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用数学文化育人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本文旨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适时渗透、有机渗透、创造性渗透、活动渗透等方法,并用实例进行展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论文 篇1: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摘要】新课改在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数学文化,进而让学生掌握和明确数学文化.本文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分析了数学文化渗透的策略,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渗透的情况

(一)新课改促进了数学文化渗透

新课改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一部分,数学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和归纳总结而产生的数学品质和思考[1].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更好地体现数学内在含义.新课标对数学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明确,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历史、趣味内容、数学家故事等对数学文化含义进行体现.也就是具体的数学教学时,展现数学文化,拓展思维,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二)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情况

21世纪,很多国家都以数学文化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制订课程标准.我国对其很关注,可因数学文化概念进行清晰界定比较烦琐,数学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只有比较浅显的了解,不能有效把握具体教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课堂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数学文化.所以,教学时,数学教师关注数学基础知识讲授,不重视数学文化内涵,导致数学教学欠缺文化教学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对其有效渗透具有促进数学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文化韵味,可以体现数学文化内涵,这是现代数学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数学史了解知识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其中,数学历史是能更好地实现文化渗透的媒介.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对学生合理指导,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含义.数学教学结合数学史实施教学有很多实际例子,如,教学“分数的产生”知识时,教师探寻古代数学知识,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人测量石块的图形,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古人用结绳方式进行长度测量,石块的长度通过绳子结数计算,不够一结时,不是整数,就用分数表示[2].再例如,学习“角的度量”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当作研究者,研究度量的产生,选择相应的度量工具,接着对度量标准实施统一,再进行度量工具创造.这样,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文化具有的含义和魅力.

(二)强化思维锻炼,体会文化含义

数学史有关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媒介可以实现这样的目的.数学史属于数学文化,但是数学文化不全都是数学史.发生相应的数学问题,以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和解决,这种思考方式包含正确思想,蕴含高尚品格,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所以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进行了数学思维锻炼.例如,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思想是重要思维方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能够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和学习中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是数学文化的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效点拨和引导.比如,习题“1+2+3+…+9”的计算,可以和梯形相结合,研究相应的计算方式,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用长方形纸进行绘画和涂抹,研究相应计算方法……每个教学环节实施相关思维渗透,使数学课堂具有趣味性和文化性.

(三)以数学情感显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在研究数学知识时形成的人格品质、思想情感等都是很好的数学文化形式.例如,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你知道吗”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引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对生活的益处,明确数学知识奥妙,了解数学大师所做的数学研究贡献,进而调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创新等,这些更好地体现了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所以,教师要有耐心,要对相关知识精心设计并进行实际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魅力.教师要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和训练,明确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有效把握数學知识和技能,以数学情感和品格作为教学重点,进而显示数学文化魅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是在一些特定课节进行,还要重视在数学模式和风格当中进行有效体现.数学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修养,深入分析和研究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含义,学习和掌握其含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96.

[2]张峰,靳燕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以负数的认识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7(5):138-142.

作者:马小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论文 篇2: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初探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用数学文化育人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本文旨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适时渗透、有机渗透、创造性渗透、活动渗透等方法,并用实例进行展示。

【关键词】数学文化  小学  数学  渗透

【基金项目】滨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建设研究(BJK13520-1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用数学文化育人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数学是理性的、系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对此有许多学者认同并进行了研究[1-3]。小学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只有将数学文化融入与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而课堂教学是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将数学知识的工具价值展示出来,还要把它的文化价值、育人价值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努力探究数学文化,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发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神奇,爱上数学,从而提高学习乐趣,获得精神动力,使数学学习超越知识本身,从而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内涵。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呢?

一、适时渗透

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有许多数学家的故事或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青岛版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讲完一部分内容后,总是在后面附上和这部分内容相关的“你知道吗”,这些内容就是对数学文化的很好的渗透素材,学生通过“你知道吗”可以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等。如二年级上学期教学乘法时,课本53页“你知道吗”就对乘法口诀有个说明,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将其插入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我国的乘法口诀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再比如六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时,课本62页“你知道吗”讲述了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教师可以及时跟学生分享,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有机渗透

小学数学知识蕴藏着演绎、归纳、模型、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如识,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极限思想是一种从有限之中认识无限,从近似当中认识精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自然数”“质数”“合数”“倍数”这些概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数、质数、合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数不完、无穷无尽的;在教学直线、射线的概念时,让学生体会直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伸,射线的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把圓的“弧线”不断细分最终可以看成是“直线”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极限思想。再例如转化思想作为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在学习小数乘、除法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知识,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将小数乘、除法这个新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整数乘除法的旧知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立体图形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更是充分利用了转化这一思想。教师在讲解类似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会着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创造性渗透

数学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强调创造和再创造。如六年级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的物体?

学生答:圆形的桌面、圆形的瓶子盖、圆形的汽车轮胎……

教师:汽车轮胎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椭圆形的呢?

