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2024-04-25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共14篇)

篇1: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熟知的.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空间感.

作 者:高永革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胜利小学刊 名:信息技术教育英文刊名: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篇2: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李雪娜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的例

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挂图、玩具猴、图片、茶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猴子客人和我们的一起上课,大家喜欢吗?它说:要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哪位表现得最出色、最棒。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前面呀指前面、指侧面呀指侧面、指后面呀指后面。指侧面呀指侧面。

(2)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侧面、后面。同学们找得真好。小猴子说: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个个都很出色。好!今天老师、小猴子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例1的两张照片。

(1)谈话:小猴子和同学们一样,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

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想一想,哪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后,指定部分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在教室里拍摄的,但由于观 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1)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片吗?(学生回答)我们再来为小猴子拍照片好吗?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保管的玩具猴,让它面朝着黑板坐好。(2)学生自由活动:在自己的座上从玩具猴的前面、侧面、后面观察玩具,教师请几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玩具的哪一个面,然后为小猴子把“照片”拍下来。开始——拍!

(3)反馈:你是在小猴的哪一面为小猴“拍照”的,你拍到的“照片”的是哪一张?(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拿出相应的图片在全班展示)。

(4)提问: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只小猴拍照片,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5)谈话:同学们想换一个位置为小猴拍照片吗?(学生回答)在每次换位置后,要先想一想,在你的位置上为小猴子拍的“照片”应该是哪一张!拍完了在小组内说一说。

(6)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挂图,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出示例2挂图),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小红拍的是小猴的前面,小王、小云拍的是小猴的侧面,小芳拍是小猴的后面。

(7)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挂图下面的这些照片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

(8)谁来说一说。(注意让学生说出判断过程)。

(9)你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还有谁知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说说)。

三、巩固发展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出示题目: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出示题目:

谈话:有3个小朋友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辆中巴车,右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先在小组内说说,再在课本上连一连。小组活动,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游戏:找位置。游戏方法与过程:

(1)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2)每个小朋友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去找一找,你说觉得是在哪个位置看见的,就坐在那个位置上。

(3)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画找到相应的位置,并且互相 评价。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就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学后记:

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前面、侧面、后面观察所得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弄懂怎样观察物体的能力,初步建立起物体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个特点: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适合学生心理欲望的颇有趣味而又切合实际的小游戏活动和小猴子参加上课,再以学生喜欢拍照片的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通过游戏启动学生的“三动”,即动脑、动心、动手,本课三次观察活动:“从前、后、两个位置观察教室,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玩具猴和看挂图。再以连线,找位置游戏,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掌握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得到物体四个不同的面,即前面、侧面、后面、侧面。

二、配合教学开展适当的趣味性游戏活动是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本课教学中本人做到始终坚持贯穿这一主线。在组织学生观察玩具时,不仅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求学生目口配合,眼看口说,让学生看得认真,说得清楚,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

三、能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众生具有的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与身边事物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培养学生乐于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认识、理解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点思考:

一、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整体能力千差万别,对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迥然不同,个别学生对观察物体的立体感接受较为缓慢,缺乏对实体和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对概念理解不清,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说出其视面,感到难于把物体与视面联系起来。

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让学生观察小猴子图片时,学生甲说错了,学生乙当即发现其错误而及时把学生甲的阐述错误纠正过来,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可惜的是我作为教师没有及时给他作出鼓励性的正面评价,没有对他敢于质疑,勇于阐述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篇3: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材,精心选材,巧妙用材

教学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 也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重要媒介, 在完成教学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效选择和正确运用教学素材, 对促进数学活动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 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素材选择随意”“素材处理简单”“素材利用过浅”等现象。那么, 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笔者尝试通过《观察物体》一课教学进行分析, 剖析其存在的本源问题, 探索找寻有效选择和应用教学素材的方法和对策。

一、课堂呈现, 追溯本源

背景:某学校二 (3) 班, 新授《观察物体》一课, 教师为一年轻教师, 教龄2年, 事先已在平行班试教过三次, 这是第四次上课。全课总共用素材6个。虽然试教过三次, 然而本堂课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引入环节:学生答不到点上, 教师匆匆揭示课题。新授环节:学生观察混乱, 似乎为了观察而观察, 教师点出本课重点。练习环节: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致低下, 成了几个优生表演环节。

