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论文范文

2022-05-08

第一篇:教育家论文范文

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辨

摘要: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才竞争成败与教育改革有直接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四种教育概念的内涵,着力引导现代教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

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的基本概念有相似性特征,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文在理清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对教育发展的启示。

1.基本概念辨析

1.1超常教育

我国超常教育的概念是1978年“少年班”这一事物发展而来的教育,超常教育对象是对某方面有超常能力学生的教育,超常教育为了适当教育对象的超常发展提出的教育。超常教育在本质上贯彻了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理念,强调在集体教育的理念下满足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首先,超常教育有加速教育的特征,以个别录取的方式进行某领域的快速教育,跳级学习、提前毕业是超常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超常教育有短期培训的特征,有时超常教育不脱离正常的集体授课制,把超常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例如,我国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数学班教学等。但是,超常儿童的鉴定仍然是制约超常教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后天教育环境中有效的改变超常儿童的弱点是教育工作的难点。

1.2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由于地域不同,因此对英才的理解不同。一方面,英才教育是流于欧美的教育理念,英才教育主要指的是某方面获得高度评价的群体。英才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强调从受教育者的权力、财产和地位等构建教育类别,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是英才教育的主要倡导实施者。另一方面,英才教育的理念通常可以理解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够完成高水平的任务,具有较好的创造性的教育对象。英才教育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英才主要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能力的专才。英才教育是与大众教育相对应的理念,但其本意更多的指的是对有天赋才能的人的教育,现代英才教育理念更多的指向于对幼儿的某项专长进行培养,注重每个孩子都是专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新时代英才教育理念的最好注解,注重培养幼儿的使命感和做人做事性格魅力。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德国在倡导优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运用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专业性技能。

1.3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主要指的是针对高智商天才开展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对智商超过140的群体开展的教育。这些天才在某个特殊领域通常有独特的本领,天才即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也有一个根据天才特点进行独特培养发展的过程。历史上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在天才教育理念下培养了牛顿、达尔文、英王伊丽沙白一世等科学、政治等精英。美国与前苏联也开展过天才教育。天才教育的理念不应理局限在天才儿童教育的观念里,天才教育本质上是特殊教育,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化资源配置而制定的独特培养策略,天才教育不是通过遗传因素来决定开展的教育。当前天才教育的范围还小众化,是对智力处于中上等且身心健康儿童开展的教育。天才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特殊才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现代天才教育的理念逐步的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天才教育的内涵也由单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达到从关注传统的自然禀赋到关注后天学习环境的目标,注重以多种方式推动幼儿智能多元发展。如果说天才教育是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那么超常教育则赋予天才教育以具体的形式,基本质上都是对幼儿某些特征的培养。

1.4资优教育

资优教育属于地域性的概念,资优教育主要指的是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的优质儿童的教育。泛指对有一定的思维力、能够进行思考、判断、推于是活动幼儿开展的教育。资优教育与天才教育从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资优教育也不是针对特定集团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但是,资优教育不会使人们像天才教育一样产生误解,资优教育的概念更有科学性,资优教育强调做好教育准备工作,注重集中教育工作的注意力,强调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资优教育更注重满足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多种兴趣,注重在提高幼儿思维清晰性的基础上达到优质教育目标。资优教育的分类多样,包括智能资优教育、艺术资优教育、创造力资优教育等。资优教育更关注幼儿的特殊才能。港台地区的资优教育还是大众化的教育,不设置教育门槛。

2.指导启示价值

2.1尊重学生个性

无论是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还是资优教育,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供给,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在信息化、创新化的时代已经发展到新阶段,现代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层次进行教育资源的供给。首先,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与资优教育都有阶段性的特征,都注重个人潜能素质的开发。其次,四种教育方式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的鉴别,强调挖掘出学生身上最优势的资源,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三,多维评价与以用为本成为新时期教学的指导理念。因此,超常教育、天才教育更注重向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的方向转换,我国更注重拓展英才教育的理念,强调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基础上,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特长,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2.2优化教育模式

