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2024-04-15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精选11篇)

篇1: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英语阶梯式教学法

阶梯式教学法也叫做“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十字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从我国国情出发,汲取了国内外英语教学法的长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注意结构与功能结合,听说与读写并重,实行“提前略学——实践提高——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途径。

这一方法之所以叫做阶梯式教学法,是因为一切教学活动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像登山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攀登,可以顺利地登上顶峰。“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阶梯,例如,学好语音为学习词汇创造条件,学好语音、词汇和语法又为阅读扫清障碍。此外,“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五项教学活动都是阶梯式安排的,例如,语音教学有“音素——拼读——规则——实践”阶梯,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有“略学——复现——细学——活用”阶梯,阅读教学有“合——分——合——分”阶梯,写作教学有“词——句——段——文”阶梯等。

阶梯式教学法主张用规律指导实践,因此,其核心是“提前略学”和“举一反三”。“提前略学”是指每项学习活动的第一步都要提前略学该项目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实践。例如,学语音先略学字母在单词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践,“举一反三”地运用规律,可以使学生全面提高听、说中的读音,学词汇先提前集中略学单词词义,学语法先提前略学新语法项目的结构形式等。通过提前略学和初步实践,再对规律作系统总结,可以使学生对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此、读、写能力并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真正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用阶梯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效,是省时高效的好方法。

篇2: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阶梯式教学的意义

(一)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而阶梯式教学方法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激发每一位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指导小学生利用数学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展现数学教学的全面性、实效性。

(二)促进学生水平的全面提升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针对性地教学模式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的魅力,在不断的课堂练习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每一位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解决“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学优生”,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梯式教学的应用

(一)学生水平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小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数学考试成就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阶梯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成绩较好的一些小学生划分为A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指导他们学习一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展现丰富数学思维的“开放式”数学内容和练习题目。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B组,主要是指导他们在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计算和解答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而一些数学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划分为C组,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深入掌握,学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习题。

(二)教学模式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数学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阶梯划分。在一节数学课堂中,既要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要有“培优辅差”的环节。对A组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疑问—探究—答疑—总结”为主的教学模式。B组为“习题练习—反馈教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C组主要为“基础知识讲解—循环指导—尝试成功—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要求C组学生能够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回忆,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要求B组的学生在掌握C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够快速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习题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A组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为学生布置更多的“开放性”练习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并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三)教学评价分阶梯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加深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查,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查之后,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学生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对A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竞争式的评价方式,严格要求他们,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问题。B组的学生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赶超优秀学生。C组学生主要要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要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表示赞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三、总结

篇3:“阶梯式作文教学法”初探

关键词:阶梯式,仿写,起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训练过程, 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堪忧。我认为, 这个训练过程是艰辛的, 他要求我们平时一次一次扎扎实实、环环相扣的写作练习。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潜心对作文教学进行了“阶梯式作文训练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详细阐述:

阶梯一: (扶着走) 仿写, 作文起步的阶梯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一种模仿范例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 是写作者仿照他人的文章, 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俗话说“熟能生巧”, 任何技能都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后才变得得心应手, 写作也是如此。

1.读, 感受别人的写作。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中第三至五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 “日月潭为什么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作者从哪些方面、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作者描写清晨日月潭湖面上的薄雾、天边的晨星、山上的点点灯光;中午太阳高照时日月潭周围的建筑物;以及雨天日月潭周围朦胧的景物, 通过这样多角度多画面的描写。日月潭优美的风景就立体地承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日月潭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所在了。我抓住契机激发学生“作者到日月潭一游, 就能把日月潭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对生养你们的家乡, 长在家乡的你们也能发现它的美妈?哪些地方相象?仿照上面的句子先说一说, 能再具体写一写吗?”

