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2024-05-09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共10篇)

篇1: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陈丽华

【摘 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也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关键词】兴趣;语言艺术;教育方法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枝莲,闫桂琴。《中学物理教学论》

[2]理查德・迈耶,严文藩。《科学教学心理学》

篇2: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

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

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

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 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只有重视实验, 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 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 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 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 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 发现水并不流出, 纸片也不下落, 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 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 使学生产生悬念, 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 学生情绪高昂, 注意力集中,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根据欲讲内容, 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例如, 在讲动量和冲量时, 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 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 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 教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

又如, 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 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 按照常规认识, 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 水必往下洒, 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 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 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 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 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 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 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例如, 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 人站着不动, 然后放手, 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教师担心, 生怕摆球会碰到教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例如, 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 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 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 一定会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 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 才能够接到“绣球”, 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 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 而且也记得牢, 直到几年后, 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 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 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习, 增加“实用时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 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1. 教师教学时语言要生动风趣,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 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 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 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 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 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 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 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 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 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 你爸爸则让你一个人外出。”

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 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 当人踩上去时, 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 你想拔出腿来, 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教学生动风趣,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 在讲势能时, 可问学生, 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 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 若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来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 “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 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 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授课时, 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 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记得牢。

例如, 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 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 讲完后, 学生们先是一楞, 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 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 教师授课时, 要有丰富的情感, 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 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 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 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 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 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 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 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 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 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 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 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 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4.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 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

通过举例,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 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 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 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 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5.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 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积极性。其实, 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 相比之下,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 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 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 创设更多的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 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 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 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 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 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 精心设计测试题, 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 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 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 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 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 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 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 两人追赶问题, 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 使学生忍俊不禁。

篇4: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第一,提升个人魅力,感染吸引学生。教学原来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融洽的师生情感做基础。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学好物理的兴趣,产生一定要学习好物理的信念。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渊博的其他知识,比如你很精通维修电器,或者在上课时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觉得新鲜、好奇,对老师很钦佩,这样可加深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教师要有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大小。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一句幽默的话语,即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像“调味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3、老师要有对学生深厚的感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学习上的伙伴关系,不要过分地强调师道尊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其感受。另外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和挖掘。

第二,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能使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而且把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第三.留心观察生活,感知物理规律。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本身就很有利于培养兴趣。教师如果能把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认识这个美丽世界,学生就会体会到物理学习的无穷趣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碰到和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

如有时明明看见公路远处“有水”,虽很快接近,却发现水已经“蒸发”了,这类似于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再比如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空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只有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明显的一部分光才有可能到达地面。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有用自己已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感,当问题得到解决后更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发和巩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第四,讲述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充满奇幻色彩的学科,她本身就是一部辉煌的人类发展史。在教学中积极贯穿学科教育,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的物理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在引入新课时,可以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二千米高空飞行是,从脸旁抓住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让学生感到好奇。为了弄清楚,他们就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

五、丰富业余知识,注重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 ,使物理课堂更具趣味性

新时代的老师,再也不能象以前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化的多元化和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为人师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知识,博采现代科技的应用,才能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针对学生比较关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把物理教学与此联系起来,肯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成为学习动力。如在教授超重失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神州六号发射和杨力伟在太空中的生活录象,并做适时讲解;在讲授圆周运动变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以嫦娥一号奔月过程为例进行教授。带着学生走进神秘的宇宙中,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5: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摘要】初中物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物理教学要想取得好的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这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兴趣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物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该如何开展好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更好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一句简单经典的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关注度还不够,做的还太少。尤其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往往只追求分数,过分片面的追求最终的效果,而忽视了其他,忽略了过程,忽略了学生,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更不能有的放矢的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虽然对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认识,但片面认为学习兴趣是需要学生自己培养的,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缺乏主动介入,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错失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这也让我们的教育一再陷入发展的瓶颈,而找不到有效的出路。

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物理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而且生疏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对物理有足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而教师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长期下去,很多学生会失去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很难坚持下去学好物理。甚至有些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我们的教学效率。可以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是一个很严峻很现实的问题和要求,只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少不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但关键的还在于学生自身,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总体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也逐步增强,已经萌发了初步的自主意识,好奇心相对而言比较强,稳定性相对较弱,如果合理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碰到挫折和困难时,如果教师对其引导不适当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初步的学习套路,但还不太系统,同时,不同的学生又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学习上基础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摆脱学习是硬性任务、是沉重负担的意识,不自觉地被深深吸引,激发其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在参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生活化情景的重现、设问式的开篇等等都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多媒体导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的空间。