无论是天才教育、超常教育、英才教育或资优教育,其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资源禀赋给开展才针对性教学活动。从本质上都强调在后天给优质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目标,首先,应当设置弹性的教育机制,注重合理的调整优质幼儿的教学进度,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教学形式来压缩减化教学内容,控制不利的教学因素,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目标。其次,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更注重分组教学,强调构建有效的班内分组或者自组教育群体。超常教育与天才教育更注重某些特别课程的供给,强调强化提供超越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师更注重运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第三,现代教育更注重在微课、慕课机制下打造兴趣培训班,强调建立各种教学实验班,丰富各种类型的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高个性化活动能力水平。

2.3强化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工作有效性,还要在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理念辨析的基础上优化学制,科学的设制课程,在优化知识供给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下功夫,注重以必修课为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活动内容。其次,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班级授课制与个体指导的具体价值,从而形成完善的指导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结论: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概念在本质上有相近的特征,应当顺应每个人的具体教育需求,注重将天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在挖掘学生潜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原.美国英才教育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

[3]蔣明珊.普通班里的资优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经验与观点[J].资优教育季刊,2010(115):1-7.

作者:范静怡

第二篇:校长走向教育家:教育家办学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程振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教授,历任教育管理系(研究所)主任(所长)、省干训中心副主任、《学校管理》杂志主编等职。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中国移动”校长培训项目指导专家、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修导师团副团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等。出版专著教材《学校管理新视野》《研究型课程论》《校长培训效能与改进研究》《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等20余部,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0多项,在核心和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校管理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研究型课程论”“校长培训效能与改进研究”分别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2011年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质量内涵发展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必须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近几年,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曾在2009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的理性回归,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质量内涵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对校长的应然要求。教育家办学,不仅明确了校长的崇高使命和社会历史责任,突出了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而且强化了学校专业领导的观念,注重了校长的自我追求、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反映了校长要走向教育家、让教育家担任校长和教育家办学的教育发展趋势。

学校是传承创造知识、传播社会文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场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办好学校,怎样培养好人”是学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它不仅反映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反映作为学校发展引领者的校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追求,也必然地反映学校的办学行为、教育模式和行走方式。“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的办学价值取向、办学宗旨和目的,“怎样办好学校,怎样培养好人”是办学的途径、方略和实现方式。

首先,教育家办学必须回答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什么。

办学思想是校长对办学方向、指导思想、办学原则、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的系统认识,是基于学校实际和未来发展定位提出的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所有办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并以办学思想指导学校的办学行为。

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和概括,是校长办学的一种理想、信念和追求,是校长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主张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而作出的理性思考,包括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方针和行动策略。办学理念是校长的“宗旨——思路——思想”的系统建构,是教育规律、管理规律的自觉遵循。办学理念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理念、课程教学理念、学校管理理念、教师理念、学生理念等。办学理念的结构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等要素。办学理念的功能涉及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学校有了办学理念可以增强校长个体行为和学校整体行为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可以促进校长经常思考办学目标是什么?怎样更好地实现办学目标?校长有了这种理性思考,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校长有了这种理性的自觉,就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也就可能在这种理性的办学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办学理念作为学校的办学之道,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卓越发展的追求和学校发展的个性特色。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都自觉地把自己的办学主张、办学理念和学校多年一贯秉持的办学思想有机统合,形成了独到的办学理念。如南京金陵中学校长邹正主张“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泰州高级中学校长蒋建华倡导“负责任的教育”;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强调“进德修业,弘毅笃行”;南通市一中校长成锦平坚持“文化立校”,追求“人性教育”;溧阳外国语学校校长芮火才提出要办“自由教育”的学校;徐州高级中学校长秦晓华主张办“走进学生生命的学校”;常熟实验小学校长薄俊生强调办学要“以儿童利益为中心”;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全人教育”;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潘晓芙追求“热爱、尊重、责任、创造、发展”的教育;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秉持“普爱·行健”的教育理念;宿迁高级中学校长陈向阳提出办学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戴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常州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把“生命关怀”教育作为学校的追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提出“情智教育”;东台高级中学校长王兆平主张“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泰兴市襟江小学校长杨金林提出“教育要培养知情行统一之人,学校要走知情行合一之路”等等。尽管每所学校所处地区、发展基础不同,层次类别各有差异,校长的办学追求、发展路径和策略选择多种多样,但都能从学校担当的社会责任、办学的功能定位、人才的培养规格、教育的价值追求、学校卓越发展的特色取向等不同的层面,提出基于学校文化传统和未来追求的学校办学主张和办学理念,都有学校卓越发展的目标定位,也都有各自的办学个性特色。

