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双师型”教师

2024-05-13

青年“双师型”教师(精选十篇)

青年“双师型”教师 篇1

一、中职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双师型”比例较低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 青年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干和后续力量, 应该在专业建设、产教结合、提升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现今, 中职学校能够承担起以上重任的青年教师数量较少, “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普遍较低。

(二) 整体素质不高

在中高职进一步紧密衔接的形势下, 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提高一个等级,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教师也要提高其整体素质。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都是本科毕业, 少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 中职青年教师中存在学历偏低的情况, 整体理论水平不够高, 加上缺乏教育教学经验, 使得整体青年教师团队素质不高。

(三) 实践能力较差

“双师型”教师的提出是为了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要既能传授理论知识, 又能指导和教授学生实践操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青年教师教龄浅, 基本上都是从大学毕业没多久, 缺乏长时间的企业实践, 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 能力不够强的现象。

(四) 缺乏长期发展规划

中高职衔接进一步的紧密, 需要教师做好长期的自我发展规划,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现今青年教师对自我认识不够, 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考证取证的意愿不强烈, 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很多教师对未来缺乏规划, 对自身发展的方向不明朗, 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不够, 造成了青年教师对于转变为“双师型”的夙愿不强烈。

二、中职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

(一) 内在原因

1. 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 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据了解, 年轻的专业课教师周课时量少的有10节, 多的达24节, 部分青年教师还要承担两门以上的专业课授课。青年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 同时也要参与或协助参与实践教学,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的技能比赛。教学任务的繁重, 直接导致了很多青年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甚至是对自己“双师型”素质的建设, 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兴趣, 直接影响了青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2. 青年教师的自主意识不强

由于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较之普通高中的学生素质较差, 学习基础薄, 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因此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觉得本科学历教中职生已经足够了, 不在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建设以及学历水平。这种思想误区, 常常使青年教师封闭了自己发展的道路, 不去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成长速度缓慢。此外, 随着新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部分大学毕业生迫于职业选择和社会形势或来自家庭的压力而投身教育事业, 入职后不能安心工作, 态度消极, 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 仅仅把教师的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 对自身的素质水平漠不关心, 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 从而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 外部原因

1. 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 我国对“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并没有权威的科学界定。国内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阐述主要取以下三种说法。一是“双职称”说, 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兼备教师职称与技术职称。二是“双证书”说, 认为“双师型”教师需持有两证, 即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双能力”说, 其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能力, 又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界定的多方向性, 直接导致“双师型”教师在资格认定、考评考核方面的标准无法统一, 青年教师发展方向指向不明确。

2. 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仍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从人事编制和薪资待遇直接受制于财政拨款能力, 且近年来国家实行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 学校的收入减少, 加之绩效工资的实施, 学校很难对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有专门的经费津贴, 加上绩效工资分配的时候, 年轻教师优势不大, 直接影响青年教师提升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制约了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发展。此外, 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个人发展、取证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 也是造成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3. 没有建立起针对教师的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

产学、产教合作是培养合格“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没有对企业现实运作过程的了解和把握, 所培养的学生是无法接受社会考验的。专业课教师除了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熟悉技能操作实践, 掌握实训设备、技术的操作规程, 但由于青年教师授课任务重, 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对实践操作倦怠等因素影响, 很多青年教师对于下企业实践常常采取逃避甚至拒绝的态度, 加上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时间周期短, 专业技能无法达到企业上岗的要求, 不一定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工作或生产实践中,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很多教师企业实践合作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学校也没有建立起针对教师的校企合作机制, 使得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依托。

4.“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 虽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投入力度, 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 培训基地较少, 经验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而难以满足“双师型”教师实际培养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这个层级的培养和培训, 更是没有非常合适的实践培训基地。在培训中, 课程设置落后, 教材陈旧, 缺乏新的理念, 实践性、针对性不强, 此外, 对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以及培训结果好坏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 培训前后的待遇和聘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导致青年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

在青年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上, 虽然很多学校做出了改革和尝试, 但在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稳定地向“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这需要各级教育教学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改革, 把教师的“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尽快的步入制度化以及规范化的轨道。

摘要: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本质要求。在这种发展趋势下, 中职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但中职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本文就中高职衔接发展下的中职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试图找到突破这种困境的源头, 以便进一步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职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巧娥, 王林毅.双师型教师评价方案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2) :64-65.

