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2024-05-04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精选8篇)

篇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必修一 unit1friendship

宗旨:本篇课文的跨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和自己的日记里面,我设计的课堂模式是在课文的基础上,升华为现实生活中,不同文化中,朋友之间对友谊的定义不一样,交流方式有差别,重点是在交往上,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学会建立友谊的同时,了解自己朋友的文化,在共同尊重彼此文化中搭起友谊的桥梁。

内容:1:在学生中调查是否有在其他城市或者国家的朋友,如果有的话有没有遇见在赠送礼物方面的小趣事。

2:在朋友生日的时候,如果现在的你会赠送什么样子的礼物?若你在工作后又会怎么样?针对不同的对象你会怎么做?

3:了解同学的答案,回来汇总出自己赠送礼物的标准,或者说是你期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汇总后给出个合适的总结。

4:看看在其他人的心里收礼物是什么个形式,找出区分。

总结:在中国收礼物是很常见的,可是有的礼物并非是真正的出于细心的挑选,而是互赠的形式,如果出去的话,应该用心挑选自己的礼物,并且告诉对方,这是你精心挑选的,当然如果你是收礼物的人,应该当众打开,并给与赞扬。礼物重要的是那个心意,不是在乎它的金钱价值。

形式: 采取出样调查,讨论,采访,收集信息。

效果:希望达到,学生能够知道在与其他朋友相处中要怎样互赠礼物;并且知道贵在心意而不是尽可能的挑选不合适的贵重的礼物。最终希望这堂课能够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给与帮助。

篇2: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跨文化意识的提高。而只有在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做到有效交际。笔者通过反复设计教学方案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提出其内容标准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实际上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相适应,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运用实践性方面有了明显的延伸和拓展。如2012年新课标卷完形填空涉及Body Language方面的内容,该试题内容更贴近生活,反映着当前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各种新问题和新内容。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高考命题的走势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目前在一所县级市高中任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常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进行跨文化教育,并常常铭记“学习英语是打开另一扇窗”的意识,以教材元素为基础并适当拓展,深入浅出地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学生们一起探寻英语背后的文化。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互动---对比、反思---理解、领悟”中,感受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案例1 礼仪文化之Ladies first 礼仪是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礼仪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营造英语文化氛围,在高一第一堂英语课笔者便用英语和学生做简单的问候,并祝贺学生顺利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笔者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鼓励学生关于英语课堂以及英语老师笔者进行提问。由于初入高中的兴奋感,学生们都很积极的举手,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笔者便抛给学生一个问题:“Oh, it‟s so difficult to decided who should be the first one.Can you tell me who should be the first, a girl or a boy?”回答“男生”和“女生”的声音几乎一样大,于是,笔者说到,“In western countries,do we say „ladies and gentlemen‟ or „gentlemen and ladies‟? ”学生答道:“ladies and gentlemen.”“yes, ladies first.” 由此笔者告诉学生“女士优先”是国际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同时,西方礼仪文化中,在有小孩的场合下,还要讲究“儿童优先”,随即笔者邀请了一位女生,让她首先提问。在后来的提问中,有学生忍不住好奇,举手提问到:“how old are you?”,“Do you have a boyfriend?”等私人问题,笔者婉转的拒绝了回答,并指出在西方交际礼仪中,一些私人问题在公众场合是不欢迎提出的,而且即使是私下提问也需要参考提问者和被提问者的亲近程度。其实这一情景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教材的一段听力练习中是有所呈现的。学生从不同礼仪文化的对比中,提高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锻炼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对英语国家的交际文化有所了解,学会如何得体地使用礼貌用语及提问。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礼仪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二)案例2 节日文化之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新课标指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传统节日是各地区、各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它体现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习俗,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化话题之一。在人教版新目标高中教科书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话题便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让学生集中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节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在该单元第一篇课文将学生带到了学习世界节日的文化意义的新阶段。课文对节日的介绍主要是按照节日的意义分类,首先讲述的是“Festivals of the Dead(亡灵节)”,即纪念亡者的节日。其中重点描述了Halloween,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万圣节已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于是在读课文之前,笔者想学生展示了一张雕刻成鬼脸的金南瓜图片并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hen you see the pumpkin?” 学生围绕金南瓜展开了头脑风暴,曾经学过的关于万圣节的语言及文化知识都被再次激活。于是,笔者又呈现了在万圣节时的街头景象,有画着吸血鬼般浓妆的人们,挂在居民窗外骷髅架等等。浓郁的抑郁文化气息强烈地冲击着学生们,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行更多探索的兴趣,对了解万圣节背后的信息也产生了更强的动机。笔者随即便安排了与课堂目标密切相关的阅读任务。在激活的背景知识和激发的兴趣双重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深度都有明显提高,学生却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激发——反思——理解这一重要的认知过程。

