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列课程

2024-05-05

会计系列课程(精选九篇)

会计系列课程 篇1

一、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在逻辑

按照信息系统论的观点,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 其中, 财务会计亦称“对外报告会计”, 它以主体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作为输入, 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运用若干普遍接受的会计惯例, 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 最终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将有助于决策和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输出给主体外部的使用者。由于财务会计以财务报表作为对外报告信息的主要载体, 因此, 笔者认为,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设计应立足于财务报表, 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不同环节,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解决从凭证到报表的记录这一环节的问题, 而“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应解决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三个环节的问题。

具体而言, “基础会计”实质为初级财务会计, 是“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 其重点在会计记录这一环节, 以掌握簿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 兼顾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级财务会计”以法人企业 (非金融企业) 的常规业务为依托, 其重点是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以掌握通用性的确认标准、计量规则及报表编制方法为核心;“高级财务会计”实质为特殊财务会计, 以非法人企业或者法人企业的非常规业务为背景, 主要由特殊主体会计 (如集团合并报表会计、总分支机构会计等) 、特殊业务会计 (如衍生工具会计、重整和清算会计等) 和特殊呈报会计 (如分部报告、中期报告等) 等三项内容组成, 其核心是特殊情形下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 财务会计教学的目标导向

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 具体地说是由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决定。在我国,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是会计教育目标中的一个子目标, 是会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笔者认为, 给学生讲授最新的会计知识是“与时俱进”思维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反映, “理论导向型”或“实务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本科阶段的财务会计教学并不恰当, 其目标定位应是“准则导向”。

事实上, “理论导向型”和“实务导向型”教学模式本质上都是将会计准则视为纯粹的技术规范:前者就会计论会计, 试图从理论上演绎出最优会计准则;后者侧重于如何具体应用会计准则;而“准则导向”的目标定位不仅将会计准则视为技术规范, 更重要的是考虑准则的经济后果及准则制定权的争夺, 只有正确把握会计准则的这一内涵特征, 才能真正实现会计教育的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目标。

(二)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科入门指导”课程的学习, 能够使本科生知道大学四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拓展知识结构等问题, 帮助他们及早树立专业意识, 形成专业思维 (刘海生, 2006) 。因此, “基础会计”课程应作为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入门课程而非专业入门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尤其是要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程序的记录环节, 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财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 为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的奠定基础。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学生应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基础上, 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标准及计量规则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和编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法人企业的通用类财务会计问题的能力 (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 , 以便较好地适应日后从事企业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 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继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后开设的又一门会计类专业课程, 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中的“高级”二字表明了这门课程的层次和难度, 也说明了这门课程所涵盖的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涉及会计领域的一些“难” (会计难题) 、“特” (特殊业务) 、“新” (前沿领域专题) 内容, 是对中级财务会计一般性会计业务和财务报告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特殊主体、特殊业务及特殊呈报情形下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及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其应对复杂财务会计问题的适应能力。

三、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以财务报表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对外报告会计, 其知识体系的核心是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其中,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针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记录;“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分别针对通用性和非通用性的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按照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不同,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工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四、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 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会计是一门融理论性、方法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独立学科, 以准则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对会计准则性质的认识,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丰厚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 又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实践中, 该课程的教学师资大多数是走出校门后直接进入课堂, 缺乏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与沟通。这样的师资来源有两点不足:一是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实践应用而略显生涩,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二是没有会计实践经验, 对准则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技术层面, 缺乏对其经济后果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改变这一现状, 应当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 鼓励会计教师每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一段时间, 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务, 积累实践经验, 提高实务能力;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来学校讲学;组织有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参加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二是会计教师应积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中, 会计教师可以接触到实际的会计案例并将其加以总结, 只有经过自己实际体会与总结的会计案例, 在课堂上讲授起来才会是丰富多彩的。三是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和实践水平各不相同, 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无疑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二) 教材建设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需要有配套的教材予以支持,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 一方面,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仍沿袭着“理论阐述+规范 (准则、制度) 解释+会计处理举例”的套路来编写, 形式刻板, 体裁单一;另一方面, 缺乏对教材提及的会计学关联知识的阐述和解释, 内容过于集中、单薄。会计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门类, 必然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 (John Dewey) 认为, “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 不在于知识本身, 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认同这一教育理念, 就会统一财务会计教材的指导思想, 使教材内容朝着稳定性方向发展, 更多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髓, 教学内容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 以提高职业判断力为核心, 推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革新

新会计准则在其会计理念、体系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同时也使得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 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谓会计职业判断, 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并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 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 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 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使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建立在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市场环境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推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革新应以提高职业判断力为核心。第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思想意识上应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它给各相关利益人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第二, 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保证。第三, 在教学方法上, 推行“读、写、议”教学法。将文科教学由传统的灌输式转为“读、写、议”相结合的形式, 指导学生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去读一些课外资料, 并在课堂上对所阅读的资料结合课本知识展开讨论, 又在课堂外结合阅读与教师讲述的理论写一些灵活运用的文章,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发掘学生的潜力,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郁笑春, 200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将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动态,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将知识真正转变成能力。

摘要:在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背景下,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应以财务报表为出发点, 按照“秩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应以会计准则为导向, 注重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职业判断能力, 推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革新。

关键词:财务会计,准则导向,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海生.构筑动态专业框架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财务与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9) :134-136.

[3]潘煜双, 张惠忠, 刘勇.会计教育改革: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会计学院院长 (系主任) 论坛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 2009, (12) :85-88.

[4]单中惠.约翰.杜威的心路历程探析——纪念当代西方教育思想大师杜威诞辰150周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 :33-37.

[5]郁笑春.“读写议”特色教学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 (6) :91-94.

听会计系列讲座有感 篇2

摘要:这学期,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八周的会计专业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分别由三位老师讲一些关于会计的知识。其中有财务会计报告,财务包装,上市公司,新中国会计制度演变史等。在每个老师每个专题里我学到的都很多,这里我就关于财务会计报告讲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目标,内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分类及基本编制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根据《会计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1、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由会计账簿的数据整理得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2、会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在于: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 ; 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

企业的会计报表按照其服务对象、报表的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会计报表按其服务对象,分为外部报表和内部报表两大类。外部报表是企业向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内部报表是用来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报表。这类报表无规定的格式和种类。会计报表按照编制的时间可分为中期报表和年报。年报是终了以后编制的,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报表。中期报表是指短于一年的会计期间编制的会计报表,如半年末报表、季报、月报。会计报表按其编制单位可分为单位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单位会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编制的,用以反映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以下是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编制要求: 1.财务报表应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2.列报的一致性。列报一致性要求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和分类应在各期间之间保持一致。3.重要性项目单独列报。4.有关抵销的界定。5.财务报告中应列报所有金额的前期比较信息。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6.披露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1)编报企业的名称;(2)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3)人民币金额单位;(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对外提供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的规定。

我们知道,会计报表和账簿等资料是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判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它要求内容真实可靠,数据严谨。因此在这方面,操作员必须格外的小心谨慎。而小心谨慎这一特质则是必须经过无数的锻炼和学习才能慢慢领悟和培养的,它不是一促而蹴的。

对于会计学这门课,从一开始我就体会到了学习的艰辛,可是在艰辛的同时,也磨练着我的意志。会计不仅仅是要会记账,会做账,更要会管账,要静的下心、沉的下去,这样才能算是一名成功的会计。在讲座中,老师还有提到大学里应该干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莫非就是读书与能力的培养。的确,作为一名学生,吸取知识是必须的,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而我们应该在大学里把学习放到第一位,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而是要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学识水平、专业能力。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读书心得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其次,老师还讲了关于考证书的事情。作为一个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里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都拿不到手,就没有脸去说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出了社会就别想混好了。所以必须要认真学习,争取拿到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毫无疑问,将来我所要从事的职业就是与会计相关的,也许会是财务或成本会计等等。心中已有个明确的目标,从现在做起,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所以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从最初错误的认为会计专业只是做做账的我,也已经形成了对会计的全面认识。想作一名会计人不容易,想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人更不容易。听了这些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的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知道了要成为一个会计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储备,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基础上,更需要具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正规的会计教育,掌握财务和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必须的。同时,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也很重要。

总之,通过听老师们的讲座,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会计职业的信息以及明白自己现阶段的目标。

会计系列课程 篇3

荆门市位于汉江之滨、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 在湖北省内亦处于中部, 东眺省会武汉, 西临三峡, 南望潇湘, 北通川陕, 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现辖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经济开发区。荆门地区还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 工业体系也日臻完备, 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纺织为主的产业新格局。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作为最基本经济信息的会计信息, 在支持科学决策、引导资源分配、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

自2000年3月, 荆门市会计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以来, 会计改革措施与会计管理方法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创下诸多先行先试的成绩与亮点。

建账监管:完善会计基础的突破口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 通过会计账簿提供的会计信息体现了会计工作的这一作用。而部分单位为了达到截留财政资金的目的, 部分企业为了偷逃国家税收、争取银行贷款的目的, 私设“小金库”、做多套账、账外账或不设账, 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1999年以前, 荆门市此类现象不一而足, 仅1999年, 该市执法部门就查处“小金库”现象10多起, 涉及金额400多万元。

