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教学

2024-04-24

双师型教师教学(精选8篇)

篇1:双师型教师教学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在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很有必要,这也是培养新型教师队伍的一种创新,旨在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师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行动学习理论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是大势所趋,也符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需要。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受到了我国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在高职院校开始实施这一政策也是我国教育战略的选择。但是,从发展的情况来看,其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导致其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给建设“双师型”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念与实践脱节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的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这中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只关注其学历,并没有考察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二,有的高职院校只关注教师专业的实用性,而忽视对其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在理论上与实践脱节,尤其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协作培养时,他们的目的和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其培养过程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从而影响协同培养的效果。对高中院校来说,他们过多地关注培养“双师型”教师带来的社会化效益,然而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追求技术的创新,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由于这些分歧很那调和,进而就阻碍了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效果。根据实践研究表明,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而真正由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的活动还处于展望阶段。

2、“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就是提高教师的水平,从高职院校入手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尝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是动态化的,这就给学校对其考核和激励提出了挑战,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其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如此一来,学校与企业都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都认为其考核与激励应该由企业来完成,导致学校放松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工作。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师责任心不强,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其自身的水平。根据以外的情况来看,有的学校也确实对“双师型”教师实行了必要的考核,但是其考核过程严重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对其工作的考核也比较盲目,从而影响到了他教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措施

1、“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人才协同

为了改善我国的高职教育,学校与企业应该做好协同培养工作,一方面,企业应该认识到这是培养其工作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其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也是培养其工作能力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不能将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任务完全交给企业来完成,学校应该协调企业做好人才培养。当然,协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其基本建设过程主要包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建设“双师型”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二,双方都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尤其应该间接科学技术手段,拓宽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空间;第三,企业应该重视并支持其人才从事“双师型”教师行业,学校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态度来接受“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带来,旨在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2、“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协同

以学校和企业合作为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转型的标志,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进行项目协同培养的模式。当然,学校与企业协调培养“双师型”教师应该基于行动学习理论为视觉的。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第一,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项目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这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某一项目,比如研发项目等,给双方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培养了人才,还能使双方能够不断追求前言科学技术。分开来说,对学校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这种合作,及时将学校的教学信息反馈到企业,有助于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对企业来说,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指导其进一步的人才引进工作;第二,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相关培训课程的开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关系到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其培养方式和课程等都需要双方的参与;第三,学校与企业共同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

3、“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体制协同

根据我们已经了解到的实践研究表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它需要社会上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和企业只是作为明确的双方,还应该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和学生等的协调参与。针对我国培养“双师型”教师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为其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机制,首先,政府部门不断完善鼓励其发展的相关政策;其次,学校和企业联合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最后,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我国教育战略发展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然而,对学校和企业双方来说,他们应该以人才为核心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也必须明确地知道,只有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才能真正提高其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培养出来的高校人才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要。

作者:郭学霖 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凌总成,朱友强,沈宏毅.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企业员工素质培养对接——以煤炭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2]许红春,张京生,邓志峰,迟全勃.职业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3]程宜康,傅小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行动学习[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4]刘庆红.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特征与认定标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篇2:双师型教师教学

摘要:传统的技校教育模式制约了技工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融理论、实习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技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一体化”;“双师型”;教学;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要更多的既懂理论又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技工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习惯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这便使得职业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在加强技工学校课程改革、构建新型职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技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整合教学计划、大纲、课程、师资、教材、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形式。其内涵是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理论和实习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的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对象职业要求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 “双师型”素质,即职业学校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不但有理论讲授的能力还具备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流程紧密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传统教学模式制约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人为划分

目前在技工学校内,专业课老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大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经纬分明地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例如:《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往往被安排为《钳工工艺学》及《钳工技能训练》两门课,分别由两个老师担任,甚至于分别开设在两个不同的学期里上课,先理论再实践或先实践再理论。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而实践时只注意实际操作而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较少去考虑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实习指导教师则以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造成了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教师只有经验而理论基础薄弱,这样不利于教学,同时也制约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传统的技工学校课程结构往往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而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忘记很多,无法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造成学生失去专业学习积极性,陷入学生怕学厌学、教师怕教厌教恶性循环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也使得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相互埋怨和指责,制约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3、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强求一律,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课程知识部分的考试作为评价该课程的唯一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保证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被忽视,不利于分层次教学,同时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有助于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一体化”教学是当今技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它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二者相辅相成。但是我认为不能等有了“双师型”的教师才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而应当以“一体化”教学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了促使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要合理整改课程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