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 教学素材选择与教学目标不契合

《观察物体》预设的教学目标: (1) 通过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学会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数学思考,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引入环节】教师以“盲人摸象”的故事为切入点, 试图引入本课!然“盲人摸象”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 不能以片概全!显然, 笔者认为将“盲人摸象”的故事放于此并不利用课题的揭示, 与教学目标也不契合。

(二) 教学素材使用简单

全课教师总共引用了6个素材, 从素材内容上看, 具有可操作性, 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只是简单的把这些素材应用于课堂, 没有深入挖掘上述教学素材所蕴含的价值, 没有把握好素材的呈现方式。

【练习环节】习题出示 (如右图) 后, 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连线, 并没有让学生对其做任何的阐述!

(三) 教学素材利用效能较低

解读素材的价值性, 是数学教学设计的基石。解读教材浮于表面, 会造成素材的利用不够充分, 素材的利用效能较低。

教师以生活中的“茶杯”作为观察的载体, 然而这个茶杯在课堂中的价值紧紧作为学生被看的对象, 作为老师引出课题的一个载体!对学生来说并没有留下认识有意义的东西, 更别说是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了!可见利用效能低下。

三、教学素材选择与应用的有效策略探索

(一) 精选教学素材, 服务课堂教学活动

1. 精选生活素材, 为教学切入服务

选择有生活气息的素材, 让学生主动体会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现象, 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更直观地得出教学观点。

以二上《观察物体》一课为例, 为了能更快更有效地引出本课观点,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玩具熊猫照片。通过“照片”这一生活素材, 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轻松地说出这些照片是从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拍摄的, 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进而可以轻松地引入本课主题!

2. 精选教学素材, 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活动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而教学素材则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 教学素材所含有的数学信息都应该契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否则再好的素材也是无用。

(如右图) 选择这样的习题素材, 能够让学生从实物的观察过度到数学的几何直观当中去,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二) 创新素材内容, 提升素材使用价值

1. 材料创新, 提高课效

为了观察实物的统一性, 我们可以对“茶杯”作一点小小的改动, 如图

2. 习题创新, 提高练效

年级学生年龄小, 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不会持久。特别是在练习环节, 学生的情绪往往比较低迷, 兴趣不高。然而练习又是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其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我们在习题上有一定的创新, 在习题的选择上一定要精!

(三) 巧用教学素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数学教育决不是只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学会解题, 而是要引导学生热爱数学知识、经历和体验数学并享受数学的过程, 是让学生自主发展数学思维、自觉应用数学的过程。

以“茶杯”作为本课的主素材非常具有典型性, 但单纯的本位观察使得该素材未能很好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

(1) 观察茶杯 (本位观察) 。从自己的位置出发观察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通过描述初步感知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2) 换位观察。通过句式提问:你们现在看到跟前面看到的还一样吗?哪不一样啦?让学生说不一样。通过说不一样进一步感知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

(3) 全方位观察。通过全方位观察, 全方位的认识茶杯, 更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方位观察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4) 想象。通过对实物的全方位观察, 闭眼想象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具体实物!然后通过贴照片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

(5) 从具体实物的观察到几何直观的观察。练习中除了观察实物外, 笔者认为更应该侧重于几何图形的观察, 从几何图形的不同方位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总之, 数学素材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只要精心准备素材, 合理选择素材, 智慧运用素材, 课堂定会收获更多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秀花.数学学习素材的精当选择.小学教学研究, 2008, (9) .

[2]孟霞.小学数学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与管理, 2008, (35) .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

篇4: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关键词:体验;观察;发现;操作;倾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活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我谈一下在教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认识物体与图形(立体图形)”的心得体会。

教学这堂课是在10月中旬,也就是学生从幼儿园踏入小学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还不太懂规矩,也不知道怎么配合老师,所以上这堂课,我考虑到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这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了大量的游戏。

