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2024-04-18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共15篇)

篇1: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观察物体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可以组织学生先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立体图形进行直接观察,逐步过渡到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使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经验,通过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内容

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实物)(1课时)→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立体)(1课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根据平面图形猜测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方法。

2.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2.在独立观察与小组合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备重难点

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

准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篇2: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

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篇3: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一、填空改连线,直逼教学目标

变化:新旧教材例题中都提及“下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然而新教材呈现的方式是“连一连”,而旧教材呈现的方式是“填一填”。

不变:教材例题呈现方式改变,但是不变的是学生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都得以发展。

思考:本课例1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 体会观察的对象的空间特征。旧教材本课编排在例题3,显然,这是在学生已经观察过由物体组合的物体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学习经验。新教材由“填空”变为“连线”,在已经给出的三个图形里,指出哪个图形是前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右面看到的、哪个图形是上面看到的。只要把头脑里的几何体的三个面的图形表象与教材给出的三个图形比照, 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头脑里的表象外显。这样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已有生活经验,便于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旧教材中以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与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亲自思考。呈现方式的改变,降低了观察对象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活动的针对性。易于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图形构造, 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是一个知识的堆积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获得与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亲历观察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二、立体到平面,凸显空间观念

新增:新教材在编排内容上增加例2(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上下两层(下3上1)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这3个方向进行观察)。

思考:新增例2,丰富学生的操作体验,学生通过拼摆小正方体,有了丰富的表象储备,才会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而这种空间想象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只有通过教师引导才能深化。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各种形状,置身三维世界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渐渐获得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 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教材的呈现为“摆一摆、看一看”,提醒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让学生先用四个同样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再从不同位置仔细观察。顾名思义,“观察物体”是用眼睛看物体。如果不摆出物体,只是看教科书画的立体图形,就不是真实地观察物体。学生不可能真实经历从前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的活动,不可能真实体验几何体各个面的形状,更不可能获得观察物体的知识技能。另外,学生动手摆出几何体,能通过触觉感知其形状特点,这是对观察物体的视觉信息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 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二是重视观察、比较、表述,学生边看边说,分别说出从前面看到什么形状,从右面看到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到什么形状。这是三维立体向两维平面转化的思维活动,凸显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操作中观察,积累活动经验

变化:人教版教材例1和例2都突出“摆一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则突出“画一画”,摆与画各有什么不同理解?。

不变:无论“画”或“摆”,都离不开本课的数学本质———学生的数学思考及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考:“画”———学生要从每个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各个图形由几个小正方形拼成, 这些小正方形怎样排列……一边思考一边画图。由此可见,编排画的本质是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及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然而,人教的“摆”,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做中思考,不仅凸显数学思考及其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更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例2“移动一个正方体”,几何体的形状下依然是3,上依然是1,但是上面的正方体不是在左边,而是在中间(或右)。变化后,要求通过观察,找出变化后的几何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视图。例题还要求比较变化后上面的形状相同,左面的形状也相同,可前面却不相同,体会几何体结构上的不同,前面视图也不相同,而三个几何体的结构虽然不同,左面、上面视图为什么相同?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篇4: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3、出示学习目标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小组讨论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检测反馈

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

四、当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五、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七、学生质疑 你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吗?

八、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篇5: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篇6: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篇7: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在观察活动中,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借助实践操作,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广泛运用于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 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从学生已获得的生活经验看, 在他们的环境中, 除了看不见的空气, 不定型的水之外, 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 只是有的形状简单, 有的形状复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 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 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 他们渐渐地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逐步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行探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协作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 我采用的如下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1.在情景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 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尊重教材的编排,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的故事情景, 隆重推出学生喜欢的人物“柯南”, 让学生参与到柯南的侦探活动中去, 在柯南的侦探活动中观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品质的协调发展。