2.说, 模仿别人的写作说出家乡的美。“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愿望, 浓厚的写作兴趣, 比任何方法、任何技巧都更有效。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日月潭那样有名, 但在我的心中它却胜过日月潭, 不信你看, 我的家乡有连绵起伏的群山, 树木茂盛, 山间泉水叮咚, 溪水潺潺, 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一条条公路像巨龙盘旋在山腰, 当你坐在汽车里在山间行驶, 就像在绿色的大海中航行。清晨, 打开门窗清新的花草树木香味迎面扑来, 沁人心脾, 使人精神倍增。傍晚天边的彩霞给大山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绚丽无比。要是遇到下雨天, 你看整个大山就象穿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 山上的树阿, 房子阿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写, 模仿别人的表达方法写出家乡的美。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在兴趣中提高能力。在我的不断努力下, 学生们的写作动机日趋强烈, 学生学得轻松, 写得自如。很快写出了以《美丽的家乡》为题的作文。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写家乡的美景。

阶梯二: (引着走) 寻找素材的阶梯

阶梯本义是台阶和梯子, 用来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作文阶梯式训练是一种教师提供范例和写法 (即台阶和梯子) 让学生模仿借鉴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写作的特长或技能的训练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语文的人和编语文教科书的人, 都要弄明白究竟该教会学生哪些本领, 这些本领该有哪些项目, 这些项目哪个该排在前, 哪个该排在后, 哪些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要合理地设计出序列来。

掌握写作素材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最基础的工作, 也应该是作文训练这个阶梯的最初。就学生而言,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经历, 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写作的素材。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的目的性不强, 所积累的素材也是零碎而杂乱无章的, 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选择阅读的范围, 学会整理所积累材料的方法。

阶梯三: (指着走) 口头表达的阶梯

“阶梯式作文教学法”, 顾名思义, 就是在作文训练中, 从素材的积累、基本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 遵循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

学生有了绘画想象的基础, 我再结合作文课的时候充分运用媒体图片教学, 效果明显。首先向同学们阐述汽车的发展史:最早的马车、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最早的蒸汽车、1907年生产的汽车、1922年生产的汽车……一直讲到现在的汽车, 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的轨迹,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 堵车现象严重, 噪音、尾气污染, 交通事故等。具不完全统计:拿一辆汽车来说, 它的喇叭鸣声最高可达158分贝, 足以致人耳聋;它排放的尾气有害颗粒约达10000余/立方厘米;每天有800余人丧生在车轮之下……“大家看到一幅幅心惊胆寒的画面, 听到一组组生硬冰冷的数字, 你们在想什么?”从而启发学生想象更安全、更环保、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汽车, 把自己心中未来的汽车说给大家听听?

篇4: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阶梯教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加上初中数学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的知识逐渐增多,学生间的差距就更容易拉大,再加上我们现行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如果按照中等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了“阶梯式”教学法,下面就初中数学“阶梯式”教学法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阶梯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对其实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优等生,第二组中等生。第三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条块重新排位。每半个学期测试后进行一次调整。其最终目的是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三个组分别采用“放”、“领”、“扶”的策略。“放”就是对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领”就是采用半“放”半“扶”的策略。尽量给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其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成功。“扶”就是加强面授指导。进行“单兵教练”。

二、备课分层

每次备课时,按三类学生实际情况备课,各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组除要求切实掌握课本内容外,适当补充拓展探索内容。第二组要达到教材的要求,并略有补充。第三组只要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加强基本功训练,并在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其要求。这样虽然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有三类不同的教学要求。

三、课堂教学分层

对于第一组,课堂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精心安排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点拨主要是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和关键,深入探究,发现其规律。对于第二组,要适当引导,进行探索,要检查他们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典型错误当场评讲。对于第三组,要加强针对性,主动提问督促他们完成任务,耐心进行个别辅导。

由于第二三组同学的学习程度相近,课堂活动就可以加强针对性,灵活运用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教材本身叙述完整、学生感性知识充分的。像统计初步、概率初步等,可采用“阅读指导型”对他们进行教学。1布置阅读提纲,帮助学生抓重点。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辨析概念。3督促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教师精讲。4通过练习检查效果。对于学生能自己动手、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内容,不让学生看书,采用自主探索的教学,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设计的练习应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层次性,既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为其设计指点迷津的“基础题”,又要为第一组学生安排体现思维灵活和创造性的“发展题”。“发展题”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作业分层