通过多次做游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这是本课的一个特色。针对一年级学生很难认真“倾听别人讲述”的情况,在课始、课中采取鼓励的方式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课尾还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颁发小礼品,本节课从始至终都注重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较好地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的同时,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在课堂的开始,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用多媒体先出示了一个大袋子,里面有送给小朋友的礼物。袋子里的东西又蹦又跳,就是不肯出来。我故意说:“还不愿意出来呢!大家掌声欢迎一下他们吧!”学生立刻热烈鼓掌,情绪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在考虑到有时学生会在练习题中遇到三棱锥,在给出的礼物中也出示了三棱锥,并在分礼物时提问:“好像有一个礼物和其他的东西都不一样,是哪一个?”再告知他们叫三棱锥或者三棱柱。

为了给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我让他们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各种立体图形,先自己摸一摸、看一看,再跟同桌说一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在放手让学生操作过程中,我仔细巡视,发现虽然课堂显得比较吵闹,但是学生都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学生都是边摸边说,有些孩子表达不准确,我及时进行了纠正。

在汇报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很难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讲述,我一直采取鼓励的方式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给找到各个图形重要特征的孩子颁发了小奖品。

电脑博士出示了各自图形的特征,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圆柱与球的区别。

在圆柱与球的区分中,我提了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球是圆溜溜的,很容易滚动,那圆柱容易滚动吗?”

学生的回答产生了矛盾,有的学生说容易滚,有的学生说不容易滚,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很快说出了原因。

接下来,我选取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是软的,有的学生说是硬的,还有的学生说是圆的,还有的学生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触摸进行体验。

学生经历了一个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他们充分体验到球会滚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圆柱体有平的和能滚动的两种面这些事物和图形的特征。

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篇5: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上课开始时,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本课内容。拿出一个玩具让同学们观察,分别说出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一一认识了物体的不同面。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没有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带领学生认识四个不同的面,我进行的太快了,有些仓促,而且与第二环节之间没有过度。

在观察物体这一环节,我应该强调长方体没有正面、侧面和后面,我们如果将一个面作为它的正面,那么它就有了其他几个面。我在让学生观察一个面的时候,不应该总是移动长方体,让学生误以为观察时需要移动物体。

每个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正方体,说一说你观察的是哪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得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再按我说的方式摆一摆,在发下的一张纸上画出来。

这一环节中,学生按照我说的方式摆出形状,这一环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了,学生画的形状多种多样。而且我准备的小正方体太小了,成了有些学生的“玩具“。应该换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大正方体,观察后画出来。

我在让学生观察水壶时,应该让学生一个面一个面地观察。来回转动水壶导致学生在回答是意见不一。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后面、上面

篇6: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四、书本练习,课堂作业本练习做,反馈

板书设计:

篇7: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一)教案

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营里小学

芮淑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题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第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

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2、出示熟悉人物的正面、后面、侧面照,学生猜猜是从哪个方位照的,从而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一)。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的位置。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分组观察、交流,你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3、分别说:你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并选出你看到的图形。

4、重点观察熊猫左、右面,对比辨析。

5、换位全面观察,整体感知。(小游戏:走一走、看一看)

6、读懂情境图,正确判断。

根据情境图,想想这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再说说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

7、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评价总结:

篇8: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在观察活动中,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借助实践操作,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广泛运用于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 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从学生已获得的生活经验看, 在他们的环境中, 除了看不见的空气, 不定型的水之外, 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 只是有的形状简单, 有的形状复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 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 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 他们渐渐地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逐步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行探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协作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 我采用的如下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1.在情景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 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尊重教材的编排,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的故事情景, 隆重推出学生喜欢的人物“柯南”, 让学生参与到柯南的侦探活动中去, 在柯南的侦探活动中观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品质的协调发展。

2.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围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主线进行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通过两个推理情节和两个活动的设计, 力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观察、猜想、推理、验证中, 根据自己的经验, 感悟到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怎么不一样, 从而推理得出所处位置能看到的正确画面。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乐学、愿学, 使枯燥的数学变成了有趣的活动, 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他们逐步学会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方法, 习惯于睁大眼睛去发现, 用心去探索。

3.在实践中感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 这节课的验证环节中我设计了拍一拍、画一画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在拍一拍活动中, 组织学生借助相机, 亲自拍照观察物体。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 观察得非常仔细。有的孩子从远近、正方位、偏离正方位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拍摄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多个画面, 亲自体验了“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至少也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对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是自己实践得到的知识, 比老师生硬的讲解效果明显的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 更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还在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感悟。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们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摘要: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徐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 2011, 12:63.

