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证书价值何在

2024-04-22

职业证书价值何在(通用8篇)

篇1:职业证书价值何在

职业证书价值何在?

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项目管理师、报关员资格证书。。今年夏天,对于应届生而言,遭逢“史上最难就业季”。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校期间考取了各种各样的证书,一来可以丰富自我知识,二来在求职之际也许可增添筹码。应届生况且如此,对于已经就业的社会人士,更是需提升自我知识与技能,考证、培训成为其提升能力、完善自我的主要渠道。众所周知:人与人的区别不在于上班时间,业余时间的妥善利用才是根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考证的行列,将考证当成找到高薪工作的跳板,可并非每个证书都能实现他们的预期,甚至可能会抱怨“完全无用”,只是,一纸证书并不能代表一切,考证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贯通运用到实际工作上,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提升,未来的发展也才会有保障。证书只能随着你的能力不断提升而增值。总之:证书只是你向雇主展示你有相应技能的一个证明,并说明不了能力,证书要有,它只是个证明!说明你能胜任!并不代表你能做事!用人单位多表示:我们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而非证书和学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经验才能转化成能力!

考证的价值主要体检在哪里?

1、培养专业能力

每类证书都有其对应的专业只是,例如营养师、理财规划师、建造师,他们的知识可谓各占领域,参加职业证书培训是对现有知识、能力的一种补充,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有效提升自我专业水平。

2、增加就业机会

对于求职情况相当的两竞争者而言,若一人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人没有,很可能就造成用人单位决策的关键。另外有些职业资格证书,需要有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才可考取,一证在手,也可让人相信他的经验,从而提供其工作。

3、提升薪资待遇

据调查结果显示,获得职业资格、能力证书对持证者提升职业地位和薪酬水平有积极作用。以IT认证为例,通过Oracle认证,薪金一般提高40%—50%;通过微软MCSE认证,薪金一般提高30%—50%;通过Cisco认证,薪金一般提高50%—60%。

现中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种非学历教育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华夏大地生根开花。资格证书考试种类繁多,国家各部委都有各自颁发的资格证书,教育部还与其他各部委、各行业协会开展合作认证考试。不同证书的实际价值不一,有些证书含金量高,可同时体现以上所有价值,例如“高级项目管理师”一证,对从事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人员而言,若获得此证,既可培养全面的项目管理知识,又证明有了相关工作经验(考此证需3年以上工作经验),增加择业、就业机会,还可以享受和高级技师同等待遇,与保险、退休等政策挂钩,退休后享有津贴补助等,可谓一举多得。

篇2:职业证书价值何在

我觉得下面三点对于我的生活比较重要,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目标的活着,不要浑浑噩噩度日子,我觉得没有一点追求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懊丧。二其次我们活在当下,懂得珍惜,不要觉得今天走的每一步不重要,现在的每一步决定着你将来的生活,每个时期都有值得你去珍惜的人与事,家人朋友爱人不要失去了才知道可贵,许多事是没有后悔药的。不要总是活在对过去的缅怀和对现在的抱怨中。

三 要活的开心,要乐观,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也要多抽点时间来享受生活,如果一直都是在辛苦工作,像个机器,那么你的生活也少了太多的乐趣,同时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切都会好的。

我想要的生活是舒适悠闲的,我是一个比较“不思进取”,爱玩的人,没有多认

篇3:双11商业模式对零售价值何在?

无论你是否承认,双11都再一次刷新并刺激了实体零售企业营销者对消费潜力挖掘的认识。那么,双11对于零售业未来价值与意义究竟何在?

双11?光棍节?这是个什么鬼?

在与老家朋友闲聊中提及了这个话题,很意外地发现在老家小县城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然后当双11这天24时公布出1207亿元成交额时,我不得不找资料去分析,这数值是怎么出来的。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1月11日00:00开始,天猫网络交易情况:

各省的交易额排行方面,11日12时,阿里公布了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四川、湖北、福建、河南,相较于2015年排名前十的省份,前八名完全没有变化,河南今年超越福建省爬升到第9位,福建省降至第10位。

