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司法论文范文

2022-05-0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外司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中外司法实践中,不同国家的司法实践活动对悬赏广告的性质做出了不同的诠释,主要有合同行为说和单方行为说两大理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合同行为说;在其他国家,分别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和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他们的观点各有侧重。

第一篇:中外司法论文范文

中外当代陶艺比较研究

摘 要: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直译于当时中国地名,传播于世界各国,作为一种古老的世界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中受各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地域风格和时代特点,紧跟人类文明的演变,渐渐从使用实用性转成为艺术观赏性。

关键词:陶艺;中外陶艺;西方陶艺

时代发展至今,艺术门类种类繁多,每一种艺术门类都需要借助某种媒介物质开展工作,材料不同进而划分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陶艺受材料、作者思想、制作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中国陶艺和西方陶艺受艺术家自身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中国当代陶艺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消费带动艺术品的更新和艺术家的创作。当今中国陶艺创作与世界各国陶艺创作更加考虑个性化、更接地气,融合于生活中,更多地考虑到陶艺与生活的结合。当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下半期,由美国陶艺家彼得.沃克思发起。彼得·沃克思原为军人,在二战后退役改学画画,后取得绘画硕士学位,在大学任教,在陶艺界影响比较深远,领导一场艺术革命,受诸多影响,如毕加索的陶艺、东方陶瓷、日本陶艺,追求自我发挥主观思想进行艺术创作,反对传统方式,主张个性化,包容作品瑕疵。作为美学,主张艺术创新、观念创新、作品创新,在20世纪下半叶迅速发展,开创了现代陶艺的新纪元,也使美国陶艺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陶艺家。日本陶艺也在这个时期经历变革,在创新与传统中突出艺术家的思想性,摆脱传统束缚,创作出具有艺术家思想符号的艺术作品,一看作品就知道是谁的代表作,用作品说话。这一历史时期各国当代陶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世界艺术史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也给当代陶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当代陶艺发展受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的影响,工艺工匠精神讲究工艺之严苛、器型之美,追求皇族效果,官窑的发展和民窑的发展影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陶艺。中国当代陶艺根植于传统陶艺的土壤中,从上古时期原始社会彩陶文化开始,当时陶艺追求实用性,而现当代追求思想性,中国是多民族国家,陶瓷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各不相同,受各地各种因素的影响,差异化程度很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陶瓷器物粗犷和细腻对比强烈。受陶土等地域因素影响和人文环境限制,区域陶艺制作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陶瓷品种,地域区域特点明显,如景德镇瓷器、德化白瓷、石湾陶、宜兴紫砂、醴陵五彩釉瓷以及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陶器等,受地域泥土材料限制,产生各自的艺术效果。

