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

2024-04-18

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精选8篇)

篇1: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龙——腾飞的中华

教后反思:

以图片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文章的特点,以形象,直观,新颖的表格形式概括课文内容。并由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由续编课文,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以直观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正如巨龙般腾飞。

篇2: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

《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

整理人:张富有

学习目标: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识“嘉、峪”等4个生字,会写“缩、蚕”等10个生字。

2.理解“真切、缩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气魄、喷涌、呼啸、搏击、旭日东升”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成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心中“龙”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美好前程。

4.体会龙的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5.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背会这首诗歌。

学习重难点:体会龙的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心中“龙”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美好前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朗读、朗诵、背诵应当是本课学习的主要活动。

课前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把生字新词和成语摘录下来。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说几个大人分别从哪方面说龙,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1.指名读课题(读课题的时候应该把你要强调的读出来。强调重读“大人们”)

2.学生质疑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识“嘉、峪”等4个生字,会写“缩、蚕”等10个生字。

2.理解“真切、缩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气魄、喷涌、呼啸、搏击、旭日东升”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成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三、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4次比赛,第一次比谁的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比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1.师:老师给大家2分钟自由朗读课文时间,2分钟后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自由读(2分钟)

3.指名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师板书正音。4.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五、比认字、写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给大家5分钟时间,要求大家记住本课的10个词语,划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并把它积累在作业本上。5分钟后我们比赛识字、写字。

2.出示词语,看谁能正确认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嘉峪关、呼啸、旭日东升

3.说出你积累的成语,看谁积累得多。(9个)

真真切切、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威力无边、崇山峻岭、直冲云霄、旭日东升

喷涌而下、呼啸而过 4.默写本课词语。

缩小、蚕蚁、遮天、翻搅、气魄、大坝、火箭、搏击、旭日东升

六、比理解课文 课堂学习研讨:

1.师:我们一边学一边来解决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先说说为什么是大人们这样说,而不是孩子这样说啊?

生思考

2.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孩子们的疑问?(学生读第一小节“可是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4.生活中有这么多龙啊,可是——(引读)“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连属龙的人也说不清。”

师: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习读,齐读

5.师:是呀,孩子不知道答案,于是他去问大人们,他都问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节,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在书上找出答案勾画出来,并且作批注。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七、比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训练)1.多音字组词 省

冲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露()

见证()

好像()

搏击()飞腾()

震惊()

气魄()3.补充成语

气势()()

()风()雨

崇山()()

()()而去

直冲()()

()()而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说几个大人分别从哪方面说龙,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

三、自学指导

请大家默读诗歌第2-6小节,从大人们的回答中你都能了解到什么?可以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

四、理解课文(先学后教)

(一)学习第2小节 1.齐读第2小节

2.教师引导理解奶奶眼中的龙

指名读诗。师随机指导“缩小”“伸展”,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词语“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个别读后,男女生合作读这一小节。

(二)学习第3小节

1.师:通过爷爷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生回答

3.师:联系《龙的传人》一课,大家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都是龙的传人吗?

“九州”指什么?想一想,我们华夏民族有着什么精神呢? 生举例说明 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4小节

1.师:接下来,爸爸的话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2.生回答:(如:讲述了长城和龙;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3.师: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在山海关有一段延伸到了海里,这一段就叫老龙头,那嘉峪关就是龙尾。诗中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长城,谁能说说?把它说成完整的比喻句。

(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再读这个句子。)4.师:爸爸说长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想想看,长城都见证了中华民族哪些历史呢?

5.生回答(如:我想,长城应该见证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开始强大起来;长城还见证了汉武帝打败匈奴,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师:是呀,长城可能见证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伟大的人物。生:长城还见证了我国的四大发明,见证了这些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的贡献。长城还历经了哪些沧桑呢?