[2]徐国庆.从项目化到制度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5) :19-25.

[3]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7) :24-27.

[4]孟庆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4, (22) :50-54.

[5]刘志国, 刘志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7) :99-102.

“双师型”教师标准条件 篇2

双师型: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篇3

【关键词】中职 “双师型”教师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5-02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对中职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顺应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的师资水平,进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受到了阻碍。新形势下,积极探究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是有效提高中职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定位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职教育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双师型”教师自出现之日起,就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双师型”教师是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双职称”教师;其二,“双师型”教师是既拥有教师职称,又拥有其他职称的“双证”教师;其三,“双师型”教师指有的是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有的是来自学校的专任教师;其四,“双师型”教师就是同时具有教师和技师素养能力的“双能”教师,等等。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正确定位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多数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应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是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双向性教师。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定位不准、重视程度不够、配套设施不全等原因,导致了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跟不上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有以下现状:

(一)职称结构不合理。当前中职中具有初级和中级资格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大,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小,且增长速度缓慢,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二)职业资格等级低。职业资格是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必备资格,中职教师虽然大都具有职业资格,但是职业资格以初级、中级为主,而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人数较少。

(三)理论实践衔接差。中职学校的很多教师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一线,这些教师实践能力差,经验少;而从企业高薪聘请的一部分教师,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又相对薄弱,这都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四)缺乏激励机制。当前多数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这就难以调动“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当前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存在误区,把“双师型”教师简单地定义为是拥有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因此多数中职“双师型”教师只是拥有两个资格证而已,与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结合上文的论述,笔者认为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培养顺利开展。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具有繁琐性和复杂性,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资格评定标准等内容,从而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中职也应为“双师型”教师做一个长期的培养规划,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宽培养渠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双师型”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才能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配套的专门培训机构,不断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渠道。当前,国家、政府以及學校三方应齐抓共管,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教师培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外出学习或者实践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水平。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营造良好氛围。当前,很多中职虽然已经意识到“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中职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主阵地,应积极制定具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和方案,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纳入学校的长期工作计划之中,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不断完善评价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中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积极性,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作用,促进教师成长。中职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而在学校中也有大批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地组织优秀的教师做好传、帮、带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手把手地教,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快转化速度。中职很多教师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一线,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影响了其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因此,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需要,而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一是组织教师在培训机构进行实训,在实训环境中提高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校企联合,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在企业中积极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其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促使其尽快成长。

(六)加强自身学习,积极主动进行转化。“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职教师学习提升兴趣不高,这势必会直接影响“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规模。最后,“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中职教师成长的方向。要让每一位中职教师认识到成长为一名“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新形势下,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中职应清醒地认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采取多种策略不断拓宽培养渠道,从而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学琪.浅谈职业技术类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

[2]滕亮.浅谈怎样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2012(3)

[3]王江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篇4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专多能, 专、兼结合的教师。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产业大军, 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最直接,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寄希望于职业教育, 因此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正确把握“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 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从提高教师素质的角度已经提出, 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了较为明确地规定: (1) 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 具有讲师 (或以上) 的教师职称; (2) 既有讲师及其以上教师职称, 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 (3) 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 (或以上) 应用性项目研究, 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 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教师为“双师素质”教师。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要性

师资问题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 要建设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高技能型人才, 就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 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高技能型人才大供不应求之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招生规模扩大,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 教师专业知识老化, 尤其是缺乏实践知识, 不能将先进技术及时、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妨碍了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已逐渐成为限制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矛盾, 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既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业务提高的需要。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与途径