以往,学生只是关注节日的习俗、欢度节日的表象、庆祝活动,比如万圣节装扮成幽灵,孩子们可以玩“trick or treat”的游戏等;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而这次,学生们则是跟随高中课本,在课堂中去探寻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重要文化现象的渊源以及英语国家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人们价值观中的体现,并且去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既抱一种尊重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异国文化,也能坚守保护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案例3 国家文化之 Canada,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新科标》(教育部,2003)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做出了如下解释: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因此,关于文化学习的内容,绝不应仅限于文化知识或平常所说的礼仪文化、节日文化等小写文化,它还应包含历史、地理、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等大写文化。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能够促进语言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并增大学习者的知识面,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在人教版新目标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单元Canada—“The True North”中介绍加拿大时,笔者补充介绍了其第一大城市多伦多,介绍多伦多又不能不提及国家电视塔——Canadian National Tower(简称CN Tower),因为他不仅是多伦多的地标性建筑,更承载着三十年“世界第一高塔”的美誉。如果不提,可能学生对此就一无所知。同时强调,加拿大首都是渥太华,并不是多伦多。

在人教版新目标高中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介绍英国时,课文中对“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王国,英国国家全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那么在介绍英国国家文化时,就必须结合地理及历史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解,最后还应结合联合王国的国旗作归纳总结:首先是英格兰,威尔士于13世纪同英格兰联合了起来,至今,威尔士也总是包括在爱尔兰内。接着,英格兰、威尔士同苏格兰于17世纪联合了起来,改名为“大不列颠”。当苏格兰的詹姆斯国王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王时,这三个国家和平地实现了联合。最后,英国政府打算于20世纪初把爱尔兰也同另外三个国家和平联合起来以形成联合王国。然而,爱尔兰的南部却不愿组建联合王国,因此它分离出去,并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因此只有北爱尔兰同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联合起来,而组成了联合王国,这一点从新的联合王国国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探寻英国历史文化的过程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趣的。

在围绕这一主题的英语学习中,与其说教师在借助世界文化教授语言,不如说学生在依托英语这门语言了解世界。这便是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相互交融。此外,笔者在使用该教材时,特别注意整合其中的文化素材,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为目标,还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比如说“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的圣经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 “,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Four dragons of Asia”。又如中国人一般形容人笨用“猪”,而西方人却说as stupid as a goose。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却用“green with envy”表示。再如翻译 You are a lucky dog.在中国文化中,“dog ”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 dog 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等等。

2、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让学生接触和运用地道的英语口语也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对英美文化的感知和接受能力。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每个Module 中都设置了专门练习地道口语的Everyday English 话题,这个话题一般是与前面的听力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听力当中出现的地道的英语口语。教师可充分挖掘,提供必要的语境,让学生模仿练习,真正达到能熟练应用的程度。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人教版英语教材非常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除了每个单元都设置有文化角专栏,专门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外,阅读主课文也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其中有些文章更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Book2Module4Fine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等等。教师应深入挖掘,注重方法,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族、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

4、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有选择的教给学生英语成语、谚语包含着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也可通过收集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英语资源,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学生搞英语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唱歌、做游戏,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用校园课间播放英文歌曲,播放文化知识丰富的电视节目,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也可利用黑板报开设英语学习园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幽默故事。另外,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举办外语影视或音乐欣赏会,更多地来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状况,营造英语学习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在此氛围中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身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只有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了才能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点,游刃有余的开展文化教学,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字数:4729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俭贤.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M]《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第1期

篇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 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正确运用词语。