2.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围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主线进行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通过两个推理情节和两个活动的设计, 力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观察、猜想、推理、验证中, 根据自己的经验, 感悟到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怎么不一样, 从而推理得出所处位置能看到的正确画面。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乐学、愿学, 使枯燥的数学变成了有趣的活动, 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他们逐步学会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方法, 习惯于睁大眼睛去发现, 用心去探索。

3.在实践中感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 这节课的验证环节中我设计了拍一拍、画一画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在拍一拍活动中, 组织学生借助相机, 亲自拍照观察物体。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 观察得非常仔细。有的孩子从远近、正方位、偏离正方位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拍摄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多个画面, 亲自体验了“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至少也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对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是自己实践得到的知识, 比老师生硬的讲解效果明显的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 更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还在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感悟。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们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摘要: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徐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 2011, 12:63.

[2]林华.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数学的魅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2:83-84.

篇8: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欣赏黄山风光图片

师:想拍照吗?

教师示范,学生用手势拍照。

师:介绍一下拍到什么?你的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老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94页例1中的两张照片。

师:哪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这两张照片的一样吗?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虽然都是在教室里拍摄的,但是由于拍摄的位置不同,所以拍出的照片也不同。

想想做做1

出示两张校门的照片

师: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学例2

拿出玩具小猪,并将小猪的脸朝着1号位的小朋友放好。

每个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猪拍照。

师:仔细观察,你拍到小猪的哪些部位?

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拍的小猪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出示从4个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小猪的照片。

师:从小猪的前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后面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后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脸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右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左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

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每个小组的四个小朋友看到的照片一样吗?

师:为什么给同一个小猪拍照,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换座位拍照。

小组交流,说说拍到小猪的什么,是哪一张照片?

学生再换位置为小猪拍照。

师:一共拍了几张小猪的照片?这四张照片一样吗?分别是在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师:拍左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拍右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同一个小朋友为同一个小猪拍照片,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进一步强调:由于拍摄者的角度不同,拍到的画面的也就不同。

3、连一连

出示书上小猴图,学生连线。

师:先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师:说一说第一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兰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二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三张照片是谁拍到的?他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四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着哪一面?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想想做做2

学生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法。集体核对。并说说每个人拍到汽车的哪一面?

2、想象做做3

出示一个茶壶,老师介绍茶壶的各部分名称

每个小组拿出茶壶,并从信封里拿出四张茶壶的照片

学生为茶壶拍照,并选出照片。

师:1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你能看到壶把吗?

师:2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茶壶的壶嘴朝你的哪一边?

师:3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你能看到壶嘴吗?

师:4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茶壶的壶嘴朝你的哪一边?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面对面的小朋友交换位置,拍照选照片。

师:说说你拍的照片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师:猜一猜,其他的小朋友拍的是哪张照片?

小结:

篇9: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90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教学准备:

毛绒玩具和它的四个面的照片、电脑课件。

给学生分四人一组,并给每个学生确定号码1到4号。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盲人摸象》的小故事,想一起看看吗? 生:想

师:播放小故事

师:(若学生笑)刚刚看故事的时候,有的同学一边看一边笑,谁来说说你觉得哪有意思,让你很想笑呢?(若学生不笑)为什么每个人摸到的是同一个大象,但说出来的样子却不同?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因为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只是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对大象的认识就不全面了。也就是说要想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需要全面观察。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师: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像盲人一样,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去《观察物体》。(板书)2.师: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也喜欢拍照,课前就拍了两张照片,你能看出拍的是哪儿吗?(出示校门照片里外两张)

师:你们看,这两张照片,一张是站在学校里面(板书)拍的,另一张是站在 学校外面(板书)拍的。仔细观察,你能看出来哪一张是站在学校外面拍的吗?

生:第一张。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校名是面对着外面的,只有站在外面才能看到。

师:你的意思就是站在学校外面才可以看到校名,对,武坚中心小学就是蒋老师所在的学校。

师:两张照片拍的都是这个校门(板书),站在里面和站在外面看到的是——不同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学校,看一看教室。(出示教室照片前后两张)

3.师:这两张照片,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板书)拍的,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板书)拍的,你知道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吗?