如何加强会计账簿管理, 贯彻落实《会计法》关于依法建账的要求, 切实规范建账行为, 使通过账簿反映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成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会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点、难点工作。建账监管改革是财政部门以督促各单位依法建账为中心, 以推动会计法规制度贯彻实施, 规范财经工作秩序, 促进税收征管为目标, 对单位会计建账情况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的一项监督管理措施。

2000年, 湖北省财政厅将荆门市列为全省建账监管改革的试点地区。同年, 荆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荆门市建账监管暂行办法》 (下称《暂行办法》) , 规定凡该市辖区内的国家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在会计账簿年度结旧转新时, 必须到其所在地财政部门下属的会计管理部门办理建账审核手续, 实行“一套账”管理模式。由财政部门下属的会计管理部门首先确认建账资格, 各类单位或经济组织首次办理建账审核手续时, 审核其代码证、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 除国家规定的专项资金单独建账外, 一律按一个组织机构代码对应一套账;其次, 确认会计人员从业资格, 并与会计人员管理系统信息核对确认;其三, 确认会计账表合法性, 要求会计账簿、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报表格式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年末余额结转正确, 会计账表数据相符;其四, 出具审核结论, 在上年度和本年度会计账簿启用表分别加盖建账审核专用章, 审核人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签名。此外, 该暂行办法还规定, 全市各级财政、工商、民政、税务、审计、监察、银监等部门, 在从事财政管理、财务审计、办照验证、征管稽查等行政执法活动中, 均以进行建账审核后的会计账簿为依据。由此, 荆门市在湖北省内率先尝试探索建账监管, 对遏制“账外账”、“小金库”,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推行建账监管工作走过第一个五年之际, 荆门市会计管理局发现现实情况与预期目标依然存在不小差距:数量多、分布广的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大多数还未进入监督范围之内, 监管范围并不全面;全市共计有近万家小型企业, 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足50%, 会计制度实施不到位, 加大了确认会计账表合法性的复杂因素;未从根本遏制会计违法现象, 通过数次会计执法检查发现会计基础工作欠缺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偷逃税收屡查屡犯;各部门齐抓共管, 合力推进的制度和平台尚未建立形成, 由于缺乏具体措施, 加大会计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把关难度, 难以全力推进建账监管工作;税收监管不到位, 由于部分企业未建账, 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时采取核定征收方式, 不同征管人员核定标准存在差异, 企业之间税负不公, 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严重。2005年, 荆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了120亿元的产值, 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 而为国家提供的税收不到全市地域财政收入的10%。此外,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 该市会计管理部门意识到还需要修订《暂行办法》中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相抵方面。

2006年3月, 荆门市政府重新修订出台了《荆门市建账监管办法》 (下称《办法》) , 确定了“一个中心, 两个结合, 三个到位, 四项制度”的具体做法。“一个中心”以依法建账为中心, 并以此为切入点和操作平台, 全面推进会计管理工作。“两个结合”是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相结合, 与促进税收征管和财政增收相结合。

“三个到位”指保证宣传培训到位, 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建账监管工作的意义、作用和具体办法, 召开市、县、乡不同层次组织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参与的动员大会, 在财政干部与会计人员中开展建账监管改革及新制度培训, 使其了解其中的内容, 理解其中的意义, 自觉或督促执行会计制度, 遵守《会计法》;部门职责到位, 《办法》规定全市各级财政、工商、民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合力推进建账监管工作, 财政部门采取分片包户办法, 加强监督检查, 工商、民政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活动中以注册登记的会计账簿为依据, 在年检换证工作中配合做好建账监管工作, 税务部门进行财税管理活动中, 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司法及监察部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 均以经财政部门审核的会计账簿为依据, 若发现账簿未经注册登记, 督促其按规定办理建账监管手续。服务配套到位, 财政部门设立财会专管员, 采取分片包户、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建账监管,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还依法审批成立15家代理记账机构, 为部分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专职会计人员条件的中小经济组织提供会计中介服务。

“四项制度”是建立财会专员制度, 133名财会专管员采取分片保户的办法, 督促指导各单位依法建账建制, 统计监控国家税收, 同时由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相互提供专管员名单及划片管理情况, 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建立网络共享平台, 设立建账监管信息管理员, 根据不同职责在共享平台上录入、更新和查询监管对象的基本情况、年检注册、建账规范、税务登记、违法违规、主要财务数据等信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和严格的考核评价程序, 将层层细化落实的工作责任纳入单位和个人考核内容;建立联系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通报工作进展和各部门履职情况, 交流和分析实际情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拟定下阶段工作措施。

2007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总结完善荆门市建账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印发了《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建账监管改革工作。2009年, 湖北省财政厅等九部门发布《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荆门市会计管理局在原有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 建成包括建账单位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纳税信息和监督检查信息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原来的方式是挨家挨户找企事业单位, 或他们登门现场填写, 耗费时间长, 数据采集难度大。新的信息系统建立后, 方便了监管对象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荆门市会计管理局会计法规科副科长王虎轻点荆门市会计网右上侧的建账监管信息系统入口。他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说, 企事业单位可在网上注册获得唯一且长期有效的账目编号, 之后登录填写《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审核表》, 其中的所有内容进入该系统数据库保存。为了保证网上填报的真实性, 企事业单位将审核表打印并盖章后, 携带年度总账, 会计报表, 银行存款日记款, 现金日记账, 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出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资料, 到会计管理部门现场办理建账审核手续。如何保证企业能自觉上网填报审核表?王虎介绍说, 企业每年须到工商部门年检, 没有会计管理部门认定的上网审核表, 则不能通过年检。而工商部门年检工作, 也需要财政部门提供的空间信息进行核对, 各部门间的信息需求有了联系, 就形成了建账监管强有力的网络。

截止到2009年年底的数据显示, 荆门市10121家应建账单位, 实施建账监管单位达70.2%, 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民间非营利组织、村民委员会不同性质和类别的组织, 通过掌握被审核组织的总量、规模、行业分布, 掌握具有持续性、可比性的数据, 摸清地方经济的“家底”, 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借鉴。“无论账目怎样做, 经过建账审核后, 每家企业每年只有一套账簿登记, 税务、工商、银行各机构联合起来, 只认定唯一的账簿, 不可能有两套账。以往企业给税务部门的账簿要做亏, 给银行要做赢, 现在则加大了‘账外账’、‘多套账’的难度。”会计法规科科长肖光胜告诉记者。此外, 建账监管还显示出扩散效用, 建账监管过程中对账务混乱单位的记载, 还为会计执法检查提供了线索, 推动了各项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已在荆门市上市公司和部分大中型企业实施, 《企业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施面已达100%, 已实施建账监管的小型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已分别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内部控制:把好国家财政资金安全闸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规范性、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有效性, 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各项活动的自律系统,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是建立和实施内部管理的核心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处于管理国家财政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第一线, 是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延伸, 肩负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任。

由于政府体制改革、机构合并与精简以及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体系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精简, 首先从隶属于后勤部门的会计人员中开始, 造成由其他岗位、略通账务的人员兼职, 形成无证上岗的现象。此外,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骨干岗位为该单位所管辖领域范畴内的业务, 会计人员无形中被边缘化, 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转行到“核心、骨干”岗位上, 造成会计队伍的萎缩和削弱。同时, 多年来,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 仅限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源头管理。怎样健全它们的内部控制机制, 是摆在财政部门与会计部门面前的一道有待深入的课题。

2007年, 荆门市政府下发通知, 成立由财政、审计、监察、国土等部门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在全市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和核查工作。该次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实有人员,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负债, 以及经费来源渠道和支出情况等。重点做好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和核查, 以及单位有关抵押、担保、“非转经”资产的清理。

2008年, 荆门市下属的京山县发挥“金财工程”网络资源优势, 建成了纵向与省市联网, 横向与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联网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网络系统。借助新的资产网络管理平台, 该县把国资监管“关口”前移, 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 对资产配置、出租出借、报废处置、收益收缴等环节实现网上动态“监控”。该县还出台10多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各项资产业务网上申报、审批程序。对未经审批或审批不合格的资产业务一律不予“注册”和“销 (转) 户”, 并联合监察、土管、房产及交通等职能部门对漏网的“无籍”资产进行查封。

