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护士人文素养阶梯式培训研究的论文

2024-04-27

年轻护士人文素养阶梯式培训研究的论文(通用3篇)

篇1:年轻护士人文素养阶梯式培训研究的论文

护士作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着保护患者尊严、权利、健康的职责。但目前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护理人员对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产生了变化。为了让年轻护士更快更好的成长,护理操作考核应更贴近临床实际,充分体现尊重患者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年轻护理人员操作中的综合水平。[1]自2013年起我院针对新护士采取了结合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的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的培训考核方法是将人文素养评价纳入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范畴,并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制订不同的培训考核方法。[2]即新职工入院完成岗前培训后,依据工作年限综合进行伦理学教育、模拟、案例操作等由易到难、由规范化的常规操作至情境模拟,到最后案例考核的叠加式考核方法。[3]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考核对象

入院三年内护士共79人,其中2013年入院26人,2012年入院28人,2011年入院25人;学历方面:本科36人,大专43人;均为女性。

1.2培训考核方法

1.2.1培训方法。①制订培训计划。在上一年末制订第二年的护理培训考核计划,传达到全院各科室。②培训内容。针对护理中常见的伦理问题,结合临床实践,以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加强护理伦理知识的培训、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急救技术、软件技能培训,运用人性化护理内涵,持关爱之心,以主动积极和亲切的态度,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患者,关爱患者,护理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真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温馨服务。③培训方式。集中授课、操作互动、小组练习、随机抽考等方式。

1.2.2考核方法。①工作第一年,强化规范化考核,在每月20日,护理人员自己选择操作内容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年初制订的所有考核目标,否则不能参加一年后的定级考核;②工作第二年,在规范化考核基础上模拟案例考核,结合所在科室临床专科知识特点,重点体现操作规范、护患沟通、人性关怀、个性化护理、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综合能力,每二个月对5-6项操作内容抽考一项。③工作第三年,进入临床,进行随机案例抽考,重点是体现整个操作过程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医患沟通、个性化护理、专科知识、急救意识及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充分体现操作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能力,每季度考核一次。④考核评价。以操作规范为打分标准,结合临床实践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护士在操作中要体现对患者亲切的问候,合理的解释、体贴入微的关心,[4]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为其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宣教。满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分为4级:≥95分为优秀,≥93分为良好,≥90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每次考核后及时面对面进行点评,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方法,让其明白自身不足,以便及时改进。每月进行考核汇总,并在月底公布结果,同时每月由一位操作考核组人员负责疑难解答。⑤考核结果。每人每年有一次补考机会,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护士能级晋升及科室考核挂钩。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人员对年轻护士、相关科室病人、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

2结果

通过新的培训考核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服务的整体性,从问答式的沟通到能结合病人不同的病情特点进行主动沟通和针对性宣教;同时该考核方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其主动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沟通,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主动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与2012年相比,新的培训考核方法让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考核中的平均成绩、合格率及优秀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中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见表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配合培训考核改进方法前后进行患者对护理人员综合满意度调查,主要是通过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及医生对年轻护士治疗、抢救配合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较前均明显提高。

