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章程制定与高校学生权利的保护

2023-01-19

进入21世纪, 我国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极为重视,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事业已开始推行。一方面, 国务院于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章程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指出, 加强大学章程建设, 高等学校要依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定或者修改章程, 由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核准, 至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 经核准的章程, 应当成为学校进行改革发展的大纲和依据。可见大学章程的制定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国大学章程的建设起步晚, 发展缓, 目前仍不完善。

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学生自治权利一直被忽视, 高校管理权力分配长期处于二元化模式中, 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推进和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 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利需求日益凸显出来。但是, 长期以来大学生争取自身权利保护的努力大多因缺乏相关规定的保护而失去了应有的成效。

可见, 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章程, 实现高校内部管理三元结构平衡化, 保证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权力, 将是解决大学生权利缺失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将落实大学章程制定和高校学生权利保护两者相结合不仅能实现双赢, 还能促进高校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自主管理的实现。

一、大学章程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日益社会化, 但是却凸显出高校管理制度的滞后性。国家有法可依才可实现依法治国, 同样地大学有章可循才可实现民主管理。大学若没有章程会使其无规可循, 导致学校管理随意性较大, 学生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但我国大学章程制定情况却不容乐观, 目前已制定大学章程并予以公布的高校数量较少, 而且很多高校认识不到大学章程在其运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 作为大学章程建设事业的前提, 我国立法对这一领域规定的不合理性日渐暴露。在大学章程中合理的高校内部权利分配面临着很大的阻碍。当前大学权力结构的行政化问题尚未解决, 即使制定章程也无法保障学术权力和学生享有应有的自治权。从世界上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看, 大学自治的本质是全体学者参与学校管理, 使大学治理与个体学者的发展相配合。例如, 英国牛津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即立法和选举机构是由4000多人组成的牛津大学议会, 因而体现为牛津大学议会治校, 校务会委员全部由牛津大学议会选举产生, 并对其负责。在牛津大学2004年至2006年的治理改革中, 校务会的外部委员是否应在校务会中占多数的问题, 引起了正反双方的激烈争论, 但最终获胜的是主张“大学自治、学者治校”之立校根本的反对派。[1]所以新式的大学章程的制定应与大学管理模式改革相结合。

二、高校学生权利保护现状及障碍

虽然我国已对高等教育事业极为重视, 但在高校教育入学率提升的同时却忽略了高等教育在制度设置上的民主特点, 导致领导决策和学校内部管理权分配中都缺少对学生权利的保护。有学者认为, 大学的教育不应使学生在集体价值前作出自我价值牺牲而应使学生实现其合理的个体价值, 若想这一主张变为现实, 必须以有保障的学生权利为奠基。

市场经济体制下, 政府不再直接、全面地管理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高校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后, 以国家行政权为主线、以国家管理高校、高校管理学生来实现国家管理学生的这一链条被切断, 高校学生管理领域中的国家行政权将退出历史舞台。[2]那么, 高校与学生的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改变后, 新的关系如何确立成为关键问题。

三、大学章程制定与学生权利保护的联系

我国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 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 高等学校的章程应当规定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办学规模、学科门类的设置、教育形式、内部管理体制、交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章程修改程序以及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等内容。[3]因此, 高校章程的制定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 须得首先界定清楚高校权利分配模式。

各高校现状为内部管理主要依靠其行政管理者, 学生诉高校的行政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在涉及公共利益、影响学生权益的事项上, 行政管理层具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而学生的自主管理权力缺失。所以制定科学的大学章程是实现依法治校和保护学生基本权利的必然机制和内在要求。

四、大学章程制定中学生权利保护的对策研究

( 一) 制定大学章程时, 注重其独特性和实用性

即使是已制定学校章程的高校, 也没有真正地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将章程的有关规定落实。在我国教育法规相关规定未完备的情况下, 各高校在制定章程时应主要就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等基本运作问题做出规定, 使其成为本校办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大纲, 避免章程流于形式。对于内部, 完备的高校章程应成为学校管理的“宪法”, 一所高校所制定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必须以这个章程为依据, 不得违反章程的基本原则; 对于外部, 高校章程代表这所高校的形象, 是高校摆脱外部干扰, 保持自主办学和自主管理的一道屏障。

( 二) 在高校内实现学术治校和学生自治

这就要求章程内容应包括建立学术共同体, 由代表学术和学生权利的委员会负责教师的聘用、考核等事宜; 建立学生维权组织, 在学生管理上由校内行政、专业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使学校行政层成为执行决策的机构。

彻底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仅为服从者的做法, 确保学生在高校事务管理的监督、学生权益的维护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事前与事后参与相结合, 学生既能够参与到校规校纪的制定, 并能够对决策产生实质影响, 又能够参与到高校管理之中, 特别是当高校将对某学生作出某种处分类行为时, 应按照特定的程序, 保障当事人的申辩权。也可在高校内建立学生维权申诉的便捷通道, 在章程中明确规定学生关于学位证与毕业证的颁发、纪律处分等等事项相关的异议应遵守哪项规定向哪一个机关进行何种申诉。

( 三) 将政府改革与学校改革相结合

我国现代大学管理包括两个方面, 即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外部管理指学校与外界的关系, 包括政府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等; 内部管理指的是学校自身内部关系, 包括团委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学术指导等。根据有关文件规定, 制定高校章程时应重视内部架构, 通过规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领导体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来提高自主管理权。但是外因对内因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 要制订不同特色和风格的高校章程, 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还不够, 必须通过外界政府的保障, 将政府改革与学校内部改革相结合, 才能使高校能够确立管理结构三元化模式, 才能实现目标。

五、结语

我国高校章程长期缺位导致了高校行政权力膨胀, 大学内部二元化模式由此衍生。高校在外界成为了政府部门的附属, 丧失了自主治理权, 在内部行政权力基本控制了学术权力和学生自治权利, 学生权力不断萎缩, 学生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而高校章程是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三元化的充分保障, 因此, 高校章程是我国高校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制之下, 使我国高校真正关注学生主体权利, 理好各方权益关系的前提。

摘要:高校章程是现代大学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而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 章程基本上处于缺位或者虚设的状态。针对这一现状, 高等教育改革事业已将大学章程建设作为重点。而如今高校管理二元化模式下, 高校学生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 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因此, 改变大学内部权利分配模式, 保护学生权利成为大学自治基础的高校章程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突破障碍建立完善的大学章程的进程中兼顾学生自主权利, 高校学生的权利缺失现状或可改观。

关键词:大学章程,学生权利,自主管理,依法治校

参考文献

[1] 肖泽晟.我国大学章程制定之难题[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法治论丛) , 2011 (11) :9-84.

[2] 黄全.社会转型中高校与学生的行政关系[J].行政法学研究, 2010 (4) :74-79.

[3] 湛中乐.现代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9)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