生:第一张 师:为什么?

生:在教室的前面可以看到黑板,国旗,电视机

师:看来同一间教室(板书),在教室前面看和在教室后面看,看到的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学会观察。生活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观察的东西,比如咱们桌上的这个杯子。

二、观察杯子

1.师:下面我们分四人一组,不要去移动它的位置。仔细观察杯子,想想你坐在它的哪一面?你看到了杯子的什么,把它记在心里。(追问,注意学生语句完整)

学生活动。(我坐在杯子的左边,我看到了杯子的把手)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让老师看看,哪些小朋友看到的是杯子的前面,(多媒体出示)举起你的小手。真棒!放下。再请看到杯子左边(出示多媒体)的小朋友也举起你的小手,恩……真厉害!

师:看了这些照片,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来动手拍一拍?跟老师一起做拍照片的手势,想想我们拍出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想亲眼看一看你们这组其他小朋友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想

师: 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小朋友转圈,请坐。拍照(手势)观察。想想你现在坐在杯子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

师:你现在看到的跟刚刚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好,继续转圈观察(重复两遍)回到自己座位,把你刚刚看到的和小伙伴们说一说。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大家都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请你们用今天学会观察物体的本领来做一个发照片的游戏。请每组的4号小朋友起立,拿出信封中四张照片,想想现在1号小朋友拍的是哪一张,把照片给他,如果发对了,两个小朋友就握握手,如果发错了,那个小朋友就会摇摇手,但不要急着告诉他应该是哪一张,请他再想一想,2号和3号小朋友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做同样的游戏。

学生第四次活动。

三、观察玩具猴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玩具猴(多媒体),你知道它的左手在哪一边吗?指给我看一看。右手呢,再指给我看一看。

师:有四个小朋友小梅、小玲、小青、小明,他们分别在玩具猴的前面、后面、左手这一边、右手这一边分别给它照了一张照片。(出示四张照片)

师:这就是他们拍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照片上我们能看到玩具猴的哪一面?

师:图上的四张照片分别是哪个小朋友拍的?下面请1号和2号小朋友一组,3号和4号小朋友一组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看,第一张照片是哪个小朋友拍的?为什么?(教师在屏幕中连线)生:第一张照片是小青拍的,因为小青站在小猴的前面。师:第二张照片是哪个小朋友拍的?为什么? 生:第二张是小明拍的,小明站在小猴的左边。

师:剩下的两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根据你们讨论的结果,请你在书上像 老师这样把剩下的两个小朋友和他们各自拍到的照片用线连一连。

生:学生连线。

师: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连的,并选择第三和第四张照片说一说为什么。师:四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小猴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观察物体时,也要注意自己在什么位置看的,看到的是什么样子: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有什么变化和不同。

五、巩固练习第2题

师:如果让你观察一辆汽车(板书),你打算从哪个位置观察? 师:从前面、后面和左面(板书)看到的汽车形状有什么区别? 生:从前面可以看到方向盘,从左面看到把手

师:根据图纸三个小朋友的观察位置,把每个小朋友与相应的视图连一连。

六、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10: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 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做、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熊玩具;小汽车一个,正方体一个;课件。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图片

1、猜猜这是什么呢?同意吗?

2、当你再看到另外一张图片的时候,你还确定它是一个球吗?

3、看完第三张图片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它是什么了!

4、同一个存钱罐,为什么看到三张不同的图片呢? 虽然是同一个存钱罐,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整体,我们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来看看它是谁?请小组长拿出自己组的熊猫玩具,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我们已经学过前、后、左、右,请你悄悄的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面? 我们分别坐在小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2)组内交流:你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熊猫的什么样子?(3)全班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说说自己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熊猫是什么样的?(4)设疑探究:你们看到的是同一个熊猫,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呢? 小结:看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熊猫是不同的。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如果你想看到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可以怎样观察?在不动熊猫的情况下可以怎么做?(请生示范)

(1)换位要求:静、轻、快。(2)仔细观察,组内交流:你来到了小熊的哪一面?从你这个位置看到熊猫是什么样子?

