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2024-05-05

技工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精选十篇)

技工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1

分层次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根据学生的文化素质差异、个体特性差异、学习动机差异、家庭环境差异、个体潜能差异等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各自的特长,充分挖掘各自的潜能,获取个体最佳职业能力。

一、分层次教学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 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校生源来源广泛,除来自河北本地之外,外省市学生越来越多,学生情况差异较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二产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06届学生为例,学生大体由四部分构成:初中阶段成绩一般,如果读高中,考上大学本科的可能性不大,因而选择我们学校;初中阶段成绩较好,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了读高中与大学的费用,希望早日就业挣钱;初中阶段成绩、表现均不好,家长考虑到子女年龄较小,只能送到学校,希望学校能够从严管教;有一小部分高考落榜生,出于找工作的需求,到我校学习。

基于以上学生的种种现状,学校如果采用原来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授课模式、统一考核标准,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2. 实施分层次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并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将学生按不同的特征(文化成绩、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划分为几个层次,教育者根据几个层次的不同特点,采取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每一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学习,其个性特征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教研组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两大层次,一层是由高中起点、知识全面的学生和初中文化成绩优异(通过中考成绩)的学生组成;另一层是由初中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在社会工作几年后又到我校进行技术培养的社会青年组成。针对前一层次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传授,又注重技能训练,教育目标是让他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技能;既可以对口升学深造,又可以在将来工作中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针对后一层次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注重适用,能够满足他们将来工作的需要即可。

3. 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是不同的,它由父母的遗传特征、生活所处环境、接受教育状况、兴趣性格等不同因素所决定。教育的任务就包括发现、尊重、爱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刻板的传统教育很少考虑各类学生个性特征的多样化,只是依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授课内容,进行“标准化生产”,培养出来的人只是规规矩矩的“模板”;而分层次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领域和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成长点,最终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 学生按文化素质分层

学校根据学生的文化素质调整班次,如将原来的电子06届4个班调整为5个班。原来每班学生人数约为60人左右,现调整为每班45人左右,增加了一个文化素质好的提高班。具体做法是:根据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成绩及德育考核成绩排序,从4个班中选出45人组成提高班。

今后每届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按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新生入学后进行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摸底考试,按分数排序。给学生讲清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各层次的教学方式、各层次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分层次教学不是分优劣班,而是根据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选取最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按总分成绩分为A、B两个层次的班级:A班为提高班,B班为技能强化班。

2. 教学内容分层

将所授教材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确定哪些模块是强化班和技能班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技能班可以了解而不必掌握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所任课程的内容分为一定数量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不是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模块的难易程度分为公共模块和高级模块。公共模块是提高班和技能强化班都开设的内容,高级模块是提高班需要掌握的内容。

比如教学内容“PLC应用技术”,我们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分为12个公共模块,5个高级模块。其中,12个公共模块是提高班和技能强化班共同的授课内容,5个高级模块是提高班的授课内容。对于复杂的模块,如PLC的典型程序模块,又可以再分为2个小模块,一个适用于提高班,一个适用于技能强化班。

3.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必须服从于学校整体的教学定位。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独特性和针对性。对于提高班,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是:牢固地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有关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技能操作能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中级工—高级工水平。对于技能加强班,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初、中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知识;以“应用”为主,培养学生适度、够用的专业理论,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初级工—中级工水平。

4. 教学方式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法,使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都能充分地达到学习目的。对于提高班,我们要求做到理论完整、实践技能熟练,在完成国家教学大纲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比例达到5:5;对于技能强化班,要求做到理论够用,实践技能熟练,根据《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的需要,教授相当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比例达到6:4,个别学科达到7:3。

5. 考核标准分层

对于提高班,理论课和实践课均为考试课,100分制满分60分合格,要求每科都必须合格;对于技能强化班,理论课和实践课均为考核课,考核效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学生不必每门课都合格,根据学生在几门课中的表现,只要有三至五门主要专业课合格即可。

三、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

现在,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只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划分,针对我校学生来源的四个方面,这还远远不够。比如,同样是提高班,有的是高中毕业生,有的是初中生,他们对授课知识的需求不尽一样。

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还只是将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层次划分,没有能够将书本知识从学生的接受能力上划分出层次来,如有的内容虽然划在了提高班,但在实践中,技能强化班的学生也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还是比较笼统,有些课程仅仅是将国家有关标准作为教学目标,还没有针对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部分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还不能从本质上搞清楚,教学处理有简单化倾向,如教师在提高班授课时理论知识讲得多,在技能强化班授课时理论知识讲得少,技能强化班注重多一些技能操作等。