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社会的必然趋势, 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更是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那么, 如何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笔者结合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 就如何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阐明自己粗浅的观点。

(一) 教师培训

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 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 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2、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 使双师素质下降。

3、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养

其一:从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 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其二: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其三:.加强校企合作。其四:加强对教师的技能竞赛, 提高专业教师指导水平。其五、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 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 建立创业机制

就是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 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等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 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三) 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只有措施得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 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 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其次, 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 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第三, 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 出国进修培训等作为聘任、提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 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努力打造一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适应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区子课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梁桂香。

参考文献

[1]王珏:《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大庆煤炭技师学院。

[2]马素玲:《浅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辽宁职业技术学院。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篇5

【摘要】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分析了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双师型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3-02

“双师型”教师是指拥有讲师以上的教师资格证书和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老师。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中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不是特别感兴趣,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务必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也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不但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懂得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任何一个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多寡,会直接影响此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此专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

下面就学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电子专业),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总结如下:

一、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遵循师德为先,学生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能够挖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特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很多青年教师刚进职业学校时,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还不够了解。为了发扬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年教师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业务水平。电子专业从2012年开始,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迅速成长的平台,师徒结对,使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双师型”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的指导带动下快速成长。电子专业对每年引进来的青年教师,都会安排教学名师或“双师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制定师徒结对职责,并且给导师颁发聘书。

规定青年教师的职责: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月向导师汇报教育教学反思一次。每月至少随堂听导师的课4节以上。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上1节电子专业的公开课。每学期撰写1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自觉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三年内考取1本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三年内到企业实习三个月以上。三年内能独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

规定师傅的职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的培训和指导,增强青年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青年教师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引导青年教师向先进的党组织靠拢。每月对青年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PPT、学生学案等教学基本功进行指导。每月至少听青年教师随堂课2节。每月检查青年教师的备课笔记、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一次。热情解答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业务竞赛、论文撰写、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指导。

师徒结对时间周期为三年,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能够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因材施教。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再把总结升华的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善于担当有作为的职业教师。

二、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务必以学生的能力为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想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年教师务必要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电子专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分三步走:

第一步,师徒结对。

青年教师一进学校,我们电子部就安排相关的教学名师或“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间里,一有空就可以到师傅的教学班级里和师傅的学生一起学习。因为师傅经常带考证班或带学生参加全校、全市、全区的技能大赛的培训。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电子专业技能。

第二步,派出去。

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就到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缺乏行业背景,缺乏企业实践的一些经验。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的根源。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正因为如此,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安排青年教师到电子产业园区的企业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第三步,请进来。

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要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邀请企业专家或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集中培训,建立一个人人学习的空间,给青年教师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让青年教师懂得我们的专业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发展将会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通过校本培训以后,还要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等级中级以上技能的考核。

三、构建名师工作室,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青年教师会碰到很多教学难题,比如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意志薄弱,有畏难情绪。如何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电子专业有一个好的机构来引导青年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懂得用科学的态度去反思、去解决实际问题。

电子部构建了马昌媚、罗虹冰两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既是一个开放的教研工作组织,同时也是一种面向教学、实训、科研一体,校本教材开发的工作模式。工作室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室。主要引领职业教育的教师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校企合作双方联动的途径。承担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及时对职业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与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中职名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引领示范、辐射指导作用,进而带动北海市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感染师生,做师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马昌媚、罗虹冰名师工作室精神:阳光、分享、丰富、惠益。

两位名师分别对电子部全体教师和全校教师,进行了“乐观向上 爱岗敬业”等师德师风和教师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通过两位名师与老师们分享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激励了很多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热情。通过这样历练后的青年教师才能够“站得稳讲台,找得准市场,做得了项目”。

总之,电子专业对青年教师的“双师型”培养是通过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和名师引领三个途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基本功开始学习提高。通过校本集中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电子专业相应的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名师引领,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综合能力,从而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并且成为电子专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明确目标 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 篇6

