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文章论述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以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教育论文 篇1:

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困境,论述建设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做法,提出政府搭建平台、学校优化管理机制、教师主动参与、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培养等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关键词】中职 物流专业 “双师型” 师资 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支持, “双师型”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较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是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项督导检查和亚行贷款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指标。广西是华南、西南、东盟三个经济圈的结合部,也是连接西南、西北、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陆海新通道”的快速打通、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的建立,促进了广西的电子商务产业和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人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网上购物成为现代居民主流的生活消费方式,社会对物流配送人才需求的数量和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是培养物流基层操作岗位人才的主要输出基地,基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如何建设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值得探究。

一、广西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第十二条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队伍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精心谋划,联合多个部门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成立项目组并设置自治区“双师”认定工作办公室,推进“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目前,构建了广西“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实现了全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认定和统一发证的认定模式,并在全区中、高等职业院校中组织实施,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和社会影响。开展认定工作以来,广大职业学校积极主动参与“双师型”教师评定,特别是“双师”认定与职称评定工作挂钩后,教师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抓住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考试,通过参与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扎实掌握职业技能,很大部分教师通过“双师”认定成为专业的骨干教师。可见,“双师型”教师认定对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2014 年,广西职业院校开始“双师型”教师认定试点工作;2017 年全面展开;2018 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与双师型教师认定挂钩;截至 2019 年 10 月,中职共有“双师型”教师 8299 人。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校学生除了要顺利拿到学历证书外,还要考取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就需要教师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因此对中职教师的职业资格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广西中职院校目前有 35 所学校开设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是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人数不足。

二、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发展现状

中职物流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指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学能力,又具有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和对应企业岗位实践能力的人才。“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较好的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学水平。2020 年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认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有:物流师、商务策划师、报关报检员、经济师、人力资源师以及会计执业资格证、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 CPLM、物流职业资格 CIPS 认证、中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职业资格等,相比前几年对应的“双师型”认定证书类型有所增多,但是物流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证书的考试难度加大,并且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过程性管理,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评定愈加规范。

为了使专业教学和学科体系适应物流产业的发展,教育部在 2019 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新增设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快递运营管理和国际货运代理三个专业。因此,报读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急需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中职的物流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物流职业师资班的毕业生,广西培养物流管理职业师资的学校有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均采用传统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知识后再进入职业院校进行一年的教育跟岗实习,缺乏物流行业企业的岗位实习锻炼,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不高。中职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是以理论考试和试讲考核为主,忽视对教师企业岗位实践能力的考查,再加上高校开设的课程与中职课程也衔接不上,所以这些从学校毕业又直接到学校任教的老师只能教授基础的理论课程,无法胜任实训课程教学。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差,管理工作难度大于教学工作的难度,课酬待遇又不占优势,导致很难聘请到物流行业企业管理型人才进校入职或兼职授课。另外,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实操性很强,经常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教师任课的专业也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调整,招生人数少的专业教师会补位到招生人數多的专业开展教学,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很难达到授课的标准和要求,这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目前广西“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工作已经全面推开,认定对象包括学校专任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与此同时,广西建立了认定标准体系、“双师型”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组织系统,通过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的联合协作,共同构成推动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合力,有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一是政府要搭建起学校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桥梁,制订学校和企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合作方案和支持保障机制,确保物流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能够安排岗位让学校的教师跟岗顶岗、定期派驻企业骨干和管理人员给教师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二是政府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明確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三是政府对参与促进“双师型”工作推进的物流企业和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列入学校星级评估的考核指标,将人才输出和社会服务贡献方面作为评价星级物流企业的指标。

其次,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目前主要以获得物流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来进行认定,方式比较简单。政府部门要优化中职物流“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管理制度、认定标准和渠道方式,增加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行业企业实践考核测试、科研竞赛表现等方面的认定,同时要考查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综合表现。对引进的具有企业多年实践经验的兼课教师加入“双师型”教师认定,可适当放宽认定条件,在满足教学技能培训学时和在校授课学时的前提下,可从企业管理水平、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员工培训效果、行业贡献等方面来综合认定。此外,要让企业与学校认定系统信息共享,企业和学校人员都可以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网上申报和材料认定,对“双师型”教师要在课酬、绩效、评聘岗位等方面进行激励,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二)学校大力推进“双师型”优质队伍建设

