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2024-04-18

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通用14篇)

篇1: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

我们不应辜负每一本好书“我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问题和念头,想必您和我一样早在年少时就已经产生了,这些问题在哲学上有答案吗?在我看来,至少目前没有;甚至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不过仍然我们可以思考,去看那些曾经思考过这些问题的先贤伟人们,他们的回答。--云深不知来处(熊治星)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是伯特兰·罗素。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以下为经翻译后的原文,以及道家老子(李聃)、儒家孔子、佛家六祖慧能、叔本华、尼采他们的看法。

波兰特·罗素简介与生平我为什么而活着-波兰特·罗素(译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爱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我追求爱情,还因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想像过的天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痈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我做不到,于是我感到痛苦。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道家老子上善若水,和光同尘。上善若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光同尘:不露锋芒而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同沐光明间又与尘土般。是一种处世态度,入世之法,却并非同流合污,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道家学派延至魏晋时期,其“贵生”理论经由少年大才王衍等人发扬光大,即“生”命、身体是最为重要的事,可推敲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思想。活着的意义不言而明。--笔者因个人境界学问与本文篇幅所限,所言流于片面不能使您得窥老子思想之全貌,望君见谅,请自读,必然大有裨益,乞教。儒家孔子笔者个人认为儒家学说是以阐述教导:人在人类社会中应该是一个什么人、怎么做。通读四书五经并未发现儒家学说对于活着意义的深入探讨或是说有完整的阐述(敦请指教)“修齐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传曾子即曾参所著,后经考证实为西汉著作,又名《小戴礼记》即西汉礼学家戴圣所著。

修齐治平乃中国人世之相传的人生观价值观,若有不喜思存在意义的人,以此思想为人生之道亦为之好。《四书五经》实为中华文化瑰宝,可谓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孔子-六祖慧能(佛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学以宗教形式于大约东汉或三国时期传入中国,并由发展逐渐壮大,“儒释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交替影响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六祖慧能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偈子作者。原来偈较长,感兴趣的您可自行搜索;六祖《坛经》为佛教十三经中之一(中华书局)。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佛学认为生命的意义或真理即是追求“真善美”,以及人生与身的价值在于完成自我的觉悟与生命的觉醒。佛学与佛教并非等同。--笔者因个人境界学问与本文篇幅所限,所言流于片面不能使您得窥老子思想之全貌,望君见谅,请自读,必然大有裨益,乞教。叔本华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中徘徊。叔本华思想向来被世俗大众理解为消极悲观的,其实大多是未深入学习研究的粗鄙之语;此句当理解为: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因为欲望和迷茫无知所驱使,使得自己在痛苦与倦怠中徘徊纠缠。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所做,故而当理解为:人生当尽量避免被欲望所困,发现和享受生命的意义,即爱与美、真理此等纯粹的东西。这句话亦可和“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圣经·传道书1:2》作比较,一般的人(网络上比比皆是)往往只看表面却因自身学识和境界所困未能看到先贤话语背后的意思而曲解,并以此影响自己走入错误的思想道路,可谓是悲哀。-叔本华-尼采

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强力的意志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他的思想秉承了叔本华意志主义,又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中找到这一哲学起点。他认为的古希腊悲剧精神有二:1.日神,阿波罗精神;2.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他说:“每部真正的悲剧都用一种形而上的来慰藉解脱我们。即: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快乐的。”

尼采阅读过大量的古希腊著作,且身处于被自身认为是堕落的19世纪,人被禁锢在异己的力量中,丧失了对生命的信念,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性主义等传统形而上学的过错,于是他宣布“上帝死了”,基督教以“来世”赋予人生以神圣的意义,这其实是用“彼岸世界”否定现实世界,这种神圣的意义是虚假的,他提出要“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即要对以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为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及道德观念进行彻底的批判,破除它们的权威。尼采从他的权力意志出发引出了他的人生哲学——超人哲学。超人哲学是一种疯狂主义,被称为狂人哲学;他认为超人哲学就是指权力意志达到顶峰的人,超人创造着历史,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尼采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活着的意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却不置可否。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时间的起源和尽头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从人类破除蒙昧之后就出现的问题数千年甚至数万年都困扰着我们,无数的先贤圣哲思索着,探求着,他们穿过孤独和世俗最终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答案,并给予后来的人类新的意识。无论他们的答案是否被每一个认同,但不可磨灭的是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以及个人思想上的伟大呈现。-尼采-我们亦当从其中或从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以此为灯,指我辈之人生前途;或以此为基,铸我辈思想之利剑。学而无涯,思而无终。与君共勉愿你所事皆为理想,所爱之人常伴身旁。-云深不知来处(熊治星)

篇2: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那天,当车子撞到在地,身体的疼痛麻痹神经,我在想,如果后面驶来的车子没有转弯,那一刻的我会带着怎样的遗憾?