在所有的资源中,人的因素是最宝贵的。因此,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的表述不一。

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叠加”说,强调的是“双证+双能”;四是“双职称”说,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我国多次提出进行“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色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是一种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双师型”是对所有职教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理念,更是单一型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成长的目标导向。

一、 实施“双师型”教师目标管理

(一)明确人生目标

学校应鼓励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在塑造人生的过程中,确立目标比拥有才华更重要。我校毛永幸老师就是其中的例子。她1996年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烹饪系毕业后,分配到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担任烹饪教师,主要从事中式面点教学工作。烹饪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身为一名专业教师,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烹饪大师。为此,她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鼓励全身心投入

学校从物质上满足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为广大教师创造机会很重要,要从精神上不断鼓励教师,并让他们记住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选择好目标并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为实现教师成就自我的需要,多年来我校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各类级别的培训。毛永幸老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参加了广西教育厅组织的全区中等职校烹饪教师专业培训班,2007年6月至8月参加了在扬州大学开办的国家级中等职校烹饪骨干教师培训班,2007年12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南宁市中等职校餐饮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每一次培训,她都踏实认真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参加国家级中等职校烹饪骨干教师培训班期间,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自费学习扬州面塑,并考取了面塑初级证。

(三)挑战自我,达到目标

只有不断扩充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才能实现梦想。工作期间,毛永幸老师主动联系了南宁有名的明园饭店,利用暑假到中式面点工作间参加实践。她天天跟着师傅上早班,每天早上4点半从家里出门,一直干到中午12点,为了学到更多的技术,她下午常常跟班学习。她辛勤学习与实践,不求报酬,认为专业技能的提高就是一份无价的回报。

1998年,毛老师带领96名烹饪班学生到北京实习一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她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生,毛老师凭着爱心和耐性,带领学生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实习单位的高度肯定。虽然这一年特别辛苦,但她感受更多的是快乐和满足;一年的专业实践,让她在各个方面有了极其深刻的体会,能力得到提高。

2000年,为了能更扎实地掌握西式面点技术,毛老师再次利用暑假时间,自费到阳朔西街一间知名的西式餐厅学习和提高西点制作技术。这一次,依然是员工角色,依然是毫无报酬,然而她一直坚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2006年,她再次自费远赴上海,向中国有名的特级点心大师邓修青拜师学习。这一次学习,大师以其全面、娴熟、扎实的基本功,使她的理念有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更新:一个优秀的烹饪工作者,不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品种数量多少来衡量,而以他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全面来衡量。作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为重中之重,才能使我国深厚的烹饪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毛老师深刻理解了这番道理,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她积极参与学校的课改,根据在外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整合教材内容,使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在操作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她和学生制作的多款点心创新品种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比赛中获奖,她培养的学生也屡屡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烹饪专业学生每年的中级技能等级证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毛老师也不断学习和提高,先后考取了中级中餐烹调证、中式面点高级技师证,并获取了”广西烹饪大师”和”广西烹饪技术能手”的称号。回想走过的路,毛永幸老师常常感慨:我赢了,赢在我不允许自己丧失实现目标的决心。

二、 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近年来,学校引进了大量的专业课教师。如何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首先得让每一个教职工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指导学生训练是专业老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000年,李晓霞老师从广西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到南宁一职校担任计算机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刚到教师岗位的第一年,就遇上学校组队参加南宁市的计算机技能比赛,她主动加入指导老师的队伍,虚心向同事学习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为此,我们在会上表扬了她。在学生集训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尊重她的意见,并支持她的集训工作,在调课、设备等方面提供方便,充分调动她的积极性,结果她辅导的学生取得了个人全能的一等奖,为学校取得团体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