品牌销售额方面,今年也是有很大的突破,很多品牌都纷纷刷新了自己去年双十一的纪录。

全网总销售额,截止到11日上午10点,已然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4.9亿元,其中天猫平台取得绝对性优势,销售额达到621亿元占全网销售额的71.1%,京东排在第二位,销售额约为201亿元占全网销售额的19.9%,其次是苏宁易购2.5%,国美在线2.2%,1号店1.2%,很显然,天猫、京东已然是这次狂欢节的主力会场。(注:以上数据来自某商业网站。)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些品牌从传统的实体销售模式开始跳出来了,尽管双11的销售数据里存在一些刷单,假货,劣品等各种诟病,但从中这些品牌也确确实实销售增长了。

在当下经济下行时期里的营商环境中,能找到让业绩上升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同时,通过双11的活动可以看到,196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互联网与中国电商发生交互,1.3047万个国际品牌在中国成交,使中国的品牌通过天猫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国际品牌也在实时的发生交互,这对中国的新经济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

反观,一个划时代的经济体改革也同样会经历发展过程中的原罪问题,像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成立等等,当时也同样是假货充斥,劣品横行,但结果是好的。所以双11商业模式的诟病与质疑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今天的零售业,在商业进化的发展中已进入新零售时代,双11商业神话的成功并不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偶然产物,而是中国千年商业文化与中国千年商业底蕴的沉淀与进化出来的必然产物。

中国零售商业的进化充满魅力,从唐代的坊市与夜禁到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中国商业文明历代以来的鼎盛时期,发展至当下,零售商业的不断变革与伴随时代的发展,伴随科技的进步,今天的双11商业模式是在中国历代商业发展中的层层迭代出来的一个时代发展过程中新零售趋势的其中一种商业模式。

双11商业模式的呈现,推动传统零售进入新零售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为新零售趋势检验着一些相关的大数据价值。因为推动新零售趋势的核心因素正在酝酿形成:消费方式多样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全渠道的融合,跨界协作的社会价值生态链。

消费方式的变革时代来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方式已发生重大改变。消费者购物的方式已经突破地区壁垒,消费者占据了商业环节的核心位置,商家要想赢得更多消费者,就必须创新渠道,迎合当下消费者购买方式与需求的变化。

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如果没有科技力量的植入,也不可能有双11这种商业模式的呈现。马云在今年杭州举行的云栖大会上说到:过去以PC为主的芯片,现在都在变成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那么未来也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产生新的技术。

全渠道的融合

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入口,生产制造商,平台运营商,物流体系的建设,线上线下平台技术的融合。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重新打磨融合,打通商品流通终端的地区壁垒,满足消费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的需求,采取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销售商品与服务,提供给顾客无差别的购买体验。实现新零售模式的运作。

双11商业模式,已不是纯电子商务的概念了,它存在的价值是:

推动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协作关系作用,他的背后是一个宠大的社会协作系统在发生作用,买家-商家-制造业-物流业-平台科技应用-相关就职人员-经济体的运转等。

买家从互联网里买到了自已想要的商品,完成了新科技时代的体验感,对商品需求的获得感;商家借助互联网科技实现了新的销售模式,获得了相应回报;平台的运作团队在商业完成的过程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整个链条的从业人员得到了新的就业机会。

零售环节的性质是双向的,在制造业的位置来是需求侧,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又是供给侧。如何融合消费者与制造业之间的价值链条实现德国先行的工业4.0时代,那新零售在这个时代将应需而生,应势而成,通过互联网技术把零售的上下游价值链更高效的整合出来,成就了今天的双11商业神话。双11这一商业模式发生的一切关系作用,已经对中国新经济体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双11的背后是与制造业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关联价值。

篇4:公共艺术价值何在?

笼统来看,当代中国的公共艺术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便是随处可见、普遍存在的由“行活模式”产生的公共艺术,这些公共艺术也可冠以“城市雕塑”、“壁画”或“环境艺术设计”之类的名目,其基本的特点就是西方的大型艺术作品和纪念碑传统与中国古代“扎彩应景”传统的结合。纪念碑传统在威权政治和宏大话语衰落之后,变成了一种空洞的形式,但是这种传统在当代中国的造城运动中又找到了经济上的支撑,它与行政和资本权力为伴,颂扬政治的功能被作为美化和装饰的城市点缀功能所取代。这其实是复活了中国古代社会为了节庆、时令的需要而在城市的重要节点“扎彩应景”的传统,古代的“扎彩应景”也是装饰、点缀,强调“热闹”、“讲头”,它没有精神层面上的价值,是短暂的,但有明确的实用功能。也可以说,这类公共艺术,其实是把古代“扎彩应景”的传统“纪念碑”化了。其二,是展览和学术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艺术家和策展人把当代艺术方式、方法与艺术的公共性结合在一起,围绕展览而推进、基本上只为展览的时间段而存在的公共艺术。比如近几年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艺术展览机构、双年展、艺术节上,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名义展出的一些作品。这种公共艺术,一般更强调观念和艺术价值,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也常常会使用“行为”、“参与”、“事件”等当代艺术语汇,强调实验性、学术性和当代性,有时甚至以挑战“公共性”的方式来推进公民对公共价值的思考。这类公共艺术作品,放在当代艺术展览中就是“当代艺术”、“实验艺术”,放在“公共艺术”的展览中就是“公共艺术”。可以说,这类作品是为了展览要求而被定义为“公共艺术”的实验艺术。