乡村的日子忙碌而清淡,看着骄阳升起,夕阳西下,在这里,安静的演绎着生命的循环曲。而我,就是在这片安详的土地里安静地成长。

也常想,或许就这样,随着时光老去,也挺好。然而,身体和心灵渐渐地把时间扭转,那些骑着单车摔了就哭,带着小狗没命地跑的日子渐渐地被风吹远,吹淡,吹忘。我还是我,却多了沧桑,少了当初的勇敢。

心还在那片净土,身却踏上了旅途。

有一天,我停下脚步,忽然想不起来,我成长的痕迹,那些逝去的青春。我为什么活着?

妈妈说,她想要个女儿,带着这份期待,我来了,随着时间,渐渐成长,一同成长的,还有父母头上的白发。

史铁生说,既然生下来,那么活着就不再是一个问题。然后,我静下心来,把自己藏在黑夜里,闭上眼睛,脑子一片空白。

青春刚开始像一张白纸,而我是一个失败的绘画师,用错了颜料,往昔的画面一点点褪色。

于是,我放弃挣扎,寻着别人的脚印,迈步。

有一天,我路过一条巷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石墩上冲我笑,我的心,咯噔一下,隐隐的疼痛。那头白发刺晃晃的扎进我的眼里。像一面镜子,你从别人的身上,看到了你未来的样子。

许三多说,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着。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妈妈把我背到肩头,满头大汗的笑着说,我长大了她就不那么累了。于是我伸长头,想着快点长大;长大了,妈妈带着她做的菜在炎热的教室外面等我下课,她说,等我毕业了就好了。可是,一转眼,她等了二十年。他们的一生,为了家人、朋友忙碌,他们没有告诉我为什么活着,却用行动告诉我爱的含义。

我常想,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可以挥霍,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可以等待。而让我去庆幸的是,年华逝去,我还拥有一份不可替代的爱。

遇见你们,在生命的摇篮里,你们给我生的.机会,还有生下来的爱,除了身体,还有一个家,我最初和最后到达的地方。于是,我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你们的名字,是我最先学会的名词,我的爸妈。

那天,妈妈说,你哥想去桂林,去看看你的学校,他说,从没去过我的学校,想在我毕业前去看看我。然后……像一段旅程,充满了奇迹,而这趟旅行最初的地方,有四只手紧握,他们用共同流淌的血液述说着兄妹情谊。

我问培玉,为什么活着,她说,活着是为了遇见我。然后,我们两个一起笑了。

假设我没有活着,我怎么会在年华里遇见你们,遇见我最美好的青春,还有青春里你们给予的爱?

二十年,一路走来,有人闯进我的生命,也有人擦肩而过,沉淀下来的,还有最真挚的友谊。

篇3: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都属于说理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 情中有理, 意蕴深广, 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 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 从而实现能力迁移, 实现“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任务。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知识积累增多, 思想日趋活跃, 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对于社会、对于自己会有更多的思考, 因此, 本文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所以, 可以展开对“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的思考和讨论, 从而澄清一些错误和模糊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章结构较为简单, 层次分明, 作者观点鲜明, 学生已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归纳, 因此,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清文章结构, 归纳作者的观点, 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本文语言优美流畅、凝练生动, 并无特别深奥难懂的词句, 高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因此, 对课文不宜作过多串讲, 教师适度讲解即可。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句子, 由学生提出教师作点拨启发。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清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

按照“文本—作者—人生思考”的教学思路, 通过文本研习, 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 并由此引出对作者的认识和介绍, 感受诗人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进而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课文与作者的分析, 逐步引入其对“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的思考与讨论, 展开教师、学生、作者之间的对话, 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启发学生思考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引导学生对“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 笔者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 导入

学生一起朗诵诗歌《我活着》:

我活着/我活着, /为了报答母亲的辛劳。/我活着, /为了给爱我的人、/我爱的人带来欢笑。/我活着, /为了体验人生百态, /不白来世上一遭。/我活着, /为了人生更加美好!/加油吧, 我活着!/我坚定地活着!