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还需要不断关注新教师的成长,敢于向年轻教师“压担子”。2003年,广西计算机技能大赛在柳州进行,对于集训队的指导老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李晓霞老师再次指导学生参加图文混排项目的比赛。在集训过程中,她发现陪同学生训练,能更快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也能激发学生求胜的心理,因此她一有空就陪学生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她指导的学生梁培坚和黄继通在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此后,我们把当时持有“双证”但仅为中学一级的李晓霞老师聘到计算机教研组组长的职位,全面负责学校计算机专业组教学,以及校级、市级、自治区级比赛的组织工作。2008年计算机教研组被评为南宁市先进教研组,李晓霞本人也被评为南宁市先进教研组长。

青年“双师型”教师 篇7

1“双师型”高职教师概念起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教育部门指出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 由于当时职业教育院校对职教办学经验不足, 理念相对滞后, 导致了高职教师教授学生主要抓专业书本知识传授, 而放松了动手实践操作的训练。由此, 国家教委于一九八六年制定了以下条列:《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以上条列重点指出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具备专业知识传授能力还需具备实践应用技能。条列还阐明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以及职责。

“双师型”教师的理念, 也是研究者为了增加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学时, 使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能力学习融合提升, 达到工学相结合的目的而制定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王义澄教授在其所写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第一个阐述了“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素质能力内涵。

2 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教师

对“双师型”教师的解读, 就是带有一定中国特色式的教师。所谓带有中国特色教师, 也就是中国化的, 教育行政命令色彩浓厚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高职专业课教师的需求, 对高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这一素质规范。我国教育界常引用的用语有“双能力”教师、“双师型”教师、“双职称”教师、“双资格”教师、“双证书”教师等。这些概念称谓, 是由我国职教界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的, 符合国情, 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结合现今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和发展的状况, “双师型”教师这一用语被广泛使用。

3“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误区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才能正确地诠释该用语的概念内涵。但在学界有不同的论者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对“双师型”教师用语进行理解, 由此产生了“双证书说”、“双能力说”、“双资格说”、“双层次说”、“双素质说”、“双职称说”、“双融合说”、“双来源说”、“多师说”、“特定说”等多样化的认识和视角, 虽然多样化的解读有利于对“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本质的揭示, 但也反映出了大众认识上的不规范和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不利影响。对于以上的认识里难免存在很多误区:

(1) 在一些高职学校里, 把持有职称证书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就划分为“双师型”教师, 因而可能出现教师讲授的专业课程与所获取的技术资格证书专业不统一的情况, 就好像讲授机械模具课程的教师却拥有的是家用电器维修中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再者, 我国相关证书颁发部门由于在制度和政策上还存在瑕疵、漏洞, 导致了制度的缺失、不完善, 部分技术资格证书在获取后并没有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经验, 只需要获得者通过长时间的理论基础学习加上相应的认知考试就能取得, 进一步削弱了技术资格证书的实际实践性。由此误区, 甚至会促使一些高职教师为了成为双师而去考证, 从而损失了作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另一种误区存在于, 高职教育队伍里的教师, 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开发和实际实践操作能力, 才可被赋予为“双师型”教师资格, 这两种能力缺一不可, 这也就是所谓的“双能力说”。我们不妨结合这两种能力进行探讨。首先, 科研开发往往是由一个团队甚至整个学院来承担的, 作为“双师型”教师, 不可能独自承担或完成科研开发, 对于“双师型”教师个人来说这种能力要求仍然过于苛刻而不合实际。其次, 所谓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语用也过于广泛, 所以“双师型”教师只需具备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即可。

(3) 某些研究者甚至认为, 教师既要熟悉人事工作, 又要懂得经济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本行业的现有发展规律及行业内企业管理方法, 才能评为“双师型”教师。确实, 现有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教师要求也一样, 这样一种“万精油”类型的教师肯定是受到学校喜欢的, 但是教师的职责主要还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就“双师型”教师而言, 能给学生传授目前行业动态, 与学生由浅入深地讨论目前行业发展前景, 再把专业理论认知及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往后工作岗位上能很快适应投入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硬要“双师型”教师做到样样都精通显然是行不通的, 也是华而不实的。至于某些行业方面的素养, 不可强求, 需看个体而定。