对于布置作业,教师们传统的做法是一刀切,全班每个学生做同一份作业,严重地阻碍学生在作业中的情绪体验,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把作业分为三类。对于第一组,课本上有些题可只看不做,习题中的生题要做,专门布置一些多变化、能创新的习题。对于第二组,布置课本上必要的习题和一些有变化、多思考、能运用的习题。对于第三组,只要求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补充一点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这样就可以解决以往统一习题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五、测试分层

把同一份试卷分成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察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考察技能训练,第三部分考察灵活运用的能力。每部分均分别计分,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可按自己掌握的不同程度,任意选择层次做题目,这样可以分层测试,可以避免低分对第三组学生的心理挫伤,激励心智,不断加压,求得上进。

六、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基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和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对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同学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篇5: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浅谈克服游泳初学者心理障碍的阶梯式教学法

游泳初学者的.心理障碍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克服游泳初学者心理障碍的阶梯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的掌握游泳技术.

作 者:周蕤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刊 名:硅谷 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5 关键词:游泳   心理障碍   阶梯式教学法  

篇6: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王恒礼

论文摘要: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梯式推进”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①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② 张汉珍 《政治课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教学论文 2005年5月

篇7: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

1990年,我市率先进行义务教育(人教版,六・三制)初中数学教材(下称新教材)试验。我们发现,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下面简介该教法的一 些原理与做法。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实验五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届实验班实验前均为同年级较差的班级,但是,1993年和1995年毕业的学生,合格率均为100%,人均分高于市15.4分和18.6分。尖于面不断扩大,毕业时,达40%以上,在市组织的两次数学竞赛中,实验班有两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实验班只有32人)。

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毕业总合格率均高于对比班,在实验阶段无一人违纪。

篇8:体育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阶梯式教学法的内涵

阶梯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 按体育教学的固有规律, 合理地组合教学形式, 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实现体育锻炼目的一种教学途径。我们的体育教学其功能和竞技体育是有所不同的。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使学生掌握体育文化、伦理、技术、技能、组织与裁判、交际公关等能力并养成一专多能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的科学方法, 能为今后自己的锻炼开运动处方, 使自己的寿命得到延长。基于这样, 学校体育教学就必须有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法。而我国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一般采用强身育人法。主要强调锻炼, 而忽视了体育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再就是以兴趣为中心的兴趣教学, 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 忽视方法、能力、素质的培养, 没有把每一个学生的锻炼和学习兴趣全部激发出来。

由此可见,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项目受时间、季节、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是一个模式, 但总的趋向是一致的。所以, 客观情况迫切要求新的教学法来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阶梯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阶梯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它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实效功能。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同智育教学一样一阶段接一个阶段的提高, 符合教学规律。应用阶梯式教学法, 使学生都能达到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而且强化了学生对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概念。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始终保持紧张、舒心、愉快的心理过程。学会了运动技能又掌握了锻炼的方法。使学生一步步地掌握了体育教育的真正内涵, 理解了体育绝非是玩玩的事情。阶梯式教学法, 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从局部到整体, 从枯燥到兴趣, 、从被动到主动, 从导控到自控, 全面达到一个新阶段。阶梯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 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实践的机会。使教学和竞赛、练习和锻炼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阶梯式教学法无论从系统上还是从控制上, 都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为增强学生体质和终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途径。阶梯式教学法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研究。

三、阶梯式教学法的实施

基于上述情况, 我们研究了从整体出发, 满足学生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转化。从而设计了阶梯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的主要依据是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把体育课时客观而科学地划分为七个教学阶段, 从而形成了一个阶梯式的教学层次。学校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系统、有层次, 由基础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教学体系。从而也证明了体育课也是一门严谨而系统的教学课程。

