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

2024-04-25

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精选4篇)

篇1: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

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

2015-03-11 14:10 作者:湖北 杨明生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湖北 杨明生

笔者在2006年首批“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宜城市调查发现,当下的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不愿进,年富力强的教师留不住,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音体美等师资尤其紧缺。

2012年施行“省编教师”计划后,曾吸引了一批青年人到农村任教,但农村学校条件不及预期,久而久之,部分教师“人心思迁”,一心想着离开。譬如宜城市刘猴镇先后引进教师42人,目前,因调动、离职等原因,已有5名“省编教师”离开原教学岗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工作环境差。部分农村学校校舍破旧,教学设备陈旧落后,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图书室、活动室等建设滞后。有的农村学校道路还是砂石路,教室阴暗潮湿,宿舍条件差。同时,农村教师在继续教育、文化娱乐、购物消费、婚恋成家等等方面与城镇教师差距更大。

二是工资待遇低。尽管各级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提高教师的待遇,但乡村教师待遇仍然偏低。2009年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中指出,农村教师工资不到城市的70%。有些青年教师说,我们辛辛苦苦考高中、读大学,一心想着“跳”出农村,不曾想到头来参加工作还在农村,工资还不如没上多少学的同龄打工仔。

三是业绩提升难。乡村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学生比例高,以某镇为例,在校学生2060人,700余学生为留守儿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教师既要管教学,还要管学生生活,工作负担重。由于缺乏家长管护,学生学业完成率低,既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业绩,自然就压缩了农村教师的成长空间。事实上,农村教师在评职、培训等专业成长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

宜城市农村教育师资后继乏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据华中师大课题组的调查,2013年,超过3/4的农村教学点教师年收入低于3万元。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夕,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而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为了留住农村年富力强的教师、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笔者建议:

一是国家或省级财政进一步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注重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整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整体优化。

三是对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实行优惠政策,如建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完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降低和减免培训费用;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的比例等。

四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农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篇2: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

直接原因与更深层次的原因

用工荒有出口订单恢复增长、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的直接原因,但从用工荒本身的出现以及发展趋向看,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有莫大关联。

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

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5]

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

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6.9658元/小时。

用工荒是相应对策

用“权利”留人

中西部开始与东部争抢农民工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对策:用工荒――用“权利”留人!

几年前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2011年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重庆多家企业到火车站截留民工月薪开到4000元

用工荒导致市内很多企业把橄榄枝伸向沿海回渝过春节的农民工。节后,陆续有企业到火车北站等客流密集的地方招工,不乏富士康、英业达这类世界五百强企业。

巧破结构性“民工荒”湖口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

随着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的江西省湖口县劳动力需求迅猛增加,沿海城市的“民工荒”也初露端倪。为了化解这一劳动力供需矛盾,湖口县千方百计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

返乡探亲农民工开始返程广州用工荒将缓解

春节过后,返乡探亲的农民工开始返程。广铁集团旅客发送量超过50万人,滚滚南下的务工人潮,将使节前广州的保姆荒等用工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产业转型和城镇化是出路

篇3: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

近年来湖南各地普遍加大了教师引入力度。平江县教育局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各种原因,近5年该县都未能按计划足额招聘到教师,其中特岗教师到岗率为84.57%,高中教师计划完成率为79.14%。2013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240人,实际到岗208人,计划完成率为86.7% ;计划招聘高中教师34人,实招19人,计划完成率为55.9%。2014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20人,实际到岗237人,计划完成率为74%;计划招聘高中教师42人,实招28人,计划完成率为66.67%。即便在湘潭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也存在教师缺口现象,目前该县仍缺少200余名教师,部分偏远地区农村校还有较多的代课教师。

不少县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教师来源缺乏正规有效的途径。而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源问题,这是事关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工作,应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他们建议,要以省、市为单位,尽快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今后5至10年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幼师需求情况,按计划、按学科足额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教师师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他们还建议国家把师范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好省、市两级师范学校,培养中小学教师与幼师,坚持面向农村地区和农村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工作,为农村教育储备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摘自:《中国教育报》

篇4:谨防农村中小学出现“教师荒”

1、师德的内涵

师德, 顾名思义, 就是指教师的道德, 尤其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以及应当遵守的所有规范和准则。它不但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 还表现在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

2、师德建设的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师德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古有孔圣人“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的教诲;今有陶行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箴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 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风貌。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 是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产生倦怠

(1) 教师缺乏职业热情和期望, 仅仅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不少教师当初选择从教并非出于对这份职业的喜爱, 而是迫于外界压力。这就可能导致这些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 难以形成职业认同感。此外, 还有一些教师因长期教学成就不高, 一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学生的尊敬, 容易产生失落感, 以“混日子”的心态工作。

