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司法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现代司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司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其程序与程序所实现的实体是两个互相无法包容的价值体系。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程序正义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这大大影响司法作为解决纠纷、实现社会正义的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当前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重申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是当前司法改革所无法逾越。

第一篇:现代司法论文范文

论司法和谐的基本内涵及现代司法和谐之路的构建

2007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济南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司法和谐”的概念。“司法和谐”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人们,尤其是法院系统内部的热烈回应,人们或从行使司法权的法官角度,或从司法调解艺术角度,或从司法为民,司法清明的角度进行了讨论。但由于司法和谐概念刚提出不久,不少学者对于司法和谐的讨论多限于肯定和迎合的态度而忽视了理解这个概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甚至混淆了司法和谐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摆正司法公正这个永恒的现代司法理念与和谐司法的关系,是理解和谐司法的真正内涵,以构建和谐司法之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乃至实现和谐社会这个系统而庞大工程的必要步骤。笔者对司法公正和和谐司法关系的正确解读及以程序之治构建现代司法和谐之路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一、公正是现代司法理念的灵魂

“理念”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式。”司法理念就是一种观念上的抽象设计,是对司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理性认知、把握和构建。是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法律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理性的观念模式。可见司法理念是存在于司法主体头脑中,贯穿于司法实践全过程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

司法通过“定纷止争”来维护社会秩序,维护人权。司法理念的形成深植于司法实践的沃土,对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品质是裁判的司法权的灵魂,在于司法承担着在对利益的再次分配时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天职。而现代的司法理念又是以司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为基础的,有怎样的司法实践,就会形成怎样的司法理念。司法理念是对司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理性认知、把握和构建并非是绝对的、单一的和静止的而是相对的、多元的和运动变化的。从司法的制度设计或司法的实际运作或者司法人员的不同出发点,立足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法学领域会有不同的结果。由于各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司法制度设计的差异,司法理念还有地域和国别的差异。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导致了很多问题凸显在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法官面前。这就需要掌握着国家司法权的法官用在头脑中形成的司法理念对事实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裁判。

正如前面所说,司法理念的变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一些司法理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司法理念中的绝对因子则是普遍的,相通的。人类在走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后,司法公正—_这一基础灵魂理念不会因为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实践和司法实践甚至意识文化会有所不同。这一绝对因子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普遍认同。正如柏拉图所言:“人类最普遍的理念是相通的”,司法公正作为司法理念的灵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具有一般性——司法维护着公平和正义是司法亘古不变的基本理念,笔者认为也可以称这个理念为司法的灵魂理念。我们所说的“司法效率、司法民主、司法的职业性、司法独立、司法中立,司法慎重、司法权威、司法文明”等司法基本特征,都必然会反映到司法公正这一灵魂理念上。

二、司法和谐的基本内涵

司法和谐作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工程,肖扬院长在会议上对其基本内涵以及特征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阐述。笔者综合了各家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和谐的诉讼秩序与司法环境论观点。第二,诉讼活动理性化的观点。中国政法大学赵旭东教授认为:和谐司法不是对非法行为无原则的纵容,也不是对合法权益保护的弱化,更不应是对法律是非的颠倒。和谐司法的本质应是诉讼活动的理性和协同,它强调当事人对事实和法律的理性认识和判断,寻求的是诉讼心态的和善,强硬的诉讼立场的软化,尖锐的利益冲突的调和,激烈的诉讼情绪的缓和,不同诉讼环节的相互配合等。第三,统一协调观点,武汉大学汪习根教授认为:和谐司法是指司法权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它强调一种平衡、折中、价值追求与运行过程的统一,这包括六方面的统一与协调。第四,司法程序和实体公正论观点。司法和谐,是指司法的观念、司法的过程、司法的机制、司法的方式、司法的结果等都应当以协调、和谐为目标。司法和谐是指司法构成的各个元素按照统一的规则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互补状态。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上以下几方面是比较一致的:一是司法和谐主要是指司法秩序与司法环境的和谐;二是司法和谐含括到整个司法领域,而不仅仅限于民事诉讼领域;三是司法机关是构建司法和谐的重要主体;四是司法和谐主要特征表现为协同性,也就是说在司法主导下,协同推进诉讼秩序的和谐运转。对司法和谐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本质内涵上,我们不能过于狭隘,而应该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去认识。由此,笔者认为:司法和谐指的是在广义的司法活动中,各个司法主体在理性的法律认识的指导和判断下,围绕着司法运行过程所追求的一种平衡和协同的状态,是多种因素和力量综合的和谐。既是实体的和谐,也是程序的和谐。