其次,教育家办学必须回答学校的办学途径和方式是什么。“怎样办好学校,怎样培养好人”是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具体化、行动化,是在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引领和指导下的学校办学目标实现方式和具体行走方式,是学校发展的途径、策略等的主体性选择和实际运行。

“怎样办好学校,怎样培养好人”,说到底,就是如何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大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从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的16位校长的“办学主张”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所具有的这一重要特征。如启东中学王生践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优质的教育、得到健全的发展,得到个性的张扬,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淮阴中学张元贵着力建设“精品校园”、“精品课堂”和“精品德育”;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探索实践“情智教育”;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李宏伟把“普爱·行健”理念融注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践之中;常熟实验小学薄俊生实施服务式领导,支持教师能动而创造地开展工作,共享生活的意义;淮安市实验小学戴铜以“人本、和谐、幸福的教育”“成就人的幸福”;南京金陵中学邹正以建设“重基础、宽视野、有特长的课程体系”践行“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办学宗旨;东台中学王兆平通过“教”与“教”合作、“教”与“学”互动、“教”与“研”同步、“教”与“管”共振,让大家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潘晓芙坚持“办学以师为本,育人以生为本”,引导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泰州高级中学蒋建华通过内化“责任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培育“责任主体”,造就“责任团队”,搭建“责任平台”,提升“责任本领”,营造“责任文化”,铸塑“责任校魂”等,铸就“责任教育”;南通一中成锦平用文化实现教育人性化,建造属于学校和师生的文化场;常州局前街小学李伟平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和班队建设变革,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徐州高级中学秦晓华以加强文化引领,建构有效课堂,实现学校错位发展;泰兴市襟江小学杨金林加强“以江为襟,以水为师”的学校文化建设,完善教师思维方式,让老师成为思想的行动者;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芮火才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学会自由”的过程中实践着学校的“自由教育”;宿迁中学陈向阳通过抓特色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育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合适而充分的自主发展和自由成长”。以上各位校长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尽管各有不同的追求卓越发展的路径、方式和策略选择,但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教育和人的成长规律,培育好人才,实现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应是这些学校校长的共同之处。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是办好学校的核心和关键人物。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尽管有人对这个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校长的修养,一个校长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领导管理能力、综合素质水平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至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校长在学校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因此,校长走向教育家便成了教育家办学的应然要求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

校长是学校第一责任人,是学校发展的设计者。“当什么样的校长,怎样当校长”,不仅反映校长的角色定位、价值追求,也反映校长的思维方式和行走方式。因此,校长有什么样的教育理想、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取向、行走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师生的生命成长、学校的持续发展。要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校长有一股热爱和办好教育的热情,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领导管理的基本素质,这是做一位合格校长的基本要求。但作为教育家,校长不仅要做到一般校长的基本要求,还要具有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育真理的执著追求;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养造诣,并不断升华教育和管理经验,形成独到的教育和管理的思想、理念;具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能引领学校团队按教育规律践行自己的办学主张,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人格完善、品德高尚,充满人文的关怀;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效,受到社会、群众和同行的赞誉和肯定。

校长走向教育家,真正成为一名教育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需要有外部的推动,更要有内在的主动自觉。可以说,校长走向教育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系统整合、持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合乎教育家成长规律的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

