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2022-12-05

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日趋多元。尤其是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科技化的全球环境,市场化的社会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都给新时期的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尖锐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高速发展促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高校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强调的是刚性管理,突出的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现在则要运用情感教育力量,摒弃单向式灌输,建立双向式互动交流。此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辨别能力差,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这都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网络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以至于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信息具备丰富的内容、快捷的获取和开放的姿态等鲜明特点,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类资源和海量信息。但是,网络虚拟空间的特点必然导致大量不健康、不正确的信息存在。青年学生由于自身认识水平和人生阅历的限制,这些有害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有些学生会上当受骗,或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这都为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思想文化交流也随之加剧。

这种趋势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完善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模式,适应新时期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传统的教育管理产生冲击和碰撞。如何在这种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冲击下,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四个自信”,确保育人效果,这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进改革,不断丰富工作视角1不断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各级党政工团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

全体教职员工要把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理想信念的塑造,道德修养的锤炼,意志品质的磨砺,牢固占领于三尺讲台,融合于生动的校园生活,渗透于丰富的文化活动,彰显在大学生活全方位。夯实各个教育环节,把我们的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2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服务层次和水平把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把引导学生快成才、成好才作为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大服务观”的思维视角和工作视角,变枯燥的灌输教育为鲜活的渗透引导,变生硬的刚性管理为温暖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合理诉求和正当权益,以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3改革创新体制,建立学生工作良好运行机制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应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保障育人目标的完全实现。完善学校、院系学生工作二级教育管理体制。校级教育管理机构要在宏观战略发展决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集中精力,并通过指导监督、评估评价和提供服务等手段为院系自主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院系机构在享有相应责权利的基础上,在丰富内容、探索途径、有效实施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1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与实践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试点、总结经验、凝练规律、推广实践、完善调整等步骤,不断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打造教育教学新平台,拓展教育教学空间。丰富“四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和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能力。2完善思政课建设机制,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科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思政课建设标准,认真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三)大力倡导文化教育观,不断拓展文化育人新思路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行升国旗仪式、主题团日、校园红歌会、“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校园内唱响讴歌主旋律的时代最强音。2强化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利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学风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规划和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扎实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增强诚信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培育优良教风促学风,从而形成优良校风。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当代学子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展读书月活动、基础文明建设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践育人,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知行统一。塑造社团活动精品,激发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动性。大力扶持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引领社会风尚。

(四)应对时代新挑战,利用媒体新平台,开辟学生工作新空间1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平台,拓展空间网络时代的信息革命,必将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变革。

学生工作必须尽快而且全面地占领网络阵地,将我们的教育管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加大学生工作网站群的建设力度,以鲜明的政治导向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领,以丰富的学业资源给予学生知识滋养,以高雅的文化内容给予学生陶冶,以健康的信息资讯开阔学生视野。2积极应答大学生新诉求,密切联系,互动交流网络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表达诉求也成了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诉求。要正视学生的愿望表达,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学生言论自由。重要的是能从学生的表达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便于我们深入研判,从容应对。3努力提升网络教育水平,加强监控,正确引导实行网络舆情监控制度,推行网络信息周报制和热点事件反馈制。定期研判网络舆情,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群体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处理,增强应对舆论热点的快速反应能力。校园网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外网信息的筛选,严格封堵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域网。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掌握网络话语权,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

(五)加强培养,提升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1加强培训培养,实施内涵提升计划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学工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大力开展调研学习和培训交流,提升学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积极开展辅导员沙龙、“工作坊”等活动,设立校级科研项目学生工作专项,从理论探讨、经验交流、热点透析和专题讲座等方面为学工人员构筑一个开放性、研究性、学术性的交流平台。2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工干部发展落实辅导员在职务、职称和津贴方面的政策,保证他们的合理待遇和上升通道。探索实施辅导员职级制,鼓励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同志转到教学科研岗位,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建设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学工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察他们的心声和困难,激发他们的职业荣誉和事业激情。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高校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与时俱进,注意总结成熟经验和典型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第二篇:浅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的建设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涛 李洪宾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的传统管理理念和行为已不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在诸多方面伴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屡见不鲜。随着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我国各行业都也纳入法制轨道。高校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依法治校、运用法律的观点认识、分析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法制化