生: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顽强抵抗外来侵略。

生: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也是在长城边上进行的。师:是呀,长城还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师:从春秋战国到今天,长城,忠实的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见证了中华民族灿烂与辉煌。爸爸口中的龙,就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

(四)学习第5小节

那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诗。

师:在妈妈的这番话语中,都把什么比做了什么?(生答略)师:这些成就代表着什么,你知道么?(代表着中国在科技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代表着飞速发展的中国;代表着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师:对,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龙象征着我国经济科技上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成就也能让我们看到龙么?仿照这一节来说说。

(嫦娥卫星升空,那明亮的焰火,是龙闪亮的眼睛;青藏线上飞驰的火车,是龙在世界屋脊上飞腾……)

(五)学习第6小节 1.生齐读最后一节

2.师:在老师的话中,龙是什么?(正在腾飞的中国)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小节,从老师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我感受到了希望,相信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一飞冲天;我感觉我们的祖国象东升的旭日,富有朝气;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好象我的身上也变得充满力量似的。

师: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祖国今天的成就而骄傲。我们还要为祖国明天的强大而努力奋斗。齐读最后一节。

五、当堂训练

1.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那是

;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

;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在新时代“龙”象征着。

2.“他指点着老龙头的方向,又面对着嘉峪关吹来的秋风,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这一句用了

的写法,把

比作了

,写出了。

3.“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

(1)这里的“龙在飞腾”指的是

。(2)这一句是把

比作

,赞颂了。

4.“老师告诉我们,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它正在(),它要去()万里长空,它要去()旭日东升。”这条巨龙在文中指的是()。

篇3: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

2014年初重庆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教研室利用寒假组织了全校性的校内培训, 其中系统性的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培训, 本人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它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完全打破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从课堂的主角变为组织者和协调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训框架,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 而是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 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 方法灵活多样,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强制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愿学习,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2.1 做好课前预习环节

2.1.1 教师预习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作为教师, 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到汽车实训基地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等信息, 寻找适合用旋转剖视图来表达的汽车零件 (找到了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摇臂这个零件) , 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在汽车中所起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然后制作课件和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等等。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做学相济”的设计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 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分成几个模块, 规划出恰当的学习情景, 同时围绕教学目标,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线索, 把知识技能点巧妙地组合并隐含在学习“任务”之中, 通过“任务”载体引领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自己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才算得上做好了课前预习, 教师只有在充分课前预习的前提下, 才能在课前给学生一个路标, 让学生知道要往哪儿去!

2.1.2 学生预习

教师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后, 便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到汽车实训基地去观摩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作用以及配气机构中摇臂的结构特点。并且提出思考问题:前面学的机械制图表达方法能否表达摇臂这个零件?课前预习利用了到实训场地的动手训练法,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习基地, 使他们课前预习不再茫然。这样, 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 由“学会”变成“会学”,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抓好课中“三个环节”

2.2.1 教学环节

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本次课程充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相关内容来导入课程。首先: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 汽车只要有了油, 就可以开动, 是什么在起作用?回答:发动机。发动机是怎样将汽油转换为运动的?回答:目前将汽油转变成运动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发动机中燃烧汽油, 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 而使汽车运动起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有的放失, 正确引导学生思维, 它能将问题的导入点直接指向本课程的核心——“旋转剖视图”, 因为学生做了课前预习, 所以以他们观摩到的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摇臂这个零件为问题的突破点 (采用演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它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 来巧妙引入新课, 通过对发动机配气机构中摇臂的作用而导入“旋转剖视图”。然后以模型为载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为手段, 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为准则, 重视概念的提取过程, 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的体验过程, 使学生学会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自信, 从而获得快乐。