[2]林华.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数学的魅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2:83-84.

篇9:“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四、教学难点

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初次与上课学生见面,从实际切入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九江小学的邓老师。想和邓老师交朋友的请举手!哇,全班同学都愿意和我交朋友,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们能像我这样大声地介绍自己吗?(指名介绍)

2.师:如果有哪位小朋友们的介绍得比他们还好,我们就请他当我们二( )班的形象大使,好吗?谁愿意?大家觉得谁介绍的最好?好,你就是咱们班的形象大使,来,请到前面来,摆个POS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教师分别从正面→侧面→后面给班级形象大使拍照)

小结: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礼物,想看吗?请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来,看,是什么呀?(各种玩具)喜欢吗?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同学的小组学习中。

1.观察玩具

(1)本位观察

师:现在,咱们面对着玩具坐好,仔细观察,头不要偏,手不要动,谁愿意介绍从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熊的嘴巴,还有鼻子、眼睛。(师板书)

师:大家听了他的介绍,能判断出他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面吗?

生2:是正面。(师板书)

师:你的反应真快!接着请你这组的同学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师:仔细看看,侧面有什么?

生4:侧面有手,还有耳朵。(师板书)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非常仔细地看了小熊,仔细看一个物体,我们就说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他们都是观察小熊,看到的不一样呢?(生回答)

师: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板书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2)与对面同学交换位置观察

师:老师想知道大家都填对了吗?现在请同桌交换位置,互相检查,如果填对了,就把它取下来。开始!

小结:同学们,我们每个组同学观察的是同一物体,为什么所填的观察卡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是在不同位置上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观察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现在要想看到物体的玩具的前后左右,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交流不同方法)请小组长选择一种你们组最喜欢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开始!大家从不同位置观察后,有什么想说的?

2.模拟拍照

师:如果我们能把观察到的拍下来,那才过瘾呢!你们想当优秀的照相师吗?

我们一起进入“照相师岗前培训”学习照相四步曲:(1)听指令:照相师起立,听老师发出的指令;(2)定位:快速到达照相地点。(3)取景:用两手架起相机,锁定要拍摄的画面。(4)拍照,按下快门,拍下画面。

师:听明白步骤了吗?我们准备进入“模拟拍照”

第一次听指令:请给男同学拍玩具的后面,女同学拍玩具的正面;

第二次听指令:请男同学拍玩具的左侧面,女同学拍它的右侧面)。

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法?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谁愿意做真正的照相师了?老师把照相机给你,你想给谁拍照?邀请你的好朋友到前面来,你听老师的指令给他们的拍照,其他同学看看他拍照的位置对不对?请拍他们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

(四)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开心吗?为什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课后请同学继续在生活中去观察各种物体,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 形状不一样

正面 眼睛

侧面 耳朵

后面 尾巴

篇10: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

科目:数学

教师:钟芳远

班级:二(2)班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几张动物的部分照片,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动物正面照片。

从部分图片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同学们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驴。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小驴吗?它可爱吗?

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小驴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驴,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小驴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驴,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

现在你又看到玩具小驴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小熊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一张照片,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玩具小熊的什么面拍摄的?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小驴的那个面吧!

活动二:跑动找位置

老师拿出很多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驴照片,任选其中的一张,请学生根据照片想想拍摄的位置在哪儿,并快速的站过去。

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小驴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驴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玩具小驴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

四人换座位。

也可以把小驴转一转。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小亮他们也有一个玩具——恐龙,让我们看看他们看到的是恐龙的那一面吧。

课件出示摞书的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请小朋友拿出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课件同步出示图片,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三位小朋友正在观察一辆小卡车,他们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们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呢?

四、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入: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讲神探小故事,声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

4.“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

B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

C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

D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

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6.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上面

正面

左右面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

8.课间小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古诗,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教学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险小虎队”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形状如下)

“冒险小虎队”突然发现房梁上有一个小洞。接着,他们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都画了古董的形状:

ABC2.出示例2。

(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三、巩固新知

1.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2.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3.这是我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一个面,它们可能是什么形状?

