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27

从加强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首先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1:

企业新型学徒制之“新型”探究

摘 要:在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与挑战。中国想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在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方面,我国现有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建立一种不同于以往学徒制的新型学徒制十分必要。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企业为办学主体,制定了新型学徒教学管理制度和新型投入、补贴政策。这些新型特征不仅有利于企业直接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市场中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相脱节的矛盾,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制造大国;制造强国;转型升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由学徒制慢慢演变而来的,学徒制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一直是现代职业教育所追求、践行的坚定理念。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身上都能看到一定程度的学徒制的印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在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造、建立现代学徒制方面做了很成功的探索,我们也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学徒制的实践模式。再者,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国际产业分工也在悄悄形成新的格局,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热点。为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全球科技变革的挑战,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决心,但也对我国的技術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现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提出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促进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十分必要的。产业的升级的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过程是从高污染、高消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低碳、环保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在实施产业升级过程中所产生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产业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产业升级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其需求。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劳动力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数量上看,最近人社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共有2.25亿人,其中1.19亿为技能劳动者数量,高技能人才只有3 117万人,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1] (2)从结构上看,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职工队伍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1)初级技工较多,高级技工较少。现在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制造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并不高。再者,企业为节省成本、追求利润,大量雇佣初级技工以追求量的增长。(2)传统型技工较多,现代技工较少。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没有能够及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其培养的以传统型技工居多,并没有掌握正当时的技术。(3)单一技能型技工较多,复合技能型技工较少。中国的制造业的制造流程大都是流水线型的,即每位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这就导致了每位工人只能掌握一项操作技能。(4)短期速成的技工较多,系统培养的技工较少。现在的大多数企业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只看重眼前利益,很少能开展对员工的系统培训。

制约产业升级的第一短板就是人力资源,对于为国家产业经济输送一线生产和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而言,产业转型与升级背景下的技术人才的转型与升级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该直面挑战,抓住机遇,不断探索职教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同步转型与升级。

二、现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缺陷的日益突显

在我国古代,学徒制作为早期的职业教育比西方的学徒制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这种学徒制私人性质十分浓厚,以亲子或养子的家庭关系为基础,是我国封建时代职业教育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但因为条件有限,正规的职业学校寥寥无几。去除了剥削成分,经过全面改造的传统学徒制是除了少量技工学校之外的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后,学校职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职业教育在批量培养人才方面的确比传统的学徒制更具有优势,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特殊性,学校职业教育重视理论教学而容易忽视实际操作的弊端和缺陷容易导致教学和实际相脱节,使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陷入质量困境,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理念成为指导职业院校改革的风向标,学徒制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2010年,江西省新余市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城市。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表明现代学徒制试点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2]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制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经过这几年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试点的实践,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在现代学徒制中,我国采取的是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在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的合作积极性较低,合作浮于表面。(2)学习内容设计面临困难。在学徒制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按照企业实际的产品生产过程设计,还是按照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缺少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缺乏与之配套的教学结果与人才培养的衡量评价体系。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探析

2015年8月,国家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并颁布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新型”特征分析

1.新型办学主体。以学校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比较流行的培养模式,虽然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强调与企业合作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大都是由学校来组织,学校是主体,企业的愿望往往很难得到实现。这种以学校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可以成批量的培养人才,但是,这种培养模式中学校职业教育课程与真实的工作世界相脱节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办学主体是企业还是学校的争论影响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企业新型学徒制则不同于以往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打破以学校为主体的惯例,而是以企业为主体来开展的。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的自主权力大大提高。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也是由企业承担,学徒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是由企业结合实际岗位需求来确定的。

2.新型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已有的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徒制实践研究文献中,像“建立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或“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等一些比较模糊、空洞的文字描述居多,而鲜有明确提及制定了学徒管理方法、弹性学制或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具体管理制度。而《方案》中明确提出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技工院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承担企业学徒培养任务的院校,要对企业的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制教育学籍注册,采取弹性学制,对学徒实行学分制管理。[3]还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技工院校可对累计学分达到要求的学徒授予其毕业证书。