3讨论

护理培训是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发展和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在护理技术操作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身心状况。随着社会发展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医疗服务由单纯、被动治疗的医疗服务逐渐转变为主动服务、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强调温馨护理与人文服务意识。而低年资年轻护理人员,刚进入临床工作,缺乏临床工作经验,[5]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①评估流于形式,操作机械、呆板,不会因不同病人、病情、个性需求而灵活变通;②操作过程中只注重操作本身,缺乏操作中对患者的整体性服务意识;③过分强调操作流程,不注重细节服务,主动为病人服务及个性化护理服务意识欠缺;④医患沟通千篇一律,简单、枯燥,宣教针对性不强,未能体现个性化特点;⑤理论扎实,但理论与实际操作过程不能有效结合;⑥面对患者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新的培训考核方法,可以使其既保证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临床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需要,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对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要遵守医学伦理原则,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和病人的个性特点,不仅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着重强调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6]学会换位思考,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利和要求,并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产生了如下作用:①转变了护理服务的理念,提高了人文服务氛围,改变了年轻护士服务的态度,规范了护理行为,强化了护理工作的慎独精神,使护理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培养其正确的医学伦理观、职业观、价值观,最终提升其人文素养。②护理人员提高了医德修养,掌握了统一的标准和学习沟通技巧。在培训中通过互动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护理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将操作流程模式主动转变为体现以人为本,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护理过程,同时做到案例分析以点带面;③培训、考核贴近临床实际,改变了简单机械沟通的流程考核,转为面对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技术操作中灵活机动的整体护理过程,体现个性化宣教沟通的护理特点,提高为病人服务细节意识、整体意识、持续改进意识,更密切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④通过现场的点评,让护理人员能明确自身在操作或沟通宣教中的不足与缺陷,激发其主动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了盲目练习、重复错误,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技术操作的正确性;⑤该培训考核方法,标准明确,对操作中的疑问有专人负责解答,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对标准把握不一致;⑥考核时间安排上灵活机动,护理人员可自己合理安排考核时间,避免单一时间集中考核引起的不便;⑦考核的年终平均分数、病人满意度均与科室考核及第二年个人的护士能级考评挂钩,并对个人考核平均得分前三名者,予以奖励,从而提高了个人及所在科室对培训考核的重视度、护理人员的主动学习,对培训考核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年轻护士技能考核的优秀率和合格率明显提高。

⑧考核不合格者,全年有1次补考机会,避免一锤定音的考核结果;对考核不合格者,在个人当月的二级考核中体现。对于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考核者,提前办理请假手续,无故缺考或考核中不合格超过3次者,由护理部当面警告谈话,甚至考虑延期聘用或解聘。另外,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伦理知识讲座培训,使护士系统了解并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义务,能在护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伦理推理与判断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综上所述,实施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7]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使护理人员自己去认真思考、主动学习,克服机械、死板的操作模式,结合临床实际,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不同患者病情变化熟练完成一系列护理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并针对性地解决相关延伸护理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她们在操作过程中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操作全程,真正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质量。


篇2:年轻护士人文素养阶梯式培训研究的论文

一、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共196人,其中女生168人,男生28人。本课程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即学生第四学期开课,学生已于第三学期完成护士人文素养课程。(二)教学方法。1.前期课程。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的前期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如护士人文素养、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同期学习的有临床课程内科护理学,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部分临床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技能及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知识。2.教学教材。自编讲义“护士人文素养实训案例”。3.教学内容。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总学时数为36学时,9学时的理论学时以三次专题讲座方式进行,包括如何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如何培养人际关系、如何防范护患纠纷,为实训做好理论铺垫。27学时的实验学时分4次上,以护士人文素养为职业能力要求,以医院工作环境为场景,进行门诊、急诊、住院病房、手术室、特殊科室五方面进行护士人文素养实训。4.教学形式。(1)实训方法:这门课从临床案例着手,以情景剧导入,以人文素养实训训为目的的教学形式。一个自然班约50人分2个大组,2个示教室上课,根据案例角色需要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护士,病人,病人家属,医生,观察员等。通过开展相应的护理活动,使其体验到将来从事相应的护理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在工作的环境中体现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课前每组学生可以使用老师自编讲义“护士人文素养实训案例”上的案例,也可以自编案例。根据情景模拟需要,编排脚本、布置合适的模拟场景。上课表演,讨论,老师点评。课后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和感受,写心得体会。这门实训课是和内科护理学同学期,其他临床课程尚未学习,所以每次课需要发挥学生的自学和自主学习能力熟悉每个案例的相关疾病知识,然后应用已学的人文素养的理论知识,融合心理护理,护理伦理、健康教育等尚未系统学习的知识。(2)评价与考核方法。考试完全采用非理论形式进行,考核项目包括沟通情境模拟表演+实训体会报告。(3)实施效果调查。分别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文素养实训课对学生的实施效果。(三)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二、结果