4.画一画。

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4

教学内容: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5

观察物体

郑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2个简单物体组成的复合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教具:大药箱、圆柱体、球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幻灯)

2、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

3、这幅呢?这幅呢?

4、肯定认识它吧,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这幅呢?这幅呢?

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6、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例1教学

1、出示大药箱。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可以同时看到箱子的哪几个面?

2、总结: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如果我从药箱的正上方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4、如果我从药箱的左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5、如果我从药箱的正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6、总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与图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把4本数学课本叠起来,也可以当作长方体,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说一说从上面、左面、正面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和什么图案?并画出简单示意图?

2、交流汇报。

四、巩固拓展

1、出示圆柱体,想一想,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动画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动画演示。

3、再出示球体,想一想,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4、交流汇报。

5、动画演示。

6、从三个方向去观察物体可以正确的认识该物体,如果只是从1个方向观察物体就可能发生偏差。

7、动画演示“从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样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方锥)

五、总结

1、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看到过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这两个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9、15题。

3、交流题目。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第一部分:统计与可能性

(一)连线。

10个红球 摸出的肯定不是红球。

8红2绿 摸出的红球可能比绿球多。

5红5绿 摸出的肯定是红球。

1红9绿 摸出的红球和绿球可能差不多。

10个绿球 摸出的红球可能比绿球少。

(二)应用题。

1、校园里栽了4行树,每行10棵,其中有15棵是杨树,剩下的是柳树。栽了多少棵柳树?

2、三年级(2)班有28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8个同学分一组,全组可以分成几组?

3、手工组做了50朵花,送给幼儿园14朵,剩下的每3朵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4、两个小队做纸花,第一小队做了400朵,第二小队有4个队员,平均每人做80朵。这两个小队共做了多少朵?

5、三(2)班参加农业活动,每个小队有10人,平均每人摘冬瓜5千克。4个小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6、养场有奶牛200头,肉牛的头数比奶牛的3倍还多50头,肉牛有多少头?

7、每辆面包车坐22人,每辆大客车坐49人三年级有100名学生去公园游览。

(1)5辆面包车够吗?

(2)2辆大客车够吗?

(3)2辆面包车和1辆大客车行吗?

第二部分:植树问题

先填空,再列式计算。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段。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次。

2、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每锯一次要3分钟,一共要锯()分钟。

3、在20米的路边种树,从一端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棵。

4、6只兔子一排做操,每两个兔子之间相隔2米。队伍长()米。

5、一条走廊15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如果两头都放,一共要();如果两头不放,一共要();一头放一头不放,一共要()

6、小明家住四楼,他每上一层楼要走12级台阶,小明从一楼到四楼要走()级台阶。

7、一条马路长56米,从头到尾共插8面彩旗,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米。

8、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18级台阶,小明家住四楼,要走()级台阶。

9、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20米,在它的四周每隔2米放1盆花,一共可以放()盆。如果在一个长20米的跑道一边,照这样放,一共可以放()盆。

10、一根50厘米的钢条,锯成5厘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次。

11、学校通道的一侧插红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路有()米长。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这些知识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篇11: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的综合复习。目标要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实践的内容得到巩固加深;

2、通过练习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练习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和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观察物体、认识轴对称图形和镜面对称现象)你能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一说吗?

二、基本练习:

1、观察物体:

(1)小组在桌面上摆放一样文具,让几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样物体大家观察到的结果不同呢?(观察的位置不同)

我们想全面地了解这个物体,该如何观察?(要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

(2)教师拿出两个魔方(其中一个背面不完整),让学生从正面进行观察。问: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吗? 有的学生:完全一样;

有的学生:不能确定,只有看完各个面才能确定。

教师把两个魔方的几个面都让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它们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形式明白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轴对称:

(1)出示几幅图:请问哪幅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判断的?(2)课本第3题: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首先让学生观察方格图上的图形,再说说另一边该怎么画,最后让学生独立画出。

3、镜面对称:

拿出镜子,照自己或物体,说说镜面对

3、镜面对称: 拿出镜子,照自己或物体,说说镜面对称现象是什么样的。

三、综合练习: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对称轴,再画出来。

2、还是用刚才这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比一比,谁煎的最漂亮。

3、练习第4题:既是轴对称又是镜面对称。

四、学习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12: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

课件 、小正方体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

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

探究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汇报展示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达标检测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拓展延伸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篇13:“观察物体”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一个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正方形。

评析:通过课前交流,利用教师的照片,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再说一说小组观察物体的方法,为新授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对观察一个正方体的复习,既能为新授提供知识铺垫,又能显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观察得很好,两个正方体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先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在学习单上,再小组学习。(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三、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生:我们组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侧面看到的是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呢?