例如, 上海以前有一种质量很好的电池“大白象”, 且电池上印有英文white elephant。这种电池在国内很畅销, 但在泰国却遭到冷遇, 这是因为在古暹罗 (即现在的泰国) , 大象不允许买卖。国王总给他不喜欢的人赐一头大象, 迫使此人花掉所有的钱来饲养大象。所以, white elephant在泰国有“昂贵而无用之物”之意。

又如, The Pentagon has issued a statement.此句中的“Pentagon”不是五边形, 而是代指美国国防部 (因为美国国防部大楼的横截面是五边形) 。

再如, 在不同的国家, public含义不同。在英国, public school是指a private school for young people between the ages of 13 and 18, 即私立学校。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public school是指a free local school paid for by the government, 即公立学校。

另外, 我国常用国际制单位, 如米、千克、开尔文等。但在英语国家, 常用英制单位, 如inch, foot, yard, mile, pound, ounce, acre, hectare, barrel, gallon等。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国际制单位与英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 inch=2.54 centimeters;1 foot=12 inches;1 yard=3 feet;1 mile=1.6 kilometers;1 acre=4047 m2;1ounce=31.1035 grams (金衡) 等。

二、语法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法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英语语法体系中, 有许多语法知识可以被当成跨文化教学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善于探究语法形成的内在因素、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因素。例如, 在The House of Lords______not yet reached a decision.这一句中的the House of Lords是指英国的上议院。这样的集体名词作主语, 可视为单数, 也可视为复数。因此, 在这句中, 填has或have都可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西方相关的文化知识, 又可以使枯燥的语法解释鲜活且富有生机, 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口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口语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模拟场景,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帮助他们减少口语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错误,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英语国家的人很少谈论一些涉及个人隐私 (如个人收入、体重、年龄、婚姻状况、政治派别和宗教信仰等) 。如果需要询问某人的姓名, 一般也不直接询问What’s your name?而是婉转地表达May I know your name, please?又如,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在中国, 人们通常称警察为“警察叔叔”, 但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用Sir表示对警察的尊敬等。

四、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人因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 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 在进行翻译教学时, 教师应努力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学会用英语思维, 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 教师在让学生翻译Don’t tell him anything about the plan.He’s a Judas时, 可先让他们猜测Judas (犹大) 的意思, 促使他们通过查英语词典或上网等方式了解到Judas是耶稣的12个信徒之一, 他为了金钱出卖了耶稣, 他是个叛徒;而后再让他们进行英译汉的翻译练习,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更可以使他们从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又如, 在让学生翻译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典型美国式的、地道美国式的) 时, 教师可以先解释:apple pie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甜食之一, 据说它是美国人最先制作的, 也有人说是美国人最先使之受欢迎的, 引导他们通过讨论等方式猜测as American as apple pie的意思。再如, 教师在让学生翻译There were too many children in the waiting room that 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时, 可先要求学生了解sardines的意思, 了解在西方国家, 人们通常把sardines做成罐头, 引导他们想象一瓶罐头里很多很多沙丁鱼挤在一起是什么状态, 并猜测出packed like sardines是“拥挤不堪”的意思。

篇4: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

文化不仅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而且还具有优秀的民族特色,因此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并且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中渗透跨国文化意识是一个复杂性的过程,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不仅要兼顾英语教学的特点,而且还要兼顾文化理解力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播,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着重强调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并对其给予了明文的规定,同时也把跨文化意识作为了衡量高中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中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水平和综合运用水平。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此时将跨文化意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难免会产生冲突,只有加强对各国文化的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知识,确保交流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渗透跨文化意识,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作为交流的媒介,语言承载了多方面的文化信息,要想确保语言能够顺畅的进行交流,单单懂得语言而不掌握该国的文化是行不通的。但是,在我国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知识,但是很难利用这些英语知识进行交际,有时候甚至完全曲解了语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主要措施

1.词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作为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对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其也是做好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更好的挖掘出词汇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词汇。要想保证在词汇教学中更好的实现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注意一些表面上对应,实际上却能够产生不同意义的英语词汇。例如intellectual,其汉语的意思为知识分子,但是其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教授,而不包含大学生或基本公司职员,而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则主要代表上过大学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词汇包含了不同的情感,这同样需要教师去引导,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2.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牛津高中英语》这本书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并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跨文化因素。这本书不仅具有语言真实、地道、自然的特点,而且其内容更加的贴近现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但能够反映出本国的文化,也能反映出其它国家的一些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牛津高中英语》中那些地道、真实的英语与学生所需掌握的文化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很好的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首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2)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思维的培养与跨文化意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3)教师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课堂交际活动中培养跨文化意识。要想更好的实现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参与语言交流,并充分体验英语知识在交流运用中的实际效果。同时在课堂的交流活动中也可以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去体验跨文化意识在交际过程中的良好效果,并从中提升自己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到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晓琦.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2011,2(25):25-26.