(二)注重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已经越来越注重教学的过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目标,可以说更加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激发兴趣就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积极情感因素,对于处在成长的黄金期和敏感期的初中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方法不是批评,而是有针对性的激励。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教师的关心,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表现机会,并及时给予态度诚恳、内容明确的肯定和方向明确的目标,通过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延伸课堂,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效果是关键的,但仅仅是课堂教学还是单薄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兴趣,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增强学习乐趣。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初中物理课程是典型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通过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的生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实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充满趣味的、新奇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物理学科也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和物理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比如,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多用设问,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注重诱导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从难度小的实验开始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篇6: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篇7: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和“三爱”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等。例如,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及数学家祖冲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同时,在讲授知识时,教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通过自然数、分数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通过正比例与反比例、加与减、乘与除的变化,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素质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教授过程,而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并让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如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学习,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找出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有计划地逐步教给学生。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要找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教师再通过枚举法,验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另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想“的方法和”做“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考虑,理清思路,使问题的解决更快、更合理、更准确。

三、注重教学氛围,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可应用适当的比喻、适度的夸张、风趣的实例、得体的手势、丰富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通过反馈、矫正,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巡视、课堂演板、作业批改等途径,及时搜集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力争保证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另外,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动中领悟知识。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我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算出三角形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其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学生至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遵循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才想学、爱学, 才能学好, 从而用好物理。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1.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 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 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 发现水并不流出, 纸片也不下落, 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 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 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 放入一条小金鱼, 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 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 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 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 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 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 使学生产生悬念, 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 学生情绪高昂, 精神健旺, 注意力集中,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根据欲讲内容, 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 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 可以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 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 按照常规认识, 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 水必往下洒, 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 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 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 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 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 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 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 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 人站着不动, 然后放手, 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 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演示实验, 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习, 增加“实用时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1. 生动风趣,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 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如在讲楞次定律时, 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 当人踩上去时, 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 你想拔出腿来, 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 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 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 在教室里显得很挤, 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例如, 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 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 讲完后, 学生们先是一愣, 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 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 教师授课时, 要有丰富的情感, 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 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 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 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 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 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3. 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 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 为了验证天电 (闪电) 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 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 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 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 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 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 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 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 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 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 当通电抽水的瞬间, 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 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他思索, 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篇9: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一、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學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三、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例如,一位物理教师讲“物体的导热性能”时,她拿出一块手帕,用手捏紧,然后划着一根火柴烧手帕,烧了一会,手帕烧不破。这是为什么?学生们议论起来了。这时老师从手帕里拿出一枚硬币,问大家道理何在?这样有趣的实验,比起简单地在黑板上写上“物体的导热性能”几个字,然后讲解一番,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0: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南雄市梅岭中学

龚模洲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于物理教育新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主要是总结了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从课堂上、实验中、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阐述如何激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兴趣的主要因素;创设环境增强探究能力;推动力;大胆遐;利用培养实验能力。

正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人形容行走蜀道的艰险,作为基础理论的初中物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甚感吃力,颇有蜀道之感,甚至望而生畏,丧失学习信心。而学生的成效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摆在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得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新编的物理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是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只有学生了解的东西才能激发起其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新的知识,因为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赋予抽象内容的生动情节,去讲授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一)、把握起始课。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起始课。因此,对这种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6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4.天女散花(同电相斥现象)。5.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此外,还可以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杯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兴趣盎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

(二)、创设一些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往往会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气体压强”一节中,对于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强学生都能较明显看得到或感觉得到,而对于气体压强产生极其威力学生却不易感觉到。我们在这节中特意安排了一系列“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我首先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觉得奇怪:鸡蛋比广口瓶的平口要大,它是 怎么掉进去的?况且是鸡蛋完好无损的。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接着老师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最后,老师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还是大气压大显神威!这就是神奇的物理、这就是物理的奥秘、这就是物理的魅力所!这样一来大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安排了一系列实验 “巧断竹筷”、“水蔓金山”等。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以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 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刚刚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就是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指出新的思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浓厚的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 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三、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

《读者》杂志2004年第20期发表了冯音捷、阎庚函的文章《人的情感规律》,这篇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情感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作用,对应于新课标,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的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对于人来说,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鼠如此,人更如此。人的情感丰富复杂、时时存在,所以,人的情感对人行为的控制力更大。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和避免痛苦的情感。这是情感把握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教师要想让学生去努力学习,就要利用这个规律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比如,你的学生完成了一项任务、做对一道题目、有了新的想法,你就要把心中的欣喜表达出来,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使学生愉快。你把愉快的情感同你想要的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你想要的行为就会延续。反之,如果你虽然心中欢喜,却无法联系和延续。

四、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高也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距,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却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

有的学生学过简单机械后就问教师:是不是越省力的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就越高?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表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 联到被测电路中?如果电压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努力提供思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常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五、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把自己所得有限的知识与生活中各种事业联络起来,并且形成一种能力,把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生平所做的一切事业上以收成效。他们的态度和兴趣养成后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消灭了。”①从现代教育控制论观点来说,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必要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能经常得到反馈的激励,提高和巩固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① 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24页 ② 张民生主编的《中学物理教育学》。

上一篇:闽南科技学院论文格式下一篇:西柏坡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