首先,校长走向教育家,必须遵循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教育家校长的成长是有其规律的。根据我们对教育家校长成长规律的研究结论:教育家校长的成长既有发展的阶段性,又有发展的跨越性;既要有外源性的动力,更要有内源性的动力;既有成长周期的渐进性,又有关键时期的突破性。教育家校长的成长规律具体为:校长成长是渐进式与跨越式发展的辩证统一、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适应内外环境、协调诸种因素、持续专业化的过程,是关键期的转折性与突破期的超越性有机协调发展的过程。校长走向教育家,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必须遵循教育家的成长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

其次,校长走向教育家,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组织培养。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推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呼唤,为教育家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的“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为一批优秀的校长搭建了发展的平台,为其走向教育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虽然这些外部的条件和支持性帮助,只是为校长走向教育家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但校长若能充分利用好组织搭建的发展平台,借助外部的条件和氛围,将会为自己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两年多“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以来校长所收获的成果、取得的进步,无不证明外部推力对校长发展所起到的加速器促进作用。

第三,校长走向教育家,更需要校长的自觉主动发展。从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的16位校长的“成长经历“的自我陈述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成长基本上循着“成才——成名——成家”的发展之路,都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实践修炼、经验反思、思想凝炼,是一个自觉主动发展、持续成长的过程。校长走向教育家,必须掌握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规律,让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历练为一个理性的教育和管理实践者,教育和管理实践的理性者,成为自觉践行教育规律的教育家。要真正成为一名教育家校长,必须实现教育和管理专业理论与教育和管理实践智慧的有机结合。人们常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苍白的。教育家校长不仅是一个具有教育和管理思想的理性者,也是一个具有教育和管理智慧的实践者,更应是集教育和管理思想与教育和管理实践于一身的教育领导管理者。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校管理的持续创新,人们对教育家校长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家校长要有宏观视野,能着眼于世界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教育发展的大局思考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教育家校长要有价值目标,能着眼于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家校长要有教育管理理念,能着眼于学校内涵、质量来规划和设计学校的未来发展;教育家校长要有领导管理能力,能着眼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力、学习创新能力、发展性评价能力等。

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必须具有教育家应有的特质。从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的16位校长的办学主张、办学实践、成长历程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归结为他们的以下共同特征:

(1)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尽管每位校长的成长经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能从自己的办学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独到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善于把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办学理念,并把这种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变成人们的行动准则,在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中,都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办“全人”的教育、“成人”的教育、幸福人生的教育。

(2)在思维方式上,善于宏观战略思考和系统整体思维。学校的发展在历时性上有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纵向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在共时性上有一个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各种关联因素横向协调整合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校长们在谋划学校发展过程中,都能进行宏观战略思考和系统整体思维,能够跳出学校看学校,面向未来谋发展。

(3)在意志品质上,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执著不懈的追求。校长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都能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都有一种敢于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执著不懈地追求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

(4)在关系准则上,注重理解和沟通,着力营造“和合”的人际关系。在办学过程中,校长要处理内部与外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长们的办学实践中,能注重相互尊重和理解,加强相互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着力营造“和合”的人际关系氛围。

(5)在角色定位上,校长是教育与管理改革的引领者和服务者。校长不仅仅是决策指挥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率领学校成员朝着既定目标方向前进的引领者。是一个为教育和学校师生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服务者。

(6)在专业发展上,注重教育管理理论探新和学校管理实践反思。校长们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做到不断增加新知识,扩展新理论,与时俱进,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理论;自觉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指导自己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觉做到专业发展。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校长走向教育家是教育家办学的必然选择,我们希望通过“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实施,能从中走出一批教育家校长,真正的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愿景。

作者:程振响

第三篇:韩国教育体制:公平教育,英才教育,文化教育

韩国首先从农村、渔村、岛屿等条件不利的地区实行免费教育,继而从边远农村逐步向中心城市扩展。韩国政府采取的这种“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相对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实现了教育均衡,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了教育福利。——毛建国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韩国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韩国的教育部是中央政府机构,负责有关学术活动、科学及公众教育的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各道和广域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在各郡、市也有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专员,负责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活动。政府对委员会进行有关基本政策方面的指导并提供财政支援。