1、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之在时间上融为一体

在教学的实施上应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原来先理论,后实践,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单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2、通过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构,使之在空间上融为一体

突破传统教学组织中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分离的形式,组建专业教室。它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同时又是实训的场地,可以模拟工作现场,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理念,教师可以在这里生动形象地组织多种形式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模拟工作情景,使讲、练、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又可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作用,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在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在一个场地内既讲理论又指导学生实操,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3、通过整合学术性与实践性课程,使之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

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突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老模式,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分析,按照职业岗位职责的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模块式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通过这种“一体化”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进行“宽基础、活模块”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立,同时要求教师理论实践全面综合提高与整合,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4、通过整合课堂教学目标,构建考核与评价体系,将理论知识与能力水平融为一体

技校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目标的确定而忽视能力目标的定位、或者是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从而确立以职业岗位专项能力为导向,融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总目标。“一体化”教学采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理论知识,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行为态度为一体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课业评价体系由结果评价变为过程评价,改变单纯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现象,把评价放在模块上,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把终结式考试评价与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以“一体化”教学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以“一体化”教学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师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就要以现代化、特色化的思想模式,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1、穿上工作服就能从事生产,脱下工作服就能上讲台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同时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教学工作,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了解、掌握、熟悉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适应一体化教学工作需要,真正做到“穿上工作服,就能从事生产,脱下工作服,就能上讲台”。

2、由用户评估,专家评审,能开发一体化教材

现行的教材往往强调的是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实践训练课题,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再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双师型”教师要熟悉并遵守行业职业道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还要具备浓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

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当今技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它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育经验,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也就是需要教师成为“双师型”的教师。目前在“行政压力”不足、“自身动力”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单纯地等培养好了“双师型”教师才去进行“一体化”教学,而应该加大“一体化”教学的力度,从本质上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出了一部分统编“一体化”教材,再推行“一体化”教学,再提出“双师型”教师的评估要求,也是体现以“一体化”教学促“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吧。

参考文献:

1、浅谈“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能力 潘兆云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6

2、对“一体化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张振国 职业教育研究 2004.3

3、“双师型”教师--职教课改的保证 马昌娟 广西教育 2004.9

篇3: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培养的途径

1 提高认识, 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工学结合的现代教育职业教育观念转变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 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中职教学也应加快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转轨,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 应把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指向人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是实施实践能力培养教育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价值观,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施向实践能力培养教育转变的关键。因此, 教师应认真学习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提高认识, 自觉、主动转变观念, 把实施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看成是自己的职责, 是事关国家与民族兴衰的大事。这样才能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把自己造就成一名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学者型教师。

2 以校企为引领, 提升能力

发挥好校外实训基地辅佐作用, 实施资源共享战略。学校在校外设立了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两个固定的药学专业实践基地, 与天龙药业、白天鹅药业、乌苏里江药业等开展校企合作, 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为学生和老师专业实践开辟了场所,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 有计划、定期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深入生产一线, 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 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 这是拓宽教师知识面[2],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后, 将实践内容融合到校本教材里,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 将实践内容在相关专业课程上应用, 结果表明, 学生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而且, 对企业、岗位的认知也得到加强, 反过来当学生再去生产实习时一定程度上得到企业的认可。教师深入企业可以紧跟科技发展前沿[3], 通过与企业联合攻关及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练兵, 孵化出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较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这就是中职教师需面对的教育科研工作。

3 加强培养,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一方面, 学校应该创造条件, 让教师有机会出去进修学习, 出台政策, 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证书和提高学历。另一方面, 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 要求教师“过四关, 练五能”, “四关”即备课关;语言关;板书关;仪表关。“五能”即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文化基础知识传授能力;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围绕“四关”、“五能”, 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每学期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评, 并在校内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如:说课、公开课、评课等, 使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将生产实践中获得的最新信息与技术迅速应用于教学实践, 完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4 师资引进上, 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和层次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 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新引进的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 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再上岗, 并将此作为转正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必要条件。可以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 增加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其次,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外聘专业教师可以适当解决专业教师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 外聘教师与本校“双师型”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进行技术上传、帮、带, 促进教师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 使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总之, 通过不懈的努力,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 以校内讲师、教坛新星为中坚力量、以外聘教师为补充的教学梯队。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适宜、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 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 为学校发展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文件.