目前,中国当代陶艺从传统陶瓷器型中脱颖而出,国内陶艺制作工艺复杂,技艺讲究,各种各样的制作工具随着改革开放被带入中国,传统水轮拉坯车转换成现代无级变速拉坯机。工具革新带来的是大量作品制作工艺的百花齐放,艺术作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在传统制作陶艺技艺上,要成为一个制作陶瓷的行家非得下个苦功夫,几十年才能学会其中几种技艺,而现当代陶艺制作具有随意性,随手就来,工艺技巧上没有那种严苛的要求,转变而来的是当代陶艺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艺术效果,个性化呈现和追求个性化效果。中国陶艺受传统影响,制作技术工艺来源于传统雕塑、捏塑,而当代陶艺中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当代陶艺打破传统要求陶瓷工整对称的审美,向着自由奔放的个性化发展,表现泥性,突出泥性,个性审美突破传统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陶艺是火的艺术,也是思想性的艺术,各个朝代下的陶瓷产物的发展受当时历史时期的影响,每个朝代的更替中都会出现新的陶瓷品种,新的技艺交汇产生新的艺术风格,陶瓷器型也自然呈现出新的造型,在传统实用和现代装饰个性化上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美国当代陶艺受东方传统文化和本土民间陶瓷发展的影响,各种艺术主义表现形式的发展推动着美国陶艺的发展,最终替换掉了传统意义上的实用器,呈现出效果个性优雅形式感强的艺术陶瓷。日本陶瓷文化受到外国先进经验的影响,各个时期的改革推动日本成为学习型的国家,对学习来的东西进行革新改良,变为本国本土的艺术特色,从我国唐朝时期开始学习中国唐朝文化,引入学习,融会贯通,形成日本特色模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成为日本艺术家追求的方向,日本陶艺家队伍现状,可归纳为门派众多、艺术特点鲜明,日本陶艺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柳宗悦、小野贤郎、大河内次郎等一系列陶艺家的推动,逐渐在20世纪50年代,由八木一夫、中岛清、伊东奎、大森淳一、山田光、田中一郎等人组成了对日本现代陶艺影响深远的“走泥社”。八木一夫为代表的走泥社,开启日本现当代陶艺发展的新阶段。八木一夫作品风格特点为不以使用为目的,主张艺术作品泥性的表现,他这些全新作品的审美渊源是维系传统,但审美指向却面向未来的。由此,八木一夫的艺术历程对我们中国的陶艺家来说则更有借鉴意义。日本历史悠久,美国历史短暂,美国建国200多年,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但却拥有着世界先进文明的特点,特别是吸引了全球先进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人才云集于此,不仅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还使其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没有受传统因素的束缚,自然加快发展,兴起现代美术运动,美国是二战受益国,遍地汇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为艺术文化革新发展提供艺术氛围。美国陶艺家注重陶艺成型技艺,日本陶艺注重烧造技艺,其中美国陶艺受国家开发程度影响,注重创作的随意性和技艺的表现性,表现泥性更强;日本陶艺发展过程中均受到日本个体经营的影响,陶艺家有各自的陶艺工作坊,日本陶艺家世袭传承生产,出现一大批的窑号,日本陶艺家从小受家庭熏陶,熟悉各自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精于自己亲手制作,近年来一些日本年轻人参与学院制进行陶艺知识与技艺的学习,使日本陶艺发展更加活跃,日本陶艺家比较务实,世代做陶,在日本工匠技艺者地位比较高的影响下,出现很多日本国宝级人物,日本陶艺家风格各异,使用和制作技艺上的不同造成各不相同的个性风格,由于陶艺家之间竞争激烈,在日本没有风格的陶艺家很难生存和立足。日本陶艺出现了大批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技能主义的流派,有的陶艺作品具有对日本现实生活的批判精神,无论如何发展,日本陶艺在创作主题上、制作技艺上呈现出本国特有的艺术特色。

中西方陶艺发展受观念、传统、借鉴、普及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各自国家当代陶艺发展的状况不同,中国陶艺普及率不高和总体陶艺工作者地位不高等因素影响着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中国当代陶艺已经渐渐从传统中脱颖而出,在全国美展中陶艺展的推动带动下,中国当代陶艺正以较好的艺术形式呈现出艺术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

总之,西方当代陶艺和中国当代陶艺发展至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手工制陶技艺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并存发展,相互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不断对外开放,中国当代陶艺事业也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宁.日本陶艺[M].黑龍江美术出版社,2001.

[2] 杨永善.说陶论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3] 海上雅臣.八木一夫——现代陶艺[M].商务印书馆,2019.

作者:龙海根

第二篇:中外司法实践中悬赏广告性质比较研究

摘 要:

在中外司法实践中,不同国家的司法实践活动对悬赏广告的性质做出了不同的诠释,主要有合同行为说和单方行为说两大理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合同行为说;在其他国家,分别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和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他们的观点各有侧重。

关键词:

悬赏广告;合同行为说;单方行为说

D9

文献标识码:A

1 悬赏广告以及有关其法律性质的争议

1.1 悬赏广告

悬赏广告是发布广告者以刊登广告的方式向世人表示对于完成广告中所规定的相关内容的任何人支付相应报酬的意思表示。在我国,悬赏广告最早见于秦朝,《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吕氏春秋已经完成,现悬挂于东门之上,若有能更改其中一个字的人,将被赏赐千金。清末修律的《大清民律草案》也有有关悬赏广告的记载:“以广告的方式声明对于完成特定行为的人给付相关报酬的人,对于完成该行为人负给付报酬义务。”现代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有关于悬赏广告的规定,但是各国对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却有不同的规定。

1.2 有关悬赏广告法律性质的主要观点

悬赏广告在理论上存在合同行为说与单方行为说两大理论争议。

合同行为说认为悬赏广告是一种要约行为,广告发布者以刊登公告的方式向世人发出要约,任何人完成公告中所要求的行为就构成对要约的承诺,一旦有人承诺,双方就形成了合同之债。行为人有权向广告发布者主张广告中的承诺,广告发布者负有给付的义务。