纪念碑化的“扎彩应景”公共艺术,与强调客户市场的设计、实用美术没有区别,从事这类创作的人可以是有一定艺术追求的艺术家、设计师,也可以是完全以赢利为目的的园林公司、装饰公司,这类作品给中国当代城市景观提供的正面价值是美化和装饰,其反面就是连形式都无法让人信服的视觉垃圾。这类作品大都是成熟风格或视觉模式的再生产,它几乎不提供任何有创造性的、批判性的价值观念。作为展览的“公共艺术”,会提倡创造性和价值观上的突破,这类公共艺术一般来说都是艺术家个体思考和创作观念的延伸。这类作品现在还特别依赖相对独立的“艺术世界”,脱离了由策展人、美术馆(或特定的展场)、媒体等形成的固定氛围,很难在当下的公共空间中持续地存在并与社区产生有益的对话。艺术家一般也更看重其作为“作品”或“事件”的相对独特的存在意义。这类公共艺术的所有优点都来自当代艺术,缺点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当中国的当代艺术越来越被金融化、时尚化和媒体化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类“公共艺术”所提供的价值对于塑造一个成长中的公民社会是否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抑或说,他们只是在一种高调的自言自语中,以公共艺术的名义不断重复完成一个个艺术个体的名利场逻辑。

显然,我们有理由对这两种公共艺术的存在现状都表示担忧。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主体,仍将是毕业于各种艺术类科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很难脱离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语境,脱离艺术教育的现实,在大学里培养出一些与以往的艺术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共艺术家”。因此,我想或许可以在当代艺术哲学和设计哲学的语境中,寻找一些不一样的思想资源,重新审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取向和话语路径。我想说的就是德国观念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和美国设计师、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他们的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艺术和设计都有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对于公共艺术的价值仍有待我们深入发掘。

博伊斯的重要观点是“社会雕塑”。所谓“社会雕塑”就是指:“一切由人类构造、发展、创制的事物,以及一切具有生长能力并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的思想成果,它们共同从本质上造益于人类的生活。”博伊斯继承了杜尚的达达主义传统,把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抹平,把艺术引入生活,又把生活转变为艺术。但他却扬弃了达达主义者的玩世不恭,把平等、自由、奴役、社会不公和物质主义对自然的破坏等传统艺术家不怎么关注的问题作为“社会雕塑”去做,力求通过艺术,批判性地建构人类未来的乌托邦。他把艺术与政治、自由、社会等大问题混融在一起,强调思想和观念的创造性,强调艺术对于社会的建构作用。总之,艺术在博伊斯那里既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里的“念珠游戏”,也不是只给社会提供美化、装饰的手艺活,而是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对重要社会问题的关注中去的思维力和行动力。他的“社会雕塑”概念对当代世界的公共艺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博伊斯在卡塞尔种的七千棵橡树(该作品全称为《七千棵橡树—城市绿化代城市统治》),哪怕是艺术观念最保守的人也会承认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博伊斯认为,长久以来,人类的城市文明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侵略和征服的基础上的。包括“园林景观”、“公园建筑”在内,人造景观本质上都体现了人类试图掌控自然法则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他的“七千棵橡树”就是要彻底反叛这个传统。他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筹划,经过和卡塞尔市民和市政官员的不断沟通获得支持,从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开始正式实施该项目。很快,七千块象征着原始能量,象征着历史和过去的玄武岩被运到了卡塞尔市内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六日,他在弗里德里希博物馆入口处的草坪上栽了第一棵寿命可达八百年、象征未来和进步的橡树。博伊斯不幸于一九八六年逝世,但是这个艺术项目的目标仍旧被人们坚持了下来。一年多之后,一九八七年六月二日,人们种下第七千棵橡树。作为“社会雕塑”的“七千棵橡树”,作品的最终完成,成为献给卡塞尔市的一份厚礼,也成为该市各市政部门和普通市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永久记忆。