1. 技术、技能教学

技术、技能教学是根据学生必须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一要求而安排的。过去教师在一节课上既要学生学会动作要领, 又要通过练习来提高密度。这样的兼容教学, 学生一方面没有很好掌握技术、技能、又没有提高锻炼效果。教师既要考虑传授又要安排锻炼。两者时常不能很好地兼顾。我们知道智育教学尽管和体育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两者都是双边关系。前者, 教是为了练, 练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体育也是一样, 教也是为了练, 而练是为了掌握要领, 更好地促进健康。智育教师没有一位不教先练的。体育也不能先练后教。而体育的练包含两层作用。通过练可提高技术、技能, 也可提高身体健康。这是体育教学练习的两重性。在这一时期, 练习的两重性是有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在教学时期的练习我们说掌握动作要领, 是主要的。实践也表明这一时期的练习由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在学习上, 其心率的搏动是平缓的。所以把占20%比例的学时集中起来。全面教授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的动作要领, 使每一位学生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上达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为以后的身体锻炼和教学打下最基本的体育基础。

2. 竞技教学

学生有了体育基础, 身体锻炼的效果也提高了。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会运动, 要跑会跑, 要跳会跳, 要打球能进场, 克服了过去强手打球别人看的毛病。这一时期, 我们的教学要积极地过渡到竞技教学。竞技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竞技心理特征提出的。把参加体育课的学生按素质和技术的强弱搭配成A、B、C、D、E组成以班为单位分别进行小组或班级的身体素质对抗赛和球类循环赛。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技术、技能。教师在这一时期, 主要把握住教学的主方向。以锻炼为主, 以纠正错误动作为辅, 提高教学密度。竞技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素质项目的厌倦和学技术时的粗糙。这时学生表现出以集体为荣, 争分夺秒。使技术、技能和锻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热情。为培养学生具备多种体育能力做充分的准备。

3. 能力教学

在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把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转移。在教学密度达到教学要求后, 就应积极开展能力教学。能力教学, 教师要敢放手, 尽量让学去组织竞赛、担任裁判, 反复实践, 多向学生鼓励, 耐心地启发和教育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锻炼、工作中的作用。准确地指出学生的不足, 把运动技术、战术、裁判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并加强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育他们学好体育知识, 强化体育文化, 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4. 能动教学

由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增强, 必然导致学生体育修养的提高。在进入能动教学期间, 教师要妥善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他们个性、意识、兴趣。这时, 可按他们的兴趣做一些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使学生体验到在智育课上所得不到快乐。使教学趋于完善化, 并达到自控程度。这种教学充满了生机, 学生愿听讲, 爱锻炼, 易接受指导和纠正。能动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体育的极大热情。它开展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兴趣教学。因为能动性的程度还需要教师的掌握和控制。任何教学阶段都是不能离开教师的。

5. 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是为选项教学作准备的。兴趣教学可为教师提供选项的依据, 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教学学时不宜过长。但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 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创造一些条件来完善这种教学。因为兴趣教学是能动教学的延续, 是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的体现。没有这两种教学, 选项教学就开展得不好, 会把一部分学生的真正爱好所埋没。因此, 兴趣教学在阶梯式教学法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 选项教学

兴趣教学可满足学生的兴趣心理需要, 而在兴趣的项目上往往表现不求甚解, 在技术、技能上不求提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选项教学。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学生选项。选项的项自要尽可能满足一部分人的爱好。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等。 (但要有所侧重) 、加强训练式教学、但不可忽视素质练习。

7. 处方教学

阶梯式教学法的最高层次是处方教学。处方教学是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以及身体素质和体育手段掌握的程度, 给自己或他人建立合理的、能达到身体强健或康复的体育锻炼或恢复的科学方案。这一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 理解体育锻炼的超量恢复、运动价值阈等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所以, 教师要全面而反复地把处方的规律、方法、要领、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在解剖、生理、心理上、对人体机能的作用等仔细地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运动处方是长期教学和学习的结果, 是运动实践和理论的升华, 学会运动处方, 可终生指导体育锻炼。运动处方虽然可以修正, 而一旦错误执行, 会给健康带来损害。运动处方的制定涉及到时间、条件、季节、环境等变化。因此, 制定处方时且要慎重, 需全面考虑才能确定并实施。处方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 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和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1]翁惠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职业时空, 2008 (10) .