2. 听录音

听录音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观点, 感受作者胸中那汹涌澎湃的激情。

3.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 阅读这类文章时主要从观点、感情、语言和写作手法四个方面入手。速读课文, 提炼作者的观点, 请学生分别回答下面各框架的内容。

4. 分析课文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前言, 也是他生活的宣言书。对此作以下分析:

(1) 分析第1小节:

写作手法: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

板书:手法——开门见山。

语言分析:“这三种激情, 就像飓风一样, 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板书:见右下图。

(2) 齐读并分析第2小节:

思考:作者认为, 孤寂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语言分析:“我寻求爱情, 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 在世界的边缘, 俯瞰那冰冷死寂, 深不可测的深渊。”

板书:比喻——孤寂;深渊。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在爱情的结合中, 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3) 分析第3小节:

总结:作者所说的包括人文、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作者链接: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文学家。他11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 18岁考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和哲学, 一生著书71种, 论文几千篇, 平均每天写3000字左右, 涉及哲学、数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 78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4) 齐读并分析第4小节:

语言分析:“爱情和知识, 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 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板书:手法——承上启下。

“人类的苦难”这个问题在当代已演变为全球性问题, 如饥饿与贫穷、两极分化、战争、恐怖主义、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人性冷漠等, 下面请观看一个短片来具体地感受。 (播放短片《灰色震撼》)

作者简介:作者是著名的人道主义者、和平卫士, 反对战争, 同情被压迫民族, 追求世界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反对英国参战而入狱六个月, 89岁时因反对美国发展核武器静坐示威被判处两个月监禁, 1955年发表由多个科学家签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禁核声明, 1964年, 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逝世的当天 (98岁) 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5) 分析第5小节:

“值得活着”:回顾一生, 问心无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5. 合作探究

首先思考:“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是罗素一生的追求, 在这三种追求中, 哪一种占主导地位?为什么?

参考: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诗人为了“自由”, 愿意抛弃“生命”和“爱情”;作者为了“同情心”, 宁愿从天堂回到人间, 这表现了一个学者的良知和伟大情怀。

进一步思考: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情怀、光辉的一生。

最后思考与讨论: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

参考:为了自己的梦想——考大学;为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为了生活得更好 (如找一个好工作和好伴侣) ;为了摆脱家庭困境;为了学习知识;为了建设祖国和家乡……

6. 课后作业

篇4:活着就是个数经典美文

人活着是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数的,吃多少,睡多少,走多少路,住多大的房子,有几个孩子,挣多少钱,今天是哪年哪月哪一天,你是哪年哪月哪天出生的……时间是数字,空间也是数字,历史是数字,现实也是数字,每天你一睁开眼就是数字:几点起床,若不是有急事起晚了,一般都会在床上赖几分钟,或者做一套保健操,比如最简单的揉腹,就得数数,按9的倍数顺时针旋转99下,逆时针揉搓99下。起身后坐上半分钟再下地,喝一杯凉开水,然后用手指梳头72下,搓脸36下。

晨练就更是一串数字,骑15分钟的自行车到游泳馆,准备活动甩臂正向18下,反向18下,下蹲9次,俯卧撑18个,左右腿各压99下,下水游1000米,费时25分钟,其中蝶泳200米,蛙泳200米,仰泳200米,自由泳400米。

我曾经试过,游泳的时候不计数,随心所欲地瞎游一气,游到不想游了为止。结果根本游不出兴头来,游上几趟就烦了。

瞧瞧,只一个早晨就收获了这么多数字,可见人无论干什么,没有数字的规范就什么都干不成。游泳后在回家的路上经过菜市场,受老伴儿之命要捎点青菜回去,见一女摊主在左手背以及小臂上记满了数字,显得醒目而怪异。原来活在数字里的不光我一个。数字女摊主的摊位前总是围着比别的摊位更多的人,我想有许多顾客是好奇她手臂上的那些数字。每到清闲要算账时,她不是清点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而是对着手臂上的数字念念叨叨,神情专注地沉浸于自己皮肤上的数字里……她辛苦一天就得到了那些数字?我猜她不是简单地算账,那些数字对她一定还意味着一些别的内容。当她对数字满意时,脸上就会露出笑容,拍拍手,晃晃头,松开头发,然后又三挽两结,让脑后耸起一个高髻,颤颤巍巍地流荡着鲜活的惬意。

干一天能收获几个数字,也应该能让人感到充实和欣慰。我一天的收获也得体现在数字上,写了多少字,或者干了多少别的事情等等。所有人的所有劳动成果、收获所得,最后都可归结为一连串的数字。人的所有规划和目标,最终也要落实在数字上。人活一生的各种不同境界,古人早就用数字界定好了:“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同样,每个人生命的`坐标也要用数字显现:你活了多大年纪,上了多少年学,工作了多少年,收入多少,住在多少楼多少号,身份证号码是多少,还有你的身高、体重、血压、脉搏、视力……

一具活生生有灵魂有筋脉的极其精密复杂的人体,用一串冰冷而准确的数字就全代表了!别说是一个人,就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用几个数字也足以概括出它的现状。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财政收入如何?即便是偌大的世界,也可用几个数字就说清楚:去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是32万亿美元,仅美国就占去11万亿美元,分走了全世界的30%还多。这些数字一摊在眼前,人们随即便明白美国人为什么总是那么“牛”了。