生:我看到的上面是。

师:你们认为从上面看,会看到哪种形状?为什么?错在哪里?

生:第一个同学观察的是对的,第二个同学从物体右面的上方俯视。

师:(追问)观察物体的上面应该站在哪里俯视?

生:我觉得应该站在物体的正面俯视。

师:真好。我们观察物体的上面时,特别要注意什么?

生:(齐)从物体的正面俯视。

师:说得好,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观察物体的基础。给你三个相同的正方体10秒钟时间,由4号同学像这样摆好,速度最快的加1分。如图。

评析:新授活动从易到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质疑对观察方法的总结概括成为学生的自我生成。小组合作学习安排运用学习单的方式使要求明确,具体落实。不但强化正面的观察技能要求,而且集体讨论对错误观察的纠正,进一步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巩固内化,应用拓展

出示课件:三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如下图,有几种不同摆法?

师:一组物体难不倒你,如果几组物体同时观察,你还敢挑战吗?

1. 从哪个位置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 从哪个位置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是不相同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3. 课件:你能数出这个物体由几个正方体组成?有窍门吗?

评析:巩固练习阶段,教学突出重点,不断拓展,高潮迭起。立方体组合从三个到多个,从一组到多组,观察视角从正视到侧视、俯视,从形象观察到组合块数的感知,从先观察再画图到先想象画图再观察验证,其中儿童化的语言适合学生口味,又不失表意准确。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做到了尊重主体,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观察物体的学习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学生自由观察、摆弄学具,让学生摆出或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操作示范,让学生前行,观察方法,让学生总结,错误观察,学生纠正;课上教师引导得体,点拨有度,促使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形成观察技能。

篇14:“观察物体”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的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一个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正方形。

评析:通过课前交流,利用教师的照片,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再说一说小组观察物体的方法,为新授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对观察一个正方体的复习,既能为新授提供知识铺垫,又能显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观察得很好,两个正方体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先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在学习单上,再小组学习。(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三、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呢?

师:你们认为从上面看,会看到哪种形状?为什么?错在哪里?

生:第一个同学观察的是对的,第二个同学从物体右面的上方俯视。

师:(追问)观察物体的上面应该站在哪里俯视?

生:我觉得应该站在物体的正面俯视。

师:真好。我们观察物体的上面时,特别要注意什么?

生:(齐)从物体的正面俯视。

师:说得好,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观察物体的基础。给你三个相同的正方体10秒钟时间,由4号同学像这样摆好,速度最快的加1分。如图。

评析:新授活动从易到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质疑对观察方法的总结概括成为学生的自我生成。小组合作学习安排运用学习单的方式使要求明确,具体落实。不但强化正面的观察技能要求,而且集体讨论对错误观察的纠正,进一步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巩固内化,应用拓展

出示课件:三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如下图,有几种不同摆法?

师:一组物体难不倒你,如果几组物体同时观察,你还敢挑战吗?

1.从哪个位置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从哪个位置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是不相同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3.课件:你能数出这个物体由几个正方体组成?有窍门吗?

评析:巩固练习阶段,教学突出重点,不断拓展,高潮迭起。立方体组合从三个到多个,从一组到多组,观察视角从正视到侧视、俯视,从形象观察到组合块数的感知,从先观察再画图到先想象画图再观察验证,其中儿童化的语言适合学生口味,又不失表意准确。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做到了尊重主体,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观察物体的学习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学生自由观察、摆弄学具,让学生摆出或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操作示范,让学生前行,观察方法,让学生总结,错误观察,学生纠正;课上教师引导得体,点拨有度,促使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形成观察技能。

上一篇:部队网络安全保证书下一篇: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