3.新型投入和补贴政策。从目前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的情况来看,就学徒本身来说并没有得到任何补贴,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投入机制和补贴政策则有效解决了这一困境。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学徒在培训期间也是可以得到报酬的,学徒的基本工资根据其实际工作贡献来发放,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学徒不用自己交学费,其培训费用由企业向其所委托的技工院校或培训机构支出。[3]除此之外,开展新型学徒制度的企业还享受由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给予的职业培训补贴。相比较現代学徒制而言,企业新型学徒制制订了比较清晰的投入和补贴政策,在实际试点实践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4.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对象不再是职业院校里的学生,而是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企业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从源头上改变制造业劳动力流动过于频繁的现状。在现代学徒制试行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合作企业不满意,想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时,往往会出现学徒留不住的问题。而企业新型学徒制这种“选人、育人、用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能有效阻止人才流失情况的发生。因为培养对象是自己企业的工人,也有利于学徒参与企业的核心工作,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培养学徒对其未来职业的期望。新型学徒期限为1~2年,可以促使企业与新录用职工互相了解并长期合作,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3]

(二)“新型”价值取向分析

1.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相比较现代学徒制而言,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现代学徒制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强调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企业新型学徒制从微观角度出发,旨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为国家产业升级培养技能型人才,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方案》中明确提出,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对象由企业所选定,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企业员工为学徒。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学徒岗位的设置由企业根据市场与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徒的培养方式也是由企业结合岗位需求确定。[3]这就使企业能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学生实操技能的养成。这种培训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迎合企业的需要,提高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障其人才培养的质量,稳定就业。另外,《方案》中强调培养目标以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健全了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现代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学徒制试点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无缝对接,助力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相脱节的矛盾。

2.使学徒制培训重新成为国家劳动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学徒具有两种身份。在企业,学徒的身份是职工,属于劳动制度的范围;在职业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学徒的身份是学生,是职业培训制度的组成部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工人投入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恢复国民经济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工人。当时我国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模式就是以工厂为主体的学徒制,到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出台了“改招工为招生”的政策,以职业院校为基础来培养技术工人。学徒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造,仍然是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及培养现代职业技术工人的重要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行使得学徒制培训重新成为国家劳动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未建立劳动关系,不视为就业。”所以,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时,不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难以在法律上得到保护。[4]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对象是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合同的人员,在法律上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3.探索一种全新的国家、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机制。企业新型学徒制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即由企业和与其合作的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方式共同培养新学徒。[3]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政府作为领导者,发挥着牵头连线、制定规则的作用,人社部与财政部提供财政支持和经费补贴。在这样的一个新制度中,企业作为主体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负责整体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而职业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则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承担一些具体培训任务。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形成企业主导、政府推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积极参加的良好格局。企业新型学徒制构建了企业为主体,政府来引导,职业院校配合的多方联动机制,既遵循了培养技术工人的基本规律,又开创了多赢的局面。对劳动者来说,可以提升其劳动技能和获得就业岗位;对企业来说,可以获得高素质的,比较稳定的,适合其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院校来说,可以保持其生源的稳定性;对政府来说,可以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保持经济稳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综上所述,企业新型学徒制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遵循技术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制度安排,达到了多方获益的结果。

中国的学徒制传统非常浓厚,也曾经有过正式的学徒制体系和学徒制改革实验。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世界范围内学徒制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与以往的学徒制相比,企业新型学徒制聚焦学徒对象,涉及到了更多的相关利益群体,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方联动的运作机制。试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于我国学徒制的探索和完善、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长安.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助于破解“技工荒”难题[N].深圳特区报,2015-08-11(1).

[2] 张可然.中国传统学徒制对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5(24):168-169.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Z].人社厅发[2015]127号,2015-07-24.

[4] 孙兴伟.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技能人才接班人——人社部负责人就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答记者问[EB/OL].[2015-08-05].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 dongtaixinwen/ buneiyaowen/201508/t20150805_217040.htm.

[7] 赵伟.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我国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33-37.

[责任编辑 金莲顺]

作者:王静 沈亚强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2:

浅析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从加强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首先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技工学校 后勤管理 创新 校舍管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改革的步伐,逐渐摆脱计划经济下束缚的管理模式,逐渐选择更加适合的后勤管理模式。技工学校也是如此。技工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技工学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后勤管理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工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创新后勤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同时,技工学校后勤管理是技工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技工学校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技工学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探讨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规律,不仅对于促进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技工学校管理工作乃至整个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认识学校后勤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对后勤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部分进行考虑:

1.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后勤管理工作决定了技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技工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后勤管理工作是技工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以便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2.技工学校后勤工作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技工学校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后勤管理工作就是关键一环。它在技工学校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技工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挖掘学校人、财、物等要素的潜能,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3.强化后勤管理的育人功能