以湖北省财政厅在2010年开展会计管理年为契机, 荆门市着手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保障财政各项改革与管理政策贯彻落实,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任用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会计建账监管办法, 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保证财政改革与管理各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 强化内部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学习重视程度, 切实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理财、诚信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2009年, 荆门市会计管理局已对该市市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展开了调查, 这次调查在市直文教卫、城建、环保、农林水等部门及下属单位中进行, 内容包括目前该类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何完善, 如何发挥财政部门加强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在近万字的调查报告中, 调查成员们花费半数篇幅为财政部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设想:对于地方财政部门而言, 按属地原则管理当地各单位会计工作, 按预算管理级次管理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指定规范、指导督促, 担负评价检查的责任, “虽然不能管理它们的全部内部控制事项, 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他们向荆门市财政局递交的《加强荆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见》中, 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和步骤分门别类列出具体可操作性方法。其一, 依法设帐, 各单位除按会计制度规定需要另设账簿的情况外, 对所有经济业务只得设置一套账簿, 办理建账监管手续, 以杜绝任何形式的“小金库”。其二, 完整设账, 按照《会计法》规定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际情况, 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备查账等账簿。其三, “钱、财、物”分管, 各单位按照《会计法》规定设置会计岗位, 出纳不得兼任总账、债权债务和收入支出明细账的登记工作, 也不得兼任稽核工作, 各项实物资产应由保管员负责验收和发出工作, 并定期与会计进行账实核对。其四, 收入管理,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 收入票据由会计主管人建立登记簿, 及时记载领用、核销起止编号, 取得的各种非税收入, 必须开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 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 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的行政事业单位, 必须在当日或者规定时间内将收入缴存财政部门指定专户, 不得坐收现金或公款私存。其五, 支出审批, 各项支出应首先由财务负责人审核, 再报有关领导审批, 出现虚假凭证入账, 由财务负责人承担责任, 授权分管领导审批常规性支出, 具有特别性质的重大支出, 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 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其六, 程序控制, 明确会计处理程序, 支付款项的印鉴由各负责人分开保管和使用, 出纳办理款项收付时, 原始凭证加盖“银行收讫”的印戳, 记账会计才能接受, 记账凭证必须由本人签章。其七, 及时记账, 经济业务发生及时编制记账凭证, 不得将上月发生的经济业务放入下月进行账务处理。其八, 进行资产清查, 至少每半年对各种资产及相关负债进行清查, 各种往来款项要与对方核对相符, 积极清收应收或暂付款项, 时间较长的款项, 上报上级部门, 寻找清算途径。其九,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每月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和支出明细表, 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财务情况说明必须于次年1月完成, 向不同部门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和要求必须一致。其十,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向金融机构取得借款要有可靠还款来源, 尤其是基本建设工程要有预定的财务目标,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合法合规的论证和批准, 不得利用自由资产对外担保。

“我们带着新时期下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初衷, 结合荆门市往年发生的数起公款被挪用案例, 发现和剖析问题, 为解决问题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思考财政部门能为此做些什么。”作为此次调查的参与者之一的王虎告诉记者。

执法检查:深入规范全面

近年来, 会计工作中存在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等突出问题。会计检查的阻力和难度之大, 被会计管理工作者称为“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荆门市会计管理局通过改变执法检查的方式, 对保证《会计法》落实监督手段进行了优化。

以往, 会计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为每年定期集中进行, 陷入“一阵风”的模式。2001年开始, 荆门市将会计执法检查工作职能化、日常化, 在会计管理部门组织全市所有单位自查的基础上, 安排专班常年开展重点检查, 使这项工作深入、规范、全面。荆门市会计管理局的执法检查工作做到了“四统一”:统一检查时间, 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文书格式、统一工作检查。严格检查纪律, 检查人员不得接受被查单位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吃请;严格检查时间, 由于会计执法检查涉及到会计核算全流程, 规定每家被查单位检查时间大致为3~5天, 存在须追溯或工作量较大的情况, 可适当延时, 保证检查的客观性和代表性;严格检查质量, 采取“一项制度三个分离”的措施, “制度”即在实地检查结束后, 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和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 深入分析研究, 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找准问题实质, 并从理论上找出依据;“三分”即检查办案、问题定性、结论审定和下发处理决定三分离, 由会计执法检查小组进行检查, 问题定性由财政局分管领导审定, 重大问题报财政局一把手审定, 处理结果由市财政局审核并签发, 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严格检查范围, 以往的各项检查分战线、分系统进行, 容易造成重复检查, 加重被查单位负担, 财政部门实行了内部会计综合执法检查, 财政系统各部门检查资料共享, 避免重复检查。此外, 会计管理部门与被查单位签定双向承诺书, 执法者对受查者信息保密, 廉洁执法, 受查人员如实全面提供会计资料, 严格执法检查纪律, 并对被查单位不定期进行回访, 落实检查效果。

执法工作之前, 在荆门市财政局年度财政监督检查计划的基础上, 会计管理部门每月制订详细的检查工作方案, 做到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期限;在执法过程中, 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 从翻阅传票到检查账目报表, 各司其职, 检查结束后, 由专人负责汇总, 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被查单位。检查过程中力求重点突出, 将是否依法建账、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规范核算、是否执行会计制度、是否按规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作为重点检查内容, 同时根据被查单位的实际情况, 调整检查重点。对检查人员进行明确分工, 有针对性地查阅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着重检查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重点检查账簿的账户体系设置、账簿登记、建账监管、会计制度;对报表重点检查其完整性, 分析其真实性。对有疑虑的问题, 及时与被查单位沟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按照“自查从宽, 检查从严”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 督促被查单位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 堵塞漏洞。

“执法者必须知法、懂法、守法, 尤其人们的法律意识正逐步增强。”荆门市会计管理局会计监督科科长钟育红向记者介绍说, “《会计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是我们科室每名工作人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必修课, 还要深入领会《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适应检查过程中遇见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执法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该科室配备了两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扎实且具有执法资格的专职人员持证上岗, 专门负责会计执法检查, 还特约聘请了会计业务专家配合指导检查。针对检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会计监督科编印了《荆门市会计执法工作手册》成为全市会计执法检查的现场指南, 以工作流程图的形式, 从下达检查文书到案卷归档, 详细描述了每一步骤, 每次执法检查严格按程序办事。

2003年至今, 全市共对700个独立法人单位开展了《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 查出原始凭证不合法、虚列少列资产、虚列少列负债、隐瞒或提前确认 (推迟) 收入、虚列少列成本费用等违纪违规金额5亿多元, 督促入库税收600多万元, 查处无证上岗人员330人, 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3人。荆门市会计管理局还督促所辖各市、区、县开展会计执法检查工作, 检查单位达到800多家。通过专项检查, 积极督促指导各单位执行新会计准则, 重点督导未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企业或组织, 指导农村财会服务中心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规范村财:改变村财混乱

“包包账、断头账, 年年都是糊涂账。”这是荆门市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之前, 群众对农村财务状况的感慨。针对农村财务混乱, 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包袱过重的问题, 荆门市于2002年开始, 逐步推行农村财会集中服务改革。至今八年时间中, 荆门市在这项改革中分三步走过。2002年, 选择债务负担相对较轻的掇刀区掇刀街进行试点, 边实践边寻找边调整改革办法;2003年, 总结掇刀区试点经验后, 在已进行税费改革的京山县全面推行, 在其他县市区至少各选择一个乡镇进行试点;随后在全市全面推行, 出台农村财会集中服务办法。

各乡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采取了三步走的办法。成立财政、纪监、经管等部门及村干部、群众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组成的清理小组, 对村集体经济财务进行“八清”。清收入, 是否有未入账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清债权, 村级负债有无虚挂往来;清资产, 是否账实相符, 有无被侵占问题;清支出, 有无违纪违法;清合同, 有无“人情”合同或无效合同;清“一事一议”资金, 有无超标提取和超范围使用;清共同生产费, 是否按政策执行, 群众是否认可。完成财务清理后, 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村级财务委托中心代理服务决议, 与后者签订委托协议, 办理移交账务手续, 移交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全部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荆门市推行农村财会集中服务, 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 由乡镇或街办财政所设立农村财会服务中心 (下称中心) , 统一代管村级资金、代理会计业务并实施财会监督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在实行财会集中服务前, 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财会集中服务申请后与中心签订财会集中服务委托协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支必须经过村报账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农村财会专管员、村干部进行审核审批, 再由中心根据村财务收支计划和资金结存情况办理收支结算。财政部门开展农村财会集中服务, 确保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统一收支报账程序, 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统一公示财务, 统一管理会计档案。农村财会专管员与中心共同对各项收入的专户储存及收费票据使用情况、重大财务事项决策及兑现工作、农村各类经济组织会计工作、土地承包管理、农村负担管理, 共五项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事宜开展日常监督。

荆门市的农村财会集中服务, 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严肃性, 农村财务制度不断规范, 基本形成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的格局, 改变了农村财务管理常年混乱甚至瘫痪的状况;乡镇财政部门通过中心将民政优抚金和救济款、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公益事业支出等各级政府的支农惠农资金直达个人或单位, 维护了农民切身利益,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调动了农民参政议政积极性, 村民主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村级财务计划和收支事项, 作为办理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 遏制了村级经济组织收支的随意性, 体现了农民的决策权;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规范的账务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改善了因村财务混乱恶化的干群关系, 也增强了干部“想干事, 干成事”的积极性。

继续教育: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不少于24小时继续教育的制度, 意在鼓励会计人员更新知识, 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 出现了授课教师与听课人员走过场导致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组织好继续教育培训, 成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荆门市包括市直、县市区辖区在内的现有会计人员18814人, 2010年截止到9月30日, 参加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继续教育走过场的现象以前存在过。”荆门市会计管理局人员管理科科长钱敏告诉记者。2000~2005年, 荆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市直和各区县市会计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培训;2006年后, 培训逐步走向市场, 以会计函校和会计学会为主, 2007年后, 进一步开放培训市场, 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办学机构举办继续教育培训。与此同时, “交钱走过场”的现象“星星点点地出现了”。

该市通过多次调研, 陆续制定多项监管措施。对所辖地区所有申请进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单位, 进行基本条件核查, 严把办学资格、场所设施硬件关和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软件关, 要求培训单位应本着“以人为本, 高效服务, 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 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教学教材,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授课时间。各培训机构按区域划分范围组织培训, 杜绝相互拉生源、少收费和只收费不办班的现象。对核查通过的培训单位, 要求其每年制定详细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申报开办培训班计划, 详细列明培训人员名单、授课教师、培训内容, 要求各培训单位给学员发放听课证, 在听课证上至少每半天盖一次考勤章, 听课证在测试时粘贴在试卷上, 学习时间和测试成绩均合格才能办理继续教育登记。