在讲授“旋转剖视图”的概念、形成和剖切方法及其绘制时,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把现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 把许多文字材料表达不清楚或语言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 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 使操作得心应手, 教学形象生动, 节约了教学时间, 以帮助学生理解。其具体做法是:利用教学课件、展示板与黑板整合式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改变了以教案代替一切的教学方法。对于新课内容和相对复杂的部分,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把图、文、声、形、色与实物模型相结合, 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协同参与, 用最少的时间, 掌握最多的知识, 获得最大的课堂效果。但在讲授“旋转剖视图”的投影时, 则必须用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维, 利用黑板作出示范, 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绘制出来。这样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认为虽然讲授的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展示给学生, 但殊不知这样教师省了不少事, 可学生也跟着省了事, 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 收效甚微。制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 特别是绘制旋转剖的投影时, 没有动手的过程, 只是眼睛看了精彩, 那只能是过眼云烟, 看了就忘, 进不了大脑, 也掌握不了本次课的精髓。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 又有抽象性, 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 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 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 当用则用, 不当用则不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 以人为主, 以机为辅, 扬长避短, 相辅相成, 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贪图形式、搞花架子, 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 而是画蛇添足。

2.2.2 动手环节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面对中职生“双能”偏差的客观性, 我在教学中着重体现“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原则。针对教材进行适度的精简, 达到把基本知识弄清弄懂为目标。切忌满堂灌, 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在学习旋转剖视图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结合该内容, 设计学习任务 (这里我设计的是“学习任务单”: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用旋转剖视图的方法来表达端盖, 并能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标注、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价) , 并留出充分时间安排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接到指定的“学习任务单”, 在老师的指导下, 理解该学习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作用, 锻炼小组中领导者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与者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动手。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我会在教室中不断巡视,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 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可多用启发性和鼓励性语言, 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 逐步寻找正确画法,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 而非最终结果, 整个过程着重建立其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以及各方面职业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 要督促他们独立思考, 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老师进行适当启发;对基础较好、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按照《机械制图》国标严格要求, 哪怕是对待每一条线段都必须认真, 不能有半点马虎, 磨炼其学习毅力和耐力, 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对这部分学生还可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或者鼓励他们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不仅对基础差的学生有所帮助, 而且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虽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 同桌相互议论, 小组集体交流, 共同讨论研究, 充分激发个体潜能, 融合集体智慧,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达到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也使他们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2.2.3 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是《机械制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现场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便是作品交流展示汇报环节, 我便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展示板,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上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 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这些作品。学生通过自讲自评, 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其自信心, 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学生展示汇报的内容, 通过小组同学互评, 教师适时引导,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间的协作意识;教师点评这一过程的进行, 让学生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发现自我的价值, 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通过点评, 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强化, 促进了协作学习过程的形成。

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是立体交叉, 有机结合的, 当一个小组展示汇报完毕后, 其他小组学生及时补充或更正, 整个过程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使教与学处于良性互动,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使教学方法从纯课堂教学真正步入了实践之后再提升的环节,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重视教学反思环节

课后归纳和提炼, 注意引导和鼓励。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教学形式新颖、结构紧凑,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学能力。但对于一些基础薄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 不能很快适应, 教师还应加以引导, 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怀,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去。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合格的中职教师, 不是如何教好本门学科的书本知识, 而是研究现在中职学生的心灵问题, 研究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欲望和学习能力, 以及对哪些知识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明确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是教的问题, 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 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中国培训, 2001 (07) :88-90.

[2]童山东, 钟华.说服的技巧有哪些[M].与人交流能力, 2008:113-114.

[3]贾国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 2009 (07) :99-101.

[4]邓书明.职业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思考[J].校企融合与人力资源, 2014 (02) :35-37.

篇4:伟人们的青春之歌

“历史是有情感的,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人所记载的。”国家一级编剧、文职将军邵钧林说道。

或许,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写出诸如“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行千年长泪”这样富有情感的语句。

这句话,出自电视剧《开天辟地》。“四·一二事件”后,毛泽东在长江边向杨开慧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讲述了从1920年到1927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登上历史舞台,进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故事。

2011年6月15日,《开天辟地》于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两天后,以毛泽东等有志青年探求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历程为主线的电视剧《风华正茂》在湖南卫视播出,整个故事以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为起点,1921年到上海参加“一大”为结束,时间跨度3年。

红色影视剧在今年似乎格外“眷恋”伟人的青年时期。

“各种思想的旋风,把我们吹来吹去,这就是成长”

“那是一个非常不好写的时期。”《风华正茂》编剧王青伟说道。在他看来,这其中的难点是,就像电视剧《风华正茂》所反映的那3年,刚好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时间段。

“马克思有一句话说,各种思想的旋风,把我们吹来吹去,这就是成长。”在著名编剧史航看来,这句话,在领袖青年时期同样适用。

“我特别希望能多写这样的戏,讲一些伟人的青少年时光,讲他们寻求真理的过程。”史航说,这就像是一个推导过程。推导他们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做这样的事情。“类似于网络上流行的穿越小说,穿越到那个时候,去看看。”史航打了个易懂的比方。

倘若穿越到过去,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什么样子?