技工学校后勤工作关系到学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成长环境的优化,关系到技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在实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愛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当前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认识到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技工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当前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如下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松散

当前技工学校后勤管理比较松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技工学校没有明确的后勤管理规定,管理非常松散。举例说明,食堂管理是后勤管理的一部分,技工学校的食堂管理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同学吃饭插队现象,食堂饭菜质量差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后勤管理松散引起的,必须要引起我们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技工学校的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管理经验,很多都是领导的亲戚朋友在学校的后勤进行工作,他们素质不高,水平比较低,严重影响了后勤管理工作的推进,同时,很多技工学校很少对学校后勤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致使他们的水平越来越滞后。

3.经费短缺,造成不良循环

现在很多的技工学校,经费短缺,形成了不良循环,超负荷运行的包袱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技工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

由此可见,目前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来完善其管理,不断的创新管理思路,尽快地有效提高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四、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为以后的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安全预案

为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安全预案首先做到实行后勤人员考核制度、公物损坏维修等制度。同时,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提高师生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时的应对能力,必须制定紧急事故疏散预案、消防应急预案、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等预案,并进行相应的演练,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统一了思想。

2.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对新时期的技工学校而言,后勤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层次多等难点。这项工作早已不是一项单纯分发管物、简单保养维修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项维护技工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密切配合管理部门工作为主的技术性工作。技工学校后勤人员要不断加强“继续教育”。特别是在当“有知识才有力量”的时代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将是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习业务知识非常枯燥,的确很难坚持,更何况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时间规律,随时有问题需要随时解决。这就要求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做时间的结合者,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紧跟工作需求。只有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如定期组织技工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利用报刊、橱窗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进行法律、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讲座,达到既提高文化素质又教育职工的目的。

3.规范操作,优化管理

为了让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能够做到规范操作,优化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各类票据办理规范,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

(2)物资采购实行部门申请、权限审批、总务办理的制度,规范采购行为。

(3)坚持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大整治,认真做好打扫、保洁、消毒杀菌工作,强化食堂工作人员着装佩证和规范操作,保证食堂食品卫生。

(4)加强技工学校小卖部的卫生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杜绝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进入技工学校。

(5)规范学校卫生室管理,严格把关药品进货渠道,学生就医严格执行处方签制度,确保无医疗事故发生,杜绝医患纠纷。

4.创新校产管理策略

技工学校后勤管理既要重视开源,又要注意节流,勤俭办学是技工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目前财政尚不充裕、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固然要重视能力投资,根据需要与可能,千方百计有计划地安排教育经费。对于技工学校来说,应该努力提高已有经费的使用效益。这就要使后勤管理人员做到计划用钱,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另外,必须重视节约物力,做好校产的保管、维修工作,大力提高校产的使用率,延长校产的使用年限,加速校产使用的周转率。管好校产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财产管理的责任制。所有校产都要建立账卡或登记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我们学校每样财产都有财产登记清单,并且设有资产登记卡,标明每样财产的购买时间以及金额,做到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杜绝流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在校产的修缮方面,我们尽量做到少花钱并且又能保证修理后能够正常的使用,同时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经常利用早读课、班会课等其他课余时间来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把爱护公物纳入教育的内容,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的好风尚。引导师生,爱惜公物,修旧利废,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注意节约,自觉地做校产管理的主人,努力延长各种教学设备的寿命,大力提高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五、总结

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发挥了而且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的后勤管理作为非教学因素,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搞活学校后勤工作,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献辉.学校后勤管理构成的基本要素[J].职业技术,2008,(09).

[2]陈雪英.浅谈学校后勤管理与建设节约型后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1).

[3]蒋雪峰.浅析中学学校后勤管理的规范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4]张延廷.浅谈学校后勤管理[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4).

[5]李素珍.学校后勤管理之浅见[J].咸宁学院学报,2009,(02).

[6]杨卉.浅析农村寄宿制学校中人文关怀的缺失[J].知识经济,2010,(05).

[7]杨兰.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中小学管理,2009,(06).

[8]郑家建.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J].政协天地,2009,(04).

