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2022-12-09

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 偏重灌输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的。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应该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与同志们商榷。

1 转换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开展呼唤新的教育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1.1 以自主学习为基础,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地理课堂教学不要搞成一言堂, 那样就使课堂失去了学生参入的契机, 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 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 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三, 要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自觉、自愿、主动的学习活动中, 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自主发展。

1.2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提高教与学的深度

现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也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 例如“数字地球”的概念刚刚出现, “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概念又呼之欲出。信息资源在开发资源、改善环境, 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二者要统一, 只能是用信息技术来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要求通过收看相关电视节目, 如D I S C O V E R Y (探索) 等, 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 P S的功能;用电子地图 (网络或光盘形式) 查询城市、交通、旅游等信息, 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更加重要, 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使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多媒体教学, 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今后有条件还可以利用“3 S”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和探究。

1.3 以探究学习为主线, 培养创新品质

传统的教学, 大都按照原有程序进行, 往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象只是表面理解。不去追求地理事象的本质, 对书本盲目的遵从, 不敢对教材或教师提出大胆的疑问, 思考问题粗心大意等, 直接影响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其实地理课的学习不只是单纯知识的识记, 还应鼓励探究, 引导创新, 甚至引入实验进行探究。例如高中地理中讲到气候、季风的时候, 经常提到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感到迷茫, 经常要问:“什么是海陆热力差异?”。“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不直接回答, 而是让学生猜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可能海洋升温比陆地快, 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可能海洋升温比陆地慢。我就使着问“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解决呢?”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取两个烧杯, 一杯放水, 一杯放等量的细砂, 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 过一定时间后, 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在阳光下晒30分后, 当时细砂的温度为45℃, 水的温度为3 7℃, 移到室内1 0分钟后, 细砂的温度为3 1℃, 而水的温度为3 5℃。水温度变化是2℃, 而细砂的温度变化是14℃。经过观察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沙要小, 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然后深入探讨, 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分析探究, 学生明白了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砂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而砂石的比热小, 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 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 而细砂升高的就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创造,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正确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品质。

2 读图用图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图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常以图设问, 培养学生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2.1 原图设问, 即以课本原图设计相关问题

在以原图设计问题时, 既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 又要针对学生易忽视的知识信息, 同时还要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例如:在教“地球公转示意图”时, 笔者就设计了以下问题: (1) 在图中标出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 (2) 图中A、B、C、D四点各表示什么日期, 什么节气? (3) 如果将图中太阳向C点靠近, 行不行?如果可以, 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请在图中标出来。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 使学生据图看书, 而且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2 变图设问, 即将课本插图恰当变化后设部或将课文内容转换成图后设问

变图有三种方式:局部图设问, 即截取教材原图某一局部, 或是去掉教材原图某些信息。据这种图设问, 既要围绕图中信息和教学目标, 又要有新颖性和集中性。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太阳系模式图, 世界气温、气候、洋流、自然带的分布图, 中国的资源、能源、农业、人口、工业、城市的分布图等, 都有可以采取这处方法。转换图设问, 即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将教材原图换成新图, 或将曲线图转换成点状图, 而后据图设问。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多以侧视图、俯视图、曲线图、正面图或立体图出现, 它们都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转换。

2.3 引图设问, 即根据教材内容引进课外相关图表设问

引进的图应主题鲜明, 符合文章, 并讲求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讲世界人口问题、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大气和水等污染时, 就可以分别引进各种漫画图、景观图。通过这些图,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学生对图和问题都十分感兴趣, 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 学得主动、轻松, 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和创机关报能力, 效果甚佳。

3 注重实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变课堂静态教学为动态的课堂教学

丰富课余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或开办地理小广播、小墙报;或师生一起制作、改进地理教具等。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发展地方经济的小型辩论会, 评价当地的环境质量, 开展当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这样放手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 而且能有效地扩展地理教学手段。

3.2 变闭合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

以往的旧教材, 偏重于理论, 应该注重了地理学科的实践, 具体的做法有: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 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 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用性的范围, 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地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是好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 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

摘要:能力与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培养要求, 本文从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地理图标的运用和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分析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能力,方法

上一篇:我国服装制版行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研究下一篇: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