“我们这个戏就是想塑造一个刚刚毕业的20多岁的青年,有困惑与彷徨,对未来一点点摸索。我更多,是演他的痛苦、内心的苦闷。而不会刻意放大他的成熟。”饰演《风华正茂》中毛泽东一角的王雷说道。

在《风华正茂》里,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会像如今的“80后”、“90后”一样,遇到找工作的问题。甚至还会因此去大力打铁发泄烦闷心情。“那时候他找了很多工作,都不行,后通过萧子升介绍找到一个,他兴冲冲过去,却发现那里已经驻扎部队。他很苦闷,觉得报国无门。后来,他就把这些压抑,通过打铁发泄出去。”王雷阐述了这样一个情节。

另外,属于年轻人的苦楚也会发生在当时的毛泽东身上。就像当年,毛泽东在豆腐池胡同老师杨昌济家里,或许会让他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常说,胡适等人来,他是负责开门的,但他们不会回头再看一眼,他们直接去谈他们的事,不会注意到他。”

那时,毛泽东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外省青年,那种感觉,有落寞,有彷徨。

但是纵观党史可以发现,真正当年搞革命的,其实都不是北京人,而是外省人。“或许在北京这个地方他们可以找到足够的信息,可以看到官和利,看到强权,可以看到满街仇人。”史航描述道,而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在北京会更加向往革命。

如果说毛泽东等外省青年在北京经历的是思想转变的时期,那么周恩来等青年革命家留学法国,则是经历思想定型。

《开天辟地》里讲述过一段周恩来留法的故事。那是史航最感兴趣、研究最深的一段。在他看来:“在法国的岁月虽然不像国内建党时期那么气势磅礴,但是它历经的风雨却最密集。”

当时的法国是自由民主的摇篮,巴黎则是如灯塔般标志的地点。就是在那个时期,周恩来等一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其实这种信仰,也被许多“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除了大批青年领袖,那时候旅法的华工也很多。“那帮华工很了不起,有的华工最后自己穷死饿死,手里还拿着一千五百法郎的欠条,因为他捐钱给这帮留法学生。”史航记得,还有这样的资料记载:那时留法的劳工跟周恩来说,“你的手应该刻钢板,不应该做苦工,我们几个养着你,你不许去做工。”

史航讲述得有些激动。在诸如《旅法勤工俭学纪实》、《旅法见闻小史》等书籍和周恩来给《天津议事报》写的一些留法经过的文字中,他收获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在史航看来,作为编剧,除了在记载的史料中发现情节,很多时候,还会增添一些虚构的细节。

史航自己在写周恩来的时候,他在周恩来受反动当局逮捕被关进监狱的那段故事里,就虚构了有另外一批地痞流氓也在监狱中。这帮地痞流氓是天津警察厅长“杨梆子”派去捣乱的一批人。史航构造的场景是:监狱中,第一天,地痞流氓过来挑衅,踢翻周恩来等人的饭碗,周恩来他们踢回去;第二天流氓们再来挑衅踢翻饭碗,并动手打人,周恩来他们没有还手,还只是过去踢翻对方的饭碗,所以两天大家都没吃饭。第三天,地痞流氓便不再来。

“这从中说明什么?就是不跟你直接硬碰硬,不跟你们对着打,‘我们为革命可以饿两天,你们经不起。’”史航说,这个比的是“意志力”、“忍耐力”,而不是“对抗力”这样的东西。