据说将人体进行精密解剖得到的数字再制作成人,即以数字化的方法模拟人的形态和机能,就叫做“数字人”。而“数字人”,是宇航员行走于太空不可缺少的“保健工具”――注意,由人的拆解而得来的数字再还原为人,专家们就不再称其为人,而叫它“工具”。

篇5:《活着,就是幸福》经典禅语美文

就会重新认识到,

不只是水,

世间万物都在流逝不止。

好事也好,坏事也罢,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万事万物都会变化,

看似永恒的岁月与人心,无非如此。

在人的一生中,

喜悦与愤怒,

快乐与悲伤,

都不过是暂时的情绪,

世事本无常。

所谓人间百态,

往往经历时痛苦得难以承受,

再回首,才会明白,

当时发生的事自有其意义。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

自己掘出的陷阱,

也只有自己才会掉进去。

从前所经历的痛苦,

以及为克服痛苦而做的努力,

日后将结为硕果。

用何种方式来克服困难,

篇6: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查阅父亲给我发的短信时,发现了这首诗,是三年前父亲为我作的。细细品味这首诗,想着父亲在南方那座喧闹的城市里,起早贪黑地忙着他的生意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父亲是做早点生意的,他和母亲每人一个摊位,每天早上两点多都得起床,因为附近工厂里有很多需要加班的工人,他们需要既可称之为“夜宵”,又可称之为“早点”的早餐。

过度的劳累,已让刚过五十岁的父亲过早与沧桑结识。前年春节期间,为操办我的.婚事,父亲提前一个月便回到老家。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焕然一新:家具重新涂上了油漆,院内外的墙壁也被粉刷一遍,还有门口的地面,也被重新整修了一遍。我问父亲:“墙是谁粉刷的?挺白净的。还有,这家具也漆得挺好看的。”父亲咧着嘴对我说:“是你爸弄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但看着新鲜一些!”

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在粉墙时一直咳嗽,而在给家具刷漆时,刺鼻的气味更让父亲吃尽了苦头。“爸爸,你这又是何苦呢?请两个人过来花不了多少钱的,看把你累得。”看着父亲憔悴的面孔,我既心疼又有些嗔怪地说。

“还是怕人家做得不细心”,母亲在一旁说道。

“就一个儿子,结婚是大事儿,让你爸自己操办最好不过了”,爷爷奶奶也在一旁说着。

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儿子最重要,他宁可自己受苦受罪,也不会让儿子有任何不适之感。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那一幕场景:父亲从郑州打工回来,刚走到老家对面的塘梗上时,我便发现了他。当时,我鼓足了马力,几乎是疯狂地朝他跑去,一边跑着一边叫着“爸爸”,把跟在身后的妹妹甩得老远。我成功了,抱着父亲的大腿,而妹妹因为跑得太快,刹不住脚,一下子跪倒在父亲面前……

父亲和我一样,也深深地记住了那一幕,每逢过年夜,他都会重复一遍。

我上学后,父亲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晚上都会在煤油灯前陪着我,直到我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任务,然后亲自检查后才去睡觉。有一次,我考试时出现一个简单的错误,父亲喝斥我,让我跪着,直到奶奶过来才替我“解围”。那时,我是很害怕父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害怕已渐渐成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激励着我在学业上不断进步。

长大后,父亲几乎不朝我发脾气,我也不再惧怕父亲,更多地是敬重与佩服。父亲“吹拉弹唱”样样皆通,而且是老家远近闻名的“书画家”,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还好,我继承了他的部分长处,在书法上取得一些成绩,如在大学期间先后获得硬笔书法一等奖、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优秀奖等。

和父亲交谈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之一,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工作岗位,每逢周末我都会和父亲“煲电话粥”,每次通话时间很少有低于半个小时的。这让我的同学和同事感到惊讶,便问我是何原因让我们父子能如此“神侃”。我解释说:“从血缘关系上看,父亲就是我的父亲,生养了我。而从社会关系上讲,父亲就是我的好朋友、好知己。我们喜欢交流也很正常啊!”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次国家公务员面试失利之后,我哭着给父亲打去电话。父亲也很难过,但他的声音却十分平和和镇定:“儿子,没关系的,机会多得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之后,他又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你是我的儿子,我是相信你的,你的能力不用质疑,尤其是你的文化程度和口才,我更信得过,我担心的是,你自己不相信自己。

那次之后,我变得更加坚强,也更加成熟和稳重。当我把自己的决心和志愿告知父亲时,他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你能这样想就对了,我也放心了,男子汉顶天立地,天大的困难也无所畏,树立信心,坚守信念,英雄总会有用武之地的。人的一生总会遭遇坎坎坷坷,只要坚持前进,我想不远就是阳光大道!