荆门的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居多, 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会计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 对会计培训的内容要求不一, 总体希望多一些会计基础及会计实务操作及计算机课程。“会计人员参加培训, 希望学到一些与自己工作实际相关的知识, 我们就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调整授课内容, 靠近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要求。在收集到的培训反馈中, 多数会计人员对培训的内容比较满意, 部分人员还希望对会计实际操作知识等方面多加以讲解, 一部分会计人员希望上课时间放至他们工作空闲时段进行, 我们都尽量给予满足。”荆门会计函校校长胡勤勇告诉记者。

2009年, 荆门市会计管理局专门要求下辖各县市区会计管理部门, 应根据《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按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应在3年内完成,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培训在本年度内完成, 对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改革实际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省级财政部门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 以供下级财政部门和培训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在省级财政部门要求的培训计划上, 进一步细化、具体化, 切忌抽象、空洞。对不同行业、不同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要指定基本培训科目, 每年科目应达到的学时, 之后对下级财政部门落实这项要求进行检查、督促。

荆门市会计管理局还安排专人管理继续教育工作, 深入培训单位抽查学员考勤和测试成绩, 对每次培训学习未达到24小时和测试成绩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予办理继续教育证书登记, 要求培训单位对其列入补学补考对象。由于措施得力, 荆门市每年约有70%的持证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听课率达到90%以上, 普遍反映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荆门市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推进也得到各级主管领导及地方政府的长期重视。2001年, 荆门市政府组织召开《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会议, 意在推动会计执法检查工作进入日常化、规范化轨道。2005年, 该市工业生产总值232亿元, 其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产值各占一半, 而前者税收贡献占90%强, 非国有企业不到10%。陈绍新分析两者税收贡献比例悬殊背后的原因, 提出了增加非国有企业税收应从规范其建账入手的思路, 得到了荆门市财政局党组的认可, 并迅速向时任荆门市常务副市长张达华作了汇报。张达华对此非常重视, 亲自带领财政局局长、会计管理局局长向荆门市市长作专题汇报, 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 重新修订出台了建账监管办法。截止本刊发稿时为止, 荆门市召开全市建账监管部门协调会议, 出席会议的荆门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松青指出, 开展建账监管工作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是强化税收征管的需要, 是促进源头治腐工作的需要, 是推进科学决策与发展的需要。该市政府将把建账监管改革纳入相关部门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 进一步加强宣传、强化领导、完善制度、优化服务, 确保建账监管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并希望会计管理工作立足本职、围绕中心, 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公众,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系列课程 篇4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注会考试没做完是普遍的现象,但是中级考试只要充分准备了,基本都能做完,而且还有时间可以复查,切忌不要紧张,因为考试难度和灵活度与注会比还是有差距的,大可放心,不过考试的覆盖面还是挺广的,总之通过努力肯定没问题!

学员andy迷:你不在事务所工作,你去考注会的动力是什么?是不是在你们单位中级要比注会更有用些?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考注会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且也可以成为换工作的筹码,考中级也是同样的原因。经过了这些考试,虽然很多业务不是经常发生,但是对现在的工作真的非常有帮助,对整个会计工作的感觉和领悟能力非常有用,尤其是中级考试,难度中等偏上,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很实用。

学员想诉说的人:我想问您一下,您每天都怎么来学习呀?时间安排的一定很紧吧?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我每天中午有两小时午休时间,一般会腾出一个小时看书,晚上回家吃饭、打扫结束后八点开始,一般三小时,有时四小时,只有周日休息,所以上午会休息,下午和晚上一定不浪费,会根据进度排一张详细的表格。上班时会经常抽一会翻翻书。时间是越挤越多的。总的来讲,因为计划会排到每个小时,所以还是相当紧张,整个人紧绷着一根弦,所以也要劳逸结合,适当地休息能让人精神百倍,比如打打羽毛球、逛逛街、作作瑜伽、听听音乐,要会调节。

学员chevy: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你觉得会计实务是需要背的学科吗?因为我有时分不清楚科目的用法。该怎么办好?有没有一些决窍??

谢谢!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会计实务应是理解为主的学科,理解了科目的用法、分录的含义,自然而然就能掌握,光背肯定会有所欠缺。应该说诀窍是没有的,不过有个小窍门,会计实务在作分录时,一定要和t型账户结合起来,非常直观,不是为作分录而作分录,应是为记账才作分录。如果直接听课会觉得吃力的话,建议去购买一本考会计证(即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会计基础》看看,浅显易懂,并且知识点也非常新,而且对你整个会计的感觉会很有帮助。

学员我要考上:怎样学习经济法中和税法相关的地方?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建议你听郭守杰老师的课,他把经济法中的税法部分条理理得很清楚,听他的课吸收起来也很快,而且税法在经济法的考试中所占比重不高,我当时也是花了两个礼拜直接听课,效果很好。另外,除了增值税是价外税,其他流转税都是价内税,这个一定要区分,至于所得税,背就是了。

学员我能!力挽狂澜:请问:您在学习实务与财管这两门课程时,您觉得哪一门难度大?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对于文科生而言,财管会更难一些,因为有很多数学模型,数学基础好一些的学起来会更容易,不过熟能生巧,中级考试的计算过程不复杂,书上的例题要掌握。实务是我的本行,所以学起来较容易一些。

学员沟通:去年报初级没过,今年想报中级觉得会计实务难,看到第三遍才理解。您觉得我应去该报什么?(去年刚从事工业会计工作,以前在银行工作)

网校学员章晔回复:很不错啊,已经看到第三遍,要再接再厉,因为你现在已经在从事会计工作了,实务当中有些东西和工作还是可以结合起来的,比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等,如果觉得难,只是因为书本上有很多展开和提高的知识点,并且实际工作中也运用不到,所以在你现在的基础上应该听一下张志凤老师的课,会把你的难点和疑点一一解决,非常好的。

学员黑夜之后的曙光:最怕学数学,所以看到财管和实务就不想学,可会计主要就是要考这些。要如何学习才好?

会计系列课程 篇5

会计是经济和财政工作的基础,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会计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 由此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现了新的挑战。十堰市会计管理局紧紧围绕财政经济工作的中心, 遵循“在管理中抓创新, 通过创新促管理”的思路, 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为主线, 以贯彻《会计法》为重点, 脚踏实地而不乏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获得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一等奖、十堰市学习型机关、十堰市财政系统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

会计委派:把关资金使用绩效

会计委派是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者以所有者的身份, 向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会计机构委派负责人、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 以监督派驻单位的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 并对委派人员的任免、调动、考核、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制度。

南水北调建设工程、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北生态旅游圈建设……, 近年来十堰市的国家投资和地方投资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监督国家投资的绩效, 保证每一分钱好钢用在刀刃上, 实施会计委派成为十堰市会计管理局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把关理财的工作方法之一。

十堰市会计委派主要对象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乡镇工作的集中核算与零户统管。1998年, 该市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试点, 2000年逐步推广至该市下辖的各县市区和乡镇, 至2002年, 十堰市在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会计委派工作, 完成了该项工作的试点阶段。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 作为中西部结合点的该市, 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保证国有企业及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使用国家资金的绩效, 也被纳入会计委派工作的范畴。

实践中, 该市结合不同地市区、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 采取以会计负责人委派制和会计集中核算为主要两大类的不同委派方式。前者是由委派部门对受派单位派出总会计师、财务科长或主管会计的方式, 委派部门从社会公开招考中, 择优选拔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为委派人选, 再由会计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和业务考核后, 合格者与会计管理部门签订聘用合同, 颁发委派证书上岗工作。后者则是把委派单位会计从单位内部分离出去, 统一在集中办公地点进行核算, 在不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支配权和财务管理职能的情况下, 取消行政事业单位原有银行账户, 成立专门会计核算中心, 集中办理资金支付结算, 统一发放工资, 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档案, 统一财务公开, 以代理记账为基础的一种会计委派制度。除此以外, 还有职能部门选派形式, 从其干部职工中择优推荐, 经过会计管理部门的业务考核和资格审查, 合格者颁发委派证后上岗工作, 委派人员自身身份不变, 由原单位负责。

自1998年会计委派工作在该市起步以来, 十多年时间中,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 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受派单位反映的共性、个性问题, 不断完善和改进会计委派工作的制度和办法, 真抓实干, 不走过场, 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一, 严把委派关, 制定选拔标准, 引进竞争机制, 经过社会公开选拔而出的委派会计人员不但熟识会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经济管理知识, 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二, 选用过程中, 特别防止委派单位领导借委派会计之名, 不顾工作岗位要求安排“关系户”, 人为降低委派会计人员素质, 影响会计委派工作效果。其三, 为使会计委派的形式适应受派单位的实际情况, 每次委派会计人员之前, 会计管理部门与受派单位充分协商后再做决定, 由此该市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委派形式。其四, 规范委派运行过程, 其中包括财务审批程序, 将原来的领导先审批, 出纳后报账的“自上而下”审批程序, 改为事前报计划, 会计先审核, 领导后审批、出纳再报账的“自下而上”审批程序,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 削减了“可花可不花”的费用, 达到节约资金的效果;规范会计核算, 统一会计账簿、科目银行账户和报表, 杜绝了白条抵库、坐收坐支、多头开户等违规行为,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其五, 持续跟踪管理, 强化责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日常与定期相结合的考核管理, 并与奖惩机制相联系;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内容, 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运用追踪问效的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 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支持和保护委派会计人员正确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 保证其应有的工作和经济待遇, 协调委派会计人员与受派单位的关系, 促进双方密切配合。

