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铺设阶梯,把握整体

2024-05-03

语文教学案例:铺设阶梯,把握整体(精选2篇)

篇1:语文教学案例:铺设阶梯,把握整体

语文教学案例:铺设阶梯,把握整体

语文教学案例:铺设阶梯,把握整体

◆泰州市鼓楼路小学 陈娟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初读课文的时间,然后指名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学生讲得不完整、不简炼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将课文概括完整。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如下情况: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做个有心人,对概括课文大意这一环节进行巧妙设计,为学生铺设阶梯,就会化难而易,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概括课文的大意,有:段意综合法、摘句归纳法、文题扩展法、重点突破法……

在教学《梦圆飞天》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串联要素法”概括课文的大意。这是一篇记事类的记叙文,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教学论文 )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来分小节读课文

第1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小节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一

生:10月15日。

师出示:(生齐读)一个难忘的日子-月15日

第2自然段

生:读第2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我们要记住一个难忘的地点,也就是神五发射的地点――

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师出示:(生齐读)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3、4、5自然段

生:读第3.4.5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部分,我们又看到了一位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

生:杨利伟。

师出示:(生齐读)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第7-11自然段

……

第12自然段

……

师:读了这一小节,我们又看到了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

生:“神舟”5号

师出示: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

第13-19自然段

……

第20自然段

师引读: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留下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

师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生:读

师: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

生:读

师:让我们记住:

师出示:(生齐读)一次圆梦的壮举一载人飞船首次飞行太空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记住了这样的一些文字(出示):

生读:一个难忘的日子――年10月15日

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

一次圆梦的壮举――载人飞船首次飞行太空

师:下面请你借助这些文字,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着神舟5号首次飞行太空。

生2: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

生3: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着神舟5号飞船首次飞行太空。

……

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时,间断地出示了五个“一”,让学生借助这五个“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大意,有效地降低了难度,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风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加以提炼,引导学生将课文读“短”,对全文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串联要素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学生在整体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精读课文与文本展开对话奠定了基础。

篇2:铺设阶梯,把握整体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概括课文的大意,有:段意综合法、摘句归纳法、文题扩展法、重点突破法……

在教学《梦圆飞天》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串联要素法”概括课文的大意。这是一篇记事类的记叙文,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来分小节读课文

第1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小节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生:2003年10月15日。

师出示:(生齐读)一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

第2自然段

生:读第2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我们要记住一个难忘的地点,也就是神五发射的地点——

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师出示:(生齐读)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3、4、5自然段

生:读第3.4.5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部分,我们又看到了一位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

生:杨利伟。

师出示:(生齐读)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第7-11自然段

……

第12自然段

……

师;读了这一小节,我们又看到了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

生:“神舟”5号

师出示: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

第13-19自然段

……

第20自然段

师引读: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留下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

师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生:读

师: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

生:读

师:让我们记住:

师出示:(生齐读)一次圆梦的壮举--载人飞船首次飞行太空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记住了这样的一些文字(出示):

生读:一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

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

一次圆梦的壮举——载人飞船首次飞行太空

师:下面请你借助这些文字,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着神舟5号首次飞行太空。

生2: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

生3: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着神舟5号飞船首次飞行太空。

……

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时,间断地出示了五个“一”,让学生借助这五个“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大意,有效地降低了难度,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风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加以提炼,引导学生将课文读“短”,对全文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串联要素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学生在整体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精读课文与文本展开对话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学校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