一是学校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执行者,首先在意识上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并做好实施方案的推广宣传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政策支持、教学条件和培训经费上都有保障。二是针对学校编制教师不愿意出去而物流行业的能工巧匠又不愿意进来的现状,调整学校用人制度,加大对高技能外来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内培、选聘、引进、专兼等措施,培养一支含有物流专业带头人、物流专业骨干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物流行业专家学者、企业技术能手的专业教学团队,组建教学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信息能力的高素质队伍,为培养更多物流人才提供师资支撑。三是对编制内的教师进行培训,输送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物流企业进行学习,快速转型,鼓励教师考取物流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参加物流“1+X”培训讲师学习考核。对“双师型”教师分开考核、评优优先,课酬津贴提高系数,职称评定优先评聘,职务晋升优先考虑。四是根据自治区要求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坊,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创新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教学交流同时开展,共同推进课题研究,将课题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并积极推广。

(三)提高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是教师要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按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和安排,主动参与进修、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努力积累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熟练运用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指导操作技能;积极参加一些行业协会交流活动,了解物流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尽快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二是教师要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整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学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实践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提高专业实操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参加物流专业技能校赛、市赛、区赛,掌握叉车、单证制作、快递收派、仓库管理、运输调度等方面的技能;通过“1+X”认证培训考试,推行课证融合,提高教学信息化和科研能力水平,推进产教研协同发展;采取半年跟岗实习和半年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专业教师亲自带学生下物流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和学生技能水平的共同提高。

(四)行业企业学校合作致力“双师型”队伍建设

2019 年 7 月,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南宁师范大学物流学院联合南宁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首次组织开展职业教师素质提高企业实践培训项目,广西物流专业教师在南宁邮政、广西某配送中心、广西某运输公司、某供应链物流、某医药物流公司等不同经营业务的公司进行交流和实践学习,同时邀请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现场授课,这是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良好的开端。同年 9 月又组织物流服务与管理(中职)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训,到自治区物流特色示范专业学校交流学习,考察“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物流设施建设关联区域企业钦州港、广西机械工程研究院,使教师通过学习搭建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物流企业在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提供实践岗位,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教学案例,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为教师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双方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和学校教学要求,通过开设企业订单班、校企学徒制、岗位实操项目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与企业深度融合,解决学校实训硬件条件落后的问题。学校通过推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或者长期学习,让教师了解企业运作流程、经营业务、岗位职责,融入企业工作环境,改进原来在学校固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形成适合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而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指导企业员工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员工文化素质,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主要培养基层岗位操作人才。建设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中职物流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 冰.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中职“双师型”教师评价[J].教育与职业,2020(11).

[2]李丽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建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

[3]王 波.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3).

[4]李文敬,马小雅.物流管理(职业师资)本科专业“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6(11).

[5]孟思宇,郜娜娜.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北京: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0.

[6]林永纳.行知合一下的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效果分析——以东莞某中职学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7]何懿婷.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中国市场,2017(36).

[8]陈淑娴.中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中职校物流专项能力认证‘课证融通’教学探索与实践”(GXZZJG2019B111)。

【作者简介】朱小宇(1990— ),女,大学本科,管理学士,讲师,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研究方向为物流专业教学。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朱小宇

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教育论文 篇2: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文章论述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以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校企合作

《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政法〔2018〕1号)明确提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重点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要求: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已成为高校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仍有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用人的需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指出: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明确:推动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拥有一支实践技能强、业务本领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基本条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隊伍建设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教师直接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让教师走进企业,亲身参与企业实践,熟悉行业前沿的技术,把企业理念带进课堂,进而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促进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邀请企业能工巧匠、优秀员工或技术骨干来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等,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等,全面加速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三是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理论知识和授课技能的特长,为企业管理人员或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技术理论培训,既丰富教师教学水平,又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引入渠道单一,双师认证门槛低

据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高校人才招聘渠道单一,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教师占比例过重,加上各高校对应聘者学历的重视度高和年龄上的限制,基本上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学历以上,同时也要求年龄不超过30岁,简单地把学历作为衡量教师知识水平能力的重要标志,把年龄作为入编的要求,很多企业管理骨干、优秀员工或能工巧匠人才难以进入高校任教,导致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教师多数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和企业实战经验偏弱。同时,通过分析区内部分高校的调研数据,可以发现有些高校双师认证门槛低,仅仅看重教师是否获得与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忽略了教师是否具有在企业实践经历和生产技能水平,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实践技能是否等值等方面,导致“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