nlc202309032251

之所以说博伊斯的“七千棵橡树”是当代公共艺术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敏感的、宏伟的问题意识。作为德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博伊斯所关注的是关系人类生存和未来的大问题,这需要艺术家有大智、大爱,有非凡的洞见和勇气。其次,他采用了激进的艺术方式。尤为重要的,就是广泛地发动民众参与艺术的创作过程,把当地居民的看法意见和日常情感融入到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因为最终这个作品毕竟是在当地居民的家门口,必须得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民众也是艺术的创作者,而不只是艺术的被动接受者。这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当代建筑和设计思想中越来越强调用户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相通的。

作为“二战”后最重要的设计理论家之一,维克多·帕帕奈克是可持续设计、通用设计、社会设计和责任设计运动的先驱。他有两本著作,对当代的设计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是《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人类生态与社会变革》,该书一九七零年首版于瑞典,包括中文版在内,迄今已被翻译成二十四种语言,被称为“责任设计运动的圣经”。一九九五年,帕帕奈克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绿色律令:设计与建筑中的生态学和伦理学》。此书可以说是《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的“绿色版”,继续对设计伦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世界的生存状况与设计、设计的精神与设计的未来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可谓集其晚年思考之大成,在西方的设计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帕帕奈克一生坚持设计的平民政治,强调设计的伦理和精神价值,强调对历史和自然的谦卑和敬畏,认为设计师必须担负起他对人类的生存状况和未来所负有的社会责任。这些设计观念虽然是在四十多年前提出来的,但许多问题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帕帕奈克强调脚踏实地的设计研究,强调科学、理性和系统思维的价值,博伊斯则强调顿悟超越,擅长萨满式的、碎片化的思考(尽管他的思维和实践也有一以贯之的完整性)。博伊斯令人费解的行为艺术可能是帕帕奈克所厌恶的。但是,作为同龄人,他们的思想都成熟于六十年代,观念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帕帕奈克则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都反对形式主义,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关注物质主义给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灾难,都强调艺术或设计实践中的客体参与,强调艺术及行为的平民政治和人道主义关怀,强调艺术或设计的伦理和精神价值。尤其是在环境问题上,他们的见解可谓高度一致。比如,博伊斯在一九七九年的一次谈话中曾公开表示:

伟大艺术的标志是它完全没有自我彰显的意志,而是完全地融入,甚至是消失在自然造化之中。

十多年后,帕帕奈克在《绿色律令》中谈到设计师的工作时也说:

我们必须得解决在暂时和持续、短暂和永久之间似乎存在的矛盾。如果我们整体地观察这些表面看相反的事物,我们很快就会意识到,任何房屋或建筑,任何工具、物品或人工制品不过都是永无止息的发展长河中短暂的插曲而已。

显然,帕帕奈克的这个设计观点与博伊斯的艺术观点不谋而合。这种类似于中国文化中所讲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道家哲学,与后来美国设计师威廉·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ough)和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加特(Michael Braungart)提出的“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的循环设计概念也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

相较而言,当代中国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深陷于消费主义和市场的逐利生存法则中不能自拔,与自然、社会和文化责任形同路人。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则似乎已经或正在渴望变成金融衍生品,无论是新潮、革命、批判还是艳俗,如今都变成了生意。放眼望去,它们之中究竟有多少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文脉息息相通,又有多少能够与我们生存在其中的这个“真实的世界”有切肤之痛的关联?中国未来的“公共艺术”如果仍旧把价值追求建立在这两者之上,将很难提出对艺术与社会真正有意义、有突破性的议题。当然,中国当代公共艺术思维力的迟滞和幼稚,也与大的思想环境有关系:主流话语过于强大,相比之下,边缘的、民间的思想尽管活力充沛,创造性和前瞻性却显得严重不足,且缺乏支持。如果科斯(Ronald H. Coase)所强调的开放、自由的思想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真的会出现,包括公共艺术在内,艺术的未来或许才真会有所改观。

