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及策略

2022-09-11

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受到社会的关注, 也是高校将专业就业率作为衡量学生工作的一项指标。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 具有高知识、高学历, 心理期望值高等特点, 但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及正确就业理念。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 如何摆正心态, 选择就业方向、把握就业机会, 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引导。

1 大学生毕业前常见的心理状态

1.1 功利心理

这在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过多的倾向追求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物质生活环境优越地区。《庄子·天地》:“功利机巧, 必忘夫人之心”。在当今的社会, 很少有人能够按耐住自己一颗驿动的心, 守住自己可贵的淡泊与宁静, 变得越发功利与浮躁。物质财富已成为世人主要的攀比和追求, 把工作待遇作为就业的首要条件。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 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工作待遇低的基层工作, 去基层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 在基层的低工资难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的满足, 一个大学本科生竟不如一个专科生, 从而不顾社会需求盲目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

1.2 盲目报考研究生,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

就现有形势下, 大学教育已经不再作为最终教育, 国内本科阶段的教育仅是普及传授了本专业领域里的常规基本知识, 而考研则是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而且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比例相对也比较高, 教育部也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考研。一些大学生能结合自身, 综合考虑后做出考研决定。还有一些在象牙塔中长大的大学生一旦毕业面对社会, 根本没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有的只是失去保护的恐惧。面对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的战略性“逃避”。这就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 更愿呆在校园里, 不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客观分析, 考研毕竟只是多条出路之一。

1.3 患得患失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 错过机遇, 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部分大学生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当断不断、患得患失, 这山望着那山高, 总认为还会有更好的招聘单位, 错过签约时间或者不断地和用人单位毁约, 这些也使许多大学生陷入择业误区。

2 策略方向

2.1 高校要把传统文化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 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大致归纳为5个方面:

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传统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 目标是培养完美的人格:通过学习借鉴传统经典提高高尚的品德意识, 通过思索提升健全的品德心理, 通过实践提高美好的品德行为。传统道德的“以义制利”原则培养青年爱国情怀, 启示青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人生价值观, 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正确对待国家实际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引导毕业生运用发挥自身的优势, 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客观期望值, 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2.2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学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成人意识, 通过讲座、班级活动, 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 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心。积极的人, 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人, 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 有什么样的想法,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1) 考研还是就业?一般都应该做几手准备, 其实, 更重要的是, 无论选择如何, 良好的心态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 作何选择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自己的条件, 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在考研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读研。既不要成了一种跟风和“无意识”的行为, 又要避免想着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盲目考研是对自己未来不加思考不负责任的表现。

(2) 同时协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所处的环境, 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踏踏实实的看到小城市、乡村、西部等地急需人才, 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

2.3 正确认识自己, 客观地对待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正确认识自己, 主动择业。“知人者智, 知己者明”。客观认识自己优缺点、性格特长, 明确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既不妄自菲薄, 也不盲目自负。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薄弱, 初涉职场面对激烈的竞争难免会遇到挫折, 遇到情绪不良时, 懂得运用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等方法宣泄化解。在挫折面前唯有调整心态, 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标志, 高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以致用, 涵养品德, 净化心灵。一旦建立了这种崇高的人生目标, 便具有一种生命的动力, 专心致志学好知识技能, 生命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就能远离颓废的生活。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在立志、为学等方面克服种种心理问题,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才能在就业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摘要:大学生毕业面临社会, 择业过程中会出现功利、盲目、患得患失等各种心理问题。因此, 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科版, 2004 (1) :408-410.[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科版, 2004 (1) :408-410.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大学生在线[2]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大学生在线

[3] 高佳佳.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滨州医学院基础基础学院[J].科技信息, 2009 (20) .[3]高佳佳.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滨州医学院基础基础学院[J].科技信息, 2009 (20) .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思考下一篇: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