[2]郑鹏.校本教材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跨世纪, 2008 (, 4) :151.

篇4:浅谈“双师型”教师及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 教学

一体化教学为了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它不仅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整体,并且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方法,是一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来提高被教育者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进度内容来促使被教育者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

目前,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来适应现代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落伍。所谓教学一体化,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能够实现以下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1 “双师型”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中坚力量,没有一支专业核心能力强的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不可能真正担当起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就更不用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了。

“双师型”教师是既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又有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应当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并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事实是既能像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像师傅一样示范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融合于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教师。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基本缺少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院校的教师专业知识较全面,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虽然现有专业教师教学、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教师拿到技师证,甚至高级技师证,但实际能力与要求相距甚远。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近几年由于院校招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导致新生条件放宽,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低,学习欠缺,成就感低。现在由于社会生源质量的变化和未来对劳动力的要求,我们需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加强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如何加强建设需通过以下几点:院校自主进行和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师资培训,通过加强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校、国外进修培训,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们应当加强校外培训,组织教师到职业师资培训机构和学校进行学习和实际训练,从而强化实践学习。只有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才能有效完成执教教师“双师型”专业的发展目标。专业教师通过到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从而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为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以及寒暑假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各大工厂的全脱产岗位轮训,通过专业实践锻炼不仅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更通过实际的岗位技能培训弥补了其操作技术的不足。此外,学校要求专业理论教师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取得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增强教师的“双师”能力。

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从企业引进本专业方向的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为了形成一支稳定、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必须提高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因此,除了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比例外,还应当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教学培训。由于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通过其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能够与本校教师形成促进和互补,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3 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讲理论知识,实践教师讲实际操作。有的理论专业课教师虽然有较娴熟、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时限于教材知识,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工作的实际案例来生动的讲授。有的专业实习教师只会操作,不懂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对加工的产品讲不出道理。使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盲目实践,没有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目的。由于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学进度不同步。同一教学内容,理论课讲了很久,实习课还没跟上,或者实习课已上完的内容,理论课才开始讲解。这种理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既浪费课时,又重复劳动,学生对重复讲解的知识感到无味,感到所学的知识还是糊涂、一知半解。有时,因理论实践专业课老师的见解不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矛盾,教学效果不好。

采取“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越性:

第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有效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在知识上不连贯和不衔接等问题。此外,由于此模式对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进行了充分利用,从而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质量。

第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实践过程并且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因此,在实践中就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说,这种方法除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使得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一体化的教学由于能够将课堂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技能实践,从而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到了就业后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因此,这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符合中职教育规律的。从这些方面看来,将一体化教学引入课程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四,一体化的教学之所以能够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这是因为一体化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的钻研教学方法以及不断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就是具有一批既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又能够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为了使得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必须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为此,我们应当鼓励和指导教师开发和研究计算机应用课、开发教学管理软件以及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从而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那种只会讲授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专多能”的教师结构即能讲能做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将教师全部逼上了“双师型”的轨道,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2]周晓伟,王士南.对机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5(5):82.