与大屏幕上的第几幅图一样?这次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

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把现在看到熊猫的样子记在脑海里。

三次换位后追问,想一想每次换位后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同学们说的很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角度也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三)重点观察,深化表象(1)对比观察:刚才我们观察的4幅图中,你觉得那两幅图比较相似?他们一样吗?(2)我们一起观察熊猫的侧面也就是左面和右面,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下位观 察,小组讨论。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 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四)情境模拟,发展空间观念(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熊猫 什么样子,再分别到小红、小芳、小亮的位置看一看,并记住看到的样子。

(2)想一想:回到座位静静的想一想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3)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五)游戏巩固,发展空间观念 同学们喜欢照相吗?老师给小汽车照了几张照片,请你们仔细观察小汽车,猜猜老师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呢?请个小朋友站一下位置。

(六)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 不同 你们确定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正方体,他们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一样吗?那样我就是说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七)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观察物体真有趣,看小动物们在观察小房子呢!认真看图仔细思考,他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2)我们都是小小摄影师,看看这些天安门照片分别从哪个位置拍摄的?(3)你知道吗?(4)完成答题卡中的填一填。

篇11: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1.命题p:偶函数一定没有反函数;

(A) p真q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 p假q假.

2.若不等式|x-m|<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2<x<3,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2, 3) . (B) [2, 3].

(C) (-∞, 2) . (D) [3, +∞) .

3.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和b, 斜边长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则a+b和c+h的大小关系是 ()

(A) a+b<c+h. (B) a+b>c+h.

(C) a+b=c+h. (D) 不能确定.

4.函数

的定义域是 ()

的解集是 ()

(A) a2. (B) b2. (C) 2ab. (D) a2+b2.

7.定义平面上的区域D如下:若P为D的任意一点, 则过P点必定可以引抛物线y=mx2 (m<0) 的两条不同的切线, 那么 ()

(A) 圆的一部分.

(B) 椭圆的一部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9.如图1, 点P和点Q分别是正方体的棱DH和BF上的两个动点, 且HP=BQ, 则平面PQC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10.平面内有4个圆和1条抛物线, 它们可将平面分成的区域的个数最多是 ()

(A) 29. (B) 30. (C) 31. (D) 32.

二、填空题

12.已知函数

三、解答题

21.解关于x的不等式:

(1) 求双曲线C的方程;

(2) 若P为C上任一点, A为双曲线的右顶点, 通过P, O的直线与从A所引平行于渐近线的直线分别交于Q, R, 试证明|OP|是|OQ|与|OR|的等比中项.

23.已知函数

(1) 求y的定义域和值域, 并证明y是单调递减函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不等式|x-m|<1的解集为

故选 (B) .

3.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知

故选 (A)

由图3知, 定义域为

故选 (B) .

5.原不等式可化为

令tanx=t, 即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arctan3, arctan5) .

故选 (B) .

6.如图4, 设P (x1, y1) , 则

故选 (A) .

7.设点P (a, b) 为区域D的任一点, 考虑过点P的直线l:y=k (x-a) +b, (显然与y轴平行的直线不是抛物线的切线) , l如果和抛物线相切, 则方程

今若要有两条不同的切线, 那么关于k的方程k2-4mka+4mb=0要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当m<0, 化简得ma2<b, 故

故选 (A) .

8.由条件有

表示双曲线的一部分.

故选 (C) .

9.如图5所示, 设平面PQC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θ, 正方体棱长为a, 则

在点P, Q的运动过程中, △PQC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不变 (△BCD) , 并且△PQC的面积与△QEC的面积相等.

10.一条抛物线可将平面分成2个区域, 记作a1=2, 增加1个圆, 此圆与抛物线最多有4个交点, 这4个交点将圆分成4段首尾相接的弧, 每段弧将原来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 则有

再增加1个圆, 此圆与抛物线最多有4个交点, 和第1个圆有2个交点, 故此圆与原有曲线共有6个交点, 这6个交点将该圆分成6段,

故选 (B) .