事实上,公共艺术恰恰处在设计与艺术之间,它一方面应该在设计的消费属性和工具理性之外强调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另一方面,公共艺术又应该为大写的“艺术自由”提供一种限度,这种限度就是以理性、开明、健康的公民社会的成长为旨归。我认为,当代中国的公共艺术,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作为“设计”,可以从博伊斯和帕帕奈克的这些具有原创性、且彼此具有共通性的思想观念中得到一些启发。尤其重要的是对更加人道的、生态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对社会议题的思维力和行动力,以及面对“真实世界”的公共精神和责任伦理。在我看来,这些启示有可能也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公共艺术实践和批评的一种新的价值起点。

(《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王璜生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二零一三年版;《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人类生态与社会变革》,维克多·帕帕奈克著,周博译,中信出版社二零一三年版;《绿色律令:设计与建筑中的生态学和伦理学》,维克多·帕帕奈克著,周博、赵炎译,中信出版社二零一三年版)

篇5:马云主张的价值观管理意义何在?

马云主张的价值观管理意义何在?

答:马云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他是在企业使命、价值观层面上发挥领导力,而的关注。不是简单地带领员工去实现目标、利润。而所谓使命,就是所有人都认同的观点,比如马云的创业团队当初都是带着“做中国最好的企业”的使命感才来到阿里巴巴的,而不是纯粹为马云打工,这样的团队就比较容易凝聚。所以说,用使命感和价值观来领导企业才是最高境界。简单地带领员工去实现目标、利润并不难,如何更上一层楼,让团队、员工拥有共同的使命感才是最重要的。

阿里巴巴在2000 年就推出了名为“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包括群策群力、教学相长、质量、简易、激情、开放、创新、专注、服务与尊重。而现在,公司又将这九条精练成“六脉神剑”。阿里巴巴正是在这种认识的高度中不断地完善其企业文化建设。更为关键的是,成功的企业都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实,而不仅仅作为墙壁上的口号那样流于形式。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是阿里巴巴的最高使命。阿里巴巴至今为止没有改变过第一天的梦想:帮助全世界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坚定不移地抓

篇6:职业证书价值何在

和十年前相比,国内的人力资源职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偏向于从事行政性、支持性、事务性的工作,而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开始从战略层面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所有的HR从业者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是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并不多。

最近雅虎首席人力资源官(CHRO)杰奎琳·雷瑟斯,让HR们坚定了信心。雅虎赋予杰奎琳的新头衔叫做“首席开发官”,主要负责人才开发、文化开发、合作伙伴开发及公司发展计划的开发——这四项工作,无论是其中的哪一项对一个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杰奎琳这个首席人力资源官,可以说真正对公司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案例也在告诉我们,HR完全有机会打破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角色,而迈向一个解决真实业务问题的新的、战略性的职能。

当然,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取决于人力资源领导者是否能提供潜在价值。众领教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CHRO的特征,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帮助你走向成功。

一 像最高管理层一样行动。HR有先天的优势,有机会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允许他们能说出像最高管理层一般的语言,并运用绩效指标去驱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事实上,HR领导者也必须清楚知道他们公司的内外部业务,才能获得业务领导的信任,才能提供真正的战略价值。

二 和外部专家成为伙伴。很多HR领导者都纠缠于日常事务之中,抽不出太多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高效CHRO最善于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来帮助他们实现人才目标。

三 拥抱大数据。成功的CHRO们都懂得,设计和执行他们的人力资本战略,仅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衡量人力资本战略成就的效能以及说明人力资本在底线上的影响,也非常关键——这些都有赖于有意义的数据。CHRO们需要借助工具和技术的优势,基于数据,做出更有理有据的判断。

篇7: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和会计信息价值

【论文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价值 会计信息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 互动机制 重构

引言

在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导向下,信息是否决策有用直接决定了信息提供者的竞争地位。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加工者,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用与地位。市场中不断出现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怀疑甚至不相信这一信息源的有用性,最终导致了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下降(王跃堂,2001王海民等,2004)。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如何重塑市场对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的信心,关键在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将以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讨论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以及会计信息的价值,最终提出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和会计信息价值的重构途径。