单方行为说认为发布悬赏广告是一个单方行为,就是指只要广告人发出了悬赏广告不需要对方承诺即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广告发布者就要向行为人支付报酬,不以行为人的主张为要件。

具体来说各国在立法和实践上对这两种学说存在着不同的诠释。

1.2.1 我国实践

悬赏广告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虽然随处可见,但我国立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合同法》都没有对悬赏广告做出定性。不过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法院的判例来窥见我国司法界对悬赏广告的态度。

1994年天津发生了李珉诉李绍华、朱晋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一案,最终该案经过两审结案,从最终的判决中可以了解到司法界对于悬赏广告的态度。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李珉的诉讼请求,李珉不服,向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天津中院最终以调解结案。天津中院采用了合同行为一说,认为李珉与李绍华、朱晋华之间通过珉的还包行为已经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依照《民法通则》第57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的规定,李绍华、朱晋华对于李珉负有给付广告中所称的报酬的义务。从天津市中院的判决可以看出,法院将悬赏广告定性为要约,完成悬赏广告中指定的行为是对广告的承诺,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同行为。

在最高院公布的鲁瑞庚诉东港市公安局悬赏广告纠纷案中,一审法院依照《民法通则》第84条的相关规定驳回了鲁瑞庚的诉讼请求,二审中,法院依照《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支持了鲁瑞庚的诉讼请求。两审法院的判决都对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予以了肯定。我国当前法律尚未有关于悬赏广告的具体规定,因此,该案件的两审法院均是把该法律关系作为合同之债来对待的,认定悬赏广告是一种要约。

2000年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将悬赏广告纠纷归于“合同案由”中,这也就表明了我国司法界对于悬赏广告性质认定的态度,最高院将悬赏广告作为合同来处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将悬赏广告的性质认定为合同行为。

1.2.2 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

美国学者科宾有一本名叫《科宾论合同》的书,其中写道:“征求某些被期望的行为的公开悬赏几乎总是属于单务合同之要约,该要约人做出允诺所要求交换的乃是他征求的作为或不作为,而不是关于作为或不作为的允诺”。科宾认为悬赏广告不是广告人单方宣称自己为或不为某种行为,而是以给付报酬为对价期望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而悬赏广告的内容则是未来合同内容的要约,在英美国家的立法上一般把悬赏广告看成要约。在美国法院的判例中,完成悬赏广告中特定行为的人,若事先对悬赏广告一事并不知情,则没有索取报酬的权利。Oadnax诉Ledbetterg一案即是对此的一个证明。法院认为在原告不知道有悬赏广告的前提下,做了悬赏广告中的特定行为,双方没有一致的意思表示,缺少合意的基础,合同不能成立。由此可见,美国的判例法将悬赏广告的性质认定为要约。

1.2.3 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相关国家的规定

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德国和意大利,均在其国内立法中将悬赏广告认定为单独行为。这一说法可在《德国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德国民法典》将悬赏广告作为独立的一节——第九节,放在债一编中的第七章——各种债的关系之下。《德国民法典》第657条规定:通过公开的方式宣称,对于完成某种特定行为的人,尤其是造成悬赏结果的人,广告人负有向此行为人给付报酬的义务,即便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对此悬赏广告一事并不知情,不影响广告人给付报酬的义务。从《德国民法典》的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德国立法采的是单方行为说,即认为悬赏广告是对广告人具有拘束力的一种单方行为,不需要对方承诺即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在《意大利民法典》中,悬赏广告被称为面向公众的单方允诺,将其放在债一编中的单方允诺一章中。定义为:向公众做出的对于处于某种情形下的人或者完成某种行为的人给付报酬的允诺,该允诺一旦做出,发出允诺者即受到该允诺的约束。因此,意大利的立法中采用的也是单方行为说。