二、填空题

交换x, y的位置, 反函数为

综上知

13.易知数列{dn}的公差为30, 故只需找出d1来.

它们的第1个公共项为29.

15.由条件知

又因为P, M, Q三点共线, 所以

若k2+4k-12>0, 不合题意,

当k2+4k-12<0时, 则f (x) 在x≥2时单调递增,

18.显然arccosx≠0, 所以

问题转化为求t的值域.

所以当arccosx=2时, tmin=6,

故t的取值范围是[6, +∞) .

19.设连接抛物线上两点A (x1, y1) , B (x2, y2) 的弦AB的长为1, 且AB的中点C的坐标为 (x, y) , 则

20.如图7所示, 设球心为O, O在底面的射影为O′, E为BC的中点,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x,

在Rt△OEO′中, OE2=OO′2+EO′2,

三、解答题

21.设t=logax,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

y2=a.

如图8所示, 画出函数y1=|t|+|t2-1|, y2=a的图象.

22. (1) 由条件知

抛物线方程可化为

焦点坐标为 (-5, 0) , 故

所以双曲线C的方程为

(2) 设P (x1, y1) , 则

23. (1) 显然, y的定义域是-1≤x≤1;且y在0≤x≤1上是单调递减的.

当-1≤x≤0时, 设-1≤x1<x2≤0,

故f (x) 在[-1, 0]上也是单调递减的, 从而y是单调递减函数,

两边平方有

原不等式解集为

篇12: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教学内容 :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照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班级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2)换位观察: 要求: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请每位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下一个同学的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了。(3)全面观察:

播放《盲人摸象》的视频故事,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引导学生体会从单一方面看物体是不全面的,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多角度进行观察)

三、巩固练习

设计闯关游戏的模式,进行趣味练习。1.练一练 2.说一说 3.动手摆一摆 4.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实践作业

回家后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玩具从正面、侧面、后面进行观察并画下来。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结果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课堂上,我首先利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激发学习的兴趣。

然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玩具,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紧接着,引导学生换位观察玩具,使学生在交流、操作、判断、找位置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一步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体会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也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篇13: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用正方体学具示范书中第二个搭建活动,即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再通过提问搭出同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讲解。

2﹑让学生分组进行搭建,并提示:看哪组同学能通过尽量少的问题快速搭出正确的图形。

3﹑引导学生如何在搭建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在刚刚的搭建过程中,同学们是怎样进行提问的?都提了哪些问题?在听清回答之后又是怎样根据回答来搭建立体图形的呢?请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讲解如何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6﹑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描述方法,再练几次搭建活动,可以试着搭建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第16页第一题。

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右面画“△”)

2﹑课本第16页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一﹑用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

二﹑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篇14: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2教案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

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照过像吗?老师有几张照片,能看出是谁?都是老师,看上去为什么不一样?

2、同学再看看这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哪里拍的?为什么也不一样?小组先互相交流。叫学生试一试站的位置。

小结:拍照你们很有经验,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出不同的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

1、今天请来了企鹅小博士和我们一起学习,高兴吗?小博士最喜欢开动脑筋,专心听讲的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现在每个人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仔细观察,然后给它也拍个照片。(老师示范架起镜头对准小博士,仔细看)

刚才我们拍的照片全放在信封里,请你们打开信封从里面找到你刚才拍的照片,再仔细对照。

1、找到吗?出示照片

看到1号照片的同学举手,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

看到2号照片的同学举手,你又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

1号和2号有什么不同?

3号照片的有哪些同学?看到什么?剩下的同学是看到几号?又能看到什么?

2、你们都给小博士拍了一张照片,现在请大家到每个方向去观察小博士的样子和刚才每个位置拍的照片是一样吗?

3、看到的和照片一样吗?

4、过从四个方向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是的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样子。(板书)

三、比一比

1、请组长拿出一个杯子,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看到1号照片的起立,2号杯子的也起立。他们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观察他们站的位置怎么样?