教育资金由中央统一筹措,政府拨款占学校预算的绝大一部分。教育部的预算虽然年年不同,但是通常占政府支出总额的23.9%,1997年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但是从1953年起,6年小学教育已成为免费的义务教育。1992年,在乡村开始实行3年初中义务教育,其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这套义务教育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已经制订了学龄前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要求增加幼儿园的设施。

一、韩国别具特色的教育类别

(一)学校教育

韩国的学制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学院旨在培养博士的研究生课程的大学4年,另外还有两年制的专科大学及职业大学。

韩国有5,721所小学,在校学生有378万名,教师总数则达到138,670名。小学的基础课程由8个主要科目组成:伦理学、国语、社会学、算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实用美术。在一、二年级时,有些课程混合编排教授,从三年级起增设英语和实用美术。小学教师必须是4年制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小学毕业后,年龄在12岁至14岁的少年允许进入初级中学,学习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课程。在过去的30年中,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比率大幅度增加。

自1969年废除初中入学考试以来,韩国初级中学招生便改为按区域抽签分配的制度,不给学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这一改变旨在消除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的差别,从而使所有的初级中学都能给学生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并免除学生入学考试的压力。初中课程包括11门基本的或必修的科目,若干选修科目以及课外活动。技术及职业课程包括在选修科目之内,以供那些毕业后准备谋职的学生学习。

高中入学制度也于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经国家会考合格的学生可以按区域通过抽签办法决定自己就读的高中。这种修订废除了每个学校自己主持的考试,以使高中教育具有同等的质量。结果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比率也随之增加。有234万名学生在1,892所高级中学上学,在职教师总数为104,404名。高级中学大部分分为两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全国共有774所职业高中。申请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必须具备初中毕业条件,并须参加道一级的预试。职业高中的课程通常是普通课程占40~60%,职业课程占60~40%,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

韩国高等院校分以下几类:4年制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医学院和牙医学院为6年制);4年制的教育大学(师范学院);2年制的专科、广播函授大学和电视大学;以及2~4年制相当于大学的各类学校,如护士学校和神学院等。

韩国教育法及有关法令规定,所有公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须接受教育人力资源部的监督。教育人力资源部负责处理学校招生名额、师资审核、课程设置、学位审议以及规定统一课程等事务。大学校长和董事会董事的任命亦须经教育人力资源部批准。教育公务员法对教师基本资格也作了具体规定。并且,韩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英才教育振兴法》,并先后修订和制定了这一法律和相关实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韩国颁布了《英才教育振兴法》,正式确立了英才教育的国家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06年6月12日,以总统令第19513号颁布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实施令》。

(二)非正规教育

韩国于1961年颁布了《非正规教育促进法》,第四次修改后于1979年公布,使非正规教育制度化。韩国的非正规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那些没有受完正规教育的青年或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课程;另一种则是用来对那些在职人员或非正规学生提供短期的技术或进修课程的教育。初期,非正规教育多强调读写的普及、大龄儿童的教育、农业知识推广课程以及成人教育。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技术训练成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推动力。主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包括公民学校和商业学校。公民学校和高级公民学校为那些期望提高或恢复初中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一至三年不等的相当于正规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商业学校和高级商业学校和高级学校则对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传授一至三年的职业教育课程。广播和函授大学为在职青年和成年人提供高中之后的四年课程,包括家政学、商业管理、农业、教育学以及公共行政等课程。该大学播放14个30分钟的广播节目和1个30分钟的教育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此外,还通过开放大学网的有线电视频道每天自上午6时至午夜共播放18个小时的节目。修完了所要求的学分的学生可以获得正规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的学位。另外,还有中学的广播函授节目。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教育包括由政府机构与私人组织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训练课程。设置的课程范围为特殊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各种技艺。在乡村地区,还开办各种青年班或妇女班,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些班通常是在晚上利用学院的教室或村民活动中心进行授课。

作者:晓晓

上一篇:自然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新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