2. 改进建议

首先,应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层次划分要达到三个级别甚至四个级别,满足学校整体教学的需要。

浅谈初中地理的分层次教学- 篇2

金平县马鞍底乡中学

史地生组

李俊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它不仅涉及到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调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等等许多具体而微的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二、分层次班级教学

虽然国有严禁义务教育学段分重点班、快慢班。但国家的要求也只是站在大城市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对这些学如果分快慢班,是会对学生打击。而对于我们所处的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学生来说,基础差的学生、调皮厌学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情况,很多学生就是来混大岁数的,成绩对他们是无所谓的,我们也只敢要求不打架惹事就行了。如果不分快慢班,首先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就会因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影响到那已经很稀有的想学习的学生,这些相对的优等生不会对调皮差 生起到带头作用,反而会被影响,最终会让整个班级学风变差。农村初中的生源往往参差不齐,好的可以考及格,差的考个位数。如果将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专门分出来,他们的目标是进入高中继续学习,最大的愿望是考入重点高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训,使他们在以后高中的学习中不至于那么吃力;而对慢班同学而言,由于一些学生连小学基础知识都还没弄懂,他们多数同学只是想顺利走完初中阶段,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放慢步伐,对他们降低要求。除此之外,分了快慢班,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整齐,老师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老师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摆脱以前为了兼顾各个层次学生时的顾此失彼,使的教学效果更好理想。在快班中,学生的强强联合强化了竞争意识,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很强的危机感,更容易找到拼博的感觉。同样,在慢班,学生之间的实力大体相当,也更有竞争性。在快慢班实行能上能下制度,更强化了全校性的竞。

还有就是,强化教师之间的竞争,敦促部分教师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快班太少,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去教。对于没有选上教快班的教师,他们会认真反思自己,暗暗下功夫,苦练本领,争取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登上快班的讲台。人人都想作快班教师,人人都会为争取作上快班教师而努力奋斗,从而在全校教师中无形地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这种良性竞争的结果,使一部分懒散、疏于教学研究的教师会及时醒悟,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教师整 体素质将在一段时间内提高。

三、初中地理的现状

初中的中考变成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大的变动还在于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历史、政治这几科,虽然在不同学段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但改变了以住的按100分制计入总分,而是采用折算后的成绩计入总分。就是只要考60分以上的都按10分算入总分,而不及格的按10%算。也就是说这几个科目加起来也才50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校、学生、家长都不会再看重这几科。当然,对于成绩好的那部分学生,稍花点时间就可以及格。

从小学升入初中,所要学的科目从语文、数学两科,变成了七年级八科,八年级九科,还有专门的体育、三生教育、音乐、美术课。再加上学考的改革,地理的课时量就会被减少,毕竟分值摆在那里,不能去和语数外大分值科目去比。而地理在这几个占10分科目中,是知识点比较广、比较复杂

四、分层教学实施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在学考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初步的认知,是最基础的知识点。B层次是对课本上知识能解释、理解、判断、分析、区分。C层次是能运用是能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要求层次明确。同是,还得具体和学生的层次相一致,就是教学要和快慢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和。A层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个目标在所有班级都要让学生掌握。

B层中层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这个层次在慢班适当讲解就行了,不要太过于苛刻,有些学生你再怎么讲他都理解不了,基础摆在那。

C层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这个层次在快班讲解。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分层:A级:能在看到图时找得出主要铁路干线名称和重要铁路枢纽;B级,在A级目标基础上,说得出这些铁路线连接的主要城市、经过的省;C级:在A、B级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选择便捷路线)。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低层目标学生也可向高层迈近。

2、备课的分层

首先,既然分了快慢班,教学目标也分了三层。那么我们在课前备课时,当然也有对快慢班的备课内容有所不同。慢班如果去讲复杂的知识点,他们的思维转不弯来,就会感到很吃力,最终对这个科目 没一点动力。快班,就得准备一些有拓展性的,让他们能自己思考的问题。现在课时紧张,如果不提前做好第节课的准备,做好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就会出现前期讲的松驰,后期讲的紧张,最后没复习时间。

其次,要分清课本和练习册的主次关系。初中地理共四册书,也差不多一学期一册,当然八年级要面对学考,就要做适当调整了。地理虽然只占10分,但也有一本厚厚的练习册。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地理课时间也有限,我们在教学时就不能做到课本和练习册都很好的兼顾到。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课本上,多讲课本,多让学生背课本内容,课本才是基础。练习只是课本的延伸。

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几个班级做一次开卷考试,试卷为七年级下册复习卷,卷面上不能从课本上直接得到答案的不超过15分。但考下来,只有极少部份学生考得比平常好很多,部份学生还是不会及格,甚至还有部份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题。这就说明了,部份学生对课本内容相当陌生,翻书抄都找不到在那里。