截止到2009年年底, 十堰市已实施和正在实施会计委派的重点建设项目共有96个。十堰市热电厂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规模共4亿多元, 为该市重点建设工程, 为确保国家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十堰市会计管理部门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考核, 委派2名会计人员为项目财务主管。建设热电厂过程中, 工程材料涉及种类范围广、数量多, 成本控制难度极大。十堰市会计管理局会计委派科科长童新告诉记者, 在一次签订工程材料合同的过程中, 由于材料为非普通材料, 其专用性难以在市场中找到可比价格, 供应商借此有意抬高报价, “我们委派的会计人员熟悉基建业务, 直接向生产厂家询价, 摸清底价后向热电厂领导汇报, 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数百万元!”污水处理厂2名委派会计人员严格按《会计法》和会计制度, 积极帮助受派单位如实反映财务状况, 审核建设资金支出, 手续完备, 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账目清楚, 使得该单位在每年一次的财务检查中从未出现违法违规情况。十堰市城投公司是全市负责土地经营、城市投资建设的大型事业单位, 为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的管理, 经招聘考试, 一名资金主管会计被委派到该单位。

该市下辖的武当山特区对汉十路改造、太子坡建设、火车站建设、消防站建设、古神道维修、农贸市场改造等一批景区国债建设项目及特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会计委派, 从十堰市各级财政局业务科室中择优选派。该区35个实行会计委派的政府投资项目, 进行审核时送审金额达3044万余元, 审定金额2471万元, 核减资金率达18%以上。武当山太和索道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平处理双方股东利益尤显重要。委派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受派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和财务信用得到明显改观, 股东双方利益得到客观公正的保证, 1997~2004年, 武当山特区年均获得红利114万元, 2005~2007年, 年均获得红利402万元。2006年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 一次查补欠税490多万元, 上缴当期红利385万元, 相当于国家资金投入该企业8年红利总额的35%。2007年, 该企业年上缴税收805万元, 加之500万元红利该企业为武当山特区创造了10%的财政收入。丹江口市为南水北调施工大桥项目, 从财政系统中挑选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工程建设项目部的财务总监和主管会计。房县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城管排洪渠河堤治理工程、马拦河治理工程和该县工业园等重点工程项目, 从该县财政系统人员中择优选派会计人员。该市下辖的竹溪县对全县重点企业龙旺亚茶场、自来水厂、水电公司委派总会计师、财务科长和主管会计,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十堰市会计委派工作, 强化了财政监督管理, 有力促进了廉政建设, 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了重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为地方经济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有效发挥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会计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团队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 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综合性、专业性、服务性、社会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要求, 而会计管理工作能否到位, 取决于能否形成精通业务、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会计管理工作队伍。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有“四个一”的学习要求:每周四学习一次, 时间两个小时;每月集中全局工作人员重点学习一次, 针对近期会计行业内的热点难点;每季度举办一次讲座, 邀请当地或省内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专家主讲;每半年集中闭卷测试一次, 测试内容包含基础知识和近年来业内进行调整的法规、制度、准则。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的队伍建设并不局限于来自书本与考试的理论学习, 该局的学习培训遵循着“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理论要为实际工作服务”的主线。坚持培训制度的“三个结合”: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培养专家型会计管理人才, 学习政治、纪律与业务知识相结合, 培养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 学习理论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培养应用性会计管理人才。近年来,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有10人次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系统学习, 12人到武汉钢铁公司实地学习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 7人到沿海地区“取经”成功的会计管理工作经验。2007年, 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执行, 该局意识到在新准则逐步为更多企业执行之时, 会计管理工作者不懂不熟做不好工作, 必须熟悉并领会, 邀请多名有实务工作经验的专家逐章逐节讲授, 组织了六场次的专题报告。在这些学习、讲座中,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的局领导们一场不落, 无论是专家讲座还是实地学习, 他们认认真真做笔记, 将笔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整理成体会心得。

在局领导们的示范带动下,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比、学、赶、超”蔚然成风“对参加各类学历教育且获得毕业证书的工作人员减免40%的学费;2009年该局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报告或专业论文8篇, 竞标获得《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建设运用研究》的课题, 《民营企业财务与会计改制问题研究》、《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等课题被湖北省会计学会列为重点资助研究项目;全局30名干部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7名高级职称, 15名中级职称;在十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活动中, 该局有8人入选, 其中2人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又根据新形势下对会计管理干部的要求, 进行“作风建设年”和“能力建设年”的创建活动, 倡导所有工作人员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勤廉能力;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业务过硬、精益求精的履职能力;强化全局意识, 提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配合能力;强化改革意识, 提高用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强化克难奋进的能力, 提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协调能力, 增强全体会计管理工作者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做到“八多八少”:多一份危机感, 少一份优越感;多一份勤勉, 少一份疲沓;多一份主动, 少一份被动;多一份协调沟通, 少一份指手划脚;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职责;多一份和谐, 少一份生硬;多一份谦虚, 少一份孤傲;多一份自律, 少一份贪婪。有力地推进了干部作风建设, 提高了会计管理干部科学发展、服务大局、应急谋远、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营造了浓厚的“作风文化”氛围。

经济的发展给会计实务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新准则趋于宽松、灵活, 税法变化更趋人性化的大背景下, 赋予会计实务工作更多理解和思考的空间。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通晓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谙熟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政策, 还要将会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相结合, 不仅是数据的制造者、登记者, 还要走进众多数据再从中出来, 向决策有用型、决策支持型转变。会计管理工作又能为此做些什么?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从点点滴滴做起。首先, 严把“三关”, 严把会计从业资格人员考试准入关, 严格考风考纪, 派专人到全市各市区县进行考试巡视, 并回避在财经类和有财会专业的院校设考点, 有亲属参加考试, 回避安排考场巡视人员。其次, 严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关, 做到培训内容分门别类, 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 培训主体分层分级, 注重统一性,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注重选择性, 做到长期培训有规划, 短期培训有计划。虽然增加了大量工作, 但培训有了针对性, 会计人员反映学有所得。第三, 严把会计人员学历教育关, 利用会计函授教育和会计函授学校开办大专班和本科班, 为会计人员提供深造平台, 近年来培养了192名本科生和295名专科生。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还把会计诚信建设作为培育良好职业道德,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具体措施之一。该局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以会计从业资格为基础, 以从业质量、职业道德为核心,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对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进行分类, 将所有持证人员的个人基础资料、继续教育、工作业绩、奖惩记录、工作调动等信息载入档案。通过定期登记不断完善, 动态管理。目前该市共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2万多份。为了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切实发挥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础作用, 该市还建立了单位会计档案, 制定诚信登记评价方法。2009年以来,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借助会计人员综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平台, 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单位会计信息采集软件, 按照单位名称、单位编码、单位性质、主管单位编码、单位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档案号、在岗与否、财务负责人等内容, 建立单位会计档案。

会计中介机构监管:助推注会行业做强做大

会计管理部门监管的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和会计培训机构。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 在规范管理中做好工作。

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为:财政部与各省财政厅会计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负责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负责日常管理;财政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事务所执业质量信息检查;地市一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不具备审批权, 负责事务所设立时上报资料的初审工作。

2009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 (下称《意见》) 。十堰市共有16家会计师事务所, 执业注册会计师106人。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性强, 人才是关键。而该市注册会计师数量少, 年龄结构老化, 高端人才稀缺, 整体素质有待提高。2010年3月,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在现有注会管理体制范畴内, 出台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指导当地事务所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分阶段、分步骤抓好组织实施。积极组织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领军人才。把加快培养中青年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推动从业人员队伍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平稳过渡, 每年选派1~2名青年注册会计师到国家会计学院深造。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留住人才, 形成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合伙文化留人的良好氛围。

同时, 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 各项法规逐步健全,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 特别是事务所的设立及保持设立条件的日常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在日产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 严格审查会计师事务所设立条件, 做好事务所变更、撤销、合并的初审工作, 并结合本地区事务所的具体情况提出意见, 及时上报湖北省财政厅会计管理部门。

针对本地区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 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十堰市采取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 鼓励事务所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 进行结构调整、合并重组, 形成中小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积极促进中型事务所健康发展, 科学引导小型事务所规范发展, 力争未来五年打造1~2家注册会计师人数达到30~50人的中型事务所。在巩固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资本验证、涉税验证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十堰市积极鼓励当地事务所向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司法鉴定、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延伸, 促进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提升服务能力。支持小型事务所扩大代理记账、税务代理、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社区事业等咨询服务领域, 积极承办“村账乡管”代理记账业务。

对于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管,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严把准入关, 实行四项审核:审核代理记账机构的从业资格, 包括从业人员的资格和业务负责人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审核办公场所;审核业务规范;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同时, 会计管理部门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 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代理记账市场秩序, 对违反规定的代理记账机构, 坚决予以取缔, 确保代理记账监管的质量。在会计培训机构监管上, 推行四个统一: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教材、统一测试和统一认证, 促使社会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会计管理与服务:与时俱进创新内容