(二)培训、奖励等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业务重,师资紧缺,有些学校对于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许多学校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机制,加上教师到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积极性不高,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同时,有些高校教师在取得“双师型”职业资格证书后,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评聘制度,也没有建立奖励等激励制度,如在课酬标准、工资待遇、职称评审、职务提升等方面未体现出来,有些学校对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无相应的补贴,教师报考职业资格考试的费用不予报销,进而影响到教师获取双师资格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一是部分高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主要以学生生产实习为主,没有充分考虑让教师融入到企业中去,让教师真正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进而了解行业市场对人才需求;二是有些企业难以提供稳定的岗位给教师挂职锻炼,加上对关键技术和关键岗位的保密性,没有让教师直接进入、参与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岗位和重要的生产流程,导致教师难以获得专业系统知识和行业前沿技术,出现走过场现象;三是企业以效益为主,企业竞争压力大,很多企业没有时间或不太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因此,校企深度合作任重道远。

三、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拓宽引入渠道,优化双师认证

高校应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高技能型“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引入渠道,既可以从高校、科研所等单位引入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水平高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人才,也可以从企业、行业引入管理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和动手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工程师、优秀员工或能工巧匠等人才,也可以聘任行业突出或技能扎实的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专兼结合、取长补短。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定期深入到社会、企业挂职锻炼或实践调查,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提升。优化双师认证体系,可以参照职称等级制度设立不同职级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后续发展,真正实现 “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激励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组建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双师型”教师认证小组,每年受理教师申请一次,教师可以根据标准体系申报相应级别的“双师型”教师,享受相应的课酬、岗位等待遇,并在年度考核评优、职位和职称晋升方向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为高校培养出满足市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建立相应的一系列培养制度,如《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办法》等制度。一是加强各专业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国家文件政策,切实做到每位教师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双师型”师资团队力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具体做法是:学校每年根据各专业、各二级学院需要,制定教师年度培养计划,定期、定点安排专任教师到相应专业的公司、企业从事实践培训或顶岗实践锻炼,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实践锻炼单位,公司、企业为教师提供工作岗位和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学校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教师通过企业实践锻炼,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一体,既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又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生产工艺、岗位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信息,拓宽了教师视野,丰富了教师知识。同时,该校要求每位专任教师都要有指导学生顶岗工作任务,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学生技能本领和岗位对应的技能要求,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训技能水平。二是加强校内外培训交流学习。校外主要是选派专业教师或骨干教师参加校外举办的各类“双师型”师资培训班、到兄弟院校参观交流学习。校内主要是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岗位优秀员工或管理人员回校培训专任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熟悉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另外,校内教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对于新教师的技能培养,学校选拔一批专业理论和实践较强的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同时,为新教师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全方面促进新教师提升实践技能,提升新教师师资水平。此外,学校可建立“双师型”教师典范,宣传他们的事迹,提升教师和学校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深化合作模式,加强校企互通“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通,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展现校企共赢局面。一是聘请具有一定影响力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践技能的专家、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让他们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教材编制、科研课题研究中来,把行业的最新动态、新技术、新工艺及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带到学校来,整体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二是采取“走出去”政策,鼓励专任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学习交流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工艺流程、岗位技能、用人需求、发展趋势等,同时,大力鼓励教师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为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考证、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岗位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或指导,积极融入企业参与项目开发或为企业生产实际解决问题等,加深教师与企业深度融合。三是與企业共建以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开发为主的研发平台,双方共同申报和完成横向课题,并将实质性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推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并举,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同时,在研发平台上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实训基地主要采用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关专业技术支持,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仪器设备和一定量的资金,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专业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研发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林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7(4).

[2]徐英辉等.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2).

[3]强桂凤等.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7(6).

