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2022-04-23

摘要:现代企业中,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是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要使企业的竞争水平得到提升,就需要使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意,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来自于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在企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会作为企业中的重要部门,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方面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篇1: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一定的人才,但是在就业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阐述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接着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现状;对策

高职教育培养了很多社会需求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其中职业价值观对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学生在工作中的价值还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但是当前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为此,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一)功利现象普遍并存

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工资待遇,然后才会考虑到是否与自己专业对口,最后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前景。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功利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二)就业理性提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改变原来的就业取向和择业方式,从追求薪资高、福利好、环境优的就业单位转向更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就业单位,这就在一定程度反映出高职学生在就业时的一种心态,使得就业具有一定的理性。

(三)就业认知程度不高

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时有时会在现实的压迫之下不得不选择一些非专业对口职业,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自主择业调节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意识并不是那么高。学生在择业时仅仅是对薪资待遇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没有深入了解职业前景以及相关的政策等,这样就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

二、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

對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既有主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是有以下因素。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很多消极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功利性、物质化也在不断增强。此外,学校在发展中有时会一味的强调就业率,这样就使得高职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技能的发展,但是相对忽略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还有就是学生自身方面等因素,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详细的规划,这样也就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长远发展。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需要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开设要能够结合学校本身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开设职业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还要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以及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开设课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为学生的就业做好精神准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三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和其他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学校鼓励实践,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树立相应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为此,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入手,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三)完善职业价值观念

高职院校课程开设中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职业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平等的就业观。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摒弃传统就业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四)做好三位一体职业价值观教育

学生接受教育主要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孤立的,是各个因素相互结合的结果。为此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要以长远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学校或者是家庭对学生创设一定的价值观氛围,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四、结语

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功利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意识并不是那么高。分析其原因: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極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学校很多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还有就是学生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需要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在就业选择时要让学生考虑到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策略,以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英.90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2016,(18):138.

[2]井晓娟,李静.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6,(07):83.

[3]刘永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2.

[4]程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27-28.

作者简介:

李智良(1964.12—),性别:男,汉族;职称:经济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研究。

作者:李智良

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篇2:

工会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摘 要:现代企业中,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是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要使企业的竞争水平得到提升,就需要使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意,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来自于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在企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会作为企业中的重要部门,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方面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本文就工会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中的作用及对策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工会 员工幸福指数 作用 对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幸福也成为当前社会中十分热门的词汇,注重员工的幸福感,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是当前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和重视的,处理好企业经济发展与员工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切合点,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使员工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也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竞争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工会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中的作用

新时期,党对工会组织提出了要求,让其在工作中用真情、真心维护、温暖群众,引导群众思想认识。当前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会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工会的作用就是为员工提供温暖和依靠,使员工的幸福指数得以提升,维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使员工更好的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会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重要纽带,企业建设发展中,工会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员工群众的依靠与保证。在工会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出工会的纽带作用,工会在处理企业发展以及员工幸福指数的问题上起到的是润滑调节的工作,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保证企业效益顺利实现,也维护员工群众的幸福指数。工会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重要纽带,企业则是工会以及员工的坚强后盾,企业支持工会为员工提供各种服务,使得工会能够积极引导和组织员工。企业也是员工的重要后盾,帮助员工解决岗位、安全以及健康需要,企业在获得员工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同时,也给予员工一定的回馈,使得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建设中,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和努力。

二、工会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有效对策

1.坚持科学民主,使得员工的权益得到维护。在工会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民主精神,使员工能够积极参与都企业的决策中,并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将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反映给员工,并开展积极的探讨,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中知情,并能够监督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认真执行决策,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工会可以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让员工针对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保证职工的权益,凡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改革时,需要由全体职工讨论决定。对于在生产工作中表扬优异的员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在员工待遇分配上要做到多劳多得,使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促使企业长久的发展,也使得员工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2.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使员工在生产工作中更加舒适,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和态度就需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幸福指数与企业发展进步共同推进和提升,使工会的纽带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产车间为员工安装空调、浴室,建设员工的公寓楼,保证员工居住的舒适。自制饮用水,保证员工用水安全。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使得员工有良好的发展道路和前景,通过工会的作用为员工构建良好的平台,使得员工工作更富有热情,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3.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文体娱乐活动。为员工建立健身活动中心,使工会的组织教育功能得以充分的显现,关心员工,帮助员工释放压力,使员工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健身活动使员工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员工陶冶情操,使得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科学树立。同时建立阅览室、棋牌室、羽毛球馆等。企业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员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兴趣等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成立摄影、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协会,通过多样化的娱乐、运动方式使员工的凝聚力得以增强,从而使得员工的幸福指数顺利提升。

4.切实关心员工,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当前企业中有很多年轻的员工,单身人数比较多,因此企业工会可以定期组织开闸联谊活动,为员工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员工的归属感得以增强,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为单身员工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使员工能够身心愉快,减少人才的流失,使得企业发展有充足的人才作保障。对于企业中的女性员工,也应加强关注和重视。女性员工在职业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女性员工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需要照顾到女性员工,针对女性员工制定关爱政策,使得女性员工的幸福指数得以去那面提升,比如设置女性员工的生理假,定期组织员工到医院进行检查,给予妊娠期配偶的陪护假、哺乳假等。对于员工的家属,也需要一定的人文关怀,使员工家庭幸福,减少生活对员工造成的压力,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定期组织员工家属召开座谈会等,了解员工的愿望和想法,并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得员工家庭的幸福指数也能够得到提升。