再次,在讲课本和练习时也要分主次。备课时我们不能备一课上一课,要对整体的课本内容把握清,那些章节是重点、难点,要讲的细透,那些章节的内容点到即可。就算是重点章节,也有一些内容是可以让学生勾画了记背就行的。至于练习册,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有题目,就没必要讲了,重点还是放在难题、拓展延伸大的题上。

3、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树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不 可缺少的一环。

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的A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活动;成绩中等的B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C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A组学生对C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总之,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既注重整体的提高也关注个体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实施分层次教学后,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所以这一教法的坚持,虽对学生有利,对提高教师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上。

职业学校的分层次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54-01

1 阐释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2 分层教学问题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广泛,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的积累与吸收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组织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利于学生各得其所,真正有利于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和入学后语数外课程摸底测试情况,将学生分层三个层次,组成A、B、C三种类型教学班,进行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前,各班的课堂纪律普遍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听不懂教学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上课要么睡觉要么随便讲话。学习较好的学生,由于对课堂纪律感到不满意,感到失望,从而对学习也失去信心。

3 分层教学需要疏通学生的心理

事实上,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校后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等级,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增加积极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分级教学的初衷,创造和谐有序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将学习的压力转化成动力。

4 采取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中,A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相对其余层次的班级较好,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因此,这一层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能在学习上互相带动。A层次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还会进入高职升学复习,希望毕业后进入高职大学深造。因此,要求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内容外,还在知识范围上进行了拓展。B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求低于A层次班级,学习积极性一般。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同A层次学生有所不同。在进行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课程后,很多同学将会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以便于三年中专学习完成后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在基础知识学习上要求对基本内容牢固掌握并有适当的扩展提高,以适应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继续学习;C层次的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接受能力也较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学习,教学内容上需要比A、B两层次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改进,要以他们便于掌握的方式进行教学,要多做练习题,使得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并不断巩固学过的知识。三周一次的阶段性测试让C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

4.1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班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班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

4.2 课堂提问分层

在每堂课的基本知识授课过程或课后小结中,我往往有的放矢地按难易程度,将问题也相应的设置成难(1)、一般(2)、简单(3)三组,分班提问,如1类问题由A班同学回答,2组问题由B班同学回答,以此类推。课堂效果良好,中专学生好胜心强,思维敏捷,对于课堂中别出心裁的提问,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提高。

4.3 布置作业分层

在布置作业方面要有针对性。A班要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大拔高题目的数量。作业量可想对于B、C班的多一些,因为A班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能力,做题速度上都要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所以要有目的的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扩充。B班以巩固基础题型为主线,相同题型改变参量再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复习阶段再进行拔高练习。C班的同学要以理解概念为基础,作业也要加强概念性知识的不断重复、累积,要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印象化,主体上认识并能进行进一步知识的探讨。

4.4 考试分层

在教学目标、作业布置、课后辅导都采取分层方式的基础上,检验考试自然也要采取分层考试的方法。因为在采取一系列的分层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起点自然不同。如果考试要统一试卷,必然对于试卷难度、题量、重点难点分布有偏差。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那个要采取分层考试。试卷的出题侧重点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平日学习、辅导、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命题。A班学生理论记忆题目、应用型题目、综合分析型题目可按照正态分布的分配方式来命题;B班在理论记忆题目、应用型题目方面可与A班平行,但综合分析型题目可较A班降低难度;C班则主要以概念应用为主,可适当的加大课本题目的量,真正的以课本为主,以概念熟悉为主。

5 适时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B班的学生也有和A班一样的成绩,他们也要求进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样一来,我们就要调整A班和B班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

6 教学分层的效果

在分层教学后,由于制定了与分层教学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实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学习状况出发,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而教师也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避免在教学上走弯路,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分层教学的效果已初见端倪。从总分上看,三个班的平均成绩与入学考试成绩相比都有所提高。其中,2011级服装A班提高了13%,B班提高了28%,C班提高了51%,从成绩上看,C层次班级进步最大。说明分层教学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浅谈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4

实施分层次教学,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 而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学校按国家计划招生, 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 (简称双包) 。虽然中专学历层次低, 但对众多的农村、特别是农民子女来说, 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1998年招生并轨改革后, 逐步地进行了“两包”改“两自” (自费上学、自主择业) 的改革, 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 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 中专生由过去的走俏变为现在的“坐冷板凳”。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宣传上的误导和人才市场上过份的“高消费”等原因, 但毋庸置疑, 中专的黄金时代已经是昨天的故事。虽然中专教育的发展还会出现转机, 但目前的“阵痛”也足以使部分中专学校纷纷“落马”, 这已经成为近年中专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不争的事实。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 中专学生由过去的挑挑捡捡, 变为现在的“一窝端”。在一个教学班中, 个体素质差异之大, 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 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 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 可能更不受欢迎,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一、为什么选择分层次教学