[2]邹细香.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J].考试周刊.2011,14(44):165-166.

篇5: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江苏 扬州 ●汤 俊

文化一词博大精深,很难通过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准确解释。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靠的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炎黄子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身为龙的传人的义务。对于初中生而言,还处在迷茫的阶段,他们对于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精神以及推进民族进步的精神食粮。同时,苏教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笔者根据其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途径

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实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没有进行技术改革,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跟不上世界的节奏。中华民族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承,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中走的更远。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背诵经典古文、经典现代文――通过学习古文可以了解古人创造的优美词句,背诵现代文可以了解到现代杰出作家在文化发展中所留下的文化财富;摘抄名言名句――通过名言警句提醒学生,或者把名言名句当做座右铭,时刻提醒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事情该怎么做,在遇到困难挫折后,激励自己要坚强面对,努力坚持,克服困难;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宫,博物馆等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瞻仰前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观看他们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课外阅读文化名著――文化名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他们对社会的态度,社会的现状或者对于人生的理解等通过著作的形式来传承下来。在此,笔者推荐的著作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复活》、《哈姆雷特》、《复活》、《战争与和平》等。读著作不光读我们自己国家的优秀著作,同样也要阅读国外的杰出作品。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对于文化,对于生活的见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莎士比亚的歌剧享誉全球,歌德的《浮士德》、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欣赏。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中国四大名著相关内容的时候,不光要在课本中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放映四大名著拍成的电视剧,使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加深对于中国名著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深刻领略到其文化内涵。同时,放映电视剧能有效调动起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先看电视剧,然后在阅读原本著作,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两者的不同。单纯地读课本、分析课本的教学方式比较刻板,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在进步,教师也要注重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教育改革。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在新的改革中,提高自己,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光是要学生熟读古诗古文,能够背诵名言名句,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无数代儿女积聚下来的美好品德。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可能会去追求物质财富或贪图玩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引导学生在父母辛劳一天后递上一杯温水,帮忙把包、衣服挂好,这样可以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做子女的感恩之心。每周帮父母洗一次脚,父母可能在外面再苦再累也会自豪地说“孩子真懂事,再苦也值了”。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主要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发现与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的心态,尽量做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来充分调动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学相长指的就是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学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美德。同时,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篇6: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言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时开展,信息技术的不时进步,如今国度与国度之间在文化交流上,变得更近了,“地球村”的说法也日益盛行了。英语作为世界上运用国度最多的言语,也是我国除了汉语以外的第二大言语品种,英语的学习也变得必然且必需了。在停止言语的学习时,理解言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关于言语的学习和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注重英语词汇,语法构造的学习外,还要注重英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及英语文化认识的培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本文就从中西思想方式的差别对言语的影响谈起,剖析探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的相关举措。

一、中西方思想方式的差别对言语的影响

不断以来中国都考究委婉,这种逻辑思想方式使得中国人在言语表达方面不习气从一开端就准确确实定某个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气经过说话或者上下文语境来肯定其所指含义,比方说:“你吃饭了吗?”能够根据说话的时间来断定这个“饭”指的是早饭、中午饭还是晚饭。而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非常明白的,早饭就会直接问:Have you had breakfast?中饭会改用lunch,晚饭会改用supper,分的清分明楚。此外汉语言语常常是先因结果,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普通到详细的逻辑关系,而英语擅长运用较多的衔接词,且习气从小到大排序,比方汉语中对地点的描绘会依照国-省-市-区-路-街道排列,而英语恰恰相反。另外英语比拟注重形态,比方名词复数加s或者es,过去式加ed,未来时加will等,而汉语句子构成没有明白的方式规范,比拟注重的是句子的.功用。基于以上差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员应有认识的培育学生的英语思想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才能得到全面进步,才干更好的养成跨文化交际的认识。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的相关举措