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其一,行政本位的思想较普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于涉及学生权益的问题往往采取行政、命令、经验的办法来化解矛盾,很少依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涉及高校学生维权案件不断增加,无形中将学校推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其二,重视管理的效果,轻视管理的权限。高校为追求从严治校的管理效果,在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综合评价等一些规章制度事无巨细地统统列入学校的管理制度范围之中。例如,有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在校内拥抱、接吻等亲密行为, 其实把这种靠学生自律的行为写入规章制度属于法律上的侵权,进而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相互冲突的现象。

其三,高校规章制度的合理、合法性问题带来的纠纷。我国普通高校是根据行政机关的委托或教育法的授权行使国家公民权利的授权组织。按常理规定有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等。但是,作为法制社会首先要保障公民的权利,这样一来往往容易使二者产生矛盾。目前,我国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是依照政府的教育法律法规、借鉴兄弟院校的“惯例”、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曾未有过专门部门审查过是否合法或合理。因此,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中一般都是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发生质疑,而且出现了法院宣判学校规

章制度“无效”的案例。如2003年12月29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经济管理学院多名学生致电本报,质疑“交不齐学费不能拿奖学金”这一规定是否合理。该校的肖同学功课名列前茅因交不齐学费取消了评选奖学金的资格。[1]很显然,学校的这种规定不但不合理,而且更不合法。实际上,学校的自主管理权是法律赋予学校为保证其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处理的“自由裁量权”。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有其特殊性,诸多教育教学问题不可能完全定量化,如德育标准、综合素质等,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定性判断,这就给学校留下了一个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个自由裁量空间往往是造成学生及家长对学校质疑和起诉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重要难题。

其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障学生的权益方面欠完善。目前我国高校所制

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规定学生的责任方面比较系统、具体,但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障学生的权益方面不够完善。我国《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2]但是,一般高校不但缺乏学生申诉程序规定,更没有专门负责受理学生申诉的专职人员和机构。当发生问题后往往使高校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

其五,重视履行对学生义务的监督,轻视对学生权益的保障 。在计划经济

体制时期,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教育者与被受教育者的关系。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上,高校占绝对优势,学生只有绝对服从学校管束的义务。但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步市场化。缴纳学费使得高校与学生变成了一种契约关系,除了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外,还体现出了一种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大学生的“使用权、选择权、监督权、知情权、奖贷权、就业权”[3]等合法权利得不到重视和法律上的救济。如2002年12月2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李静和李军(化名)就读于我国西南部的某学院。假期二人同行旅游共住一晚发生了性关系,一段时间后李静突然腹痛求医诊断为宫外孕。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二人开除学籍。这对恋人以侵犯他们的隐私权为由将学校告上了法庭,最后学校败诉。以上充分说明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法治化中存在着问题,轻视了对学生权益的保障。因此,强化法治观念、坚持法治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采用法律法规解决社会实践中出

现的问题,理顺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减少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治成份,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力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法治化。

1.以学生为本,依法育人、尊重学生权益的新教育管理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行政和

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①所谓行政法律关系是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代表国家的委托对学生教育的有关事项进行管理。其法律强调的双方主体地位是管理与服从的纵向关系。②学校与学生双方形成了一种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其法律强调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如学生缴纳学费就学、自主择业。学校收取费用,提供服务。因此,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尊重学生权益的新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不但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还要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的民主管理观念。这种管理观念不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才,而且还能够准确地、及时地发现学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保证学校管理建设可持续发展。我们深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建设的意识大大增强,思想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加复杂。鉴于此, 学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以法育人,通过依法、执法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使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高扬法治精神和维护人的权利意识,不但是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也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养成的基本意识。因此,正确处理好高校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前提。

