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与体制创新

2022-11-22

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 民办高校是一个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呈现的形式之一。经过30多年艰难探索,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从高等教育领域中原有的公共辅助作业提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民办高校毕业生是当今就业群体中的一部分, 他们不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而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从而加剧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虽然民办高校已形成较高的就业率和更完整的就业模式, 但从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较低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的就业情况来看, 民办高校毕业生尚未提升就业质量。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2 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民办高校毕业就业可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2.1 社会

经济新常态主要通过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型至中高速发展, 经济结构全面优化,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化由劳动密集型转化为科技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集约方向发展, 就业岗位随着科技的进行而逐步减少, 相对而言就业竞争压力愈加增大。新的就业岗位不确定的情况下, 已知的就业空间逐渐压缩。这一社会现状对于民办高校本已严峻的就业环境而言, 更是雪上加霜。尽管, 国家开始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并辅之以政府的各项就业政策支持,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的紧密联系, 但是毕业生就业和社会市场需求之间依旧存在着一定矛盾, 各项就业机制过于的理想化, 毕业生数量供过于求, 就业机制不够健全, 社会竞争公平性有待加强, 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依然薄弱, 这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民办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2 家庭

在中国, 学生家长的学历、家庭环境、地位、工作以及收入对这个家庭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组织资源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同样也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之中。往往家庭环境较好的毕业生, 倾向于建立个人的社会价值, 而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将薪资作为就业的关键考虑因素;前者家庭会给孩子规划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 后者的家庭则就业前景较为单一, 未来的定位较为模糊;前者家庭的毕业生可能会更多地选择继续深造, 而后者则会选择直接就业。在我国城市生源的毕业生较农村生源的毕业生而言, 就业机会较多、就业环境较好以及各项待遇也相对更全面。

2.3 学校

作为肩负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任务的大学而言,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则是衡量一个高校教育办学以及人才培养成果的关键衡量指标之一。目前, 大多数民办高校依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就业形势, 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但是真正落实的成效不高,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不一致, 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在招聘过程中, 用人单位会更加倾向于“211”“985”等名牌高校, 民办高校毕业生应聘过程中处于劣势状态。民办高校硬件条件不足, 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社会专业技能实践几乎未有涉及, 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脱离, 从而对就业产生了影响。尽管部分民办高校开办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就业规划课程, 但是往往流于形式, 停留在书本之上, 无法将学生专业特色和自身特性融入职业实践当中, 就业的盲目性导致了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2.4 学生

从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角度来看, 学生个人的因素是所有因素中的关键。在社会上, 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 招生录取分数大多处于二本分数线及以下, 学生生源整体水平不高, 毕业生在就业时对自身的综合条件无法进行客观的判断, 从而出现求职的盲目性, 压力性以及挫败感。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学历背景固然要求较高, 但是对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存在一定的要求, 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也是构成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有利因素之一。

3 民办高校就业体制创新

虽然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而言, 就业形势严峻艰难,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各方面寻找突破口, 进行就业体制的创新。高校毕业生无须考虑一步到位的就业方式, 在降低就业期望值的同时寻找更多的发展途径, 如考研、参军入伍等方式。从高校角度来看, 高校管理体制面临着挑战, 我们需要完善高校的社会功能与管理能力, 同时加强并明确高校培养目标, 强化办学特色, 优化高校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高校可以开展更多的创新举措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如通过校友会方式增加学生就业率, 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就业观念。从社会角度来开, 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招聘模式的创新力度, 从而全面面对高校毕业生, 提高就业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我们不仅要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包括培养民办高校毕业生正确的就业态度。同时, 优化民办高校的管理, 包括清理它的定位, 重塑社会形象, 以市场或以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 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政策支持,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而为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为良好的外部支持, 为高校就业形势增加一分力量。

摘要:本文从学生就业、学校就业指导、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着手, 对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角度对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就业,体制

参考文献

[1] 李有发.新常态下甘肃的就业政策取向[N].甘肃日报, 2015-05-18.

[2] [美]威廉·威尔斯曼, 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3) .

上一篇:武警部队处突中服从命令与遵守法律关系探析下一篇:Photoshop操作技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