那么, 怎样才能使中专生招得来、学得进, 能成才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四分”, 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1.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考试, 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 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班) 。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笔者认为, 在试点工作的初期可考虑采用第二种方案为宜。当第一轮试点工作结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 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班在贯彻现有中专教学大纲, 使学生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 为学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 主要是为今后的应职就业做好准备。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 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 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2.分类辅导

过去中专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 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分段提高

中专学制现在一般为3~4年, 多数专业为三年学制, 个别特殊专业为4年。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要因人制宜, 设计阶段目标, 限期达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 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了分层教学的问题。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 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高。要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 更要强调分段提高的问题。

4.分批推进

目前的中专生虽然个体差异很大, 但仍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批次。通过分层次教学, 我们既可以达到分段提高之目的, 而且要实现分批推进。如果说分段提高是对学生个体而言, 那么分批推进就是对学生群体而言的。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 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二、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

目前, 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 扎实工作, 认真组织, 周密实施, 稳妥操作。

1.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 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 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整齐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 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 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 原则上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分几个层次, 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3.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能力本位的要求, 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 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 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而且深浅适度, 层次分明, 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工作, 各学校应加以重视, 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4.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 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 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 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5.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 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 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 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 合理调度教室, 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6.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 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 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保证人人能成才, 个个都提高,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7.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 既要通过舆论宣传, 提高教师的认识, 以形成共识, 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 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积极性, 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 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 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 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8.教学手段和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适应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必须完善教学手段,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原则,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 其校内实习基地应努力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达到高科技、高效益、高质量、高产出的要求, 建立起自我调节、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求发展的机制, 做到农、科、教相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要实施开放式办学, 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建设实习基地的路子, 实行校企联合、校乡 (镇) 联合、校区 (高科技产业园区) 联合、校校联合等等, 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做大、做好、做强, 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再振雄风, 再创辉煌。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黑龙江白水泉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 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在长期理论与实践探索中,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分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 包括教学方法自身在内的教学各个环节正处于摸索之中, 所以, 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 亟待解决。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

纵观10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历程, 研究的深度、广度和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 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人云亦云, 在多篇研究文献中, 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 并不罕见。例如,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 很多文章介绍其内涵和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 论述的深浅程度基本一致, 没有新意。 (2) 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 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 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 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 (3) 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 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 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二) 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

技工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5

【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化既是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考虑分层次进行。文章从分层次的涵义和原理出发,对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进行探索,以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促进现行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近年来,《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逐渐在各高校中取代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2009年4月国家财务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基地,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更是得到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式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动、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过程。

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开设的,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所涵盖的内容,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其是在计算机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多元化处理,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操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会计电算化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包括信息化中的具体财务操作,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数据传递及相关关系,最终得让学生清楚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与其他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最终又能给企业提供怎样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同时,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要更丰富,具体操作也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内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empirenews.page--]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仅占很少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情况。实验教学是重点,学生将花大量时间用于具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教师也将在实验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按实验要求出实验效果及能否真正学好会计信息化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因此,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1][2][3]下一页

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具有的优点

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生不是一门课程学好了就表明专业学好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学不好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不同层次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优点,表现如下: 1.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动者,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公平教学,而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而进行教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分层次教学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分层次教学让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及方法,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终能接受的就好,不能接受的就差,教师不用在乎学生学的结果。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后,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并关心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施教等。这样,教学中的“教”与“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动的,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又将影响教师将来的具体教学。这样,分层次教学将继续升化,教与学将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分层次教学的落实将逐渐改善高校教育现状

高校教育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教育现状。教师因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变,而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始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找原因,考虑如何对现存的差异开展教学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教与学不断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有的教师几年都用同一教案的状况,教学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落实

(一)领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自然要有差异。第二,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empirenews.page--] 承认学生的差异,是要让差异缩小甚至消失。笔者认为,教师是分层次教学的主导者。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要把学生形式上分成几个等级,而是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有差异,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都会有兴趣或都能很快培养兴趣而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由这门课的兴趣学习又将带动整个专业体系的学习,以至最终不仅成功讲授这门课,还可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极大热情。还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验课程中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创新精神,并能解决很多电脑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上一页[1][2][3]下一页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理学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教育,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empirenews.page--]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论高职院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180-01