篇5: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摘要: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当务之急是探讨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实施教学,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教师

培养

我国对职业教育愈来愈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探索、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为突出。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求懂得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也就是说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外,要求专业教师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这里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资格,又能教会学生操作技能,有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教师。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一般由同一位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区别以往的理论与技能操作独立开展的教学模式。

一、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很多学校虽然引导教师走向“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因为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现象,理论教学见长而实践教学跟不上。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学校里的专业课教师的成长也非常的有利。但是,在有些学校把专业课老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两大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更不能使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利于各任课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1、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从上述分析可以说明,目前有的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也不利于培养既懂理论、实际操作也过硬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都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老师上课,实习(实践)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去担任,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相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实习时,又只注意实际操作而没有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同样道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比如,教电视机原理的老师却不懂修理电视机;而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多以实践经验方面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必然使老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老师只有经验而无理论作为基础,这样不利于教学,必然扼制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2、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一体化教学模式从上世纪末已经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内开始实施并运用。由一名教师将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融合在一起,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在教学 的具体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先讲理论后实习或者先让学生动手、发现问题后再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实践教学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

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不但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必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或实习教学的老师增加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如果要想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必须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和积累;担任实习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要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能经常性地接触到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的实际操作,做到了既熟悉专业的理论也熟悉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动力。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我校的电类和汽车维修专业较早就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超过90%比后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工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50%高得多。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步骤和方法。

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地在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例如陆续举行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班。虽然各个职业学校也积极地将学校的教师送出去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送出去培训学习,无论教师,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些教师回到学校后,并不能真正做到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不能真正起到“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效果不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时间短、条件有限。其次,参加的教师数量也很有限。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力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我认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必须调整专业课程授课的内容,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

1、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必须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编写一体化教材。我校部分专业已编写出校本教材,在一体化教学中使用。

2、确定教学内容以后,要合理制定学科课程授课计划,要考虑到内容、学生、设备和教师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对教师在“双师型”培养过程会更有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的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以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

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对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也要执行这个传统的方法。现在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存在这样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实际应用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经验较少。即便是有一定从教年限的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如果教师马上独立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对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起到制约作用。所以,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好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学徒的形式跟着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要求和步骤,为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三)、组织年青教师培训学习,开展一体化教学,促成“双师型”教师。

年青教师跟随老教师一段时间,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有一定的基础后,将这些教师送出去进行综合的培训学习一段时间,使他们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 更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体化教学任务。经过老教师传、帮、带和培训学习后,让年青教师独立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培养、帮助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还要大胆地磨练、任用年青教师,让他们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安排过程中,为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可安排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协助、辅导第一次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教师上好这一门课程。这样既确保了教学的效果,也锻炼了年轻教师,使他们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趋向成熟,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结束语: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办法很多,以上的几种方式、方法是我们这些年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帮助他们较快成为一名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实践操作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并通过创新教学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在此提出这些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更盼望得到同行们指教和提出更好的做法,让我们从中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应做的事。

篇6:“双师型”教师培养总结

“双师型”教师培养总结

为了响应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按照我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本专业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现对两年来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作出以下总结:

一、明确目标

培养目表要明确,把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向。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型”,对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我们的要求明确,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基础理论。

2.掌握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3.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服务、技术应用能力。

4.能根据市场调查、职业分析的结果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开发。并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对教师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满足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同时,提高了本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包括教师面貌,教师素质。

二、与企业共同培养

本专业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本专业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两年以来,本专业先后与三环瑞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的一些技能名师和本专业教师进行结对子,派遣本专业34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本专业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三、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奖惩机制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篇7:“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摘要】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分析了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双师型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3-02

“双师型”教师是指拥有讲师以上的教师资格证书和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老师。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中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不是特别感兴趣,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务必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也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不但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懂得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任何一个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多寡,会直接影响此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此专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

下面就学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电子专业),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总结如下:

一、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遵循师德为先,学生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能够挖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特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很多青年教师刚进职业学校时,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还不够了解。为了发扬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年教师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业务水平。电子专业从2012年开始,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迅速成长的平台,师徒结对,使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双师型”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的指导带动下快速成长。电子专业对每年引进来的青年教师,都会安排教学名师或“双师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制定师徒结对职责,并且给导师颁发聘书。

规定青年教师的职责: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月向导师汇报教育教学反思一次。每月至少随堂听导师的课4节以上。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上1节电子专业的公开课。每学期撰写1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自觉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三年内考取1本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三年内到企业实习三个月以上。三年内能独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

