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初探

2022-12-30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 并有力地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外树品牌, 内强素质”的指导思想下走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塑造好职业教育的特色,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 以及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双师型”教师就是对职业类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 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 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 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科技推广能力, 以及指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1.1“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

“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最佳的实施中心。“双师型”教师最了解职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 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 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双师型”教师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 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 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双师型”教师是推行学生“双证制”的实施中心

“双师型”教师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 根据生产所需, 发挥自身理论、技能双重优势, 使学生活学活用, 不断创新, 以学生实施“双证” (具有毕业证、专业技能等级证) 为目标, 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所需及时调整专业内容, 切实满足学生就业和对理论、技能的双重需求, 使“双证制”真正落到实处, 达到预期效果。

1.3“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中心

职业学校除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高素质劳动者外, 还应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 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不仅能锻炼师资队伍, 检验和提高办学水平, 同时还能扩大职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1.4“双师型”教师是沟通职校招生与就业的桥梁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就业率直接与“双师型”名师的社会影响、实力水平息息相关, 职业学校竞争的焦点和竞争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的教师的影响和学生的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学生与家长和职校建立培养关系, 吸引高质量生源的联接点, 是学生与社会及职校建立就业需求关系, 提高就业率的纽带, 是职校树立形象、信誉和实力, 扩大对外宣传, 实现品牌竞争最有说服力的形象代言人。

2 职业类学校教师的现状

首先, 职业类的教师大学学制一般是四年, 在这四年的时间内, 师范生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 在大三或者大四穿插工厂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这导致师范生在学术性方面的不足, 而后天技术操作上又显得“优势不优”。大多数的职业类学校教师的原有知识能力结构侧重于理论教学和验证性实验教学, 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对学生创新能力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因而, 中职类教师绝大多数不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或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部分教师还存在着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社会经济和技术装备发展不相符合等问题。

其次, “双师型”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遇到难题。“双师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技能两方面都保持高水平, 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需求,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中职的教师表现出的特点是知识面过于狭窄、技能不能适应社会对初、中级人才的需要。如果我们中职的教师在理论水平上占优势, 那么, 在操作技能上的发展就远远落后于社会同行, 反之亦然。因此, 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双师型”。

再次,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普遍偏低, 与国家要求的比例相差较大。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正准备申报省示范专业, 其中有一项硬性条件是:专业负责人必须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及中级以上教师专业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的“双师型”比例达到60%以上。针对上述情况, 在培养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如何保证“双师型”教师真正达到理想的质量要求, 这是一个困扰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的现实问题。

3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3.1 坚持“加快培训、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鼓励教师自学, 或者推荐优秀的教师参加。

每年暑期组织的“四新”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 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生、技师的培训。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 生产一线的工人来讲课, 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长期和企业合作, 形成“老师是师傅、课堂是车间、作业是产品”良好的发展趋势。

3.2“走出去, 请进来”提高教师

职校为提高教师层次, 扩大视野, 应积极实施培养工程, 应有计划积极组织教师走出校门, 到企业参观考察, 学习先进经验, 有条件的还应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 鼓励在职的青年教师进修更高的知识, 请进经验丰富的外校教师, 来本校培训、作报告、交流, 从而提高职校整体教学水平。

3.3 产学合作教育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佳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部分高等职校率先走上了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依法自主办学, 经济自理的办学道路。在产学合作教育条件下,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 改变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原有模式。

在厂校合作开办专业班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下, 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从扩大知识面, 适应全方位竞争综合能力为主, 转变为适应与合作办学单位类似的企事业技能要求为主。相应的, 专业课内容也必须从照顾全面向突出重点转变, 教师授课内容必须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相符, 必须深入到企业现场, 观察、组织、整理与课程理论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案例。

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条件下, 学校师资来源不再局限于现有专职教师, 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科研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 一方面解决了高校师资安排的困难;另一方面强化了教师提高自身“双师型”素质的自主意识, 可以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速度。

在产学合作教育条件下, 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 体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自身目前还存在什么缺陷, 使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通过在实践中遇到困难, 遭遇挫折, 经过奋斗解决困难,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得到了培养。反过来, 学生知识能力的强化, 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对职业类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 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形成有着一定难度, 因而职业类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素琴, 邵汉强.“拜师学艺”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教育, 2007 (29) .

[2] 叶春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探析国内内衣行业营销模式新变革下一篇: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