一、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及会计信息价值的现状

(一)会计人员的公众形象堪忧

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和美国资本市场一连串丑闻使得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会计学界、经济学界乃至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此,会计人员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公众的质疑。会计人员似乎成了舞弊与造假的“代言人”,甚至在公众心目中会计人员的造假能力成为其会计水平的衡量标准。舞弊与造假等行为大大违背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二)会计人员的企业内部形象下滑

在会计人员所服务的企业内部,部分公司管理层人员以及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认为会计部门并不能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或创造直接的价值,从而对会计人员的存在价值有一定怀疑,甚至认为会计存在只是制度性的安排。同时,会计人员在薪酬上也不能获得重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除了与管理层人员以及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偏见有关外,也与会计人员自身在企业决策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关。

(三)会计信息价值的降低

在决策有用观的影响下,是否能够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成了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会计信息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因为会计造假使会计人员的形象下降,从而也带来了会计人员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价值下降。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但不能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甚至还会导致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长此以往,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失去了信心。

二、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界定与分析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从其存在性角度来讲,可分为积极价值与消极价值而从其所获补偿的角度来讲,可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1.会计人员职业的积极价值与消极价值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职业的积极价值是指会计人员职业因为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的价值。介于代理关系的存在,公司外部的相关利益者需要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是他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因而作为这一信息的生产者——会计人员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会计人员能够提供公司相关利益者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就具有积极价值。

会计人员职业的消极价值是指会计人员职业因为制度规定而存在的价值。出于制度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因此,企业配备一定的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信息的生产,这种情况下对会计人员职业的需求是出于制度安排的需要,笔者称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的存在价值为消极价值。

2.会计人员职业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一项资产的内在价值指其未来所能获得收益的现金流的折现,会计人员是一项特殊的资产,笔者认为会计人员职业的内在价值在于其工作期间对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但这一贡献的大小无法直接评价,只能通过对其所创造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作用的评价来实现对其内在价值的评价,而这一作用又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人员职业的外在价值应该是其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这一价值往往可以表现为公司给会计人员的薪酬和公司外部相关利益者对其所呈现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价值的肯定。

如今,会计人员职业的外在价值往往会偏离其内在价值,很多情况下会偏低,如许多公司给予会计人员的薪酬也普遍较低外部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在较大程度上不予肯定,一方面公司及外部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没有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甚至丧失自我,最终导致职业内在价值的下降。

(二)会计信息的价值

在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下,会计信息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否能为预期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使相关利益者在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适合自身的决策(陈胜蓝等,2006),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于会计人员所生产的信息对公司状况披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降(如虚假的会计信息),对相关利益者来说,即使其数量再多也是没有价值的,甚至会误导相关利益者做出决策,在此情形下,拥有虚假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这一点正是在现实情形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人员质疑的根本原因。

(三)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外在的影响因素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在会计人员职业价值无法直接度量的情形下,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因此,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是一体的。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是互相影响的,具有共生性。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因而其生产行为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也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反之,因为会计信息的价值才使会计人员职业的存在有意义,会计信息的价值也就是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的外在体现。会计信息在生产及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管理层压力、社会公众的压力以及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又有来自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公司业务性质、政治经济环境等。

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的中间区域为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互动机制,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如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等及业务素质如职业判断、制度遵循等决定了其所生产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反过来,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及其对使用者决策的有用程度也影响了外界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的认识。

图2的外围区域为对这一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从公司内外部角度来说,在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压力,从而可能会威胁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公司业务环境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对规制的正确运用及其职业判断。在公司外部,社会公众的压力也可能会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生产过程,而公司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可能会影响会计人员生产会计信息过程中的职业倾向。在发达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可能要面对更多的职业选择。还可以从主客观角度对以上因素进行分类,其中管理层压力及社会公众的压力为人为因素,而公司业务环境及政治经济环境为客观因素。

三、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的重构

(一)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动态重构的基本思路

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的重构与会计信息价值的重构是一体化的,也是共生的,两者之间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在对两者的价值重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为出发点,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价值为出发点,但无论以谁作为起始点,在此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是其核心内容。动态重构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在图2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之间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而这一循环中的动力源为外部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迫于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要

求,从一个循环方向来说,会计人员通过不断提升对职业操守的遵循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效用,从而最终提升会计信息的价值从另外一个方向来说,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对信息质量起到监督作用,特别是专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种监督作用更为明显,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从而使会计信息价值得到提高。但这种监督作用最终会反馈到会计人员,引导会计人员生产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价值的肯定无疑会映射到对会计人员价值的肯定中去(课题组,2001柏子敏,2007)。