规定师傅的职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的培训和指导,增强青年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青年教师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引导青年教师向先进的党组织靠拢。每月对青年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PPT、学生学案等教学基本功进行指导。每月至少听青年教师随堂课2节。每月检查青年教师的备课笔记、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一次。热情解答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业务竞赛、论文撰写、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指导。

师徒结对时间周期为三年,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能够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因材施教。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再把总结升华的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善于担当有作为的职业教师。

二、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务必以学生的能力为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想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年教师务必要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电子专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分三步走:

第一步,师徒结对。

青年教师一进学校,我们电子部就安排相关的教学名师或“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间里,一有空就可以到师傅的教学班级里和师傅的学生一起学习。因为师傅经常带考证班或带学生参加全校、全市、全区的技能大赛的培训。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电子专业技能。

第二步,派出去。

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就到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缺乏行业背景,缺乏企业实践的一些经验。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的根源。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正因为如此,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安排青年教师到电子产业园区的企业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第三步,请进来。

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要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邀请企业专家或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集中培训,建立一个人人学习的空间,给青年教师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让青年教师懂得我们的专业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发展将会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通过校本培训以后,还要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等级中级以上技能的考核。

三、构建名师工作室,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青年教师会碰到很多教学难题,比如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意志薄弱,有畏难情绪。如何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电子专业有一个好的机构来引导青年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懂得用科学的态度去反思、去解决实际问题。

电子部构建了马昌媚、罗虹冰两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既是一个开放的教研工作组织,同时也是一种面向教学、实训、科研一体,校本教材开发的工作模式。工作室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室。主要引领职业教育的教师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校企合作双方联动的途径。承担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及时对职业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与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中职名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引领示范、辐射指导作用,进而带动北海市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感染师生,做师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马昌媚、罗虹冰名师工作室精神:阳光、分享、丰富、惠益。

两位名师分别对电子部全体教师和全校教师,进行了“乐观向上 爱岗敬业”等师德师风和教师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通过两位名师与老师们分享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激励了很多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热情。通过这样历练后的青年教师才能够“站得稳讲台,找得准市场,做得了项目”。

总之,电子专业对青年教师的“双师型”培养是通过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和名师引领三个途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基本功开始学习提高。通过校本集中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电子专业相应的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名师引领,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综合能力,从而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并且成为电子专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篇8:双师型教师教学

1.1 指导学生实验

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技能验证和应用的第一个实践性环节,主要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实验设备,还不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双师型”教师(以下简称双师)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实验前进行的预实验,为学生列出一些实验项目及其相应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双师先可采用“四步教学法”,即“讲、演、练、评”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再采用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整个实验中,双师要掌握学生对实验难点要点、实验原理方法的把握程度以及设备操作的进展情况,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和必要的理论讲析及示范性操作,尽量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实验结束后,双师还应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做准备。

1.2 指导学生校内实训

实训教学是为了掌握某种技术和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过程,也是双师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训中,双师应采用模拟教学法和训练法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作为重点内容。对于每次实训内容,双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当前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制订实训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课时。然后针对每一模块的训练内容设置相应的实习作业。最后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作为期末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一项内容。

1.3 指导学生校外实习

这一实践环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熟悉公司和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操作、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双师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运用顶岗实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指导。对学生所在岗位,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岗位,双师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1.4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对高职学生技能性和应用性的考查,是双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其进行指导,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根据专业所学知识进行恰当选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双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双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在指导中,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别,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资料搜集、提纲拟定和论文修改等方面提出建议。在指导中双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深入企业,通过实际调研确定论文选题,整理数据资料,以此培养学生实际调研的能力、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这四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后一环节是对前一环节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双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多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 应用能力

2.1 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

双师在理论教学中将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内化,进行再现传授给学生,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其中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着眼于“应用”,以“必需、够用”为标准。此外,这些知识和技能应是职业岗位中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学生劳动就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双师应将这些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实际操作和管理规范重点介绍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2 知识与实践的融合能力

双师不仅要具备能够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的能力,还应具有整合现有知识,指导学生劳动就业的能力。第一,应采取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第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双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程序如图1所示。

高职教育是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的专门人才,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双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华,程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9):29-30.

上一篇:泥人张作品读后感下一篇:餐饮公司简介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