三、司法和谐是现代司法理念的综合表现形式

现代社会诉讼呈爆炸式趋势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暴力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一些地方猖獗;贪污贿赂、渎职案件居高不下;经济犯罪中涉及知识产权、公司治理、金融财税等领域犯罪呈现出专业化和组织化;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企业破产改制、劳动争议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信访任务艰巨,“马拉松式”的诉讼模式浪费了极大的社会资源。针对目前这种诉讼爆炸的态势和司法形式“工具性”带来的弊端。和谐司法无疑是缓解现阶段的有效理念。可以说和谐司法是现代司法理念中国化、大众化,是现代司法理念的综合表现形式。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审判独立、司法尊严、司法民主、司法文明、司法正义都是为了使得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讼,及时了结,对于刑事案件也是如此。和谐司法要求刑事案件要判得合理、合情,在程序上和谐,使得刑事案件被告人伏法认罪。因此司法不仅要关注法律效果,更要关注社会效果。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最终目标。任何时代的司法都是在大的社会环境下运行,解决利益纠纷,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四、司法和谐和司法公正关系解读及司法和谐的现代构建之路

(一)司法公正被漠视和忽视的尴尬现状

司法公正是现代司法理念的灵魂,司法和谐是司法理念的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的综合表达。两者不能很简单地等同起来。把司法和谐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从而漠视和忽视了司法的最基本理念,将和谐这一政治概念取代了理念。人类自古就有将感性凌驾于理性之上的习惯,把在长期斗争中总结到的具体的社会政策和领导者的经验置于人

类美好理念之上。这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从法治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看,司法和谐成为当前司法工作的一种理念和思路,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司法政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要避免把司法的所有问题都往“和谐”里塞,司法和谐也并非能解决司法的所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更应该避免将和谐司法口号化。

(二)以程序之治建构现代司法和谐之路

1、程序之治的含义及其内容

程序公正是现代法律制度重要内容,它是获得结果(实体公正)的过程的公正。为达到程序公正,程序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既定性、刚性和明确性,程序刚性是指法律关于诉讼的各个环节规定都应当是严肃和权威的,如果诉讼参与者不根据规定行事,就会有特定的不利后果并要对其进行制裁或者惩戒;既定性和明确性是指预先就已经规定明确、明晰,不容随意更改。

2、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率和谐是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之一理论的提出。

在民商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问题上,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率无疑是两大基本的价值目标,也是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之一。程序公正是指审判过程的公正,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严格遵守诉讼法的规定,注意诉讼过程的公开性,并保持诉讼过程的平等性。它包括五项内容:程序的中立性、程序的公开性、程序的平等性、程序的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及时性。司法效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司法资源的节约和对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指诉讼程序在时间上的快捷性,在审级上的协调性、经济性及裁判结果的合乎规律性。因此,在考察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关系的时候,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对立的方面来看,必须保障程序的严密和刚性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司法公正,如设立的层层审级制度保证了司法公正的同时必然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迟到的正义并非正义。在保证了司法公正的同时不能满足司法效率。而过分的强调调解追求司法效率则会使人们司法的权威性和即判力产生信任危机。两者从表面看来似乎并不能统一起来。我们从统一方面来看,程序正义更强调在时间上的有序性、快捷性,在审级上的协调性、经济性以及裁判结果的合乎规律性。只有在程序正义的基石之下才能保证司法效率的提高。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只有在保证了程序正义的条件下,司法效率才会有意义。因此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和谐”。“和谐”在哲学里表示事物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平稳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就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率和谐论的观点,它包含了兼顾、协调、平衡等诸要素在内,是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系统的概括。

3、构建现代司法和谐之路

司法和谐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全面构建健康有序的和谐司法新机制。必须从一下几个主要方面人手:

①以程序之治塑造全新的司法和谐理念。名正则言顺。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凡人们要想进行成就某项大事必须以理念做为指导。同样建设和谐司法也必须有全新的司法和谐理念作为指导。程序正义和司法效率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之一,两者对立统一。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求到最佳平衡点才能摆正司法公正和司法和谐的关系,保证司法公正才能实现司法和谐。

其次,以程序为本构建和谐的司法运行机制。

②尽管诉讼源于对抗和冲突,但法院和法官无疑起了主导作用,在现有的司法体制下促成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和谐、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和谐以构建诉讼主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机制。

③构建法院内部和谐运行机制,构建法院内部和谐运行机制的关键是优化审判组织,科学合理地分配审判权力,尤其是改变过去司法权力行政化、审理权与裁判权分离等弊端,真正还权于合议庭和承办人,建立案件审理权、决定权的和谐分离和统一的机制。实现审判组织之间的和谐、审判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和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和谐。

最后,构建和谐的司法环境。法院运行机制的和谐通畅,需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实现法院同其他政法机关的和谐,法院同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和谐。法院同社会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和谐,为构建和谐司法提供健康的司法环境。