(2) 教师对在学校的工作敷衍了事, 热衷于第二职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普遍较低, 教师地位亟待提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一些教师迫于生活的压力或出于对额外收入的渴望, 选择在校外开办补习班、辅导班。有些老师甚至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 对自己在学校应完成的工作马虎了事。

(3) 教师学习动力不足, 不愿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方法, 更不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虽然我国对教师的后续教育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人力, 但部分教师却对此缺乏热情。有些老师认为教好中小学不需要具备过高的学术知识和钻研能力, 对于改进传统教学和探究新型教学方法缺乏自主性和动力。

2、教师的自身素质较差

教师本应为学生言行举止的楷模, 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但是有少部分教师自身素质较差, 法治意识淡薄, 造成不少教师道德失范的现象, 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现有一些教师对自身要求不严格, 上课迟到早退, 课堂上接打电话、抽烟, 衣着不庄重, 言行举止粗俗。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信口开河, 将一些消极情绪传达给学生, 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 更有做出败坏师德行为的教师。一些教师经常对成绩不好或品行较差的学生恶言相向, 对学生进行体罚, 让学生身心受害。还有个别教师凭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对学生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3、教师教学理念有偏差

部分教师始终秉持着“唯分数论”, 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教师偏袒成绩好的“优等生”, 对成绩靠后的“后进生”往往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导致成绩较差学生在品行上的恶性循环;还有教师片面追求班级平均分的增长, 看不到那些成绩平平但特长突出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解决师德建设问题的对策

1、教师个人应作出努力

(1) 克服职业倦怠, 学会寻找动力

教师这份职业苦乐兼备, 平凡中见伟大。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 不仅需要勇气, 更需要担当。雷锋说“我们不仅要爱一行干一行, 更要干一行爱一行”, 这告诫每一个教师, 只要走上教书育人这条路, 就应该爱岗敬业, 时刻谨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照亮别人, 充实自己, 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教师应重视在从教生涯中的收获, 学会自我调整, 在收获之中寻找动力和精神支持。

(2) 不断“充电”, 树立终生学习观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阶段, 飞速更新的知识要求教师不断充填新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当不断为自己“充电”,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经常关注学术前沿, 夯实专业知识, 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同时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做教育资源开发的拓荒者和课堂教学管理的领航者。

(3) 严以律己, 提高个人修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首先应当正确评价自己, 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其次, 要经常反省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不足, 提高个人修养。中小学教师作为未成年人思想的引导者和行为的管理者,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模范作用。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学生做好模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将学生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外部环境要协助推进

(1)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合理的师德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师德评价机制是当前我国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这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考虑多方面因素, 建立一个有层次性的多元化的师德评价机制。在建立这一机制时, 不仅要关注教师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的发展需要和诉求, 还要重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建立一个合乎实际的师德评价机制。此外, 还要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最终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教师自觉重视个人的师德建设, 使师德评价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2) 学校要狠抓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建立起党政领导亲自抓, 职能部门具体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责任制, 使师德建设更加规范化。同时, 要保证师德建设的各种投入, 把师德建设列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日程中。其次, 学校在招聘和引进教师时, 要重点考察应聘者的师德水平, 防止品行不合格者进入教育行业。此外,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师德模范评选大会, 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 激发全体教师在师德方面树立力争上游的意识, 打造良好校风。

(3) 大众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对教师的报道有两个极端。一方面大肆宣扬教师的高尚感人事迹, 比如某位教师为了教学工作, 耽搁了自己孩子的病情, 造成孩子遗憾离世。这样的事例固然能起到很好的褒扬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作用, 但是却容易让人们对教师的形象过于理想化, 将教师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对教师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给教师带来超负荷的社会舆论压力。此外, 对于一些教师道德失范行为的夸张报道, 也容易将教师“妖魔化”, 使社会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信任产生危机, 不利于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四、结语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发展, 教师为本;教师发展, 师德当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我国师德建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师德建设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

摘要: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 作为一种职业道德,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 才能传承和传播先进文化, 担当起人民教师的重要使命。本文拟从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入手, 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 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师德,对策

参考文献

[1]包连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5.

[2]任顺元.师德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

[3]于红.新时期师德建设浅探[J].江苏高教, 2008 (2) .

[4]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J].中国教师, 2007 (7) .

[5]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4) .

[6]李飞.中小学师德认识的误区及其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24) .

上一篇: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下一篇:营救牡丹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