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生产、管理人才,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因而它首先是高等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来讲,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就要顺利地学完它的全部课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定的高中知识基础作保证。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了,这对提升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充足的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职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了保证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我觉得高职院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分层次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1 充分利用源头的力量

即通过提高高等教育门槛,通过科学论证有效地设置一个高考录取分数线,同时附加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的单科分数限制。从而使那些能够有效接受高职教育的人接受高职教育,而使那些不能有效接受高职教育的人,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职业素质培养问题。这样既优化了我国的教育结构,又节省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到他应该接受到的教育,不仅保证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也可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使每一个劳动者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地得到发展。

2 把分层次教学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层次。分层次讲究科学性,从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确定分层次教学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英语及部分专业课。根据入学成绩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次的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正常的教学进度,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注意拓宽知识面,注意学科的发展,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B层次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现行教学大纲,适当降低理論教学的要求,着眼于实用知识的传授,采取放慢进度、注重基础的办法,逐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2)教学管理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强,因而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方法,使他们在顺利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更多自由的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进行知识面的扩大。B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大都比较自由散漫、自控能力比较差,因而对他们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方式,上课严格考勤,自习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监督、轮流辅导。

(3)教学课程分层次。分层次教学与分类分科授课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实践课相结合,形成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组合,允许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上有所选择,并注意动态发展。A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原理性探究、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选一些有一定深度、内容宽泛,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课程。B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基础的内容,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注重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和熟练,注重方法的改善、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选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见解性的理论课程和一些培养基本岗位工作技能的实践课程。在原行政教学班的基础上,在某些能力层次明显的专业上构建A、B层次教学班,A、B层次的教学班分别上课,每学期终结综合评价后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模式。

(4)教学方法分层次。课堂教学是分层次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由于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给A层次的学生上课坚持多点拨,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而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多有欠缺,学习缺乏自信心,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重在带领他们学习,指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所以对B层次的学生以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强化记忆、反复训练,多督促、多检查。

(5)作业分层次。作业布置切忌一刀切,对A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时,掌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兴趣、夯实基础的原则,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训练。给B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数量略少而且难度略低,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但B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通过一次的作业练习就能悟通、理解,还应有一个重复再练的过程,因此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训练题目要经常做、反复做直到做会为止。

(6)考核方法分层次。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考试,理论考试不同卷、不同范围、不同难度、不同要求;技能考试,内容不同、等级要求不同,熟练程度要求不同。A层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B层次学生的试题,注重考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考察岗位工作必需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

3 分层次教学与学分制有机结合

实行学分制,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同时降低选修课的难度和要求。结合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适当增加实践类的选修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增大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选到他感兴趣的、愿意学并且能够学会的课程,当他们修够毕业要求达到的学分时就能够顺利毕业。

分层次教学不仅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照顾,尖子生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间,也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自信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为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分层次教学做到了有的放矢,因而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增强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巨大作用。

浅谈职校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篇7

伴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 中考对职高、中专学校已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为职高、中专招收的是中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学生.昔日百里挑一, 今朝来者不拒, 职高、中专的生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目前教育的标准, 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 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 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较弱, 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教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又存在能力上的较大差异, 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而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 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 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 不掌握前面知识, 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为让所有学生得到同一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 以学生为本, 促进每一名学生的持续发展, 既要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 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既要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 又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 区别对待、因势利导, 促进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二、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看, 人的认识, 总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 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 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 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 通过逐步递进, 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从教育教学理论上看,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 目前职业类中学, 面对传统教学模式, 有不少困难.首先, 现行数学教材理论性强, 运算能力要求高, 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 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 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 就职业类中学目前的状况, 职业类学生主要以专业的学习为主, 对文化课的学习不重视, 多数学生不愿意动脑筋, 他们崇尚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 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通过考试,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生吞活塞”, 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 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步骤

1.对学生做全面的调查分析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个分层不是对学生的歧视, 而是为了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这个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简单地说, 将学生分成A, B, C三组, A组学生不能模仿, 或只能模仿;B组学生能模仿, 有一定的解题能力;C组不但能模仿, 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合理地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 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 B组学生达到①~④, C组学生达到①~⑤.

3.进行分层次的课堂教学

在安排课时的时候, 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 C两层, 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 要求不宜过高, 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 A层基本听懂, 得到及时辅导, 即A层“吃得了”, B层“吃得好”, 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 层次分明.例如, 高一“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 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知识后, 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 什么叫函数?