“感谢会计管理局在我公司举办的专题讲座, 希望多组织专家到企业答疑解惑, 使我们能更好地领会新准则和近年来不断调整的制度, 还望在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方面, 为我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这是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五堰商场) 财务负责人, 在十堰市会计管理局“会计专家进企业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 (下称“会计专家进企业”活动) 调查问卷中写下的一段话。

2009年8月,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决定举办此项活动, 以期了解收集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这项工作, 开展该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制度与准则的课题研究工作, 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首先组织专家集中培训学习, 明确了尊重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的原则, 到实地去找问题、解决问题, 为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的解决方案, 务实求真, 不走过场。”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制度科科长段宗兵向记者介绍。在第一轮“会计专家进企业”活动中, 专家们深入到包括五堰商场在内的当地7家大中型企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会计人员座谈、实地查阅会计资料等形式, 充分了解每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工作现状, 进行把脉问诊, 形成帮助企业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建议书。

通过开展“会计专家进企业”活动, 该市建立了由35名会计专家组成的当地会计人才专家库, 制定了符合企业口味的“配菜单”, 由企业“点菜”, 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包括“政策菜”, 针对近年来变动较大的财税政策, 应企业要求举办政策宣讲会, 采用实务操作举例的方式, 解读增值税及营业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法等税收知识和优惠政策。截止到2010年3月, “会计专家进企业”活动共为15家企业配齐“政策菜单”。针对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繁忙, 由企业点“服务餐”, 预约专家上门服务, 预约服务的企业由2009年的8家增加到今年的20家。企业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点“业务餐”, 专家与企业一道找原因, 制定相应财务制度, 至今为3家企业制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帮助3家企业解决存在的税收问题, 规范指导6家企业的财务核算问题。

随着实施公共财政的实施, 财政管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领域。由此形成的问题是针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导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十堰市会计管理局不断进行探索, 尝试寻找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办法和途径。开展会计账务展评是该局近年来采取的措施之一。会计账务展评是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专家对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在评比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优秀会计账务进行集中展示。

在该市下辖武当山特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 自2008年以来, 该市各县市区均开展此项活动, 共有1200多家单位参与, 从十堰市市直176家单位中选出12家单位作为优秀会计账务展评样本, 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示, 共有1500多名会计人员前往参观学习, 取得了促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预期效果。

“会计管理部门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不能一成不变, 经济在发展, 企业和会计人员需要会计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也要不断发生变化, 这一活动体现了我们创新会计管理服务内容的思路。”十堰市会计管理局局长陈芳德告诉记者。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还建立和完善了涵盖全市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数据库, 由过去定期登记变为实时信息登记, 不断充实信息库内容, 保证会计人员信息的真实性。以往该市会计人员的信息只有在市直系统反应, 通过建立县区级会计信息网络与市级系统的对接, 会计人员能及时上网查询准确的实时信息, 为办证、调转、查询提供了切实的方便。搭建了会计就业服务平台, 建立会计人才库, 通过会计网站发布求职招聘信息, 为会计人才供需双方提供牵线搭桥的免费服务。2009年共为300多人发布了求职信息, 为100多家单位提供用工信息, 帮助80多名会计人员寻找到合适的岗位。

为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 十堰市会计管理局还通过会计从业资格定期登记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 引导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讲诚信。两名会计人员因抵制所在单位违纪违规行为, 在工作中出现"穿小鞋"的遭遇, 直到被迫调离工作岗位。该局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 联合财政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 对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依法没收其“小金库”资金7万多元, 使被迫离岗的会计人员重新上岗工作。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规范的研究 篇6

现代工程领域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目前很多非机械类专业设有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 但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前后脱节、缺少实践环节等。鉴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我们进行了非机械类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规范的研究。

研究思路

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搭建适合非机械类各专业宽口径的机械基础教学平台。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机械工程基础和机械制造实习等。

1. 构建宽平台上的特色课程。

将图学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等内容系统化, 以模块形式组建课程。不同专业根据本专业需要, 选择不同模块组合, 构建适合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各类课程的基础内容相同, 但宽度、深度不同, 各专业可按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 按照模块式结构组织教学。

2. 加强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

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图学基础安排学生进行实物测绘;机械工程基础开设一周自主创新设计;机械制造实习开展操作技能竞赛、创新零件加工等。

3.改变传统的授课内容, 采取综合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

4.建立较为科学的全面素质考核体系,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非机械类工程图学基础、专业绘图基础、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实习的知识体系为研究对象, 对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提出构成知识体系的知识领域。通过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描述, 明确不同专业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 从而达到课程结构的重组, 获得具有侧重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将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方法等纳入研究范畴。并对课内、外各个教学环节综合考虑, 继承创新, 体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机械基础知识体系划分。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包括工程图学, 机械工程基础和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基础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是知识领域, 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 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表示特定的学科子域。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 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模块。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 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机械基础知识体系包括工程图学基础、专业绘图基础、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6个知识领域, 这6个领域涵盖了20个核心知识单元和3个非核心知识单元。实践环节包括机械制造实习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

2.机械基础知识体系描述系列课程知识体系描述包括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和学习目标以及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和所需的参考学时等。

3. 机械基础课程设置。

机械基础课程的设置根据普通工科专业对机械基础知识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多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包括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知识单元和不同的非核心知识单元。例如, 工程图学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 选择不同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学时, 组成五门课程, 并对每门课程做了概述, 列出了提纲和涵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

4. 课程主要教学方式。

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多种常规教学手段之中。灵活运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不仅能保证与学生的沟通, 还能保证教学信息量大。避免传统的“人灌”和现代的“机灌”。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 投影基础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 学生完成习题集中的作业。投影制图及工程规范部分教师讲授相应内容, 由学生完成A3仪器图;零件图, 标准件和常用件, 装配图部分采用多媒体讲授, 学生除完成习题集中的作业外, 要测绘零件绘制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和装配图。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 应充分运用教具、模型、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安排课堂讨论、作业练习, 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有条件的院校可结合课堂教学组织校内外参观或进行其他工艺实践或适当安排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训练环节。课后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小作业和大作业, 并进行1周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 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并辅以专题讲授。合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重点工种利用挂图、模型、教具、陈列品、幻灯、投影和录像和CAI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5. 课程考核。

改革传统考核体系, 按照“重过程体验、重平时表现、重创新思维”的指导思想, 将实践与创新纳入考核体系中, 打破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学生成绩综合试卷、实践、创新及面试等各个环节, 注重衡量每个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

结论

通过研究, 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把握, 对机械基础知识体系、机械基础课程设置、课程主要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等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4年5.

[2]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金工课程教学指导小组) , 2004年1月.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改革研究 篇7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科学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应用遍及了各行各业,存在于各种军事装备之中。因此,各相关学科与专业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技术》课程已成为各专业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各自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拓宽打好基础。

目前,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包括3门课程,《模拟电子线路》(60学时/2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50学时/20学时)和《高频电子线路》(60学时/18学时)。3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分别单独建设和实施,理论与实验课程之间脱节、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学员来讲时间少内容多,矛盾突出,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对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进而解决内容多、学员负担重、理论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1 教改思路

1.1 教学改革目标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技术更新快,面对不断增长的新技术及新时期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宜的,必须准确把握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适应培养高素质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更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内的各个环节,建立一整套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理论传授和辅助实践验证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课程教学新体系。

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加强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初步具有以下能力:1)能看懂典型电子装备的原理图、方框图等,了解各主要部分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性能会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估算;3)遇到相关专业一般性的任务,能大致选定方案,选用相关元器件,并且通过安装调试把它研制出来,并具有相关电子电路技术指标的测试能力。

1.2 教学内容改革

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扩充,而在新形势下,教学学时却在不断减少。为了解决日趋减少的教学时数与日益扩充的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对矛盾,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通过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压缩传统纯理论为主的内容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

本科教育既不同于研究性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人才。因此,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应在保证基础、强化概念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由单元电路分析到系统分析的转变,加强在系统调试能力方面的培养。

1.3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课程教学根据“精讲多练、启发引导、立足经典、注重创新”的原则科学构建了知识体系,细化了内容模块,重点理清各模块之间及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承启关系,以理论讲授、仿真演示、课程设计等为基本形式;以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为主;采用电子制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仿真等多种方法;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以基本知识为基础,突出知识的获取方法与工程实践性,不仅有知识的讲授,还有知识发现与发展过程的分析,强调对知识获取方法以及工程思维的训练;以典型电路为引导,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高频电子线路的工程性、应用性;以电子设计竞赛为依托,突出创新能力教育和创新素质提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2 教改实施方法

2.1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由于其不少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内容比较枯燥,很多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往往听不懂,或者听了以后似懂非懂,即使记住了也不知真正含义,更不会应用,常常因此而缺乏学习兴趣。但有不少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也很有灵气,如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计划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统一安排,由同一个教员完成教学整个过程,理论讲授与实验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严格遵循讲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的原则,每学完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就指导学员做出相应的实物。学员看到自己做出的实物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由此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间、精力的投入主要源于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理性地深入学习,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会使学习兴趣更浓,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2.2 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推导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灌输轻创新能力,重单元电路分析轻综合性研究,这种模式与培养"通与专"结合的目标还有差距,需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

