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

2022-09-11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汉英社会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因此, 对于受中国文化教育成长的学生来说, 教师应当在重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 适当展开一些必要的文化意识的教学。但是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对有关内容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因此, 对什么是文化、文化教学应当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有必要作深人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1 文化的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一词在西方源于拉丁文。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后来, 其意义逐渐引申, 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被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里, “文”即指文字、文章、文采, 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 则通常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西方对“文化”的定义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二战爆发前, 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因此, “文化”被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制度, 以及该国在音乐、美术、戏剧、科技和体育等方面的重大成就。这种传统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或“奥林匹克式文化。二次大战以后, 随着人类学和人种学的发展, 威廉姆斯等开始把“文化”定义为社会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价值观念、哲学等一切构成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在国内, 对文化意识的解读至少应包含以下要点:首先是对目标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其次是对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深人理解。第三是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分析, 重点掌握文化差异以及影响有效交际的文化障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化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对文化差异变得更加敏感。第四是逐步培养和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最终要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

国外对文化教学策略的研究通常区分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在外语学习的文化教学环境中, 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远离目标语的现实生活, 文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背景知识,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第二种是学习者尽管在身体上远离目标语的文化环境, 但是因为计划去该国旅行或工作等原因而在心理上亲近并愿意主动接受目标语文化, 针对这种情况的文化教学策略通常叫做同化法。第三种主要是指留学生、移民或者跨国公司职员等, 他们已经身处目标语的社会环境中, 教学不再需要人为地创设文化场景, 而是更多关注如何帮助学习者尽快适应新环境, 对他们困惑的文化事件作出解释并提供指导, 消除文化冲击带来的不良影响, 使其能够改正因文化理解而造成的行为上的失误与偏差。总之, 这三种情况都是从“学习者身处何种环境”这一角度出发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的。实际上, 影响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还有很多, 如:学习者的年龄、身体发育阶段以及受教育的水平等等。

国内最早介绍文化教学策略的是桂诗春教授。他认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由专门的课, 如背景知识课、社会文化概况课等来讲授;狭义的文化则应当渗透到外语课中进行, 主要靠老师掌握。常见的教学策略有三种:

文化旁白。教师在上课时见缝插针, 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讨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机动灵活, 缺点是由教师掌握, 随机性很大。

文化包。一个文化包中有一篇介绍别国文化一个侧面的材料, 然后跟一次文化事件对比讨论。

文化丛。围绕一个中心题材组织文化包的教学, 每个文化包只有十分钟长, 可以在班上进行。上几个文化包以后, 就可以上一次3 0分钟的课, 综合讨论和消化这个主题的内容。

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界普遍认为,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人文化的内容, 称为“文化导入法”, 而且提出了文化导入应当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三原则。其教学策略有:

注释。在教材中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语言材料和各个教学阶段, 但是一般较为零散, 系统性不强。

比较。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 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这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融人。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 或者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 介绍异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这种方法在中学教学中往往不够理想, 因为语言的难易程度会影响教学效果。

体验。通过学生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象、阅读文学作品等, 但也同样存在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问题。

综括中外学者对文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 有效的“文化意识”教学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种:

创设外语课堂真实的文化环境。教室里应当尽可能张贴、装饰英语的海报、地图、剪报、广告等具有显著文化特色的物品, 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并展览外国的电影票、戏票、汽车火车票、铁路航空时刻表、酒店菜单、产品说明书、旅游宣传小册子等等, 它们能够有效地营造一种异国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熟悉目标文化, 并缩短其地域上和心理上的距离感。

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上文介绍的文化旁白、文化包、文化丛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了解异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

解决交际中的实际文化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一个外国人在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必须面对的在行为礼仪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困惑。课堂上首先向学生展示问题, 然后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最后由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正是前面提到的同化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中理解外国文化。这一策略可以有许多具体的方法: (1) 音动型活动。这是全身反应法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通过听从指令来演练饭店里的一系列动作:进门、就座、点菜、吃饭、买单、离开等。 (2) 改编戏剧活动。这是国外很流行的一种文化教学策略, 通过让学生改编戏剧并体验其中某个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从而达到融人目标文化的目的。 (3) 微型剧。主要包括一系列能够展示丰富文化蕴涵的生活场景或滑稽短剧, 通过阅读、观看录象、学生排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该方法优点是, 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打断, 就某个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讨论。 (4) 角色扮演和模仿。该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 能够在演出中提高自己的体态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认识到哪些行为在文化上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让学生接触目标文化的真实生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同目标文化真实接触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可能, 其常见方法主要有: (1) 笔友或像友。学生通过和国外的朋友保持通信或互寄录象带, 经常讨论交流各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从而实现了解外国文化的目的。 (2) 邀请讲每语的外国人到课堂上讲课、作报告。该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真实地感受文化差异, 为他们提供和老外用英语面对面进行对话交流的机会。 (3) 组织学生到国外作短期访问旅行。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参加旅游、访学、夏令营、友好交流项目等活动, 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全面接触真实的异国文化。

充分利用文化社区资源。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在不少大城市出现了多元文化社区, 在这样的社区里, 外国人和中国人共同生活, 为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内涵, 总结文意识的教学策略, 以此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英语文章, 增强我们的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化,文化意识,教学策略

上一篇: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核心力量训练及影响阐述下一篇:探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