[4]刘暁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

[作者简介]任翀(1981-),女,山东莱州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责任编辑 孔文静]

作者:任翀

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教育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从各大院校师资建设入手,简要分析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办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关 键 词] 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十年的扩张步入稳步向前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后新建的一批本科院校逐渐占据了本科院校半壁江山,这一批院校既没有深厚的建校历史也没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它们努力在实践走出一条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道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致力于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稀缺高技术人才。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服务地方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学校探索“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素质教师最早在高职院校的水平评估中提出,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这一标准虽适合高职院校,却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2010年以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职业教育经验,提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双能型教师指专任教师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将理论专业知识和生产中的实践操作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能力和用理论知识解决科研或企事业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

(一)转型发展的必然需要

随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地方产业需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转型升级,学校以往设置的一部分专业忽略了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造成近年来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着力实现“两个战略性转变”,即: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着力实现“两个提高”,即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一理念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通过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工作,建设一批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符合的应用型专业,致力于研究生产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和工艺水平,培养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服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不管是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社会的能力,还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拥有一支具备教师素质和服务地方产业能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人才培养的必然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应用型本科不断发展的必然需要。所谓应用型人才是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有团队意识、善沟通、懂管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只有具备课堂教授和实践指导、传授知识和应用知识、理论教学和产学研实践的教师才能胜任培养高质量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重任,缺乏行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因此,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有一支既拥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又能用理论知识解决科研或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能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教书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始末,只有教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地方产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教师通过教书的过程将自身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

(三)服务地方的必然需要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作为地方大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层次技术人才,地方院校转型发展需要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进行,同时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能缓解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院校转型发展应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根据地方行业需求改造传统专业或设置定向培养的应用型专业,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通过不同形式和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教育及技术研究,不断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实现院校与地方产业共同发展共赢局面的关键。

三、建设方法

(一)出台相关政策,教师队伍转型

学校先后出台《南阳理工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意见》《南阳理工学院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暂行办法》《南阳理工学院新进教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南阳理工学院教师国外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南阳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培训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引导广大教师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工作,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要求、待遇及培训方式,为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资金保障;实施“青年教师赴企事业锻炼计划”,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研究实践,并逐步将教师赴企事业锻炼的经历纳入到职称评定的要求中。

(二)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实践能力

为教师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教师的行业素质、实践能力,带领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学校向全校教师开放实验室场所和仪器设备资源,提供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展“博士后工作交流会”,组织学校博士与南阳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对接,加强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展博士团走进企业活动,组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13名博士深入光学集团调研交流,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研究项目,并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拥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提供实战平台,着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广大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学科竞赛,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成立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三融众创空间,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发明创造和创意成果向市场转化,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师生提供创新实践、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指导、投融资等服务。

(三)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与校地协同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校服务地方产业的功能得以发挥。

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地方企业可以开展订单式培养,由双师双能型的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课程,学生在企业的真实设备情景下实战实习的同时还要带着课程实践任务上岗实践,培养学生操作动手和实践能力;以行业或企业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或仿真实训平台,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基地。

在开展协同创新方面:学校汇聚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优势,成立了“南阳协同创新研究院”,下设协同创新机构服务南阳经济,依托南阳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已有架构,有效整合人力、设备和科研资源,与企业合作组建光电信息技术、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生物化工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项目组,进行协同创新、技术研发、科研攻关与项目推广,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创新;定期向南阳市发布科研成果信息,优先向地方转让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携带技术成果在南阳创业,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应用型研究课题,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研发,以企业向学校投资的形式与企业共建数个研发中心、实训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四、成效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提高

通过进行一系列相关政策鼓舞、搭建服务平台、协同创新合作等举措,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有显著提高。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大部分团队都在企业中承担横向课题;在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越来越多的教师取得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药师等证书;在软件学院将近一半的教师同时在软件类的公司工作或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二)教师实践能力逐渐提升

双师双能型教师对贯彻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科学研究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优秀教师赴企事业参加实践锻炼,阶段性的实践锻炼和专业进修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督促教师将无形的知识财富逐步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教师在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类课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演示、讲授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企业中承担技术顾问或横向课题项目教师的比例逐年增加。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增加

随着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的逐年提高,实践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凸显,实验、实习、实训类课程进一步优化改良,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型思维随之逐步增强。例如,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在最近几年的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包囊金银铜奖;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2016年“创青春”希芳阁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我校学生包揽了金银铜特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等。

五、小结

培养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广大一线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水平的提升,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掌握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只有学术与实践水平并存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闵维方.“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14(1):92-104.

[2]张鹏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建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3):5-7.

作者:李梦硕 张洪峰 杜朝军

上一篇:成人教育大学生网络信息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