篇7: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帕斯卡尔认 为 ,“思想形成 人的伟大”。在高中教材里不乏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其中的一篇。读完这篇课文, 我们会惊叹于作者罗素的伟大。作为20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罗素的作品“多样且重要”,其中更是蕴含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以往,教到这一单元时,我总会小瞧这篇文章。有时不教,有时只是 简单地梳 理文章“总———分———总 ”的行文 思路,让学生自学,一般化地了解文章内容。因为我有顾忌,总以为这类文章没味道。而且对于罗素为“对爱情的渴望”而活着心存顾虑,因为“谈恋爱”一直是高中阶段老师规避的词语。

前不久, 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做了一番调整。就以“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课题为研究主题, 让学生自主研读罗素的作品, 并就其中的观点进行辩论; 接着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然后在小组内、班级内进行交流;最后要求学生阅读毕淑敏的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动脑构筑属于自己的高尚的精神小屋, 并写一篇感悟性文章。

这次教学 的改变效 果喜人, 不再是沉闷的我说、学生记, 而是我导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乃至辩论,逐渐使学生培 育起良好 的思想境界。 对此,我有三点反思。

第一, 不以个人喜好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各自的教学喜好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欢教记叙文,有人喜欢教议论文或说明文;有人喜欢教现代文, 有人喜欢教文言文……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做出改变, 因为教师不能由于自身的喜好而给学生偏狭的教育。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教师要引领学生培养基本的语言素养, 还要培养其终身发展所必须的人文素养, 这就是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义所在。就拿《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例,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结构方式,鉴赏其中各种不同的语言结构方式(例如“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地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所用的比喻方式,就将抽象的“三种激情”描写得具体、形象而生动)。但是,文本研习仅此就结束, 那么此文教学的核心、 最应该出 彩的地方———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被忽视了。

第二,先解放教师的思想,再培育学生的素养。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自觉模仿的对象, 会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中。就以罗素提到的对爱情的寻求言论为例, 教师就不可禁锢自己的思想,进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你不提爱情, 但它是青春期的热点话题, 学生会在影视作品或者各类书籍、文章中主动涉猎。而这些粗浅的涉猎极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因为这些作品里的爱情 并非学生 效仿的理 想对象。再以本文作者罗素为例,他的爱情经历纷繁复杂, 曲折异常,本身就有很多争议的地方。执教这篇课文, 教师有必要解放思想, 大可引导学生排查罗素的爱情经历, 更可以查找更多名人的爱情故事, 自主探究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值得为之终身执着追求的, 在辩论中明晰爱情的要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

第三,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培育健康的思想。以往的教学,我们往往忽略思想培育的重要性, 总以为这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实际上,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芒,教师需要做的, 就是引导学生以本为本, 深入挖掘其中隐含的思想价值, 培养其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宝贵财富———健康的思想。仍然以本文为例,罗素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就值得学生深入品味。如果前两种激情是内省的话, 那么这种激情就是外向的, 是能直接体现人类素养的。“饥饿的儿童”“无助的老人”等都应该是同情和关爱的对象。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中国当今社会的一些冷眼面对苦难的现象, 让学生结合罗素的思想, 探讨应该培养起怎样健康的思想, 今后应该怎样正确地面对这些苦难现象。

篇8:活着,即使是在记忆里经典美文

过去的二十几个年华里,能够看见这般明媚风景,让我觉得如此的幸运。再降低点要求,才明白那是因为活着。活着,就像是给人生打上一个标签,可以肆意的玩,随意的闹,洒脱的让他人无可奈何。世界诚然很大,而安于自己的一隅,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曾听人说年轻就是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完,笑笑,然后继续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他把青春定义的如此简单,仿佛拒绝一场旅行就像是反对一次青春的朝圣。那些远方,带着纱,能够一把撩开。而我怕的,正是里边的风景达不到我向往的高度。与此,我宁可随遇而安,在梦里相见。

就我所理解的远方,那是真的远方,想起时闹心,放下时也只伴淡淡惋惜。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你如果认识现在的我,也许会原谅从前的我。偶然之间看见安尼?昆德兰的这句话,在一个沉默的夜晚。

这该是在经历过多少事情之后才能有的.领悟呢,我不懂。家长的离开,朋友的背叛,事业上的搁浅,误入歧途的困惑,美丽的错误,轻率的意见。我把所能想到的最残酷的事实都安放与此,难以想象这样的顿悟。也许回首人生,总要有些遗憾和不舍。

应该是吧,人们总是很难在青春的时候认识青春,反而只有走过了青春,才能认识青春。就像老人家们的告诫,成长需要耐心与热度。只有活着,才会笑,会哭,会闹。只有活着,才能体验那些疼痛与温暖。如果可以,我想放慢自己的步伐。

