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招生工作浅析

2022-09-10

1 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

1.1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进行“和谐招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人民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教育是社会和谐与民族振兴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 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的职能和作用。作为居于高等教育体系特殊地位的高校招生工作既关系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又与基础教育的目标取向有很大的关联。在构建和谐社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新形势下, 高校招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开展和谐招生, 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1.2 高校招生要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是指承认不同对象具有不同的价值, 同一对象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价值, 在对人、事等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时不只是按照某一种特定的价值标准, 而是从多方面考虑其拥有的不同价值。在高校招生和人才选拔方面, 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价值可能产生导向作用, 既不能为追求“公平”而让学生缺少竞争、失去学习的动力, 也不能为“效率”而让多数人为少数人陪考。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众化、特色化的高等教育内在的要求建立考试主体多元化、选拔方式多元化、录取标准多元化的高校招生体制。

2 高校招生工作中的“不和谐”现象

2.1 招生计划的分配过于本地化

招生计划的分配计划本地化是我国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一大特征, 也是一大不和谐现象。尤其是, 作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已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甚至被认为是高校招生中的基础公平问题。

2.2 唯分录取、不统一的分数线

统一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表面看来完全符合公平原则, 但其中却隐藏着潜在的不公平现象。因为它只涉及到教育结果这一事实的平等, 而并未考虑到造成分数差异的经济、文化、制度等深刻根源。更为严重的是, 我国不同省籍、乃至同一省内的分数线差异也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资源配置的不公, 引发一系列诸如“高考移民”、“替考”、“舞弊”等不和谐的行为异化。

2.3 高校招生中不和谐的“城乡二元结构”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趋向, 直接影响了高考招生, 在教育起点、过程都不公平的基础上加剧了高校招生机会的不平等, 无论是高考统招, 还是自主招生的录取机会均出现了严重不和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同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现象, 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群体的显性或隐性的不满和抗争, 不仅会危及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 而且会危及社会稳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高校招生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尽管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六公开”等有关措施的实施较大改善了高校招生环境, 但是, 近年来从艺术特长生的招录、保送生选拔, 到高考统招的“点录”, 高校招生腐败丑闻层出不穷。腐败是构建和谐的最大障碍, 高校招生腐败更是极大地破坏了原本已经失衡的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点。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高校和谐招生机制

3.1 坚持以人为本, 理顺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也是各项具体工作的思想指南。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培养合格人才。招生工作是高校直接面对社会、考生的一扇窗口, 在工作中, 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改革高校招生机制, 从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式等方面找准突破口,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使高校招生工作摆脱唯分录取的枷锁, 真正达到合理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

3.2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稳步推进招生机制改革

上文中所列举的高校招生不和谐现象均是招生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后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要根据实际国情,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稳步推进招生机制改革, 加强高校招生机构与考试管理机构的联系, 合理调节招录计划名额的地域分配, 协调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 在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编制等方面加大对农村考生的关注, 拓展高校招生途径, 促进和谐招生局面的形成。

3.3 综合统筹, 加强高校招生工作与教育自身改革的联系

高校招生工作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统领, 综合统筹, 找准自身的办学目标定位, 选拔多元的生源结构与质量, 体现多元的校园文化。可以认为, 高校的招生工作, 是展示多元文化的阵地, 是构筑各社会阶层理解的重要桥梁。同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各类高校理应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招生体制与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以寻找某种新的招生方式。这就要把招生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学改革中, 与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及要求结合起来, 制订匹配的评价与招录政策, 满足高校专业教育需要。

3.4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加强高校招生法制化建设

实践表明, 高校招生改革已渐进于理性化与法制化的轨道, 但离法制化目标的实现还很遥远。首先, 我们需要有一个调整城乡差别、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的过渡阶段, 以实现招生合理性与普遍利益的有机统一;其次, 在高校招生规模稳定后, 必须通过上升到法制层面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以公平正义理念来统领高校招生工作。这就切实要求在《教育法》、《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及高校招生改革的进程, 继续完善法制建设, 深化推进“阳光工程”, 严格执行“六公开、六不准”、“三不准、一禁止”等规定, 杜绝招生腐败, 构建和谐招生机制。

总之, 客观地说, 高校招生还涉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但是, 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把握方向、抓住机遇, 就能更好的应对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挑战, 加强并改进高校的招生工作, 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劲支持。

摘要: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 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现象。本文基于和谐理念, 本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 对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高校招生法制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招生,公平,和谐,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郭延凯.高校扩招规模稳定后亟待加强法制建设[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3) .

[2] 李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招生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1) .

[3] 易芳.朱乐红.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J].甘肃农业, 2006 (4) .

上一篇:胰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下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