3、看到3号照片的呢?剩下最后一个图形是谁?

4、出示P43第4题图,(录音:童话故事)小山羊造了一座新房子,听说可漂亮了:红红的瓦、紫色的墙、绿绿的窗。小动物们都想来看看,小松鼠来了,一看,咦,怎么只有红色的瓦呀?小白兔也来了,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只看到一面紫色的、五边形的墙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看到的不同?

四、议一议

1、(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情形不同,所以你想看到某一副图形,就要站在一定的位置。)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什么?从它们的哪些面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板书:前后

左右

前后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的样子,观察时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物体。

3、(出示P41第2题)下面就来观察这幢楼房。这是楼房的四个面的图形,你能说出他们是从楼房的哪个面看到的?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2、3、4)?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篇15: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辨认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拍照、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新装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2.故事引入:星期天,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东东他们就把奶奶拉到了象园,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欢欢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奶奶,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 4引出课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并齐读课题)

2、《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1)让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图猜东西。(每组看的图不同)

从上面看 从侧面看 从正面看

(2)各组交流。奖励游戏中反应最快,最能干的小朋友,(3)把四幅图画连起来想,是什么东西?

(4)讨论:只看物体的一面、一部分时出现不同意见的原因。(5)、师小结:对,我们只观察物体的一部分,对物体的认识就不全面。你能谈谈该怎样观察吗?(要认真、仔细、要看全面、还要认真思考。)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就按照你们刚刚说的方法来观察物体吧

二、构建新知,各个小组观察自己小组的玩具。(一)、本位观察

1、实际导入

小组长们,请你们赶快拿出带来的玩具吧,我们要观察观察。有哪位小组长愿意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玩具长得什么样吗?

2、请每一小组的同学观察玩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观察要求:头不要偏,和玩具一样高,手不要动)(本位思考)

3、请一两个小组做代表汇报一下自己的观察结果。说说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和屏幕上哪张照片是一样的?(课件出示各个小组玩具的图片)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板书:正面、侧面、后面)

4、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内观察的是同一个玩具,看到的样子却不一样呢?(因为每个人站的位子不一样,看到的样子就不一样。)

(二)、换位观察

(选一个小组的同学,记住最开始看到的样子,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换位置 说说你每次看到的和刚才的是否一样)

教师设计提问:你们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的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的是玩具的那一面呢?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三、实践应用、创新发展

1、教学课本68页的例1 小明、小亮、小红、小芳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和相应的图片连一连。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个礼物来(出示玩具房子),想请你们给拍拍照。(1)、你想站在什么角度拍照呢?(老师在来之前也给它来了一些特写,不知刚刚你们照的和老师的是否一样?课件出示图片)

(2)、如果我要拍摄它的全部呢?该怎么办?(生可能会说两种办法:转动玩具房子或者绕着房子转一周)你认为哪种办法更好呢?

如果这是一幢真的房子,你能让它转动吗?

3、巩固新知

(1).课本68页做一做。

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课本70页第3题.同学们,现在你们会观察了吗?其实在咱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熟悉的物体,比如数学书,你观察过吗?有三位同学正在观察他们的数学书呢?这摞数学书的正面、后面、侧面分别是谁看到的呢?请你们连一连。

4、眼力大比拼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的会学习、会倾听、还特别的会思考。下面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们来一个“眼力大比拼”好吗?(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疲劳,中场休息

这节课已经进行了三十分钟了,同学们可能有点累了,下面我们就来休息一下,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课件边播放音乐,边出示图片)

看完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些精美的图片都是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的,2、书上的练习:70页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的知识,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如果时间还有剩余的,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 ↓ 不 形 同 状 位 不 置 同

↙ ↓ ↘

正面 侧面 后面

3、全面观察

刚才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都只是观察到它的一个面,如果我要看到它的每个面那该怎么办呢?

上一篇:爱情换了心散文下一篇:米山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