸质媒介等视觉文化因素无一不侵袭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独立学院师范美术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将网络多媒體等多种信息资源、技术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现代教育技术毋庸置疑地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教学途径。第三,加大对社会发展水平关注的力度,将学生个人的需求、社会需求、基础教育需求这三大基本需求进行合理的结合,逐渐完善具备高师特色的学科教学体系。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比重,注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业水平,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美术教学全方面的理解。第四,适当增加艺术鉴赏与批评、文艺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课程比重,避免长期以来美术教育课程的单一化现象。《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人文性”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得到高度重视,因此,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美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人文主题里面营造出一个完整的艺术情境,这对引导学生从内心领悟艺术的真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专业化”教师及教学方式的衔接

新课标指出,师生皆为教学主体,这意味着将“专业美术”向“教育美术”、将知识形态转向教育形态已成为对专业化教师培养、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举措。第一,继承传统,关注当代,放宽视野,设置多元化的美术教育课程,将整个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生活等四大领域。突出“师范性”,逐渐改变师范不“师”的现状,“师范”不是一门狭隘的手艺,教师对未来的公民负有教育的责任,这势必要求当代教师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有责任,有担当。第二,注重教育实习的培训,加强实习课程比重,在实践中创新。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忽略,要将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美术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意识实践活动,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更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教育实习培训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优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师美术教育者要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的教育。”高师美术教育者要立足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还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探索,掌握先进的美术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气质特点和心理类型进行“因材施教”,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和启发法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从而提高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

总之,通过分析与比较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当前学校美术新课改的现状,探讨两者在教学对接环节中失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独立学院美术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新课改对接的有效途径。这对我国独立学院美术教育科学合理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义和经验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藝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英]赫伯特·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尹少淳.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及美术师资的培训[J].中国美术教育,2003,(01).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周远屹

第三篇:浅谈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

一、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三、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四、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五、合理利用与开发高中美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使课程内容能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的主要措施。建议美术教师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课程。

作者: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