新的教学模式应倡导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团结协作、综合概括、实际动手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轻理论、重实践的方法,以"理论够用、技能够用、重在运用"为指导原则,精减理论知识,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中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是指由教员指导、学员为主体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完成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一种。学员通过设计调试电路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模拟电子线路时,用“制作音响放大器”作为一个项目来学习,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由于电子技术是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项原则:1)项目是可实现的,且难度适中,学员经过努力学习能够做出来;2)项目具有综合性,能涵盖所学内容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项目可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引导学员学习的方向;3)项目应是学员感兴趣的,能够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4)项目应是教员非常熟悉的,教员应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方案,以及各个模块的各种实现方法,制作过程中学员遇到问题,能实时地给予指导。目前理论课与实验课各自独立,分别有专门的教员授课,因此存在理论课教员不懂电路调试,实验课教员理论功底不深的现象。项目驱动教学要求教员既懂理论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音响放大器既是所有学员都可以接触到的简单电子系统,且包括了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教学要求学员边学习理论边做单元电路,最后把所做模块联调得到完整系统。在这整个过程中,学员查资料、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电路贯穿始终。学习结束,学员既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场合,同时锻炼了学员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设计与制作。首先,教员先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引导学员根据实际情况画出音响放大器的方框图,接着介绍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功能及所对应的章节内容,使学员对整个系统建立初步印象。如音响放大器信号流程依次为话筒、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其中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都将在课程中学到。其次,将学员分组,每个模块内容学完以后,每组学员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讨论,提出设计思路;根据项目给定的技术指标选择器件,定量计算,画出电路原理图,然后利用Multisim仿真验证电路设计正确与否,避免制作的盲目性,缩短调试时间。

在音响放大器项目中,前置放大器是需要做的第一个模块,完成该模块设计应分三步:1)它可以由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等分立器件构成的放大电路实现,也可以由运放来实现,各有利弊,学员需综合考虑选定方案;2)如采用运放放大,还需根据技术指标如带宽、增益、输入电阻等确定运放型号及电路结构,画出电路原理图;3)仿真同时调整电路参数直到满足要求。

最后,电路仿真通过以后,学员即可按照原理图搭接电路,并进行调试,最后测试指标满足要求则完成任务。

在前置放大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合理选用方案、电路和器件,接地问题,自激问题等,教员应能适时地引入话题,引导学员查阅相关资料,跟学员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项目成功完成。

(3)检查评估。项目完成以后,每组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和自行制作的电路,教员对论文审查并评分,然后验收作品。作品测试由教员指挥,学员具体操作,对作品的功能及技术指标逐项测试,按照评分标准教员记录测试结果并评分。最后,综合论文与测试结果,全班进行评比,以增强学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员的求知欲,使他们认识到学有所用,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繁杂的电路计算,而是有趣的、甚至好玩的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更新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以教学为基础,又反作用于教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全面顺利地进行,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局限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并且采用闭卷书面考试的方式;试卷内容比较保守,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不能考出学生的实际电子电路的调测能力、具体分析问题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考试方式有必要探索更新。

(1)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根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评定,期末考试依然为笔试,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由原来的终结性的考核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为主,体现的是全方位评价。

(2)笔试要加强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教员要按课程标准,掌握好出题标准,从而客观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在考试内容上,除基本知识的考查可用客观题外,适当增加开放性的试题,避免答案的“唯一性”和所谓的“标准化”,让学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认知水平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禹劲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2(10):27-29.

会计系列课程 篇8

一字之别:两者之内涵辨析

同属于学校文化范畴的科学课程文化和学校课程文化, 虽然只有一字之别, 但内涵所指却各有侧重、各有所属。目前, 对课程文化的探讨还基本停留在学校课程文化的范畴, 由此, 我们提出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问题。清楚辨析两者的内涵, 有助于我们的研究更具方向性。

在《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 我们对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已做了初步的界定, 即指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 经过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 具体包括学科史实文化、学科亲和文化、教学模式文化、学习方式文化、引导艺术文化、学科通合文化、评价导向文化、教师发展文化等基本元素。

而对于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的界定, 仍存不同的说法, 对比之下, 李仲辉校长的概括颇具代表性。其认为:“学校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 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学校课程文化, 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 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容及特点。”

对比两者的内涵表述, 其差异是明显的。学校课程文化立足于学校课程这个整体的层面, 而学科课程文化立足于学科这个微观的层面;学校课程文化强调的是“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 而学科课程文化强调的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学校课程文化关注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三个层面的内容, 而学科课程文化关注的是学科课程史实、亲近学科课程、学科教学模式、学科学习方式、学科教学艺术、学科与学科及生活等联通、学科评价导向、学科教师发展等八个层面的内容。可见, 两者研究的目的、对象及目标达成是不一样的, 学校课程文化管的是宏观、是方向, 学科课程文化管的是微观、是归宿。

端点不同:两者之地位辨析

学校课程文化和学科课程文化虽同属于学校文化建设范畴, 但两者所处的端点不同。如果说学校课程文化处于学校文化的中端, 那么学科课程文化所处的地位就是终端;如果说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那么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就是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此, 特把李仲辉校长的有关表述和我们对学科课程文化的理解做一个粗略的比较:从建设思路看,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教材、教学内容的改变, 而且涉及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调整与变革;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教材内容整合和更新、教学方式探索、学习方式变革、学习评价管理、教学观念更新、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从内容看, 学校课程文化“有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当今文化精华的内化、有中华民族文化、有外国文化融入、有校园内文化建设、有社会文化精神融入”;学科课程文化包括学科史实文化、学科亲和文化、教学模式文化、学习方式文化、引导艺术文化、学科通合文化、评价导向文化、教师发展文化等元素;从形式看, 学校课程文化“有物质形式的、有制度形式的、有精神形式的”;学科课程文化包括物质形式、知识形式、行为形式、规则形式和精神形式等。从活动时空看, 学校课程文化“有课堂文化和课外文化”;学科课程文化以课堂为核心。从活动方式看, 学校课程文化“有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节”;学科课程文化包括个人研究、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

可见, 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两者的行为建构主体也是不一样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以学校管理者为核心的, 教师在学校课程文化范畴里多以参与者、协调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则以各学科教师为主体, 教师在学科课程文化范畴里需以建设者的身份主动投入和建构。两者互为驱动, 不可相互替代, 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成为必然。没有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推进, 学校课程文化往往会陷入空中楼阁的尴尬。

案例透视:两者之实践辨析

为进一步认识学校课程文化和学科课程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把辨析的视角从理论转向实践。在此, 特以我们蠡园中学的一份实践案例做两者辨析的事实依据。我们学校在邱华国校长的带领下, 从课程文化构建的视角, 组建零号办公室, 基于国家、省、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与部署, 形成了《蠡园中学课程建设总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1) 内容以“方向与原则、水准与目标、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等五组关键词为引领, 统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纲要”将课程方向定位为:“培养具有‘孩子气、诗书气、浩然之气’的人, 是蠡园中学的育人方向。蠡中的一切课程建设必须服膺于这一理念。”将课程原则定位为:“‘基于标准, 源于心灵, 成于智慧, 显于展评’是蠡中课程建设的总原则。”将课程水准与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微笑成长, 生动发展’是蠡中课程建设的总目标, 也是蠡中教育‘大质量观’的集中表现。基于此种目标而形成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体现于落实课程建设总方向、总原则的‘牛鼻子’。”将课程结构与比例定位为:“蠡园中学课程结构秉持‘弘扬共性、尊重差异、善待差距、成就卓越’的设计理念;蠡中课程分为学习日课程与精彩假日课程, 其中学习日课程分为轴心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将课程的方式与流程定位为:“先以集中专业设计的方式进行宏观设计, 在此基础上, 对各类课程、各门学科进行具体设计。”将课程的资源与工具定位为:“课程资源分为中心资源及支持性资源两类, 课程工具分为常规教学工具与计算机软件两大类。”在此基础上, 学校又组织各学科教师研创各学科课程建设纲要, 如《情润思品课程建设纲要》、《素养语文课程建设纲要》、《爽体育课程建设纲要》、《智慧历史课程建设纲要》、《“问学日”课程建设纲要》等18门课程建设纲要。

学科课程建设纲要成了学校课程文化与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链接点、承接点、转折点。到学科课程建设纲要的形成, 学校课程文化必然向学科课程文化过渡。以我们的思想品德学科为例, 我们在提出“情润思品”这一践行理念后, 形成了《情润思品课程建设纲要》 (2) 。这份纲要围绕秉承学校课程建设总纲要的指导理念, 围绕“方向与共识、水准与目标、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等五个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系统描述。在此, 不妨对其内容作一个概述:情润思品, 就是通过情景的创设, 通过情态的激发, 通过心灵的润泽, 以培育学生的健康品质、批判精神和规则意识为核心, 唤醒和滋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 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强调教学过程的情润化, 力图避免“道德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灌输, 不注重道德情感培养, 致使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 要让孩子在情感的温水中浸泡着, 感受永远的心灵温暖;倡导建设性引导, 重视学生健康品质、批判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培育;追求课堂教学有变化, 课程结构有调整, 评价方式有突破, 育人效果有提升。本课程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调整;要重视探索积累, 倡导灵活多样, 注重文本浸润, 落实活动参与;要根据轴心课程的设计原则, 探索构建“常规课+演练课”的联动机制;要突破一张试卷“全包揽”的状况, 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开发多样化的评价工具, 打破认知评价代替所有评价的现状, 增加情态和能力方面的评价。本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有效变革单一的传统课堂结构, 形成交互的新型课程结构, 从流程上分为“亲近课程+走进课程+深化课程”三层, 从课型上分为“常规课+演练课”两类;强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 拒绝机械灌输式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 提倡“习研演练”这样的参与式新型学习方式;重视从文化积累的视角和现实需要出发, 做好资源与工具的利用与开发工作, 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情润思品课程建设纲要》为有效构建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文化提供了可能。