2.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学生管理申诉裁决机构、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有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甚至不相信法律的力量。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依法的程序进行自保,为此,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法律申诉机构,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维权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我国《教育法》第42条明确规定学生有申诉权和起诉权。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56至第64条又进一步规定:

对于处分学生的结论一定要同本人见面,并且允许本人申辩和申诉,对于大学生本人不同意见的申诉,高校有责任进行复查[4]。以上充分阐明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寻求国家法律法规的救济途径。但是,由于国家行政机关没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申诉裁决机构,高校也没有建立有关学生权利救济的规章制度,导致了大学生的申诉权缺少可操作性。为此,国家政府部门和高校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受理学生案件的申诉裁决机构和申诉制度,一旦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能够做到申诉有部门管,辩护有人听。总之,通过权利救济使受伤害者的权利得到补救。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先生曾在《大学理念与依法治校》一文中阐述道:法治国家里面必须有一支精通法律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法治国家里面必须有一个发达的法学教育[5]。而且这两个条件都与高校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是法治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法治化建设的先行者,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竞争、约束机制,用制度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法制管理与人文关怀并济

长此以来,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几乎附带强制性,它对于建立稳定的教育

教学秩序,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四有人才的教育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除了在保证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出它的人文关怀。这给高校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全新教育理念影响下,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千万不能忽视大学生入学后仍然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但是,在各个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中,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侵犯某些学生的合法权益,而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虽然大多数学生是具有法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从教育学角度来分析,大学生还属于发展中的人,因违纪受到的处分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作为权利主体的性质,要依据法律法规的原则与规定,按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保障学生权益与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实施法制管理与人文关怀并济的制约机制。尤其是处理学生违纪时,只要是与学校秩序不发生严重冲突,都要对学生违纪的处理尽量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高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违

纪处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各项程序,细化处理权限。另外,高校还可建立起处分预警制度,以便及时提醒有可能受到处分的学生,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持学校和学生的和谐关系,避免或减少校方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努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绩效。

总而言之, 我国高等学校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为根本宗旨的公共事业机构,通过行使由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学校自主管理权来约束学生行为以及维持学校秩序。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同时,还要实行人文关怀,辅以人性化的管理并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秉福.大学校规与依法治校[J].教育与现代化, 2006(1): 46.

[2]林天卫,吴华钿.教育法规读本[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邵国平.论大学生权益与法律保障[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1): 51-52.

[4]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5]徐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校[J].中国大学教育, 2005(8):12.

第三篇:图书管理论文:浅析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

摘要:以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探讨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实作用,并对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助学;读书协会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也像其他高校一样,面临着许多管理问题。而采用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不仅符合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学生的支持也将有力地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1.1 对于图书馆来说

(1)充当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而作为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管理员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能了解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一些意见要求,并能及时向图书馆进行反馈,使图书馆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下传给读者,取得读者的理解、配合。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同时图书馆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想法,加强互相的理解和信任,真正提供“以读者为本”、以馆藏资源为纽带的全方位服务。

(2)缓解管理员的工作压力。随着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为此,我馆通过不断加大图书的采购力度、扩大阅览面积、增加阅览桌椅、延长开放时间来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迫切愿望。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却相对增长缓慢。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增长,工作强度增大。尤其是在我校新校区工作的人员,每天早晨要乘6:50 的班车从市区赶往新校区,每天来回在班车上的时间就近2 h。人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势必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其工作积极性也将降低。参与管理的大学生无疑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日常工作的有力补充,缓解了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保证了正常开放。此外,工作人员也能从日常的流通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业务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上,提高服务层次。

(3)监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时刻呈现在读者的监督下。一方面,作为老师,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

1.2 对于大学生来说 (1)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身在其中使人感受到知识的神圣,这里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道德修养。学生们天天与图书、期刊打交道,对其进行清扫、整理、上架,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爱惜图书馆的资源,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思想素质。