(2) 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 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 x, 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5) 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6) 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 (1) (2) 题, B层学生回答 (3) (4) 题, C层学生回答 (5) (6) 题.通过提问分析, 既复习了旧知识, 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 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 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4.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 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若课后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 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课后习题) ,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课后复习题) 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 一般学生在20~30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 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A层:解下列不等式.

B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C层:已知不等式kx2-2x+6k<0 (k≠0) .

(1) 若不等式的解集是{x x<-3或x>-2}, 求k的值.

(2) 若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 求k的值.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 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 使每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 够得着”的境地,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分层次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分层次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上使每一名学生有更大的施展的平台,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有效地遏止了后进生的厌学情绪.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 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的45分钟时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对于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来说, 分层次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同一个教室, 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 教师必须兼顾到三组学生, 必须有更清楚的思路, 必须眼观六路, 捕捉学生流露出来的每一个心里的想法.三组学生是不是都达到了教师为他们设立的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这就逼着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鞭策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

摘要:职业类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数学的基础、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它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青少年游泳的分层次教学 篇8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游泳的分层次教学, 能够充分的研究体育教学, 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存在的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表现特征, 在教学中可分为:初级—学中级—学优级, 三个层次不同内容的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 进行有针对性地分层、分类教学指导, 从而实现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在游泳教学中把青少年分成初级、中级、优级的高低不同的几个层次, 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处理个体差异的方法, 能够让差生找到差距跟得上, 使优秀的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学的好, 使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 提高学习兴趣, 大大的减轻了教练的强度和教学的难度, 已达到教学的目的, 使学生达到教学目的, 并且使大多数学生以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最终目的。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游泳, 提高对游泳的学习兴趣, 并使之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终身锻炼的主项, 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打破原有的模式, 根据游泳的特殊性, 把游泳的心里因素和技能因素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学习的情绪, 高涨的情绪更易于学生对游泳技术的掌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多名暑期青少年游泳爱好者在沧州水调歌头游泳馆学习, 另外联合沧州军分区游泳馆及盐山县游泳馆等青少年游泳爱好者进行青少年游泳的分层次教学调查。学员年龄以小学一年级及以上为基准, 基本控制在8~20岁之间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访谈法

通过与沧州市学校教师、体校游泳教练以及游泳馆中专职游泳教练等老师对有关青少年游泳教学方法进行访谈, 并参考他们的教案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分析有关文献资料30余篇, 了解国内外青少年游泳教学方法。比较过去传统教学法在历史上作用与进步, 摸索游泳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规律。

2.2.3 对比试验法

通过对沧州市盐山县温泉游泳馆和沧州水调歌头游泳馆及沧州军分区游泳馆2004~2012年的暑期青少年游泳培训班的教学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出传统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的差异, 提出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数据。

2.2.4 现场观摩实践法

通过近些年现场教学, 联系多名同事和同行进行互相现场教学观摩。对教具、教法等进行归纳, 分出不同层次的学员, 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两个班级, 一班按照传统的混合法统一进行教学;二班则按照分层次教学法以学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分类, 按照不同的进度进行教学, 进行递进式教学尝试。通过对比, 归纳出一套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实施方案。

3 结果与分析

暑期青少年游泳培训班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 学生中有身体素质差异、个性特征差异、兴趣差异、学习方式差异、性别差异, 还有的学生有怕水的心理以及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影响等。按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 由一个教练统一按一个教学进度教学,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等方面的因素, 这样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影响着教学的进度, 不能使大多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游泳的技能。通过青少年游泳的特点, 探索出适合青少年初学游泳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 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个性特征、接受能力的不同等条件, 确定几个高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青少年分成学优班、学中班、初级班, 随时按照学生的能力的提高, 初级班往学中班升级, 学中班往学优班升级。这样消除运动技能的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压力,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兴趣提高了, 也给学生树立了自信。教练的教学也更有了针对性。

从事暑期青少年游泳培训多年, 2005~2007年沿用传统的游泳教学法, 2008~2012年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把这些数据进行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 学生的通过率传统教学方法在78%左右, 分层次教学方法的为96%左右, 分层次教学方法的优势明显 (见表1) 。

以蛙泳教学为例, 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安排在初级班, 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蛙泳扶板腿部动作练习, 注意呼吸与腿部的动作配合, 双手扶板, 在水中做蛙泳腿动作, 蹬腿2~3次抬头换一次气, 吸气快, 嘴角翘起, 呼气缓慢均匀。这些动作练习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升到学中班。学中班的教学内容是蛙泳单手扶板腿部动作练习, 单手划水与腿部动作结合, 配合呼吸, 当动作熟练以后, 可以练习双臂、腿、呼吸的完整配合练习。技术动作标准的青少年升到学优班, 去掉背部的浮板, 加强体能练习, 提高运动成绩。每个班分区域分教师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在初级班和学中班的学生背上一定要带上浮板, 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其他的游泳技术因主观上的因素和客观条件限制, 不能够像初学者一样笼统对待, 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天赋、爱好、条件等因素, 其所达到的水平有经济条件、场地器材、任务目标、责任义务等具体约束, 不是单凭兴趣和爱好就能学会, 且不说能够达到啥样的水平了。再者说, 仰泳、自由泳和蝶泳的学习不是爱好所能决定的, 兴趣只是一小部分。