1、理解不同情境中英语词汇运用方式

在运用英语单词及句式时,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位置等不同而有相应变化,比方,在与人打招呼时,“How are you?”普通是与相识的人一天中第一次见面时打招呼的用语,用于比拟正式的场所;Nice to meet you.普通是用于初次见面,是一种比拟正式的问候用语;How do you do?普通用于初次相见经人引见后说的问候语,特别是对方年长时,表示礼貌。Hello.普通用在熟人朋友年轻人之间的招呼用语,比拟轻松随意亲切自然。

2、注重对英美习气用语的引见及运用

经常与英美国外友人交流的会发现,他们经常运用习语和俚语,比方milk way,从字面上看,我们就会以为是“牛奶路”,而实践意义的确“银河”,big fish,字面意义会以为是“大鱼”,而实践意义的确“大人物”;rain cats and dogs字面意义会了解为下猫下狗,而实践意义的确下倾盆大雨等等诸如此类的习气用语还有很多,在停止记忆的时分不能单独记忆,而要根据这个词汇或短语呈现的上下文或者语境中去了解记忆,这样才干记忆深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员能够每堂课开端前都给学生引见两三个习语,能够先让学生本人讨论和猜想习语的意义,然后再通知学生真正的含义,这样有认识的培育学生主动理解并运用这些习语的习气,使之不得人心。

3、创设情境交际形式

英语言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更好的运用英语,停止交际,因而注重交际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英语教员能够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生活用语等根本用语。还能够在课堂创设与生活亲密相关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全程交流都运用英语,不但能在很大水平上调动学生的兴味,还能使他们加深对英语言语学问及运用方式的了解和记忆。

4、注重阅读办法的培育,进步学生跨文化认识

小学英语教员能够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课外英语读物,让学生更多的理解英美国度的生活风俗、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等,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西方文化,从而可以更好的承受英语言语的学习和运用。比方,小学英语教员能够催促小学生阅读某篇英语文章,然后让他们写出本人的了解及心得领会,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心得领会予以指导,恰当的鼓舞和褒扬学生,协助他们树立自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以沟通讨论的方式将文章要表达的正确意义通知给学生,这样可以营造轻松高兴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进步学生学习的效率,并逐步培育其跨文化交际认识。

三、结语

篇7: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 综合运用英语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国英语教育课程发展史上的创新和解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教育。它告诉我们不仅要进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应树立跨文化意识并注重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交际。

小学英语不仅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开放的、合理的跨文化认知与理解观念,使其能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要实现这个任务,仅一味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突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工具的性质,否则英语教学与英语本身承载的文化将会被不适当地割裂开来。其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常犯本可以避免的“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必要的: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熟悉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基础,否则该语言的综合运用便是“空中楼阁”。

2、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得体地综合运用英语交际。

3、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更好的学习本国文化的需要。

一个人只有在学好了本国语言、了解了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国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外语。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将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才能了解两中西文化的异同,才能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才能让学生逐步地形成合理的正确的跨文化意识。

4、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文化频繁交流的大背景下,要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新形势的新型人才,就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否则学生的英语便是“井底”英语,更不用说将英语运用于交际。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结合课堂内外,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一)课内教学

1、讲解与对比结合法

讲解法就是充分利用、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内容作出详细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对比法是跨文化文化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各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讲解法与对比法相结合,在讲解的基础上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本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例如教材中出现“How old are you?”时,可以先教授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当学生熟练掌握时,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朗读以下两个对话:

对话

(一)小女孩:“老奶奶,您今年高寿啊?”

老奶奶(笑呵呵地说):“我今年七十又六!” 对话

(二)A little girl: How old are you?” An old lady: It’s a secret!”