学生:如果设计成那个样子就没办法跑了。

教师:如果汽车轮胎设计成长方形的跑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

教师课件播放汽车轮胎设计成长方形跑动的样子,学生看到后哄堂大笑。

教师追问:汽车轮胎如果设计成长方形的样子,为什么跑起来会是这样颠簸的状态?学生对于老师的追问,用之前所学知识已经不能准确回答,老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学完了本节课你就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啦。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相信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学生,像这样从数学故事、数学文化的角度引入课题,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容易让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中还可以将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相互转化,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趣味化,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例如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可以用切土豆的方法,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亲自进行试验,切一刀后,切出一个面,与这个面垂直方向再切一刀后,就有了一个边,这个相交形成的边,就叫作“棱”……随着切土豆的这个过程,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将面、棱、顶点的知识内容很直观地掌握,也更清楚地看到切出的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与前面所学平面图形的区别。

四、活动渗透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实现真正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数学文化的魅力,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数学活动,充分展示数学的美妙和神奇,引领他们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文化,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精神,启迪科学思维,开拓知识视野。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形式活泼,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参与,基本的活动方式可以是数学游戏、数学操作实践、数学实践应用、数学故事讲述、数学智力活动等。低年级可以设计数学游戏,比如一年级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设计“拿卡片”游戏:同桌两人一组,标有1~9各数的数字卡片,让学生一次去拿两张卡片,并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再比如学习了认识方位“左、右”之后,玩“指鼻子”游戏。除了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做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和家长玩游戏的作业。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巩固了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更重要是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感情、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更融洽。中高年级可以设计数学故事讲述、实践操作等活动,如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圆柱,等学了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了《年、月、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历。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一个钟表模型等。这种操作实践性作业学生要做、要量、要算,既动脑思考,又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所有活动要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开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五、问题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走神,所以教师要始终将问题贯穿于对学生的教学中,以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设问题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努力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运用到数学方法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发现和掌握规律,最终达到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目的。如教学《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去感受圆这一平面图形的美,进而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课堂上,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和其他直线图形相比,你觉得圆美在哪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可是,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或者椭圆也是由曲线围成的呀,和它们相比,圆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圆看起来更光滑、更匀称)“除了外表光滑、匀称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原因,让圆成为最美的平面图形?”“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与圆的美有什么重要的关联吗?”(事实上,正因为半径处处相等,才使得圆具备了一种无限对称的和谐结构,美因此而生)一连串的问题,看似都在探寻“圆为什么是最美的平面图形”,但探究的最终结果却指向了圆的内在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构成的圆的和谐结构。至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美的体验,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了具有浓郁文化气质的数学课。

六、总结渗透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六年级教学《圆》这节课时,在课堂总结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恣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这样的课堂总结,既让学生对圆这一完美图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了解。

数学文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学+文化”。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使学生领悟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的文化价值必显露无遗。知识和方法是载体,是数学的文化價值赖以彰显、实现的母体和根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文化观念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多种途径渗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需要教师掌握各种有效方法,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也不能喧宾夺主,要将学习的内容和渗透的数学文化有机融合,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提升、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关注数学精神品质的有机渗透。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根据实际而定,因内容而定,因教学的时间而定,这样才能让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翠梅,任荔.《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2012(16):111-112.

[2]戴耀亮.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0):65.

[3]林玉芬.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速读(上旬), 2018(5):145.

作者简介:

弭冬梅(1975年11月-),女,汉族,山东省惠民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弭鲁芳(1975年3月-),女,汉族,山东省惠民县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动力系统。

作者:弭冬梅 弭鲁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论文 篇3:

基于“互联网+”理念下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结构面临着重组和革新,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而这也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小学数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展开了探析,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就“互联网+”背景简要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以期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引言

从概念视角上来说,数学文化就是指一个数学知识身后所蕴藏的相关文化与知识背景,将这些内容渗透在数学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是一种拓展知识面的方式,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致和积极性。在引入数学文化的课堂上,学生能够结合其内容,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索和思考,这亦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伴随“互利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就此教师可借助这一优势来进行授课,用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旨在于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数学发展史

在“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受到了教学人员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高效、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该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即其可以通过影响、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呈现相关知识。在此之下,学生的感官就会被很好地刺激,而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和运用,提高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便于更好地渗透数学文化,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该课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计数活动的发展过程,帮助小学生认识是如何从“加法”转化为“乘法”的。即简要介绍从实物计数到乘法计数的历程,并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符号,如以“3+3+3”为例,帮助他们了解这个式子的规律,就是3个3相加,即能转化为“3×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立体的认识“乘法”,加之数学发展史的渗透,更是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乘法”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数学知识点。

二、结合网络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需求亦在随之更迭,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数学教师需要利用网络技术,结合基础内容来适当地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该方式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锻炼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克和千克”这一数学知识时,基于该课内容相对抽象化,学生仅通过课本的表述难以了解什么是“克和千克”。就此,教师便可借助网络技术来拓展该课教学内容,将其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案例来学习这一计量单位,并理解其中的涵义。即通过网络技术搜索一些和该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对此内容产生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融入一些生活案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让学生理解什么“克和千克”,以及其在实际当中的运用价值。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而这也向学生提出了一定的思维要求。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多知识并非直接得出,而需要通过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才能得出结果,就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数学思想,以此既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且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角的大小、角的边长等内容,这些都是小学色初次接触的内容,故在学习上会相对吃力。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该课内容制作成为动态化课件,引导学生认识角大小的规律,使其明白角的大小和边长是没有关系的,同时再通过动画形式展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以此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化思维。通过该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和转化,能够帮助他们深入到相关知识的探索中,加之动画的演示能够使其清晰了解角的形成和变化,继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总结

综上,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影响,教学方式产生了转变和创新,将信息化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已是发展趋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信息化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内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总之,利用互利网技术有助于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亚琦.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21(7):1.

[2] 向思.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數学文化 的实践与探究[J]. 明日, 2019(9):1.

[3] 丽 刘.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J]. 教育研究, 2020, 3(8).

作者:蒋倩

上一篇:农村环境检测与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房地产行业五力模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