作者:肖纪连

第三篇:中外档案鉴定的比较

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中的难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诸环节中最薄弱的。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馆藏多而不精成为档案机构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国档案学界一直在努力,有致力于介绍外国的先进理论与方法的,也有着眼于我国目前具体的档案鉴定工作的改良上的。但理论研究的如火如荼并没有带来档案鉴定实践的新面貌。因此,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国内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对比研究来思考我国的档案鉴定工作,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1.档案鉴定工作的体制。档案鉴定工作的体制服从于档案工作的体制,而档案工作的体制归根到底是由国家体制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我国与其他国家档案鉴定工作体制之间的本质区别。体制上的区别在档案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关于档案文件的处置批准权的归属问题。我国体制上实行的是条块结合,各级各类的档案部门受所在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档案专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这往往会导致条跟块所制定的档案鉴定标准有不一致、不统一的地方,这就为档案鉴定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条块结合多头管理的方式在国外并不多见,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对文件处置批准权限完全集中于国家档案与文件署,这种单头领导的对保证文件价值评判标准的统一性、全面性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2.档案鉴定工作的地位。我国档案工作开展中遇到种种障碍,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档案鉴定工作本身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与档案鉴定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有关,其受重视程度从档案鉴定工作开展的频率以及执行机构的设置可窥一斑。

我国档案鉴定中大量的、基础的、常规的工作是在基层单位的文书处理部门完成的,大部分档案的生死存亡主要由非专业的、不熟悉档案第二价值的文书立卷人员决定,而档案馆批量的档案鉴定工作由档案馆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主持进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结合制"。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的,并不固定,而且牵涉的人员和单位较多,所以,档案馆的鉴定工作并不是经常进行的,更谈不上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写进档案馆的日常管理中。

与此相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强化档案鉴定工作,大多设立专门机构,让最有经验的专家去做档案鉴定工作。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设立由14人组成的专门鉴定小组,负责制定和修改鉴定标准和鉴定指南,审批文件形成机关报送的文件处置申请表,指导文件中心的鉴定工作。意大利鉴定的审核权由国家档案总局掌握,总局设立有专门的鉴定委员会,由档案馆有关专家和文件形成机关的代表共同组成。韩国政府记录保存所?穴档案文件局?雪设立9人的评议室,负责档案鉴定工作。加拿大甚至成立"公共档案常设委员会",由9名政府各部门代表和两名历史学家组成,负责"档案的移交和销毁"工作。

可见,国外的档案鉴定工作在整个档案管理系统中是相当受重视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是进行档案鉴定工作的主体,是使得档案鉴定工作能经常化、制度化开展的重要保障。

3.档案鉴定的出发点。在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中,关于档案鉴定的出发点用得比较多的提法是优化馆藏。优化馆藏的含义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以最少的馆藏保存最有价值的档案。如果实际工作中能真正为优化馆藏而鉴定,那无疑能极大地推动我国的档案事业的发展,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由于体制、历史和认识的关系,"馆藏"不仅很难得到优化,而且丰富馆藏成了多数档案馆追求的目标,这跟档案鉴定的出发点是背道而驰的。

在国外,其出发点其实跟我国的"优化馆藏"是很接近的,那就是讲求效益。效益原则有力促进了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我国档案部门基本上都是行政拨款,甚至是靠馆藏争取拨款和编制,因而效益观念比较淡薄。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市场观念的逐渐渗透,效益原则在档案部门也逐渐受到重视,也许日后能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我国档案工作整体而言并不差,但档案鉴定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上文的对比,对反思我国档案鉴定工作不能很好开展的根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方面,档案鉴定理论研究相对落后是有其现实原因的。档案鉴定工作是以档案这一客观实体为工作对象的,因而,鉴定理论能发展到哪一步也是受到现实条件限制的。外国的档案鉴定理论现在发展到"宏观职能鉴定战略",尽管该理论是针对海量文件的出现而提出的,却是在电子文件成为办公的主要形式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广泛运用,计算机是协助完成鉴定工作的重要工具。但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有相当的距离,电子文件的运用还只局限在某些领域,跟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办公手段。对于我们来说,研究如何解决当前的档案鉴定问题更有其现实意义。因而不一定非要消除这点差距才算进步。就当今国内的条件而言,先进的并不一定是合适的,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借鉴中有所创新。

另一方面,导致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相对落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档案鉴定理论、档案鉴定方法的运用,而是牵涉到档案鉴定工作的机制问题,而且,要对其进行改革的话,牵涉的绝对不只是档案鉴定部门那么简单,档案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系统性极强的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必然要对整个档案工作的机制、环节、程序等进行全局的调整与协调。□

作者:冯桂珍

上一篇:智能交通论文范文下一篇:技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