(一)学生对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设计问卷,调查教学的效果。教学后发放问卷196份,回收196份,有效率为100%。结果如下(见表1)。教师对学生课程前后5个方面的能力也做了测试,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二)学生各种能力课程前和课程后教师评价比较。此能力评价考查的是5个维度,沟通能力用的是许亚红研制的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人文关怀用的是黄弋冰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健康教育能力采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护理礼仪是采用实训前后老师对学生进行护理礼仪操作考试给分,心理护理采用案例考查学生实训前后的实际应用能力(见表2)。

三、讨论

护理专业开设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是护理人文素养培养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是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高等护理学院虽开设了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但所开设的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横向的相融性;综合性人文课程数量少[1],应用性护理人文课程微乎其微。教学效果还停留在较浅层面,人文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知识层面,而精神境界的提高、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些较深远的影响力还发挥得不够。传统的“重技术、轻人文”的护理观和教学模式导致教学与临床脱节、护理技能操作与护理人文教育分离[2]。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实践的需要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解决与护理实践脱节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应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校办学和护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表2可以看出,把护理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渗透于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之中,营造护理实训的人文环境,学生在护理礼仪、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并把护理行为规范训练贯穿于每一项操作之中,学生在模拟病房、模拟人、同学角色互换中培养人文素养,为学生在见习、毕业实习中自觉做到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护理。将人文素养培养以护理案例情景教学导入,是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医院工作过程的融合。这门实训课从临床案例着手,创设以模拟真实情况为主要特征的情境,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联合运用到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有如置身于真实的临床护理环境[3],深刻体验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人文素养,达到教学和临床实际的衔接。通过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意识,增强护患交流,达到人文关怀的实际目标,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体现护理人文精神。从表1中可见82.6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非常好,通过根据案例查找资料,88.27%的学生非常认同能提高信息查阅能力;94.3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使得其更容易熟悉以后的护理环境方面非常好等等。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护士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是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和导学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看法、感受、信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11个项目,学生都认为非常好,提高各方面能力,如94.9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好,86.73%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非常好等等。总之,护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素养综合实训教学,可解决长期以来教育与临床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医院工作过程的融合,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差距,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现代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伟,曹梅娟.人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1):5.

[2]田玉梅,谢日华,彭艾莉.人文素养在护理案例情景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93.

篇3:年轻护士人文素养阶梯式培训研究的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护理敏感指标的概念

护理敏感指标最早由美国护士协会提出并将其定义为:评估护理服务的过程和结局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患者结局的护理管理, 临床实践等各项功能的质量, 指导护士照顾患者感知及组织促进的监测评价标准[1]。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创建了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 将其解读为:由护士提供的反映护理结构, 过程和结局的可直接测量并有护理特异性的指标[2]。大量文献检索发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通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二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

1.2 专科护理敏感指标的制定

1.2.1护理部制定各项质量评价标准, 如抢救药品管理规范, 治疗室管理, 消毒隔离, 五室管理, 静脉治疗、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制定静脉置管及维护, 压疮评价, 压疮危险因素评价等质量标准。上报修订后下发科室学习、讨论后返回护理部, 最后定稿再下发各科室学习、培训。

1.2.2各科室根据各科相关的主要因素和专科特点, 围绕收治的常见病种制定各专科的护理敏感指标, 上报护理部审阅后返回科室, 各科室组织学习、培训。内科系统围绕病种及相关安全因素制定危重病患者的管理标注及处置规范, 患者高危因素评估及预防处置规范, 患者安全管理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置, 相关专科疾病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处理规范。外科系统根据手术不同制定:相关专科术后观察要点及评价标准, 术后阳性指标观察及处置规范, 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评价标准。产科系统根据产科患者的特点制定:产科患者管理规范及评价标准, 产后出血观察及处理规范, 产前观察要点及评价, 产后母婴危险因素评估及处置规范, 中产程会阴裂伤预防及处置规范。儿科系统根据儿科患者特点制定: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及处置规范, 新生儿红臀的评价标准, 儿科相关急症的观察要点及处置规范。骨科系统根据不同部位手术制定:骨科患者术后观察要点及评价,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置, 静脉栓塞评估及处置规范, 末梢血运观察及评价, 骨科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指征及指导规范。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评价标注, 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处置规范及评价标注, 人工气道的管理及评价标准, 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及评价标注, 压疮的预防及评价标准。不同专科疾病有不同的特点, 以上各专科质量指标在工作中将不断被完善和补充, 同时专科质量指标也是反映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标, 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大意义。