4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解读

教委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经验制定了以下“双师型”教师标准: (1) 有两年以上本专业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工作经历, 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 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 以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2) 既有讲师及以上职称, 又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职称, 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 (3) 主要参加或主持两项及以上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的研究项目, 项目要求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力。

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是详细而具有指导意义的, 但是, 同样标准也是有弹性的, 标准不能以偏概全地要求每一位“双师型”教师都分毫不差地做到以上的所有要求, 而应根据客观情况灵活运用标准来对教师进行考核, 所以高职院校在评选“双师型”教师时应考虑到标准的弹性, 进行符合学院客观实际情况操作。

因此, 对符合中国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概念可以解读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全面的高职教师职业素养, 又能开展理论课程教学以及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既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名师、能手, 又是学生大学生活中人格完善的工程师;既要拥有令学生敬佩的师风师德, 又需有融入团队进行科研开发和教研教改构建的团队合作能力;既要持有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职称证书, 又要获取继续教育证书以及技术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414.

青年“双师型”教师 篇8

关键词:高职院大学英语青年,“双师型”师资建设,必要性

高职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 教育部和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职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 各个高职院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双师型”师资力量的竞争。大学英语学科是高职院在校生的必修科目,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师资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本文就高职院大学英语青年“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讨论。

一、高职院“双师型”师资的具体含义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 (或以上) 教师职称, 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教师。

(一)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 (或以上) 技术职称 (含

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以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

(二) 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 (可累计计算) 在企业第一线本

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三)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2项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已被企业使用, 效益良好。

(四)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

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 使用效果好, 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高职院大学英语青年师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 青年教师师资现状

1. 青年教师居多, 老、中、青比例不协调。

2. 青年教师中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居多。

3. 青年教师中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女教师数量占主导。

4. 青年教师中本科学历占大多数, 研究生学历占少数。

5. 青年教师中职称基本上是助教和讲师。

(二) 原因

1. 高职院在上世纪末开始组建, 近十年发展壮大并达到

饱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在2004、2005年成长最为明显, 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成了高职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力军, 并承担着一大半的教学任务, 有的院校还要请外聘教师才能满足需要。年轻既是青年英语教师的优势, 又是他们的不足, 因为他们年轻, 有时对学生缺乏说服力, 不利于树立教师的正确形象。由于刚出校园就又进校园, 青年教师的思想容易极端化, 自负, 对学生缺乏耐心, 责任感较弱。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的个性意识明显增强, 进取心和功利心日趋强烈, 重视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感情, 这些不足成为青年教师发展的羁绊。

2.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包

含阅读和听说两门课程。除了要通过校内的期末考试, 以获得学分之外, 学生还必须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有能力的学生还要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职院把A、B级考试和四、六级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视为本院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我国目前高职院英语师资人才缺乏, 师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科毕业, 其中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占主导, 本科生毕业后立即走上教学第一线, 容易出现理论知识不牢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难以完成好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任务。

3.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大众认可度的提升和福利

待遇的提高, 英语专业毕业生, 尤其是女性, 十分钟爱教师岗位, 然而她们的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都成为阻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 少数男性也愿意加入到英语教师队伍中来。职业稳定性成了大家当教师的主要原因。

4. 由于高职院学生数扩招,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承担的工

作量有增无减, 部分青年教师平时还要参加在职进修, 科研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评职称被耽搁。

三、高职院大学英语青年“双师型”师资建设的意义

(一) 高职高专教育与高职院发展的需要

1. 符合高职高专相关文件的要求

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都指出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各个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双师型”师资力量的竞争。

2. 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 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近十年以来, 国家开始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 这就要求各行业不但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 而且需要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需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任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面向社会需求, 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 通过参加技能鉴定, 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 以提升实践技能。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 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二) 大学英语学科的客观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英语是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加快高职院大学英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必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熟练掌握“四基”能力, 顺利通过全国性的考级考试。

(三) 青年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部分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未来师资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 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他们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门人才的重任。“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的研究, 并着力提高其教学能力, 对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化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教师强, 则学生强;教师强, 则学校强;教师强, 则教育强”。高职院大学英语“双师型”师资建设既是高职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 又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增强高职院校实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俊, 王剑超.示范性高职院校“新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7) .