看看流沙般的星辰以及惑人的夜空,想想每一个寻梦日子里的充实与满足,品品略带苦涩的茶水以及充满浪漫气氛的香水。不愿再让成长变成一种负担,只想活着,为了自己。这像是一种诺言,我愿赌上整个青春。

谈及人生,总会涉及爱情。浪漫,激情,相依相伴,这些并怀着少年时满心悸动的词语,总是牢牢抓住青春萌动的曾经以及现在。总是盼着等一个人,守一座城,白首相依的不离不弃。是这般的简简单单,却会让觉得像是种奢望。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想着倘若有那么一天,爱能开出花来,是不是哪怕要等到凌晨时分,也能温暖相对。然而少年时的青涩爱情,再美好也总是伴随着毫无由来的恐惧与绝望。毕竟前路漫漫,谁又有并肩飞过沧海的勇气呢……也许也正是因为我们曾如此深爱,当爱已成往事时,沉默便成了最好的道别。告别那些带着香气的日子,告别那片记录着美好爱情的花园,告别那些瑟瑟发抖却又努力相拥的勇气,告别……

活着,不想一个人;活着,宁愿一个人。

篇9:经典励志文章:活着需要什么

活着需要感激

秋天悄然而至,也快是离开的时候了。我望着蓝汪汪的天空,心中的感激和不舍伴着肃穆的秋风而飘扬。

我是一片树叶,一片平凡的叶子,在我萌发之时,我就开始享受阳光的温和,鸟儿的轻歌,还有树根给予我充足的汁液和营养,但我明白,在土壤的深处,是树根在寻找水源中度过一生,为我的生长提供它们的一切,它们不在乎光辉,只需要我快乐。

夕阳的光辉已渐渐暗淡,我知道当我落在地上时,我需要感激给予我生命源泉的英雄。

活着需要感激,但并不是唯一。

活着需要朋友

朋友就像一轮明月,我感受到它的清辉,淡淡的很温馨。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就割断琴弦,将琴摔于祭台之上,终身不复弹《高山流水》。

人若没用朋友就最孤独,朋友,一生朋友甚多,可怜知己几何有?也许一生都没有知己,一个懂你的朋友通晓你心意的朋友。

人的愁绪需要朋友抚慰,人的心灵伤痛也需要朋友的抚慰。可惜,酒逢知己千杯少。

若你没有遇到一位知己,一位理解你,体谅你的人,那就寻找一位好朋友,真心朋友吧!若你一生也没有以为真心朋友,则如行尸走肉般!

或者需要朋友,但真正帮助你的是它!

活着需要挫折

阳光使世界充满活力,唤醒世上的万物,为苍白的心灵注入希望,但挫折虽似乌云,但只有经过它的淬炼,你才真正懂得活着的真谛。

在你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你是否记得挫折在默默地望着你,为你自豪。挫折虽让人厌恶,但若没有挫折,成功又何之而来?

活着不能没有挫折,否则一切成功,都黯然失色,带上挫折吧!让世界充满挫折,它洗涤了内心的污秽,使你更加坚强。带上挫折吧!去迎接冉冉升起的成功之门吧!

活着需要感激,只有你懂得感激了,才会拥有纯洁的心;活着需要朋友,只有拥有真心朋友,才能使心灵慰藉;活着需要挫折,只有经历挫折了,才能迎接明日的红日,拥有美好的明天


篇10:我为什么活着作文

在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后,我很赞同他的观点。然而,我生活的世界要比罗素的丰富太多,有太多我值得为之活着的事物,所以,我将他们统筹为三种抽象的事物。他们的重要性不分上下,缺一个,世界就会变样。

首先,我追求理性。

我所言的理性,不是绝对的理性,不是理性主义。它代表两种事物:一是知识,二是能力。我毕生都会寻求知识。我发现,找的过程与结果都是我活着的原因,两者都不是基于物质层面的,尤其是过程,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境界升华的过程,甚至会使人幸福。如果你否定了知识的意义,你就否定了人生的意义。你问:“那依你言,人生又有何意义?”我会答:“对于人类来说,很好证明人生是无意义的。那,在有限时间内发挥近乎无限的价值,人生不就有意义了吗?”这样,知识就是有意义且意义重大的了。在掌握知识后,人们就形成了一种能力。知识衍生能力,能力又创造了新的知识。人类的能力在一次次的优化后,不正趋向理性吗?