(二)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重构的具体措施

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重构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会计人员自身出发,建立以会计人员职业前景为目标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相关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价值观。

1.建立以会计人员职业前景为目标的价值观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部公众很难直接了解企业的状况,大部分情况下只有通过解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状况。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如图3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制能为外部第三方所观察,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业务素质却难于观察。是否能够遵循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制,独立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面对管理层的压力时,许多会计人员往往会丧失独立性,屈从于管理层的意志。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在为了求得短暂的利益时(如为了保住职位,获得一时的奖励等)而往往屈从于外界的意志,但必须要看到,这种短暂的利益的获得往往是以牺牲会计人员的职业前景为代价的。会计人员在根据管理层意志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歪曲信息本来的面目,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会计信息的价值降低。长此以往,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丧失了对会计人员诚信的信心,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将不再得到认可,这对于会计职业发展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捍卫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保持会计人员在信息提供中的竞争地位,将关系到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每一位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的价值观。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从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两方面入手。

(1)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会计人员建立良好的自律机制,在一定情形下尽可能减少外部影响,如管理层的压力,并寻求对其作相关解释宣传的机会。同时,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维护自身的职业前景,保持在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也才能使其产品——会计信息得到外部使用者的认可,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

(2)从自身素质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当树立以提高会计信息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规划,不断加强后续学习,正确理解各种规制的要求。同时,应该不断掌握会计信息生产的新的处理手段。如加

强对信息系统的使用等,最终生产出符合外部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信息产品,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

2.建立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价值观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目标的重心由过去的“受托责任论”发展成为“决策有用论”(Scott,William R.,2000)。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外部使用者而言没有决策有用性,其价值必然会遭到质疑。在这一重心转换中,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衡量标准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换。迫于管理层压力而生产的虚假会计信息以及不能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显然很差。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对各项规制的遵循以及对各项政策的选用都应该以提高决策有用性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提高其所生产的会计信息的价值,也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

四、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重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与发展对价值重构的影响

近年来,在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给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例如,计算机的发展使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处理效率更高,更能快速及时地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通信及网络的发展则为会计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外部使用者就会计信息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会计人员及时掌握外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而采取相应措施,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如果会计人员对这些技术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其作用就会适得其反,反而会降低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和会计信息的价值。

(二)组织变革对价值重构的影响

为适应企业经营发展而出现的组织形式多元化也给会计信息的生产带来了挑战。虚拟组织,网络组织等使会计信息的生产及提供变得更加复杂。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能够处理好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会计人员职业价值及会计信息的价值。

(三)外部机构监管对价值重构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与生产者博弈的结果,但是作为规制的制定者以及市场的监管者,如准则委员会、证监会等,其对会计信息生产者的监管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最终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的价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KirschenhEiter,1999)。

五、结论

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会计职业活动,会计人员的职业劳动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会计职业价值的高低,第一在于其包含的劳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量)第二在于其劳动效果(会计信息的质量)。随着重心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能否为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会

篇8:职业证书价值何在

价值一:提升房屋品质, 增加住房的舒适感

一、改善传统住宅墙体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

二、墙体隔声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三、具有自保温功能的CCA板整体灌浆复合墙体, 规避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系统耐火性能差的弊端 (如:央视、上海和沈阳大火) ;

四、不结露和具有呼吸功能的CCA板灌浆墙体, 提供干爽、舒适的生活空间;

五、门窗开孔不受限制, 提高房屋采光与通风性能, 增强房屋舒适度;

六、套内无承重墙, 大开间布局, 空间易于分隔与实现功能改造, 提高房屋对家庭结构变化的适应性, 延长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

价值二:提高建筑抗震防灾能力, 营造安全家园

自1900年以来, 我国历次地震灾害致死人数达到55万, 占全球地震致死人数的53%。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住宅建筑以砖瓦结构或砖混结构为主, 建筑物抗震性能不足, 被砸死或窒息而死的占地震死亡人数的绝大多数。二是倒塌的建筑物阻碍了道路, 严重阻碍了震后救援。