“背景是不能脱离的,人物是不能脱离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大胆虚构。”《风华正茂》的编剧王青伟说。在《风华正茂》里,很多细节便是虚构的。因为当时他们讲的许多话,现在或许谁都不知道,只能通过当时的人物身份、发生的事情,去揣摩他的所思所想,并且假设可能性,进行有原则的虚构,活泼人物性格。

就如在一场王青伟自己非常满意的戏里,萧子升从法国回来,因为和毛泽东那时候走的路不一样,为了不同的信仰,两个好朋友间有了争执,这是真实历史记载的,但是王青伟想,如果要是争执20多句,只是言语上的,观众或许会觉得很枯燥。于是,王青伟找到外部动作,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就一边“打”,一边讲主义。

电视剧《开天辟地》在“总体尊重历史”的态度确定后,细微之处也做了丰盈。饰演周恩来一角的靳东回忆,“比如周恩来去欧洲留学,买了一个特别好看的鸡蛋形状的八音盒托赵世炎带给邓颖超,这个道具就作为两个人之间感情的信物,一直贯穿始终。这种细节是很难考证它的真实性的,所以可能有一些添加、杜撰的成分在里面。”

尽管《开天辟地》中对周恩来的感情领域有很多大胆披露,但是让靳东感到遗憾的是,剧中也隐化了另外一些情节。比如张若名这个人物,在《开天辟地》中,就做了化名处理,改为林若诗。

靳东希望,红色剧可以更真实地还原历史。

史航也是这样想,他想要看到真正回到那段历史的影视剧。就如,一个革命家,回到最开始搞革命的时候,是怎样想;一个共产党员,回到最开始入党的时候,是怎样想。

篇5:《大人们这样说》习题2

一、通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练习。1.文中的“大人们”是指()、()、()、()、()。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把中国比作()。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A、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B、指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

C、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伸展()显露()震惊()缩小()

四、选择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长城()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巨龙留下的身影。

2、()中国人喜爱龙、崇敬龙,()他们自称为“龙的传人”。

3、()把句子的意思弄懂了,()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4、()龙专干害人的事情,中国人()不会自称为“龙的传人”了。

五、按要求将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可是龙是什么,谁也没见过真真切切的龙?(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抄写成语、解释词义。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乘龙快婿 腾云驾雾

七、比一比、再组词。

篇6:杨利伟叔叔我想对您说作文

杨利伟叔叔我想对您说作文

杨利伟叔叔我想对您说砂子塘小学四(5)班 戴 维10月15日,随着火箭发射场烈焰腾空,我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了,把您送入了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进入太空,了解宇宙的梦想。您乘坐我国发射的载人飞船首次上天,也使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载人飞船技术进入太空的第三个国家。您知不知道:在火箭发射的时候,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欢呼,而是全国人民都在欢呼,都在祝愿发射成功。我想问问您:怎么样才能像您一样飞上天呢?一定是要从小锻练身体吧?一定是要掌握很多科学知识吧?我想,也许这两点都重要,缺一不可。您能不能告诉我,您从小是怎么做的,能不能把您的成长过程、学习过程告诉我呢?为什么会在全国13亿人民里挑选出十几名宇航员训练,而又地这些宇航员中选中了您,冲出地球进入太空呢?我想,这和您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是分不开的`。从您身上,我现在了一个道理,只有埋头苦学,认真读书,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加上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如果,我有一天能乘坐飞船,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出巨大的地球。我坐着飞船,先看看宇宙,再拍摄地球美丽的景色,给全国人欣赏。在飞船或宇宙空间站里,进行各种科学试验,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贡献,那有多好啊!杨利伟叔叔,您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学习的榜样。杨利伟叔叔我想对您说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7:大人们这样说作文400字

1、说到龙,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有人说龙是九不像的怪物,

有人说龙只是人们的幻想。

可是龙是什么,

谁又目睹过实实在在的龙?