[2]胡江华.高职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探析.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篇9: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 阶梯式教学法

当今,高校体育的主要问题反映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这一课题上。围绕这一课题,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初步认为阶梯式教学法是体现多种教学效果并能实现大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科学教学法。

什么是阶梯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按体育教学的固有规律,合理的组合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实现体育锻炼目的一种教学途径。进入大学后要在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体育原理、掌握体育的本质和规律,让它为今后一生所服务。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文化、伦理、技术、技能、组织与裁判、交际公关等能力并养成一专多能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的科学方法,能为今后自己的锻炼开运动处方,使自己的寿命得到延长。我们经过追溯研究后发现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受时间(年龄)、季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项目受时间、季节、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是一个模式,但总的趋向是一致的。所以,客观情况迫切要求新的教学法来满足现实的需要。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研究了从整体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转化。从而设计了阶梯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的主要依据是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把两年的必修体育课时客观而科学的划分为七个教学阶段,从而形成了一个阶梯式的教学层次。这七个层次分为:基层:技术、技能教学(学时比例20%);二阶:竞技教学(学时比例20%);三阶:能力教学(学时比例10%、);四阶:能动教学(学时比例10%);五阶:兴趣教学(学时比例10%);六阶:选项教学(学时比例15%);七阶:处方教学(学时比例15%)。

可以看到这七个教学层次是相互联系的,形式犹如阶梯形状。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系统、有层次,由基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教学体系。从而也证明了体育课也是一门严谨而系统的教学课程。其七个教学台阶的功用与教学效果分别阐述如下。

1、技术、技能教学是根据大学生必须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一要求而安排的。体育教学中,教是为了练,而练是为了掌握要领,更好的促进健康。体育不能先练后教。通过练可提高技术、技能,也可提高身体健康,这是体育教学练习的两重性。在这一时期,练习的两重性是有主次的,在教学时期的练习我们说掌握动作要领,是主要的。实践也表明这一时期的练习由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在学习上,其心率的搏动是平缓的。所以把约20%比例的学时集中起来。全面教授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的动作要领,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上达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以后的身体锻炼和教学打下最基本的体育基础。

2、学生有了体育基础,身体锻炼的效果也提高了。这一时期,我们的教学要积极的过渡到竞技教学。竞技教学是根据大学生的竞技心理特征提出的,把参加体育课的学生按素质和技术的强弱搭配成A、B、C、D、E组成以班为单位分别进行小组或班级的身体素质对抗赛和球类循环赛。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技术、技能。教师主要把握住教学的主方向,以锻炼为主,以纠正错误动作为辅,提高教学密度。竞技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对素质项目的厌倦和学技术时的粗糙,为培养大学生具备体育多种能力做充分的准备。

3、在培养大学生积极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把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转移。在教学密度达到教学要求后,就应积极开展能力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要敢放手,尽量让学去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反复实践,教育学生认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在锻炼、工作中的作用。

4、由于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增强,必然导致大学生体育修养的提高。在进入能动教学期间,教师要妥善的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他们个性、意识、兴趣。这时,可按他们的兴趣做一些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使大学生体验到在智育课上所得不到快乐。使教学趋于完善化,并达到自控程度。这种教学充满了生机,学生愿听讲,爱锻炼,易接受指导和纠正。能动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体育的极大热情。

5、兴趣教学可满足大学生的兴趣心理需要,而在兴趣的项目上往往表现不求深解,在技术、技能上不求提高的现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的进行选项教学,在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大学生选项,建立大学生运动等级制度、提高训练、锻炼效果。