其次,我追求善良。

善良似乎毫无思维可言,也似乎很好获得。它包含了许多人们已经知道的事物:诚实、慷慨……但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让与我一样年轻的朋友们懂得,善良至关重要,我不需要过多论述。想象一下,没有善良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最后,我追求快乐。

快乐是真正纯粹的快乐。当你在理性与善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你也未必能达到快乐这个目标。然而,快乐又随手可触:纯粹的爱情、友情、亲情、欣赏艺术品、音乐,都是你很容易拥有的快乐。

理性是复杂的,左翼与右翼的政治都被称为知识。善良是复杂的,有高尚的情操也有以物质为目的`的道德绑架。快乐呢?从某种角度来说,快乐甚至也是复杂的,有悲伤甚至空虚辩证地蕴含在快乐中,所以有人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由此可见,理性、善良、快乐都是复杂的,在它们中有好的,也有坏的。我觉得这些坏的并不影响它们的重要性,反之,如果没有这些坏的,好的也就产生不出来了,这是一个辩证法。人们都痛恨封建主义,有没有想过,它在那个时代要比奴隶制好多少?没有封建制度,怎么会有人因为对这种制度不满意而创造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也是一样。如果世界上只有好的理性、善良、快乐,那又谈何进步?那又有什么真正的历史?所以,好的与坏的都不可或缺,我活着,就是为了从坏的理性、善良、快乐中反思,改进发展出更多的好的理性、善良、快乐。

篇11:《我为什么而活着》

那天早上,我去公园散步,天气不太好,是阴天,转了一大圈以后,心情并没有如期的变好,反而更加的缭乱,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

每个人都有活着的理由,有的为了事业,有的为了自己所爱之人,有的为了权力,有的为了金钱。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了自己所坚持的信念,星爷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的话,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如果你想翻身的话,那就努力的去实现你的梦想,不要畏惧这路途的艰难,今天所吃的苦就是明天所享的福,如果今天放弃了,今天所受的累,就是明天所吃的苦,真正的努力就是:“今天很难,明天很难,但未来会很美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坚持的梦想,不要把自己的优点隐藏在自己的自卑这下,站起来,勇敢的向前冲,虽然有时会跌倒,会受伤,会,被伤的很痛,但请不要放弃,因为在这个山包过后,就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篇12:《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把握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在上这篇文之前,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想想苍茫浩瀚的宇宙,想想这十七八年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

(学生闭目沉思2分钟)

二、推进新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生:我为了我的父母而活着,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含辛茹苦照顾我的学习和生活。与我的幸福相比,他们是那样的辛劳,是那样的伟大。所以我为了我的父母而活着,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回报我的父母。

师:你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思考了这个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你的生命承担了一分责任,同时你又是幸福的。

生:我为了自己而活着。

师:为自己而活着的人,其人生并不一定都有崇高的价值和意义。你能再进一步说说“为了自己”的含义吗?

生: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生活的目标——就是我的理想„„

师: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想你的理想一定也是高远的。

生: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年水稻都会面临许多病虫害,让他们在田间劳作辛苦备尝。如果有一种技术让水稻不再有病虫害,那是一多么好的事情啊!我的理想并不一定能实现,但是无论它能否实现,我都会尽力地去做。

师: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博爱和对人类的同情。你爱你的父母,也怜悯所有的农民。虽然实现你的理想一很艰巨的事,但我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终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板书:我为什么而活着)

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去查找一下罗素的相关资料,下面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罗素?

生:罗素(1827~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科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他一生写过70多本专著,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在19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师:很好。这位同学详细介绍了罗素的一些资料,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是从哪个方面向我们展开介绍的呢?

生:成就方面。

师:他一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结果。除了知识成就方面,还有没有同学找到其他方面的资料呢?(学生默然)

我这里也整理了一份罗素的资料,读给大家听听,希望大家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我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罗素的。(师读罗素的资料)

师:请问我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罗素的?

生:三个方面,先介绍了罗素的爱情,再介绍了罗素的知识和成就、最后介绍了罗素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师:很正确。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也当然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的体现。我介绍罗素的时候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同学们看看这篇采用了什么结构?

生:也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浏览全文,思考一下罗素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将之概括出来。

生: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师: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呢?

生:它带给人狂喜,它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的结合使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师:那么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生:渴望了解人的心灵,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想知道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师:作者在这里用诗意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哪位同学能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呢?

生:应该指的是人类自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师:很正确。作者除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外,还同情人类的一切苦难。在第一段就讲到: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我们说,有追求应该是幸福的,作者为什么说苦海和绝望呢?

生:尽管罗素对人类苦难抱一颗同情之心,但同时他面对这些苦难时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这种同情心给他带来不安和痛苦,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老师刚才在介绍罗素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一点。

师:很好。文中第四段说到: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写出了追求爱情、知识和同情苦难的联系。同学们讨论一下,并思考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从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只有对人类心存怜悯,爱情才能纯洁和崇高,知识才能更好地奉献给人类。当这个社会不再需要同情和怜悯的时候,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和谐、繁荣和美好。

尽管这样的人生带给作者不安和痛苦,乃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罗素对这样的人生却深感幸福——“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或一次。”

从这里,我们看见了人作为人的伟大之处,看到了罗素这种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人生境界有大有小,像罗素这样的人生境界就是大境界。我们是不是该对“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感悟呢?