作者:陈杰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3:

市场经济下技工学校会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技工学院发展在新形势下发生重大变革。财会业务种类增多、工作难度增大,为了更好的适应技工学校的发展,财会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会计人员作为财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在财会改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会改革和学校发展。本文将针对技工学校會计队伍建设展开论述,思考如何构建一支业务素质精、管理素质强的现代化技工学校会计队伍。

关键词:学校会计 队伍建设

技工学校会计工作是伴随着技工学校教学与市场经济的各项工作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一项管理活动。是旨在实现技工学校最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技工教育进一步搞活,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选择有市场需要的专业等活动日益频繁,相应的经济业务不断增多,财会管理上面临不少新问题,涉及许多新知识。同时由于教育体制和办学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办学机制。为了能在新环境、新体制下正常、科学、高效发挥教育资源优化的组合效应,技工学校必须做好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而技工学校会计工作与校内其它工作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加强市场经济下技工学校会计队伍建设成为我们寇待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自我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方向。而这一系列改革的顺利进行,无不需要资金保障和财务工作的支持。技工学校会计工作则需进一步利用经费、效益杠杆提高宏观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微观管理水平。

1、科学理财是市场经济下技工学校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技工学校早已从单纯依靠国家预算拨款,逐步转为国家财政拨款和多种渠道筹资办学相结合,后者比例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技工学校会计已不再是算账、记账的简单工具。而是能动地参与经济决策、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决算分析、参谋助手等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技工学校会计人员要善于捕捉市场经济信息,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堵塞漏洞,开源节流,是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佳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是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也是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下,技工学校会计工作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日益扩大,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更加复杂。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会计信息,从传统的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使会计工作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技能,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巨大优越性,切实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3、提高政策解读及运用能力,推动技工学院进一步发展。今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政策规定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法规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财经制度法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都有重大调整。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对新法规、新制度的理解。认真解读相关政策,从中发现学校的发展有利因素,推动技工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管理知识是技工学校会计队伍的必修课

1、加强技工学校预算管理,将技工学校预算管理作为技工学校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预算管理是技工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技工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技工学校进行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但是,目前许多技工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缺乏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度、缺乏完善的学校集权与分权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专职预算管理人员及预算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技工学校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度,学校按照校内各级管理层次,将组织预算收入、控制预算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员,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技工学校,根据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的管理体制,在技工学校内部各部门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尝试多种形式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同时,结合技工学校自身特点,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预算管理体制,将技工学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职能分别赋予不同管理部门,实现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技工学校预算单纯收入支出进行划分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尝试由“运行预算”与“资本预算”共同构成的技工学校预算。

2、加强技工学校学费收入核算的管理。我国技工学校收费的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各技工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学费的收入成为技工学校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在收费方式上,各校都进行了改革,学生由带现金到用卡交费,财务部门由手工登记到用计算机管理。但是,对学费收入的核算方法,仍沿用多年以来的交多少学费,入账多少收入的被动核算方法。现在的收费软件是单机操作管理,没有纳入财务核算系统。由此造成学费收入核算的全过程与技工学校财务核算体系相脱节。学费收入核算的应收学费、已收学费、欠交学费、免收学费四个指标,在财务账目上仅能反映已收学费这一项数据,容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而且由于欠交学费的数额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在财务分析时容易忽视此项资产的存在,是财务报告缺乏客观性。所以技工学校应借鉴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学费收入核算进行改革,以其全面反映学费收入核算的全过程,完善收费管理工作。

3、技工学校会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具有预测风险的能力。面对挑战很多学校存在着校舍陈旧、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特别是教学软、硬件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面对技工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技工学校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资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适度举债。做好筹资决策,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支出。在资金投放上,对制约技工学校发展“瓶颈”项目,采用优先考虑原则,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大规模举债,必须要求全力机构做出科学决策,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既能确保技工学校财务安全,又能保证实现技工学校可持续发展。

4、技工学校会计人员要重视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使技工学校会计工作由向上级“报账”型会计逐步向“管理”型会计过渡。技工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技工学校为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是国家财政对技工学校拨款和制定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办学效益的重要尺度。核算技工学校教育成本,有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助于全社会增强教育史“非义务教育”的观念,从而建立教育多元投入机制。

5、技工学校会计人员要帮助院领导,制定合理的收入分成方案。创收分配制度关系到学校、创收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要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做到既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资金,又要保护创收部门和职工的物质利益。对创收单位的分成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适当放宽政策,充分调动职工创收的积极性,不搞短期效益,保证创收工作的长期性进行。

总之,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技工学校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讲求经济效益。技工学校会计人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领导当好参谋。使我们的会计工作成为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促进技工学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东,《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探讨》,《财会通讯》 2011年13期

2.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3. 张中连《探析职业教育与会计职业习惯培养》,今日中国论坛, 2013年21期

4.《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政部,2013年

作者:杨晓菲

上一篇:建设项目评估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