(2)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图书馆较之社会,环境相对单纯。参与管理的大学生能在这里工作的同时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相互配合,体验团队合作的苦乐;通过参加简单的体力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独立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些丰富的阅历,势必为他们今后踏上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减轻经济负担,有助完成学业。相关报道指出,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不能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剥夺他们经过十年苦读才得来的这来之不易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阵地。让贫困大学生帮助图书馆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贴补生活,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安心完成学业。

2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

2.1 勤工助学

鼓励贫困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参加图书馆的有偿劳动,缓解家庭压力。多给他们接触电脑和操作的机会,激励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信心。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多半来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他们朴实、能干、肯吃苦。2007 年6 月,我校新校区图书馆建成,搬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勤工助学的学生是搬馆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在2007 年初,就组织他们陆续参与书刊的下架、整理、打包工作。在搬迁过程中,由于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书库的排架工作,都能独立完成图书馆安排的各项工作,为顺利开馆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进行读者调查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了解读者心理,图书馆经常会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我校“望江”读书协会出谋划策,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会员发放了“我心目中的图书馆”问卷调查表,收集并汇总调查信息,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图书馆顺利完成调查任务,获得了大量的读者需求信息和读者反馈意见,为图书馆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2.3 进行馆藏宣传

在社团联合会和读书协会的建议下,我馆提供一定经费,利用他们贴近学生的有利条件,通过制作广告栏、写书评等活动对我馆的规章制度、馆藏资源进行宣传。学生自己宣传图书馆,更具说服力、渗透力。通过宣传,感受图书馆氛围,扩大了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影响,让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心目中温暖的家。 3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

3.1 规范选人制度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大学生必须是关心图书馆工作的热心读者。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选拔出思想品德好、具有较强责任心、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参与管理。勤工助学的岗位应优先考虑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正常完成学业。

3.2 建立完善专门的学生组织

为了保证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专门的学生组织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于2003 年就成立了“望江”读书协会,由会员民主选举会长、副会长,自主管理。图书馆方面则安排专人与协会进行联系,对其工作活动进行指导。协会除了对图书馆进行日常的书架清洁等工作外,还经常举办读者座谈会、写书评、读者调查等活动。图书馆也每年带领协会会员到中标的书店进行图书采购,了解他们的“口味”,优化配置馆藏结构。 转3.3 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应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的训练。参与工作的学生应牢固树立服务读者的观念,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工作规程,了解书刊分类和简单的书刊制作流程。在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学生还要学习计算机、电子数据库等知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做好了这些前期培训工作,他们今后才能顺利开展管理工作。

3.4 加强学生管理

对于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必须加强管理。我馆制定了相应的劳动纪律,建立了岗位签到、岗位考核制度。另外,还要求学生管理员挂牌上岗,这一方面将他们与普通读者区分开来,督促自己认真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员对于图书馆的书刊查询、书架排放等较为熟悉,在工作的同时,还能充当书库引导员。身为读者的同龄人,学生管理员相对于工作人员更具亲和力,更加能够帮助读者有效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将每排书架分包给个人,实行承包制。学生在保证每天还书上架的同时,还对自己承包的书架进行精细排架和日常清洁。对于工作不努力、劳动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图书馆要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者,坚决辞退。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图书馆应该给予学生管理员相应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违反图书馆日常规范的行为,学生管理员有权向读者指出,要求其改正。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管理员的意见,鼓励他们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献计献策,采纳好的意见并实施。图书馆的占位现象屡禁不止。我馆采纳了学生的意见,制作温馨提示牌和宣传海报,并且规定离开阅览室超过30min,工作人员会对遗留在座位上的书本进行清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效,占位的现象几乎消失了。另外,对于参与管理的大学生,图书馆也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他们享受教工的借阅数量。

总之,随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工作正在蓬勃发展,其内容、形式也将不断创新、改善。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吸收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作用明显、意义深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蔡焰辉. 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J]. 图书馆,2005(5):104-105.

[2] 孙丽芳.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76-78.

[3] 朱炎.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5):68-70.

[4] 姚江河.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7):221-222.