[2]庄小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VOL8, (3) .

[3]孙海梅.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9, (3) :113-115.

[4]赵岚, 黄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 2008, (27) .

[5]刘纯, 周永模, 朱骅, 刘淑艳, 刘略昌.大学公共英语与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对比[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10.VOL9, (4) .

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培养 篇9

一、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

首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特点, 要求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性科研能力,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实践训练, 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因此, 教师必须是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专门人才。

其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在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同时, 还要具备很强的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也就是要具备“双师”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院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标准, 有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 也有各学院提出的标准。理想状态的“双师型”教师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

笔者所在学校对“双师型”师资的界定是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讲师以上 (含讲师) 教师职称, 同时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担任专业课的教师。

1. 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中级 (或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

2. 取得了行业特许的资格 (执业) 证书。

3. 取得国家承认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各级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

4. 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合格证书, 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5. 近五年中累计两年以上在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

6.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已被企业使用且取得良好效益。

7.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工作, 使用效果好, 在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

8. 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高级工证书后作为主要培训教师, 近三年内所指导的学生的职业资格获取率在90%以上, 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并获得市级一等奖, 或省级二等奖, 或全国三等奖以上奖励的教师。

三、笔者所在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现状

目前, 笔者所在学校商务英语专业 (包括旅游英语专业) 共有英语教师17位, 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只有3位, 这3位教师也持有全国商务英语认证考试考评员资格证书, 1位教师有高级口译员证书, 1位教师有秘书资格证书, 1位教师有中级口译员证书。也就是说只有6位教师可以够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只占教师总数的35%。笔者所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学校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毕业后直接上讲台, 因此, 英语语言的基本功和文学功底比较扎实, 但是, 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对使用英语解决商务实际业务的实践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教师掌握的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中获得的, 没有经过实践操作和检验过。因为, 笔者所在学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正式的商务洽谈、商务谈判, 没有在企业担任过行政管理的岗位。因此, 对商务洽谈、商务谈判中会出现的具体问题, 采用何种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 没有亲身体验过。对于行政管理助理岗位上需要的知识、技能体会也不深。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就会影响教师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岗位能力的训练。

四、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对“双师型”师资的要求

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主任陈准民教授做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 (ESP) , 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 吸收了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作为商务英语人才, 除了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外, 还应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 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技能和商业运作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 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参与和从事一般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太仓地区商务人才的调查, 企业需要毕业生担任前台接待, 人事助理、行政助理、销售助理、生产助理类的岗位, 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比较流利地进行交流, 具有较强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要懂得贸易方面的知识, 要了解企业的运作, 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 了解一定的管理技巧, 能够处理一些办公事务和接待事务。要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这些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 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才。

五、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 参照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 我们可以从第1、2、3、4和第8条上努力。鼓励教师学习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非英语专业课程, 提高其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弥补英语教师不懂商务知识的缺陷。鼓励教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如“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翻译资格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证书”、“秘书资格证书”。可以参加例如商务英语认证考试考官培训, 获得考官资格证书。

加强商务英语教师进修培训工作, 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研讨会, 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和水平。参加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教育部门组织和举办的有关提高商务英语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班, 从理论和实践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对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提高教师的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如果有条件, 可以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机会, 使他们及时了解国外同类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