通过以上两个对话的对比并结合讲解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一般不宜直接问别人的年龄(特别是女士),小孩除外。并且借此进一步渗透下列英语文化意识:不要随意打听别人的隐私(婚姻,收入,家庭,宗教信仰等),尽量不要提出“Where do you work?”、“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married?”之类的问题。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文化意识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中包括词汇、对话、阅读等,其中不少都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使学生对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融入法

融入法是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介绍异同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果选材得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同时进行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如在教学Numbers时,可以介绍中国的幸运数字是“8”。中国人喜欢“8”是广东人把“88”念成“发发”的谐音,因而备受喜爱。还可以告诉学生诸如 “13”在西方国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大。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可见13这个数字对于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恐惧数字。

借助教材,融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趣味性,避免交际失误,成功地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

3、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法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体验语言和外国文化而且建构知识和技能。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跨文化意识培养也应注意采用体验式活动,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就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学生除了对圣诞节有所了解外,对其他的西方节日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西方比较有趣的同时比较盛大的节日如Halloween——万圣节: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它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点然Jack-o-lantern(南瓜灯),孩子们戴着各种面具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或动物,叫喊着:“Trick or treat!”挨家挨户索要糖果。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面具及南瓜灯,分别扮演所要糖果和恶作剧的小孩,愿意给孩子糖果和不给糖果的邻居。通过表演,让学生从中感受西方文化的氛围,真实地了解西方的万圣节。

(二)课外辅助

1、课程资源拓展法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教材这个唯一的课程资源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文化”是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它包含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生活习惯。因此光靠课堂教学和教材远不能完成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必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比如红领巾广播站、图书馆、英语角、黑板报等校内资源;适合少年儿童的英文书报影视节目以及多媒体等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多角度接触英语文化。

2、自我积累与分享法

自我积累与分享法就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内外的学习当中,对于出现的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政治制度等内容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教师定期举行分享交流会,对比我国与英语国家对应文化内容的异同,使学生在浓烈的分享氛围中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与掌握,增强他们自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时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不仅要鼓励学生融入、体验异国文化,而且要肯定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全盘地接受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要使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既不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这样,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体会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达到教学目的。

篇8: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

1 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1 融合性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实现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在注重学习者语言、语用以及话语策略能力提升的基础上, 要更加注重其文化意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认知培养。在语言学习文化融合性的原则下, 运用跨文化的视角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文化导入的原则下, 促进相关语言的学习。这就要求在本土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导入的融合性, 在教学中, 求同存异, 实现良种文化的交融和平衡[1]。

1.2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 在固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协作和情境, 实现语言的有意义建构。旅游英语中,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一项繁复的工程, 因此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 旅游人员在其间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职责。针对其教学, 应当层层深入, 在学校词汇、语法、句型等的基础上, 讲解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时, 便可将文化的相关内容导入其中。

1.3 针对性原则

任何语言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因此, 旅游英语的文化导入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 应当针对性地讲解目的地的基础旅游知识, 在其中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 提升具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1.4 实用性原则

旅游行业具有涉外性, 这要求旅游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和最新的旅游知识相互集合, 在课堂中创设出具有真实性和旅游情境。例如, 文化范畴广泛, 在教学中, 应对当地的文化进行针对性的导入, 选取有价值的素材。例如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日常禁忌等要体现在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学内容中, 体现实用的原则。

1.5 对比性原则

在文化对比性的导入原则下, 能加深学生对文化不同理解与掌握。例如, 将中外的餐饮文化、节日文化、社交礼仪以及景点景观进行对比,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景观[2]。

2 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交际文化的内容导入是一个广义的范畴, 不仅包含知识文化, 而且包括交际文化, 具体来讲, 交际文化的导入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的培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跨文化意识, 一是跨文化思维。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是一项核心的技能。跨文化意识, 也被称为是跨文化的知觉能力。在课程教学中, 学生要引导学生建构自我意识状态, 摒弃“文化之好坏”的相对主义观念。而跨文化思维内容的培养, 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理解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文化障碍。

2.2 调试能力

调试能力包括心理调试和文化调试的能力。心理调试指的是遇见文化冲突时, 降低不确定性, 以轻松的心态来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较好的心理调试能力, 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冲突时, 用自信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问题。文化的调试能力是指平等看待目的地文化和本国文化, 在高职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中, 可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相关思维策略的灵活运用。

2.3 知识目标

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 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 尤其要注重其基础语言知识以及专业语言知识的培养。例如, 在基础语言知识的培养中, 要注重拼音、词汇以及拼写知识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内容, 更多地强调的事语言的语用功能, 就是专业语言知识和基础语言知识的融合讲授。文化知识的讲解中, 要让学生学习不同世界的价值观念, 从而形成文化的对比[3]。