第四篇:浅析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浅析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摘要: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学校党支部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主体,承担着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因此,要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团队战斗力强,能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的群体表现,如何让它充分发挥强大战斗堡垒作用,值得我们去思考。

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以听报告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工作,次数也不是很多,很难保证集中活动时间。单一的活动形式,单调的教育手段不能充分地激发成员的参与热情。党员教育形式缺乏创新和活力,组织建设不能够与时俱进和创新,内容陈旧。有的党员对组织生活会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不能很好地达到

第 1 页

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的目的,这必将削弱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和带动力。

各年级党员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着不平衡性:一二年级的党员较少,大部分集中在三四年级,而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模范作用就会降低,党员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为了缓和各年级党员比例失衡,学生党支部应在确定发展对象之前,专门安排支部相关成员对高中就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新生进行认真负责的调查,经过调查合格的,及时提交支部复查、讨论、审核。

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投入力度不够。目前,伴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相对应的学生党员人数也呈几何倍数在增加。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没有配备专职的党建干部,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辅导员兼任,支部委员则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当。学生辅导员忙于奖学金、勤工俭学、助学金、贫困生贷款、心里咨询、学生团总支学生会活动、招生就业等日常工作,他们很难对党建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验也不够丰富,这必然影响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工作全面而细致地展开、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不良现象,这些现象无疑使学生党员的质量大打折扣。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党员发展质量。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完善,很多高校都有自己一套党员发展体系和制度,学生党员的质量有了明

第 2 页

显的提高,但在细节上和执行的环节上各党支部还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整体,尤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有的支部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发展标准不够严格,党员在同学中缺乏威信,特别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手段,致使一部分党员入党后反而出现党性修养退步的现象。

在深刻分析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之后,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我认为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是做好党支部工作的前提

二、接受一定的监督约束,切实做好党支部工作的考核工作

三、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前期培养工作

四、加快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

总之,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充分意识到高校学生党支部所肩负的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支部活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强大战斗堡垒作用。

第 3 页 土木工程学院 陈璇

第 4 页

第五篇: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浅析

【摘要】受艺术专业教与学特殊性影响,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从不同方面都呈现出了他的特殊与复杂。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全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难点问题。尤其是民办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学生,他既具有普通专业学生的部分共性,又具专业特性。因此,分析、了解、把握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思考如何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当前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民办高校,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艺术舞台,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1.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表现及成因1.1 具体个性特征表现 1.1.1 感性。表现为敏感,冲动,细腻,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情绪波动大,存在不稳定性,自控能力差,易感情用事。做事喜好跟着感觉走,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但缺乏深度、统筹思维逻辑能力差,不太能顾及结果。

1.1.2 随性。自我意识强烈,渴求民主、平等,向往绝对自由,不愿受规章制度牵绊,缺乏纪律约束,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经常会出现随意性的迟到、早退、旷课、寝室卫生脏乱差,部分学生不重视校纪校规的现象。政治追求愿望不高,不太关心时事政治、缺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素养的奠基,对行政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出现排斥行政教育管理工作及两课教师的现象。

1.1.3 真性。表现为纯真,率直,重情感,追求心里真实想法的表达与对待事物的平衡性。

1.1.4 独立性与对专业的片面追求性。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高考前三个月异地美术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在完全没有父母照料,自行租房或在培训班的集体宿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独立生活起居。其次,背着画箱画板,拖着行囊独自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到各地甚至外省参加考试。这些有别于同龄其他专业孩子的经历,让艺术类学生独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普遍较强。但由于这个年龄段孩子还普遍不是很成熟,易受诱惑,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容易受这种生活环境社会化的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导致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追求专业、轻视文化课程学习,在民办综合性高校,虽然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入学动机相对公办高校复杂,但进入大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大部分学生专业兴趣得到进一步强化。还有受着“只有学好专业,不怕找不到好工作,文化理论是其次”的片面想法或引导,形成了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课程的现象。