作为世界上遭受地震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的日本, 在遭受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 日本政府痛下决心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于次年出台了世界上首部建筑物抗震规范, 并对每栋建筑抗震性能进行了精确计算。尤其经历了1995年神户大地震, 据调查83.3%的死亡由房屋倒塌造成, 12.8%由火灾造成。随后, 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 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中央防灾会议于2005年制定了《建筑物抗震化紧急对策方针》, 建筑及其部品的抗震化率到2015年达到90%。因此, 抗震性能卓越的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 并且所有老式建筑几乎全部采用X、K、Y等不同形状的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去年日本3.11特大地震, 强度达到人类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9级, 由此引发千年一遇大海啸的轮番袭击。事实证明, 日本确实经受住了9级地震的考验, 地震本身给建筑带来的破坏并不大。

钢结构住宅卓越的抗震性能再一次被证实。

价值三:实现住宅的低碳营造, 支持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住宅是21世纪的绿色建筑, 是我国减少碳排放、促进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

一、低碳营造:

建造钢结构住宅CO2排放量约为480kg/m2, 较传统混凝土碳排放量740.6 kg/m2降低35%以上;

二、节材:

钢结构住宅高层建筑自重约为900-1000kg/m2, 传统混凝土约为1500-1800 kg/m2, 其自重减轻约40%。其中:

1. 大幅减少水泥、沙石等资源消耗, 从而大幅减少矿物开挖、冶炼及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2. 钢结构住宅施工过程中无需木模板和脚手架, 若其市场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 则可减少木材砍伐相当于9000公顷森林;

3. 建筑自重减轻, 还节省约30%的地下桩基。

三、节水 (减少污水排放) :

钢结构住宅为现场装配化施工为主, 建造过程中可大幅减少用水及污水排放。若其市场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 将减少污水排放相当于10个西湖总水量。

四、节能 (节省运行能耗) :

CCA轻质灌浆墙体具有良好的自保温功能, 为传统砖墙保温性能的3倍, 大幅降低运行能耗。

五、省地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

钢结构“高大轻强”的特点, 易于实现高层建筑, 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效率;户内得房率增加5%-8%, 地下车库停车位可增加10%-20%, 在寸土寸金和停车难问题凸显的今天, 其社会经济价值尤为突出。

六、环保:

装配化施工, 降低施工现场噪音扰民、废水排放及粉尘污染;减少沙石开采和建筑垃圾排放, 保护环境, 开创新时代建筑文明。

七、主材可回收与再生:

建筑拆除时, 钢结构住宅主体结构材料回收率在90%以上, 较传统混凝土垃圾排放量减少约60%。

1. 可切实响应国家“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号召, 并且钢材回收与再生利用可为国家作战略资源储备;

2. 减少建筑垃圾填埋对土地资源占用和垃圾中有害物质对地表及地下水源污染等 (建筑垃圾约占全社会垃圾总量的40%) 。

八、变废为宝, 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

复合墙体中以工业废料为主材, 变废为宝—CCA墙板以石英砂尾矿为主材;轻质灌浆填充材料中以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为主材, 切实推进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

价值四:实现工业化生产, 促进住宅产业转型升级

钢结构住宅, 完全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以及一体化装修”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思路, 是我国住宅建筑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

1. 钢结构技术规程完善、设计软件齐备, 而且钢结构构件尺寸精确, 因此易于实现“建筑与部品模数与尺寸相协调”, 从而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

2. 钢结构构件通用性和互换性较强, 适应装配化施工和工业化建造要求。

二、实现构 (部) 件生产工厂化:

1.由于钢结构大部分部品和构件在工厂标准化预制, 其加工品质是传统现场操作无法比拟的;

2.现场建筑工人转变为装配工人,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质量更加有保障。

三、现场施工装配化:

1.钢结构住宅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 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螺栓、焊接等可靠方式连接、组装及装配成整体;

2.各种工序可立体交叉作业, 提高施工效率, 缩短建设周期1/3以上;

3. 大量干式作业取代湿法作业, 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大幅减少, 污染排放也明显减少, 一般节材率20%以上, 节水率60%以上;

4. 隐蔽工程少, 易于质量控制与监督, 能有效规避传统建筑偷工减料问题, 或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质量安全风险;

5. 装配化施工方式, 施工场地占用少;

6. 大幅减少现场作业量, 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 有效破解“民工荒”问题;

7. 相关配套先进建筑节能技术更便于应用。

四、实现土建装修一体化:

CCA板墙体表面十分平整, 不需抹灰;

上一篇:厦华彩电广告策划案下一篇:带刺的朋友初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