5.工会应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为了使员工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发挥其优势作用,企业工会就应积极为员工构建交流平台,与员工积极交流和沟通,加强员工与领导干部之间的信任。尊重员工,为员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与员工换位思考,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看待问题,同时也让员工能够从领导干部的层面上对问题进行理解,多理解支持领导干部,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在工作中找到自身价值实现的途径,能够与企业荣辱与共,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同心同力,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使得企业积极发展进步,同时也将企业发展的成果回馈给每一位员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工会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工会的努力和作用影响下,使得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得以优化,实现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让员工保持愉悦的工作态度,使其工作以及生活热情得以激发和释放,让员工积极奉献,强化企业的整體凝聚力,实现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永朴. 工会在提升员工幸福感方面的作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68.

[2]杨波. 浅谈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J]. 工会博览,2013,02:27-29.

[3]穆琳. 彰显工会作为 提升职工“幸福指数”[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2:38.

[4]荣鹏飞,葛玉辉,王菁,彭勃. 员工幸福度的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8:15-20.

作者简介:王胜鸿(1985.10—),女,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现供职于华电集团福建省金湖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职称:经济师、学位: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基层工会建设,单位所在城市: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作者:王胜鸿

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篇3:

基于产教融合的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方法探索

【摘 要】本文阐述产教融合的人才心理韧性提升对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意义,针对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的方法: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实施校企融合的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挖掘心理韧性高水平典型人才,以期为实现广西本土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的人才稳定性和效益性的提升提供切实保障。

【关键词】产教融合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 心理韧性 社会感情 人才贡献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整体竞争力的逐年提升与经济区强烈的人才意识、对人才素质的重视及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息息相关。人才素质的核心是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呈现的特点。因此,基于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校企乃至政府职能部门各方必须着力探究人才的心理韧性与经济区建设的内在关系,以促其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人才心理韧性提升对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人才的素质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发展经验,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队伍打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与国内较发达的区域经济圈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人才的素质是指一个人能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事物而生存,并挑战其环境事物而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而心理韧性表现的品质特点是个体能够承受较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同时表现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心理韧性的水平程度对人的素质形成直接影响。从结果性角度来看心理韧性,指的是当个体面对严重威胁时,其适应和发展情况仍然良好。心理韧性水平影响着人的身体状况、思想意识及文化技能三方面要素,而人才的素质恰是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呈现,不可割裂。由此可见,若能提升经济区人才的心理韧性水平,必将有益于区域人才素质的提高,使经济区的企业用人效益得以提升,让经济区建设质量更有内涵和保障。

(二)有利于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效能

对人才效能方面,心理韧性的作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人才贡献率”指标在观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被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国内区域经济板块“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不例外。“人才贡献率”指标反映的是人才效能,而能力程度、效率值、质量水平和效益是体现人才效能的四个方面。人才心理韧性与人才效能的关系指人才心理韧性的强弱对人才效能以上四方面的任一表现或是其整体性的发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人的心理韧性越好,其表现的效能越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人才探讨,绕不开人才的“整体开发”“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等关乎人才科学发展的本质问题,若能在人才的心理韧性提升方面找对方法,必能对增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效能形成良好的助推力。人才效能一旦增强,将为经济区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产教融合“人才供需”的协调与共赢

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供需”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让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保持相对平衡事关经济区的长远发展大计。根据2019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企业作为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相关工作领域的人才需求与当前市场人才供给在结构性矛盾方面仍比较明显,从侧面反映了人才供需现象背后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产教两端如何在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人才类型和数量匹配之外更牢固的关系状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共赢。人才供需双方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來自供需双方之外的环境因素,也有需求方对人才资源管理的因素。除此以外,还有来自人才供给方自身的因素,人才自身的心理韧性水平是自身因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无论是人才需求方的企业还是人才供给方的学校,都不应忽略人才心理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人才在心理韧性水平方面的表现,展开与其相关的探索意义重大。

二、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心理需求认知的偏向导致心理韧性水平偏低和抗压能力差

广西高职院校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重要的输出方,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心理韧性水平情况可透过心理普测数据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来。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普测结果显示,不少大学生由于在既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对“自我完善”的需求出现偏向,选择了无效的、非理性的发展方向。这种偏向对其人格和精神心理引发的不良后果起初表现为在理解和处理人和事时会趋向非客观性。随着偏向影响的不断深入,非客观性思维与行为越发凸显,进而表现为个人心理韧性水平低、抗压能力差。这些情况在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从业者后仍会明显影响着其心理与行为活动,直观地反映在其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对人才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企业的人才使用形成障碍。