6、阶梯式教学法的最高层次是处方教学。处方教学是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身体素质和体育手段掌握的程度,给自己或他人建立合理的、能达到身体强健或康复的体育锻炼或恢复的科学方案这一教学,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理解体育锻炼的超量恢复、运动价值阈等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所以,教师要全面而反复的把处方的规律、方法、要领、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在解剖、生理、心理上、对人体机能的作用等仔细的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运动处方是长期教学和学习的结果,是运动实践和理论的升华,学会运动处方,可终生指导体育锻炼。运动处方虽然可以修正,而一旦错误执行,会给健康带来损害。运动处方的制定涉及到时间、条件、季节、环境等变化。因此,制定处方时且要慎重,需全面考虑才能确定并实施。处方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和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和最终结果。

阶梯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它对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实效功能。并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智育教学一样一阶段接一个阶段的提高,符合教学规律。应用阶梯式教学法,使大学生都能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而且强化了大学生对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概念,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始终保持紧张、舒心、愉快的心理过程,学会了运动技能又掌握了锻炼的方法。阶梯式教学法完成了体育教学所完成的任务。它具有其它教学法不可比拟的教学效果。无论从系统上还是从控制上,都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为增强大学生体质和终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途径。阶梯式教学法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 王大明、张争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论文集》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篇10:初中语文梯式教学法初探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 麻天玲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梯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大胆尝试。个性化梯式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备课内容梯式化、授课过程梯式化、授课对象梯式化、评价机制梯式化。在掌握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的基础上,给不同的学生打造不同的学习阶梯,让每位学生都能会学习、学得会、主动学、乐于学。逐步缩小个体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关键词] 个性化 梯式教学 因材施教 主动学习

一、什么是梯式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晰,时间久了往往造成学生对漫长的知识接受过程产生倦怠,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而梯式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把语文学习内容和目标分级分解,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由粗入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梯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克服了学生对遥远的学习目标产生的倦怠感;另一方面阶段性学习成果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会有力的激发学生对下一阶梯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把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具体化、可操作化,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从而达到阶梯式进步的目的。

二、梯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备课内容梯式化

备课内容梯式化就是针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在备课时就注意把本 课时的内容按梯式分解。例如:针对课文内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必须掌握的显性知识,如字词的读音、书写,记忆背默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掌握。老师在备课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时间要求、掌握的程度要求等),同时在备课时确定考察的方式(如考查的题型)。

2、授课过程梯式化

授课过程阶梯化就是把每节课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寻找和掌握显性知识的阶段。显性知识指的是分布在课文中的具体知识点,如课下注释中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重点字词等。例如学生在预习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一课时,我鼓励学生看教材、查资料,找出课文内的显性知识点,老师做方法指导。方法是:阅读、圈划、标注、抄写等。二是寻找和掌握隐性知识的阶段。隐性知识指的是运用掌握的显性知识,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点语段进行赏析,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如《热爱生命》一课中人与狼的对峙、搏斗过程赏析。三是合作探究、发言展示阶段。如《热爱生命》一课,在分析重点语段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总结小说中人、狼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揭示的主题。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预习掌握、朗读、讨论、赏析、竞答等方式,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时的带动学生的思考,继而由点及面、逐步深入,步步深化。

3、授课对象梯式化

授课对象梯式化并不是提倡“优秀班”、“实验班”等所谓的“分层”划分方法。语文梯式教学法的做法是,针对具体学生,把他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划分阶梯,让不同的学生阶梯不一样,各自按具体的阶梯学习、活动。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梯式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指导是在对学生整体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能使优秀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提高。

例如:在讲九年级下册《变色龙》一课时,课堂内演板或提问时,音、字、词基础知识类、简单思维型的鼓励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动手发言,层次较高一点的学生补充、归纳;知识运用类、思考活动型的内容如分段、段意、重点语段的分析,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竞答;知识总结类、发散思维型如中心主题的总结、写作特点的浅析赏鉴则以高层次学生带动为主,兼顾中低层次的学生参与。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分层推进,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