连画龙的人也没见过。

2、奶奶告诉我,

龙是天上生出的王。

它能使一切生灵安居乐业,

也能使一切生灵民不聊生。

二月二,龙抬头,

威风凛凛震天吼;

龙千变万化,至高无上,

是人们谱写的传奇。

3、爷爷说,

龙深受人们爱戴。

因为龙是万物之首,

掌管万物之权力,

所以它的旨意无人能违抗。

龙是神圣的`标志,

是华夏民族无限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4、爸爸带我登上长城,

给我述说龙的故事,

前方是一片怪石嶙峋、崇山峻岭,

可望而不可即,

难怪叫“万里长城”,

它是远古时期的再现,

它是一首激昂的歌曲。

5、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

高产水稻在田野上绵绵起伏,

那是龙在翻滚;

《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赛场上频频奏响,

那是龙在咆哮;

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那是龙的足迹。

6、老师告诉我们,

在世界的上空盘旋着一条巨龙,

它是永垂不朽的雕像,

它是古老神秘的一个谜。

在人类的新世纪里,

篇8: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 出院后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56例, 其中男33例, 女性23例。年龄为22~80岁, 平均48.1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33例, 糖尿病肾病8例, 高血压肾病10例, 狼疮性肾病1例, 先天性多囊肾1例, 其他3例。将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56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病因、文化程度、血清肌酐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56例腹膜透析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PD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出院前1~2 d进行出院指导, 出院后1周内按医院常规要求电话随访1次。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有专业腹透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 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本次住院的病情资料等等, 建立腹透患者档案, 并于出院后1周内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

1.2.2 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的方法

(1) 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安排1次电话随访, 第2个月每2周安排1次电话随访, 3个月以上每月安排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动态变化, 对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并提出干预措施, 及时调整护理处方, 对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2) 家庭访视:患者出院1个月时进行家庭访视1次。了解患者居家透析的环境、治疗的依从性、家庭的支持度、患者的社会回归及实际操作中的情况, 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健康指导。 (3) 召开肾友会:患者出院3个月时召开肾友会1次。强化腹透的相关知识及操作规范。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知识误区、模糊点及操作中常见错误, 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为患者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 分享彼此的经验及感受, 改善患者的心里状态。

1.2.3 评价指标

制定调查表格, 由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对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进行电话、书信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患者的腹透操作规范、依从医嘱换液情况;饮食控制情况;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门诊复诊情况等等, 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所得依从性的资料。调查表格参考刘鹏飞等[2]设计的腹透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 内容为各种操作技术 (包括换液、出口和导管护理) 、饮食限制 (蛋白质摄入、饮食记录及控制水盐) 、疾病监测 (血压、体质量、尿量、及超滤量) 和并发症管理等几个方面。本问卷已在我国腹膜透析人群中使用, 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或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出院6个月后, 患者的依从医嘱换液、饮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诊情况见表1。

注:*P<0.01, **P<0.05

3 讨论

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有效的基础, 依从性的优劣则决定了治疗效果。文献报道[3], 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的依从性较高, 而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延对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由于居家腹透患者初期的住院时间短, 培训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并且患者出院后在家开展腹透治疗, 对于透析的环境、生活习惯和身心的适应都需要调整, 再加上治疗周期长, 并伴有并发症, 且不易彻底根治, 患者心理压力很大, 容易产生各种负反应心理,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造成患者不按照医师的医嘱及护士的操作要求去做, 影响患者的治疗, 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而多途径的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因此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门诊随访、召开肾友会等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 能够改变患者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而且也加强了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 及时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 改善了患者的心里状态, 提高了居家腹透患者在依从医嘱换液、合理膳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定时复诊等方面的依从性。

从表1显示:接受多途径延续护理的干预组, 在依从医嘱换液、合理膳食、预防并发症、定时复诊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0.05) 。实践证明:居家腹透患者, 进行多途径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确实有效, 能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苏春燕, 郑修霞, 马艳秋, 等.自我管理教育对腹膜透析病人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 :8-11.

[2]刘鹏飞, 王宜芝, 孙玉梅, 等.腹膜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7) :615-617.

上一篇: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下一篇: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