可以安排教师与企事业单位联系, 为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外事活动或者技术资料提供口头和笔头翻译, 使教师能够获得实际翻译工作的锻炼机会。通过做口头翻译工作, 使得教师了解商务活动的程序和运作过程。通过做笔译, 使教师了解某一专业、行业或者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 提高教师商务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水平。

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和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和岗位培训, 例如:可以让教师到企业向外贸业务员学习, 一起参与到对某个产品的宣传、营销、订单的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使得教师熟悉国际贸易一线岗位技能, 了解国际贸易企业运作机制和国际贸易具体环节的操作技巧。可以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有关文秘、人事方面的培训, 了解企业行政、文秘、人事工作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流程。了解在具体工作中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技巧, 能够在工作中将英语语言与实际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培养, 我们的教师不但能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更能提高用英语处理商务和文秘行政工作的能力。我们的教师只有对商务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才能不照本宣科, 才能不但会教学生如何提高英语语言基本功, 更能指导学生如何将英语当做一门工具, 解决商务和文秘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实践训练, 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我们的师资队伍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 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 认真分析现状, 尽快提高商务英语教师“双师型”的素质,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 我们需要学院政策方面的支持, 更需要全体商务英语教师能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 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 2006, (21) .

浅谈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篇10

关键词:培养,双师型,教师

1“双师型”教师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 教学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既能教书育人, 又能进行职业指导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2) 教研能力: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 并编写本专业课程教材, 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 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实习;能在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4) 具有管理能力: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 更要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和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能力。 (5) 具有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技术,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教育观念变化的需求, 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我觉得, 职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 就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 也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 既能担任专业课教师, 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 并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业证书”的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常规的教学能力, 而且具有娴熟的操做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近几年,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但却存在着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出现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就师资队伍而言, 许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 教师忙于应付, 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 动手能力不强,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生产专业实践, 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符合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要求高, 责任明确, 时间紧迫的任务。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2.1 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

(1) 建立培训机制:学院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对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能力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 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和其他行业转岗及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都要参加, 为了促进教师学习技能, 可定期举办专业技能比赛, 教研组内开展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说课、评课以及不定期的抽查等活动。

(2) 实行导师制:专业组选拔思想素质好, 教学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 实行一对一的教育教学能力指导, 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培训新教师的技能能力。

(3) 建立激励机制: (1) 成立教学质量考核办公室,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 与评职晋级挂钩。 (2)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教师在外培训期间可享受在校工作教师同等的工资待遇。 (3) 教师经过考试取证或专业培训达到“双师型”要求的, 学院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培训费和差旅费给与一次性补助。 (4) 学院在制定职称评聘、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条件的教师。 (5) 对“双师型”教师, 应优先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开发, 教材编写, 指导年轻教师进行能力培养, 及时将新技术、新信息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6) 鼓励在职教师获取国家注册的职业资格证书, 并给与一定的奖励。

2.2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1) 学院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学院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 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由学院在专业教师中选派专业理论基础好、但缺乏实践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直接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实践一般为1~2年。青年教师按企业员工制度管理, 学院承担青年教师的工资, 企业按考核等同企业员工发放岗位津贴, 教师在空余时间回学院参加教学及教研活动, 同时专业教师可在合作企业中任职, 如: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通过生产第一线的实践, 会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回学院后再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 他们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2) 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能手,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知识、新技术, 动手能力强, 能把工作中的直接经验、最新技术和成果带入教学中, 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1) 他们给学生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2) 他们在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促进学院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3) 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促使自己也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 从企业引进技术精英、能工巧匠, 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培养“双师型”教师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3) 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每一位专业教师按要求必须每两年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 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 或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利用实习的机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 专业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在他们的指导下, 提高推广和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 使自己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2.3 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

学院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基础上, 应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 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学院可制定相应措施, 鼓励并吸引优秀人才到学院任教或兼职, 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引进中, 应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 严把“能力”关。要注重从企业、施工单位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他们一般因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有多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 经过教师资格培训, 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既适于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 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 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信誉危机下一篇:市场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