作者:刘红华 滕利燕

第二篇:现代司法理念的重塑

摘要:司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其程序与程序所实现的实体是两个互相无法包容的价值体系。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程序正义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这大大影响司法作为解决纠纷、实现社会正义的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当前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重申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是当前司法改革所无法逾越。

关键词:司法理念;程序正义;实体正义

作者:陈燕雯 许其勇

第三篇:现代传媒对司法活动的影响探究

摘 要: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监督力量,对司法活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应当在冲突中寻求平衡。司法活动因其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而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现代传媒在进行司法监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真实、尊重司法特性、严守中立三原则,如此方有助于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对司法活动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

关键词:传媒;司法;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得以加强,现代传媒的发展也为公众意见的宣泄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低成本的途径,使其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评述而无所顾忌,这一方面使公众意见得以充分的表达,另一方面也使相当一部分不理性的声音肆意高吼,对司法判决的独立性,专业性与权威性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威胁,民意胁迫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故而如何准确地界定现代传媒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以便与司法独立协调发展,共同维护社会公正,就需要慎重地加以判断与考量。在现代社会,体现和识别一个国家民主,文明程度的窗口主要可以归为能够自由表达公众意志的现代媒体与独立运行的司法制度。二者在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以维护社会公正为最高准则,但是二者在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一个是以公众意志为主导的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表达平台,一个是以国家意志为主导的关于社会变态形式的纠纷解决平台。正是由于二者之间差异的存在,所以现代传媒对于司法活动才有了监督的必要和可能,但由于新闻媒体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又有可能对司法的独立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故而需要在现代传媒与司法独立之间划定合理的界限,以使二者能够协调发展。

一、现代传媒的基本功能及与司法活动的密切联系

概括来说,现代传媒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是提供资讯的功能,其二是表达公众意志的功能。通过提供资讯的功能可以将司法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视线之下,使这一切都可以在阳光下进行,从而起到“防腐剂”的作用。而通过合理的表达公众意见,间接地使公众参与司法,也可以提高司法的透明度。

事实上,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监督力量,它与司法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其一,在法理上,传媒监督的基点在于新闻自由,而新闻自由是进行媒体监督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明确规定的宪法性权利,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应有之义,其拥有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亦是司法主体所无法漠视的。其二,在实践中,司法活动本身所蕴含的刺激性,也是现代传媒所难以割舍的。

二、现代传媒对司法活动的影响

由于现代传媒手中所掌握的话语霸权,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具有了相当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被奉为“无冕之王”,还获得了除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的称号,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行业自律来规范其活动。现代传媒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司法活动的影响有以下两方面。

(一)现代传媒功用的发挥对司法活动的积极影响

概括而言,现代传媒通过对司法活动的积极评价,拓展和强化司法活动的社会效果,有效地树立司法机关的良好形象,以使民众保持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和期待,从而为司法活动的进行维持良好的社会基础;其对司法活动的评述,亦会促使司法机关谨慎的进行司法活动,自觉纠正不正常的司法行为,从而有效减少司法腐败的发生,使其自觉地充当了民众的喉舌,主动地担负起监督司法的职能,而这种监督至少会起到以下的积极作用:

1.新闻自由是现代传媒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其合理运用新闻自由权利和审判公开的制度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对司法活动的诸多环节进行公开报道,使司法活动置于公众的视线之下,有助于加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与此同时,媒体作为各种思想和信息交流的场所,能为社会公众评说司法行为、间接参与司法过程提供条件,从而降低了司法专横和司法武断的可能性。

2.传媒对司法活动的公开报道,也有助于司法机构抵御其他权力的入侵。虽然司法独立是法有明规的,但在实践中,司法往往难以独立,时常受到各种势力的干涉,如行政力量的入侵,强大社会势力的威胁等,就需要借助传媒的力量,使这些案件和势力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内,借助公众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相关的权势收手,促使法官独立的借助法律与良心及时公正地裁决案件。

虽然现代传媒具有良好的社会作用,但由于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现代传媒的行为空间受限较大,难以充分发挥新闻自由所应有的广泛性和自主性。我国现代司法发展时间较短,缺乏深厚的法律思想的浸润,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司法过程又过于封闭,传媒难以正大光明的自由介入,而司法机构也对传媒持一种漠视态度,许多应予公开的司法过程没有公开或是达不到公开的程度要求,甚至有的法院还采取各种技术化的借口来阻止传媒的介入,这在相当程度上杜绝了现代传媒的信息来源,限制了传媒作用的发挥。(2)现代传媒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对其管理上,很容易出现“管则死,放则乱”的现象。由于中国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国人很难把握自由的界限,难以正确的行使权利,有时会过于保守,有时又会过于冒进,表现在传媒业中就是其很难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在有约束时战战兢兢,在稍有放松时,又会忘乎所以。