1.2 个性特征成因

1.2.1 专业教育模式不同。艺术类学生接受的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模式,专业培养为发散性思维,注重个人主观创意与创新,无客观答案,很少受各种框架限制,互动性实践性强,专业学习成果能及时得到展示与肯定,时刻关注本专业或其他领域出现的新事物,各种潮流信息。因此,艺术类学生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接受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强。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任性、过分追求个性,彰显自我,全局意识、团队精神差,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强调个人主义的表现及主观性的表达,不太爱听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1.2.2 入学动机复杂,综合素质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艺术专业的学生也逐渐从精英殿堂走向普及化、大众化。其次,随着近几年高考招生方式的改革,文化和专业已由以前的百分比录取形式转变为满足统

一划分文化分数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在这种形式下,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生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真正热爱艺术专业,但文化课分数只够进民办高校;

二、文化、专业成绩中上,由于志愿未填恰当或考试未表现出实际水平;

三、文化基础薄弱,不能进公办高校其他专业,或本人无意念大学、不爱好艺术专业,但为了大学文凭,在父母的压力与建议下只能选择做三个月的临时美术生。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录取分数,这势必造就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素质下降,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

1.2.3 家庭教育问题突出。根据相关数据调研显示,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中存在独生子女多、离异家庭多、单亲家庭多的现象。在一比

六、一比一或其他家庭人员结构模式培养教育下,易呈现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与感恩的心,承受挫折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与社会不协调、心理健康需要高度关注,甚至轻视生命等现象。

2.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2.1 加强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班主任这几支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首先,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文化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针对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必须利用各种学习进修机会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这支队伍的稳定和活力。学生管理工作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局限于一个方法或模式,应区分对象和层次,在日常管理中,全面了解艺术类学生的特征,深化服务,走进学生生活与内心世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建立相互尊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注意把握学生的心态,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避免千篇一律。工作中还应立足规章制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开展工作,让学生感受人性化管理的温暖。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和创作的舞台。其次,加强学生党、团支部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加强培养和选拔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发挥这些精英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左右手的作用。最后,全面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组织管理、道德修养等综合能力。

2.2 依托成才规划,建立并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制度,将思想教育过程与教育管理紧密结合。在成才规划的基础上,创新突破,将每学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项目中学生的学习创新、沟通适应、社会实践能力,课程、拓展知识,政治追求、学习习惯、文明修养、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等具体内容综合汇总。这些分值记录清晰地体现在每位学生的量化卡上,每位学生能及时掌控自己的情况,提高学生自主性、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2.3 利用专业优势,从专业角度引领。一要积极鼓励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项目的专业竞赛,科研创新活动,对比赛取得成果的学生以各种渠道及时进行宣传表彰,树典型,评优秀,以个体带动全体,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各种形式的名家讲座、展览,以各行业的先锋、名家大师作品及人格魅力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三要积极进行专业实行,尽早接触并了解社会,为就业提早做准备。

四、艺术类专业由于授课形式的特殊性,一些知识渊博、专业和学识水平高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仰慕和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超出普通的“教与学”之情。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4 针对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建立健全以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艺术类学生虽情感体验细腻丰富,但思想偏差更为严重,反应更为强烈。特别是刚进高校的新生往往难以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伴随着愿望落空与心理挫折的出现,更易出现诸如悲观、焦虑、抑郁、心理失衡等情绪和易采取各种极端方式处理问题。因此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这些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1)除了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出现各种问题的新老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咨

询,每学期根据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或特殊显现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邀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师开展讲座,在艺术专业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在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的组织带动下,各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建立“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网络平台的心理宣传,使学生可以多渠道的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3)建立心理预防、干预、控制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关注六困(学习困难、生活困苦、情感困乏、家庭困杂、网络困境、就业困扰)学生的心理动态,出现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4)对艺术学院全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行政人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普及,加强全体教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维与判断,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对环境的心理适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性和健全的人格。

总之,要做好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应该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身示教,以德育人,以开拓创新精神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下一篇:给学生家长的几句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