4、评价机制梯式化

练习与测试具有阶梯性。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梯,设计不同的训练题目,测试当然也需要梯式化。如《鱼我所欲也》一课,我针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以及容易被各种考试所列入的知识点,以检测题的形式出成“达标、过关、升级”的题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步骤、按梯式逐步“达标、过关、升级”。让学生既没有学习的压力,又有学习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11:三级阶梯上国土教学设计

二、自主学习:色彩识中国

1、歌谣《地图上的色彩》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大号彩色中国地形图。

师:同学们,这幅中国地图和上一节课咱们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不错,这幅中国地图色彩丰富,谁知道这些色彩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真是会观察、会思考的同学!其实,这些色彩的秘密就藏在这首歌谣里。

让我们齐读一遍。

师生齐读:

地图上的色彩

平原、低地用绿色,

高原、山地黄棕色,

河湖、海洋用蓝色,

雪线以上用白色,

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设计意图】有趣的歌谣和彩色地形图的搭配使用,让学生直观而又形象地认 识我国三级阶梯色彩的指代和运用。

2、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1)探究汇报

教师请学生阅读书P44的文字并结合书中的地图理解三级阶梯的分水岭, 分 小组汇报。1、2、3小组负责汇报各级阶梯的分水岭和特点;4小组负责进行名

词解释:海拔、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1小组汇报:第一级阶梯

4小组名词解释:海拔、高原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师:课件闪烁:“褐色”分布地形图出示:海拔4 0 0 0米以上

2小组汇报第二级阶梯

4小组名词解释: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 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师:课件闪烁:“黄色地区”分布地形图出示:海拔2 0 0 0~10 0 0米之间

3小组汇报第三级阶梯

4小组名词解释:平原、丘陵

平原: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

起伏在200m以下。

师:课件闪烁:“绿色地区”分布地形图出示:海拔大多在5 0 0米以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课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活 跃的气氛中获得对中国三级阶梯的认知;通过教师呈现层次分别、标示不同颜 色的三级阶梯的课件以及直观的数据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中国的三级阶梯的形 状,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对高原、平原、盆地等词进行解释,为接下来的国 土寻秘活动做准备。

(2)实践体验

分发“三级阶梯”空白地图,请学生 用不同的颜色上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地图进行上 色,让学生更加生动直接地获得对中国地 形地势的感知和体验。

师小结:从地图上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延伸到海洋, 这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利用落差,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可以利用落差进行发电。地势特征 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东部地势较低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 便利的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 冷,形成闻名遐迩的高原气候和雪山之巅的风情。

这样,才有了语文课本中所描 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老北京的春天》、《富饶的西沙群岛》、《日月潭的传说》 和《三峡之秋》等美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经历也是生活经验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将语文课本 知识融入小结之中,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 一步领略地势的差异造就了祖国山河的秀丽、梦幻、奇特。

三、小组协作:国土寻秘

师:同学们,今天的国土寻秘活动又开始了! 看看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任务是 什么呢?

1找一找、贴一贴。

师:刚才咱们第四小组的同学向大家 解释了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含义。下面, 就请各小组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高 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国土寻秘活

动。

师:同学们找得真是又快又准!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帮老师把这些 高原、盆地、平原的名字贴在相应的位置。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找一找、圈一圈

师:不过呢,咱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哦!第二个任务一一请在地图上圈出你 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说出它在祖国的哪一级阶梯上,属于什么地形区?

学生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和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让课堂与生活成为有机 联系的整体,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加深学生对祖国三级阶梯的理解。

四、课堂延伸:江山多娇

播放短片《江山多娇》

师总结:中国地势独特多样,孕育 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地 势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千奇 百怪的高山、峡谷;点缀了万紫千红、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养育了 56个民 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风俗习惯、民族特 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祖国美 丽、神奇的壮丽景色。让我们饱含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大声说:祖国,

我爱你!

课件呈现:祖国,我爱你!

师生齐:祖国,我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视频短片和音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中国奇特地势造 就的华夏之美,从而产生由衷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上一篇:公司信贷考试习题CH下一篇:航行通告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