(二)现代传媒功用的发挥对司法活动的消极影响

传媒论说和评价司法的负面影响——传媒审判。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使用‘传媒监督’这一概念时,事实上已经不自觉地把传媒监督视为一项纯积极的社会实践。因为‘监督’一词在语义上与‘干扰’的区别,使人们有理由从纯积极正当的意义上认识它的效能。”然而,传媒在论说和评价(这种论说和评价正是传媒监督的方式)司法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决不完全是积极的,其往往会超合理的界限,形成传媒审判,侵犯诉讼当事人的公平审判权。

1.传媒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法院的独立审判权。现代传媒在进行报道时,可能会出于各种考量,而对案件进行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从而引导社会舆论,最终给司法机关以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法院和法官有时不得不屈从于公众舆论,做出违背法律或事实的不公正判决。在这种情形下,事实上是媒体攫取了裁判者的地位,假司法机关之手做出了最终的裁决,严重地伤害了司法的独立性。

2.现代传媒的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事人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现代传媒手中掌握的话语霸权,不仅会对司法机关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影响相关当事人的活动,例如证人会不自觉地受媒体的影响,做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陈述,当事人获得公正裁决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3.现代传媒可以快速的将任何信息大量传播,而受众在海量的信息中难以认真的加以辨别。故而媒体对司法事件的不客观,不真实的报道,就很容易误导公众,从而使公众对事实的认识产生偏差,进而质疑司法机关的裁决结果,最终导致对司法公正失去信心,丧失司法权威。

这些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1)媒体自身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民众是不太懂法律的,大多以道德眼光来看待司法问题,而现代传媒在传播新闻时会不自觉的迎合普通民众的需求和期待,因此道德化的立场就在所难免,但这与司法所奉行的理性化、中立化是相冲突的。另外,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使新闻媒体难以对司法事件作出全面、真实、客观的描述和评价,与司法活动所强调的程序化和技术化有违。(2)我国的文化传统。传媒在中国一直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而存在的,其所反映的行政意志会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对司法机关施压,使司法权屈从于行政权,难以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特别是涉及到行政诉讼时。

三、传媒对司法进行监督必须遵守若干基本准则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莱克所言“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是我们文明中两种最为珍贵的东西,实在难以在二者之间取舍”,现代传媒所享有的新闻自由实际上是一种私权利的寄托,而司法活动所代表的是国家公权力的行使,二者在社会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共同维持着社会的良心,所以要在二者之中做出取舍,实在不是简单的选择,同时也不明智。只有合理地平衡二者的活动空间,使其并行不悖,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有效达成社会公正的目标,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司法系统的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的分析和考察,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难度过大。而对于现代传媒业来说,其变革更多的是依赖观念的改变,相对来说是较容易的,个人认为遵循以下原则,传媒业的积极作用就会发挥地更为充分。

(一)客观真实

现代传媒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严格地进行行业自律,理性地克制自己的主观随意性,尽量客观真实地进行新闻报道,特别涉及到司法活动的相关报到时,更应该慎重措辞,理性发声,当然这并不是在限制新闻自由,而是要求现代传媒理性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客观真实地进行新闻宣传。

(二)尊重司法特性

司法权的行使具有独立性、公开性、程序性、权威性等特性,这是实现司法公正所必须的,也是其与其他权力行使的不同之处。实现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活动的目标,同时也是现代传媒监督所追求的目标,如果传媒监督损害了司法的独立性、权威性,那么就丧失了现代传媒监督的意义。

(三)严守中立

现代传媒在进行司法事件的报道时,必须严守中立,只是客观地进行事件的宣传报道,尽量避免在其中夹杂作者个人的主观评论,因为司法活动是一项专业的程序性的活动,需要确实充分的证据,方能进行,而记者个人甚至一家媒体机构是不具备进行法律意义上的评述资格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传媒热衷于对一些法院未审结的案件加以报道,且在报道时丝毫不顾及所使用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是否足以造成法院不得不听命于传媒的舆论环境。例如,直呼犯罪嫌疑人为“罪犯”,把控方的指控当作实际发生的情况,无所顾忌地使用煽情的和各种带有倾向性的话语等。葡萄牙最高法院法官佩德罗·菲格雷多·马萨尔曾说:“这两者(指事实报道和对事实的评论)越来越经常地被混为一谈且不为人所察觉,书面新闻报道的标题是这样,电视及电台也是这样。在我看来,这是传媒最为严重的邪恶之一。”所以现代传媒在涉及到司法活动时,必须将报道和评述分开,否则就有可能歪曲事实,误导公众,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美]T·巴顿·卡特.大众传媒法概要[M].黄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 李修源.关于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两个话题[J].人民司法,2000,(8).

[3] 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1999,(6).

[责任编辑 李春莲]

作者:华建涛

上一篇:中专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