2.4 实践运用能力

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前三者的最终目标。分为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内容。首先, 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分为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涉及字词语法的使用, 更包含社交行为的学习;而在非语言交际能力中, 从跨文化的外语教学出发, 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以及环境语的学习。

3 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问题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对于文化交流的知识较为浅显, 学生肯定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其中产生的文化差异并不理解。其次, 文化的心理调试能力低, 在处理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实际文化问题时, 核心能力不足。再次, 专业语言知识体系和文化知识体系的缺乏, 核心是文化导入的价值感缺失;最后, 学生在实际的学校过程中, 未形成熟练的实践能力。

4 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 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首先, 跨文化交际和其他学校的相互沟通交流有限;其次, 文化教学在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学习中, 理论大于实际, 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再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心理调试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于外国游客交流时, 倾向于无意识地臆断;最后, 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核心文化调试能力存在着差异。除这些原因之外, 还存在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师生之间交流缺乏、非语言的交际能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等原因的影像,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如下途径和方法:

4.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首先, 在教学中, 确定教师在文化导入中的双重身份, 教师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讲授者, 也是文化意识的传播者,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第一步, 便是奠定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导入意识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其次, 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循序渐进原则的指导下, 选取和课文内容具备关联性的内容, 在适度性和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 贴合实际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跨文化内容的敏感性[4]。

4.2 增强学生的心理与文化调试能力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种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课堂教学中, 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相应的学习进程的调节。首先, 要求学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定势。旅游英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 充当文化交流中的引导者, 通过探讨学生自身接触异国文化的经历, 反映文化中的差异。其次, 通过树立国际视野来解构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高职的英语旅游管理教学中, 除了学习语言和技能知识, 还应当引导学生与时俱进, 早文化导入中树立学生的国际视野意识。

4.3 合理架构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文化体系

知识体系是学生跨文化意识建立的重要举措, 代表着知识语言学习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前提下, 应做到一下三点:首先,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文化课程, 除了建立学生学习中的职业与技能模块, 还应当建立文化模块。将各个国家的旅游文化、文学赏析、以及相应的国内外知识作为讲授的重点与难点。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实践法, 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 掌握项目任务, 掌握不同国家的知识和礼仪。通过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法, 超越时空的限制, 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通过比较法, 了解中西国家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鼓励学生去一些景区和景点进行实践活动, 提高文化交际的能力。最后, 要建立以文化体验为基点的课堂让学生在讲课和教师授课的过程中, 形成师生之间的实质关联。例如, 可以通过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欣赏、文化创新, 教师在不同过程中, , 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导入, 采取应地制宜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5]。

4.4 强化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前三层次的培养, 最终依靠学生实际时间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 要增加师生的互动频率, 在启动、反映与评价的机制后, 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 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下, 在整体上考虑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提升学生的实际思维交际能力。其次, 要注意非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举止、神态、目光以及距离的掌握也要恰到好处。最后, 要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现交际能力目标。例如, 有些高职学院会聘请外教, 学生应加强与其联系, 了解其生活与文化。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和外教的交流, 可设置专门办公室或者是开设专门课程, 了解彼此思想, 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建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现。

5 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不同的场景中将英语使用灵活。在这种前提下, 通过将语言的学校置于特定的文化空间, 熟练地将英语语言运用到涉外服务中, 文化的导入可以实现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其次, 文化的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校兴趣, 通过对本国文化传统和异国文化传统的针对性学习,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最后, 文化的导入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能力。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都令人惊叹, 文化上的差异会造成交流的巨大障碍, 若导游具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 可以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 进行有效的沟通, 为外籍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6 结束语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 只有在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了解基础上, 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高职旅游管理中的英语教学活动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在相关原则下, 正视这些矛盾,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形成专业性和开放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很有必要。因此, 该文以此为前提, 提出了提升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实践法、声形图展示法以及比较法的使用,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 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巍.浅谈语用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5 (23) :158-162.

[2]刘晓玲.中英文中称呼和问候语的文化差异[J].中国教育报, 2010, 4 (18) :57-61.

[3]关洁.浅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涉外导游对身势语的运用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7 (9) :23-28.

[4]卢杭英.高职商务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职教论坛, 2011, 9 (23) :24-30.

上一篇:旅顺电岩炮台景点简介下一篇:奥鹏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