1.3 年轻护士的培训方式

1.3.1 岗前培训阶段

新护士上岗前必须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阶段, 为期2周, 其内容包括: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服务理念, 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医德医风, 护士礼仪规范, 相关法律法规等。护理基础理论, 基础操作, 一般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采取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的形式进行培训,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合格后进入临床培训阶段。

1.3.2 科室培训阶段

1.3.2. 1

科室选拔总带教对新入科的护士进行入科后的培训, 内容包括:科室环境, 科室收治病种, 护理常规, 护理核心制度及应急预案流程, 人员职责, 工作流程, 基础护理等各项质量标准, 患者管理及宣教等。在带教老师指导下, 实施对患者的管理,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培训。

1.3.2.2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培训

科室除常规培训外, 让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护士一对一带教新护士, 在其单独工作前, 新护士需掌握本科各专项护理敏感指标。对本科各专项护理敏感指标进行制定培训, 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理论培训, 临床一带一严格现场培训及示范操作, 培训结束后, 现场操作要在带教老师指导下, 进行现场操作, 尤其对一些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和康复的重点指标要反复培训考核, 直至掌握。

1.3.2. 3 资格考核

3个月的临床培训结束后, 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分两部分: (1) 科室护理常规, 规范流程, 核心制度, 护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常见基础操作等; (2) 专科护理敏感指标, 采取模拟和现场考核的形式, 考核护士对各项敏感指标掌握及临床应用情况, 根据标准评价患者是否得到安全、正确、规范的治疗和护理。考核合格后方具备单独值班资格。

2 结果

2014年我院将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单独提出纳入培训, 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和考核, 使年轻护士能尽快适应科室工作, 单独值班后敏感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 (表1) , 2014年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较2013年明显下降 (表2) , 患者和医师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护理的可持续发展[3]。

3 讨论

各科室通过对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制定, 对科室安全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往各科室护理质量指标大多以全院性的质量指标为培训重点, 专科性的质量指标没有系统制定, 也没有单独提出重点培训, 年轻护士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掌握, 这对护士尽快独立承担护理工作, 对直接影响患者的一些因素, 不能充分识别, 影响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

通过专科敏感指标的制定, 对全科护士专科水平的提高有帮助, 通过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也提升了带教老师的专科水平, 起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提高年轻护士专科技能操作水平,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专科技能操作合格率达到90.47%。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实施, 进一步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使患者的护理有目标可依。

护理队伍中多数人员学历不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加强新护士培训, 增强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成为重中之重。在护理实践中还发现, 做好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培训和学习对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特殊人员如新护士面对紧张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量, 思想情绪容易出现波动、责任心差;开展的新技术和难度较大的技术操作易发生意外等。对于这些情况应以预防为主,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保证患者的护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 从而提升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4], 并体现护理的独特价值。

摘要: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开展, 年轻护士迅速扩增, 临床带教力量相对不足, 以往渐进式的培训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由于护理人结构的不合理, 年轻护士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各科室通过重点护理敏感指标的培训和考核, 使年轻护士尽快掌握本科室关于病人安全的护理敏感指标, 保障患者安全,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敏感指标,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崔金锐, 陈英.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12) :88.

[2]张华芳, 黄丽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8) :991.

[3]李智英, 成守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0) :1168.

上一篇:忆春小学作文800字下一篇:小班美术《自制蓝色巴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