下面我给出三个人物:司马迁、屈原、真的猛士,同学们先花2分钟时间讨论一下他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人为什么而活着”为话题,以“人生短暂,犹如一个匆匆过客”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短文必须包括所给出的人物,并且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讨论、写作,写完以后学生自读、交流)

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悟,也体现出各自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思考。老师也写了一篇文字,仅供大家参考。(师读)

三、堂小结

师:作家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卢梭也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

通过这节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闭上你的眼睛,回顾一下这节,在这4分钟里,你获得了什么?

(学生闭目思考)

生: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无论成功与否,这样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生:人生短暂,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生:我觉得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很容易,关键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持之以恒,为这个目标奋斗不息。

四、布置作业: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收获,我感到很欣慰。目标的实现在于平时的努力。一生既是漫长又是短暂的,它像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里,我们祝福也坚信同学们都会欣赏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后请同学们以“我的人生风景”为题,写一篇随笔,作为这一周的小作文。(提示:这里的人生可以是整个人生,也可以是人生的某段旅程。)

五、下

附:

一、罗素资料:

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一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

罗素追求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在哲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学等方面,皆有极大的建树,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罗素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他的文学成就并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人们爱屋及乌,于190年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理由是“表彰他捍卫了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样而意义重大。”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曾2次因反战而入狱。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因参与核裁军的游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萨特还成立了民间法庭——“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也当然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

二、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解除孤寂

看见天堂缩影

人类自身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饥饿的儿童

无助的老人

孤寂贫穷痛苦的世界

(分)

这就是

我的一生

(总)

被折磨的受害者

情澎湃、热情浪漫

不息求索、追求知识

捍卫和平、同情关爱

带来狂喜

三、写作范例

人生短暂,犹如一个匆匆过客。有多少人被埋在了历史的荒漠,有多少人却选择了永生。

司马迁隐忍苟活,穷尽毕生心血,终于写出了煌煌巨著《史记》。他的“苟活”,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完美实现。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面对国难,毅然赴身湘流,他虽然死了,却告诉什么另一种活的方式。

鲁迅笔下的真的猛士,为了民族存亡,视死如归,他们无论生与死,都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篇13:我为什么而活着作文

三种朴素而强烈的感情控制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像飓风一样把我卷到痛苦的深渊,忽东忽西,捉摸不定,直至吹向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首先,是因为它给我带来莫大的欢喜――这欢喜是如此之大,我宁愿以余下的生命来换取几个小时这种快乐。第二,是因为爱可以使人从孤独中解脱――人处在那可怕的孤独境地就像是胆战心惊地站在世界的边缘眺望冰冷、深不可测而且毫无生气的地狱。最后,是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们幻想的天堂的雏形。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这可能是人生难以得到的美好事物,但这就是我最终所找到的东西。

我以同样的激情来追求知识。我想了解人的内心,我想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而且我也努力理解毕达哥拉斯哲学使数字支配变化的能力。在探索知识方面我只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不是很多。

爱和知识尽可能把我引向天堂,但同情总让我回到人间。痛苦的号叫在我心里回荡。我希望能减少生活中的苦难,但我没有能力,我自己也在受难。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认为我的一生很有意义。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新活过的机会,我会欣然接受。

i have lived for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 .... 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i long to alleviate the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篇14: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树立学生“为什么而活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三、教学方法:研讨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中央十套》电视散文《对我们的人生负责》,谈谈我们该怎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二、走近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所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三、品味罗素

对比上一版本教材中的《我为何而生》,谈谈自己对翻译不同的感受

四、聆听罗素 听多媒体朗读

五、解读罗素

1、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2、作者为什么追求爱情?

3、这些知识包含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4、是什么事情触发了作者的同情心?

5、对于爱情和知识作者是怎样评价的?同情心呢?

6、对于这一生,作者认为怎么样?

7、小结主题

8、欣赏名人名言

六、追随罗素 有更多的人却说:“我觉得什么都是空的,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广义上的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什么都不想,也想不出来。我承认个人生命的独特性,然而我还是无所事事的。除了空虚还是空虚,要么无聊,要么痛苦,要么麻木。《红楼梦》语:“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演讲:我为什么而活着

七、结语

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去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八、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随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古今中外各层次人不同的生存观。

板书:

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解除孤寂

我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带到天堂 什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

饥饿的儿童

同情苦难

被压迫被折磨者

回到尘世

无助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上一篇:口才训练方法,伟人们说下一篇:八年级历史课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