(二)人才的人格发展中存在“社会感情”意识不强的情况

个性心理学的主要思想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格的表达符合这个人逐步形成的行为模式。这一心理学观念强调个体心理的“社会感情”意识对其人格发展及心理韧性水平直接形成重要影响,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对象实施全面的培养。然而当下,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仍不可避免地出现把主要关注重点放在培养对象所取得的肉眼可见的成功,相对忽视了其是否真正得到全面的教育培养。对培养对象人格发展关注不全面,加之培养对象既往成长史等因素夹杂影响,使其人格行为模式中的“社会感情”意识不强即其与社会紧密相关的意识偏弱,从而影响个体对有益的努力和无益的努力的判断。这一制约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加大了个体在处理人和事的发展变化情况时产生不良行为的风险。

(三)非理性的亚文化群体效应对人才心理韧性水平发展的负面影响凸显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的心理韧性除了受到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心理气氛环境的影响。其中心理气氛环境对心理韧性的影响实则是群体效应作用于个体心理韧性的一种表现。经济区主流文化之下的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亚文化群体效应对个体心理韧性的影响也随之产生新变化。新变化既有值得认可的积极作用,又有让人不得不警惕的负面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群体亚文化催化不正常的心理气氛环境的生长,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气氛环境形成非理性的群体效应,并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心理,对个体心理韧性水平发展形成强阻力。阻力的典型表现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在与个体的有意识行为的“博弈”中占了上风,某些亚文化群体的道德取向致使个体不敢或不愿在心理韧性发展上与其所处群体相悖,从而对个体心理韧性的成长发育造成阻碍。

三、产教融合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方法

(一)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

鉴于产教融合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的深远意义,加之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不失为人才的心理韧性提升方法的探索。

以高职院校原有的心理辅导中心为基石,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通过调研、座谈等深入交流探讨人才心理韧性方面的具体诉求,并测量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及与主流企业诉求的差距,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

系统应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中对人才心理韧性的要求,强调尊重人才当前心理韧性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条件、尽量发挥各自优势来搭建。

系统可考虑从心理需求目标的跟踪改善服务、逆境抗压疏导及训练服务、个体心理韧性成长分阶关怀服务三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架构。第一,心理需求目标的跟踪改善服务,这一部分主要对人才在“自我完善”的需求偏向及产生的相关不良行为后果问题进行如实记录、持续追踪和适时干预,在偏向影响加深前根据情况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及时防止其对人才个体心理韧性水平产生破坏。第二,逆境抗压疏导及训练服务,这一部分主要建议通过创设以职场主题为主、其他主题相辅的“多场景逆境”仿真训练环境,校企合作开发针对学生典型心理特点的抗压训练课程,使学生的抗压能力在一系列仿真训练中逐步得到提升。第三,个体心理韧性成长分阶关怀服务,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心理韧性发展情况划分类型和阶段,以便基于归类有的放矢地开展分阶指导帮助,让心理关怀更易于对个体发挥作用。

(二)实施校企融合的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

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要依赖团体,人才的能力发展都是在社会生活的推动下向着“社会感情”的方向取得的。此前,笔者已经分析了“社会感情”的强弱对心理韧性造成的影响。据此,明确人才的心理韧性提升亦可从中尝试寻求突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是为经济区建设而服务的,所以人才的“社会感情”强化不应脱离经济区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寻求合作,企业对此也应积极回应。双方共同探讨制订校企融合的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为培养和增强人才的“社会感情”定下规则和进程安排,并将计划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之中。计划实施突出难点与障碍在于许多培养对象处在更小年龄阶段时就受到自身家庭因素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社会感情”表现出明显的“原生家庭痕迹”。计划的重点并非打碎人才原有的“社会感情”状态,而是要了解人才在其家庭中的成长轨迹,掌握对人才“社会感情”有重大作用的人物事件等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挖掘改进的关键点。为了攻破这一难题,校方还需树立“家校合作”的观念,将家校沟通纳入学生日常心理状态管理工作之中,以更好地把握人才心理现象背后的实质,科学引导,使人才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更从容,心理韧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挖掘心理韧性高水平典型人才

群体并非只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方式中有一种称之为“社会助长”,即个人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的探索,在“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和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的协同基础之上,一方面将心理韧性的提升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之中不断深入挖掘人才群体中心理韧性水平高且综合表现好的典型人才代表。利用典型人才代表的影响力,使这些人才发挥提高心理韧性重要性认知、推进心理韧性提升服务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让这一关乎人才质量的要素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提升人才心理韧性效率。好的典型就像一面旗帜,优秀典型的挖掘不仅能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在学生之中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气氛环境,使个体的有意识行为增强。更重要的是传承,形成心理韧性高水平的“人才群星现象”,从而对个体心理韧性水平的发展形成正面的推动力,且不断延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清晰地看到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的意义。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必须在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基础上,直面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究、尝试提升人才心理韧性的方法手段。相信在校企各方不懈努力之下,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问题将得到改善,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的人才稳定性和效益性的提升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家庆,黄孙庆.广西沿海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5).

[2]黄玲玲.坚韧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8).

[3]陈雪.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9).

注: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5A039)

【作者简介】甘丽桦(1979— ),女,汉族,广西博白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學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责编 黄 煌)

作者:甘丽桦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影视制作与多媒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