4 结语

青少年游泳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有其优势。通过分层次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进度, 让优等生和“差生”都能够在学习上齐头共进, 并且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环境中, 更利于老师的教学, 通过:初级—中级—优级, 把不同进度的学生分开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让“差生”进步更快, 优等生更加娴熟, 并且老师便于在不同的教学班有针对性的讲解不同的内容, 目的明确, 降低了教学难度, 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在安全性方面, 不同层次的班级在不同的区域, 更便于老师在岸上观察。分层次的教学适合暑期游泳班的学生随报随学的特点。

摘要:通过现场调查和若干的办法, 借鉴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阐述了游泳对于调动广大青少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员情绪、掌握游泳技术, 改善主观能动性, 领悟救生常识, 培养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激发学习热情都有着独到的魅力, 青少年培养、空间巨大。探讨其分层次游泳教学, 对于课内外的教学研究, 提供可行性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体育,游泳,分层次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恒心.儿童游泳的分层次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 2002 (4) :27-28.

[2]刘建设.游泳训练——浅、深水教学法[J].山西体育科技, 2008.

[3]李桂芬.分层次教学与分级指导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2004, 6.

[4]陈及治.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5]游泳.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6]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进教学法初探性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1 (4) :41-45.

技工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9

由此江苏省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了重大转变, 确保学生会考合格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入学时差异很大, 采用分层次教学很适合信息技术教学, 但会考使教学的重心下移, 要确保学生会考合格, 这对分层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受经济发展影响, 各地在学习环境、教师资源等方面发展状况很不平衡, 有的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而另外一些则可能都没怎么用过计算机。有些学生iPhone、iPad都有, 而且使用的很好, 有些学生也许只能上课时使用一下台式机, 这和中国的城乡差异有关。因此,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 学生差异较大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教师,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水平的差异, 也导致了不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的差异。课堂上, 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有了多余的时间就去上网, 甚至玩游戏;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存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反正做不出来, 还不如玩玩。

计算机在教学方面的优势也适合分层次教学, 通过利用辅助课件、网络搜索等功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去探索、学习相关内容。网络上的论坛、留言、评论等功能, 对小组讨论、分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交流平台, 互不干扰。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则利于学生间互相请教, 不同层次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江苏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要求

江苏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主要有“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这四部分。

必修部分主要以理论和Office为主, 如Word、Frontpage学生平时也有接触, Excel相对用得较少, Access部分学生则没有遇到过。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都有部分学习, 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而且这部分内容在会考总分中占60%, 因此, 在课堂分层次教学中要以侧重低水平学生为主, 兼顾高水平学生。

选修部分分为算法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三个模块, 而江苏省大部分高中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主要由“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的接入与使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部分组成。选修部分起点较高, 而且扩展性也较大。选修部分占会考总分的40%, 这部分内容在分层次教学中要以高水平的学生为主, 兼顾低水平学生。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学习网站的组建和规划, 给自己家里组网, 帮教师维护网络、计算机;起点低的学生可以紧盯会考题目, 完成基本要求。

●结合会考要求开展分层次教学

1.划分学生层次

用历年会考题目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 根据以往测试结果, 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大致占20%左右, 这些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软件且博客、微博之类的工具使用也较为熟练, 有些还在初中奥赛中获过奖。第二层大致占50%, 这些学生能掌握Word、Excel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可以顺利开展高中阶段的必修部分教学。第三层大致占30%左右, 这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 有的是学习能力较差, 有的是初中计算机教学开展得不完善, 必须对他们补充一些初中知识才能开展高中阶段教学, 而这部分正是会考过关需要重点关照的学生。

2.课堂分层教学设计

一般情况下, 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 有师生共同完成的, 有学生独立完成的, 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 尽量分出不同层次, 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 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可以说会考课堂上基础薄弱的学生是主角,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须耐心讲解示范, 教会他们会考操作题的做法。

