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9-10

1 中英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

1.1 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季羡林认为, 东西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 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他说:“一言而蔽之, 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 (comprehensive) 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analytical) 。”综合性语言重意合, 分析性语言重形合。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认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 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汉语思维重直觉, 重“悟”, 即不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 而是根据主观的直觉, 从逻辑上及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 因此汉语的模糊性突出, 大量使用无主句和主语省略句。汉语还重视整体性的综合协调, 强调“天人合一”, 主体意识很强, 因而形成一种强调意念流而比较忽视逻辑的形式论证的思维特征。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则是重意合, 不太注意形式的规范, 且句子间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 语法呈隐性。句与句之间直接组合, 经常出现省略, 而意义相连, 形散而神聚。而英语民族的哲学强调主客体对立, 物我分明。重视个体思维、逻辑思维, 比较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形式论证和规范的社会制约, 因而形成一种理性思维定势。反映在语言上则是重形合, 不求全面、周到, 但求结构上的严谨, 强调接应手段和形式上的规范, 语法呈显性。

1.2 直线型思维与螺旋型思维的差异

除了上面说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之外, 直线型思维与螺旋型思维的差异也是中英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之一。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属“一般特殊型” (The Generalization-Particular Pattern) 。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 (The Linearity) 。这种思维模式最初源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以及古希腊的演说历史文化。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的古希腊, 其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修辞学和演说。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兴起使得用于政治讲演和法庭答辩上的演说和修辞成为一种重要学术。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 西西里岛实行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演说家科拉克斯和他的弟子提西阿斯与高尔吉亚斯。公元前5、4世纪的智者派学者们都教授演说术。在雅典当时著名的演说家有吕西阿斯伊塞奥斯和伊索克拉底, 后者在雅典设立学院, 训练出不少演说家。公元前4世纪最著名的雅典政治演说家是狄摩西尼, 他的政治演说富于雄辩, 充满感情。他作过不少演说来鼓动雅典人反抗马其顿的扩张。后来由于马其顿的统治窒息了雅典的民主制, 演说术即告衰落。劝导性演说要求直截了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这对修辞形式的影响表现在英语族作者惯用“主题句段落模式”。他们在写作时习惯开宗明义, 第一句话往往概括主题思想, 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 发展思路。与直线型的英语思维不同的是, 汉语的思维模式属螺旋型。这主要表现在汉语写作时的修辞模式往往不是从主题句入手, 却倾向于先围绕着主题外围阐述评论, 然后再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某一思想加以展开。所以在汉语思维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们在使用英语时, 也常受其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

2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使用口语教学, 为训练外语思维创造语言环境

学习外语应创造语言环境, 这就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尽量多使用英语口语, 努力创造这种环境。

口语训练往往是综合练习, 而且时间短, 不允许学生用本族语去思考, 速度快, 练习量大, 要求把听、说、想三方面一道完成。这有利于排除本族语的干扰, 形成外语思维。口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 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所以应在教学过程中尽早使用口语, 尽量多使用口语课堂上, 除一般组织教学需要的用语之外, 语法和句法上常用的一些词语和解释也尽量用英语表达, 如主谓语、时态的说明、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别等。进行口语训练时, 开始可采用全班齐读、师生个别对话等。经过二至三个月的训练, 学生在听说能力上有一定基础之后组织学生采用值日生制度, 每堂课开始, 由一名值日生讲一则英语故事或笑话, 然后向全班学生发问, 至少二至三分钟, 让同学们回答。

课堂上反复进行的口语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听说能力, 而且会使课堂上形成浓厚外语气氛, 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注意力集中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

2.2 采用视听手段, 为外语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

外语思维既然是一种把外语概念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的一种反射活动,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为它的形成创造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在听说训练和口语教学中, 教师不是通过文字或过多的汉语旁白解释, 而是通过图片、幻灯片、实物、表情、手势、录音等方法进行, 使之能够“触景生言”, 遇到某一事物, 表达这一事物的外语就脱口而出, 形成外语思维的能力。

2.3 组织语言材料, 提高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

上面提到的是直观提高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 从感性上去认识的东西比较多。随着学习的深入, 对于语的语法现象等就要上升到规律性、法则性上来认识, 这就需要在直观的基础上, 通过组织语言材料, 采用比较或联想的方法, 使外语思维能力上升到抽象或概括的高度。

词汇教学可利用词与词组或词与句子的关系, 把一个单词组织到几个或一组句型中去, 做到词不离句, 使学生运用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活动掌握词汇。如讲“pretend (假装) ”时, 首先让学生认识这个词, 然后给出一组例句:

He pretended to know what he didn't k n o w.

Xiao Li pretended to be reading when his father came in.

She pretended to have known the fact.

这样的带单词句型词组,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对于课文教学, 也可以根据不同体裁或文章的特点, 妥善地组织语言材料, 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如故事性体裁, 教师一开始用英语介绍故事梗概带出一部分容易掌握的新单词, 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故事全貌, 而且在教师简介几遍之后, 对新单词和语法就会有一定的印象,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与思维能力, 而且为复述课文打下了基础。然后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各个突破, 方法仍然是在听说的基础上, 再打开书看文字, 朗读课文。

摘要:本论文首先论述了中英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 包括形合与意合的差异、直线型思维与螺旋型思维的差异等。并阐述了如何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使用口语教学, 为训练外语思维创造语言环境;采用视听手段, 为外语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组织语言材料, 提高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思维模式,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周之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评价[J].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4, (5) :20-24.

[3]  Nida, E.A.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上一篇:鲁甸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