可见, 以学科课程建设总纲要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是从共性的角度来构架的, 而以学科课程建设纲要为核心的学科课程文化建设解决的是个性的问题。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往往可以通过领导者的引领来完成, 而学科课程文化建设更多的是需要靠学科教师的自觉行动来完成。从学校课程建设总纲要到各学科课程建设纲要, 无疑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但要使之影响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必须延伸到学科课程文化建设上来,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持续积累并形成包括学科史实、学科亲和、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引导艺术、学科通合、评价导向、教师发展等要素在内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成果。

摘要:通过对学校课程文化与学科课程文化的具体比较分析, 阐释了两者的不同内涵和不同地位, 并通过蠡园中学的实践案例, 具体说明了两者的研究内容和关系, 为深入开展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提供认识依据。

关键词:学科课程文化,学校课程文化,内涵,体系,实践,辨析

参考文献

会计系列课程 篇9

1. 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历来专家学者对课程实施所下的定义颇多, 一般来说, “课程实施是‘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 其基本研究范围包括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 学校和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对课程的调适情况, 课程实施各要素在这一过程中的特征以及决定这些表现的影响因素,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投人程度以及他们的需要, 等等。”

2. 社区教育中的课程实施。

目前见诸文献的课程实施概念主要面向学历教育系列中的课程, 其前提是该门课程已经建设完成, 课程实施主要探讨如何将已建设完成的课程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环节。但社区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学历教育, 其课程往往是因需求而建, 常有边建设边授课边检验边调整的情况。因此, 在考虑社区教育中的课程实施策略和方法时, 应将课程建设环节纳入课程实施环节中去, 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量, 这样更符合社区教育的现实。下文在探讨社区教育的课程实施策略和方法时, 便将课程建设纳入实施环节, 将其作为整体进行探讨。

二、社区教育中课程实施的策略

1. 面向学习需求, 创建适用性课程。

学习需求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处现状与其所期望达到的状况间的差距, 也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只有找准学习需求, 针对需求创建课程, 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 促使其投入到学习中来。美国进步主义成人教育学派的代表马尔科姆·诺尔斯在《The Adult Learner:A Neglected Species》一书中指出:人类随着个体不断成熟, 其人格将从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化, 成人在社会生活中累积起来的经验为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而成人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与方法, 是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任务密切相关的。人类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 学习目的也会逐渐从为日后的工作准备知识, 转向为直接应用知识而学习。从中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一, 参与社区教育的成人是以自身的内在需求为驱动力的学习者;二, 成人学习者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处理工作、更好地面对生活以及个人的兴趣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三, 成人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学习, 成人生活中累积的经验是其学习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利用并发展这种优势, 能够使其更好地学习, 并通过学习得到提升。可见, 在针对社区中的成人开展社区教育的时候, 务必将其学习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首要考虑因素, 创建适用性高的课程。例如笔者所在的A社区, 据调查, 很多居民对文学鉴赏类的课程颇感兴趣, 又由于毗邻大观园, 居民对《红楼梦》的兴趣较为浓厚。因此在创设课程时, 笔者便创设了名为“悦读红楼”的系列讲座。由于符和居民需求, 讲座一经开设便吸引了很多居民, 目前该讲座已经发展到第三个系列, 每个系列都有新的居民加入, 同时还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学员。

2. 立足学习需要, 落实课程实施过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也不能脱离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如前文所述, 参与社区教育的成人学习者以其自身所积累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而得天独厚。社区教育的课堂, 传授知识不是重点, 引导学习者利用自身阅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重点, 教育者应将注意力放在辅助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因此,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要时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激发其内驱力。笔者在设计“悦读红楼”系列讲座的教学环节时, 首先进行了学习意愿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 摒弃了纯学术研究式的讲授, 而是以居民生活经历和文学鉴赏能力为基础, 选取著作中经典的段落分类讲解, 同时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文学经典进行对比,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员。讲述过程中有意识地将阅读方法传授给学员,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阅读能力。经过检验, 这种形式深受学员欢迎, 教学效果良好。

三、社区教育中课程实施的方法

1. 立足需求策略, 优化课程开发流程, 按需进行课程设置。

第一, 优化课程开发流程。社区教育中的课程开发, 必须从需求出发, 随意设置的课程难以吸引居民, 更难以解决居民的实际需要。社区进行课程开发, 要突出两个环节, 一是调研分析环节。除进行一般的学历、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调查, 还应考虑对其知识、技术、能力、心理需求等方面的调查, 以便真正实现“按需供课”;二是学习人员亲自参与到课程的开发环节, 以便其随时将自己的体验与开发者沟通, 以利于将不合理因素减到最少, 提高课程的适用性。笔者在开发“悦读红楼”系列课程的过程中, 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意愿。调查表明, 受访者对《红楼梦》有深入了解的热情, 学员普遍希望通过学习, 理清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同时不拘于原著, 也了解其他经典著作。依据调查结果, 笔者将《红楼梦》的鉴赏课设计为一个系列讲座。以第一个系列“悦读红楼”为例, “悦”与“阅”同音, 表明本课程的类型———文学鉴赏;“悦”也体现了课程的基调, 愉悦、愉快, 符和学员来参与社区教育的心理预期;同时“悦”还表明本课的目标, 希望学员通过学习本课, 掌握一些品鉴文学作品的方法, 感受阅读的乐趣。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还请来一些教师和居民进行课程体验, 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课程内容, 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也分阶段发放问卷, 了解居民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继续进行调整。第二, 按需进行课程设置。社区教育, 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设置方法, 转而以“实际”为核心设置课程。“实际”一是指成人的实际经验和能力;二是指成人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急需获得的知识、急迫要掌握的技能乃至迫切要解决的心理需求。鉴于以上两点, 社区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专业的学科化, 将课程按照需求分层分类。我们可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分层, 包括心理需求、技术需求、能力需求、自我超越需求等。如笔者在与社区居民交流的过程中, 发现一部分老年居民有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 于是便开发了一个以“故事里的事”为主题的讲座, 既能够欣赏文学作品, 又能够讲故事、谈人生。这类的课在学校教育中是罕见的, 只有在社区教育的环境下, 本着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应运而生。

2. 利用多种方式, 优化课程实施过程。

第一, 根据学习需求,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仅要适合课程的内容, 更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笔者在实施“悦读红楼”系列讲座课程的过程中, 依据学习需求, 采取多种教学法。如采取讲授法, 满足学员“听故事”的需求, 将枯燥的理论融入故事中, 调动学员以往的阅历, 让学员轻松理解所学的知识;采取对比阅读法, 满足学员提高文学鉴赏力的需求, 让学员利用对比阅读法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采用活动体验法, 让学员完成一个与教学相关自己又感兴趣的任务, 让学员在体验作品情节的过程中产生移情, 对作品的主题理解得更深入。此外, 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 笔者还在课上精心剪辑了1987版《红楼梦》的影片, 将经典情节提取出来, 并按照类型剪接在一起。例如将表现爱情主人公性格的场景剪接;将同一个阶层的人物剪接到一起等, 让学员轻松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自然地将同类型的人物进行对比理解,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意识。第二, 利用科技手段, 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一方面, 利用科技手段, 将课程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例如, 笔者利用所掌握的ppt技术, 创制多媒体课件, 使ppt不仅是板书的电子化, 更是多媒体资料的载体, 内嵌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的媒体资源, 课堂活了起来, 学员也很喜爱。另一方面, 利用科技手段, 整合课程资源, 为学员提供便捷的移动学习平台。目前E-learning飞速发展, MOOC的方兴未艾, 微课的初步崛起, 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更多元更便捷的教育手段, 也提供了更新的教育视角和学习思路。研究表明, 国外早有利用数字技术建设社区教育网络的成功先例。早在2001年全美就有约90%的公立高校提供电子媒体的远程教育课程。英国目前更以建立“社区学习网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为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使学习更便捷, 笔者开展了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悦读红楼”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的课题研究。目前, 针对“悦读红楼”课程已建设有多种媒体资源, 并录制了微课, 这些资源将嵌入正在建设的“悦读红楼”手机移动学习平台以及网络学习平台。这两个平台搭建完成, 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随时随地学习的意愿。

四、总结

社区教育的课程实施, 要立足社区教育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要符合社区教育的特性, 将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视为一个整体, 环环相扣, 采取科学的方法, 将课程内容落实。

摘要:课程实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目前见诸文献的各种课程实施概念主要面向学历教育系列中的课程, 而社区教育有其特殊性。本文以笔者所建设并讲述的“悦读红楼”系列课程为例, 探讨社区教育中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以期为社区教育中的课程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实施,社区教育,学习需求,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谢翌, 马云鹏.关于课程实施几个问题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 2004, (4) .

[2]张伟远.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8) :50-56.

[3]刘亚楠.信息化环境下社区教育网站的设计与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9:2-3.

[4]王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8.

上一篇:技工学校的分层次教学下一篇:项目实践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