3.练习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 但基本出发点是要确保会考合格。例如, 对困难学生的练习内容以简单重复为主, 通过重复练习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重新练习尤为重要;对于有点基础的学生以练习题考核通过为主, 只要他们能完成练习, 达到所要求的分数就行;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采用不同方法去探索题目的做法, 通过探索过程, 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单片机》综合实训的分层次教学 篇10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个性特征与差异, 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单片机》综合实训中,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编程能力相差很大, 如果实训题目整齐划一, 不能形成梯次, 题目势必既不能太简单, 又不能太难, 否则就会造成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独立完成, 不得已而抄袭;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又会“吃不饱”, 个人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实训成绩的客观评价。采用分层次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我们所进行的分层次教学, 不是简单地在实训开始前通过某种方法把学生分成了A、B、C三层的静态分层, 而是采用动态分层, 把实训的题目设计成具有一定梯度————简单的、比较复杂的、复杂的三个层次, 每个学生都从简单的开始做起, 完成以后再往下依次进行, 直至实训结束, 这样就可由个人完成情况分出A、B、C三个层次, 再通过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 评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层次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1. 确定科学的实训任务

确定科学合理的实训任务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分层次教学”要求各层实训任务具有梯次的递进关系。第一层任务为基本实训任务, 是学生学习了《单片机》基本理论后进行的第一个综合应用, 作为一个入门训练, 它既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单片机》的基本知识, 还要能够实现一定的具体工作任务, 但程序结构相对简单, 使每个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都能够独立完成。第二层任务为提高实训任务。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很好完成了第一梯次实训任务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和编程能力。所以, 程序的结构要复杂一些, 任务难度有所加大, 但应使全体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第三层任务为完善提高任务。其目的是针对前面训练任务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加强改进和完善, 使《单片机》综合实训项目成为《单片机》开发的实际项目, 为学生揭开《单片机》开发的神秘面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要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 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程序更加复杂, 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的, 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这样设置三个层次的实训任务, 既可以保证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得了”, 还可以保证实训任务的饱满使优秀学生能够“吃得饱”。在实践中, 我们实训的选题为设计一个“自动给水控制器”, 第一层任务的技术指标为键盘调时、24小时显示时间、键盘输入一个给水时间、每次给水20分钟;第二层任务的给水时间则改为键盘输入几个时间 (可由学生自己确定, 以每个学生不同为宜) ;第三层任务的给水时间则改为键盘输入任意多个给水时间, 并在给水时显示给水结束的倒计时时间。可见, 硬件电路没有变, 但由于设计技术指标的不同, 编程的难易程度就出现了不同的三个层次, 在上一层次程序的基础上, 将各段子程序作相应的修改才能实现下一层次任务的技术指标, 各层次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独立, 呈现递进关系, 且各层次任务都可实现“分层次教学”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分层次教学”得以有效实施。

2. 采取合适的指导方法

教师指导是实施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次教学”必然引伸出分层次指导, 采用何种指导方法更为合适, 是每个指导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采取集中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但不同层次的实训任务讲解的程度不同, 第一层次任务, 是学生第一次由理论转入实践, 对于如何来完成这个任务还一片茫然, 因此, 教师要详细讲解, 如硬件电路设计、RAM分配, 主程序和子程序框图的绘制、子程序编写与编写顺序、子程序间连接、程序调试等等都要详细讲解到位, 以确保每位努力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第二层次任务, 是在完成第一层次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设计编程方法, 只是技术指标不同, 程序复杂, 难度加大, 所以还要集中讲解程序复杂在什么地方和解决的方法, 以锻炼学生编写复杂程序的能力。实现了前两层任务, 第三层次任务就由学生独立分析完成了, 所以不再做集中讲解, 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另外,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 所以在进度上不要求整齐划一, 而是各尽其能, 但集中讲解要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进度要求。采用这种指导方法使学生独立实现产品开发的能力得到了循序渐进的锻炼,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实行合理的成绩评定

实训中合理的成绩评定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实训情况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训, 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根据学生最终完成实训任务层次的不同给以不同的基础分。第一层次任务为75分, 第二层次任务为90分, 第三层次任务为100分;然后再根据日常表现和答辩考核情况扣分。一般的日常表现扣分在10分以内。答辩从学生完成的最高层次任务进行, 每个层次选七个问题 (学生间不同) , 如果有四个及以上问题回答错误, 则该层次任务为没有完成, 降一个层次再答, 答到第一层次如果仍然有四个及以上错误, 成绩为不及格。每答错一个问题, 则在基础分上扣5分, 基础分扣除日常表现分和答辩分就是实训所得的实际成绩。在实训进行之初就把成绩的评定方法向学生讲明, 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 打消个别学生靠抄袭蒙混过关的思想, 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上一篇:中式服装的造型与设计下一篇:会计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