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2023-03-05

如何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进学生发展呢?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只要我们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 将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评价方式

(一) 量化“等级”与质化“评语”相结合

传统的分数评价模式只注重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 用“√”或“×”的评价方法, 虽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出判断, 但难以达到激励、矫正、补充的目的, 而“等级十评语”的课程学习评价模式, 在重视了学生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还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给学生作业打上“√”或“×”的同时辅以“等级+评语”, 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 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 使学生真正“活”起来, 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和激励功能。

(二) 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及时评价是对学生在质疑、操作、解题等时作出及时的评价, 评定出正误和差异。及时向学生输送出这些评价信息, 让学生尽快知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 使正确的得以强化, 错误的及时发现并改正。这样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并把教师复杂的思维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延时评价, 就是对学生的思维不立即进行评价, 而是给予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后而给予的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 新颖的、别出心裁的、有创新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的后半阶段, 这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延时评价的方式, 让学生在合谐自由的气氛中猜测、联想, 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 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 形成创新思维, 产生愉悦充实的情感。

(三) 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平时表现, 并作好记载, 才能对学生的能力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 我们设计了数学学习评价表。 (略)

二、确定数学评价内容

(一) 学习情感评价是基础,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和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1. 做得好, 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有不甘落后的精神很想把每个题都表达清楚明白。

2. 想学、想做, 而且也做得好, 但没有执着力度, 没有“入迷”的精神。

3. 想学、想做、做得一般、没有一定要学好的态度。

(二) 质疑能力评价是关键, 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学贵于思、学贵于疑”学生能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而提出的有异议的数学问题、提出有创新、有创意的问题、对同一问题能否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作出的具有激励的评价, 激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思考。“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美.布鲁巴克) 教会学生质疑, 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敢进行创新思维、会进行创新思维的关键。具体做法是:

1.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每个孩子敢于质疑。

2. 教给方法, 让每个学生善于质疑。

学习课前的质疑, 能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能否根据课题提出想知道什么, 可以选择什么方法来学。课中的质疑, 能否根据在新课学习中提出不懂的地方, 提出有异议的问题。课后的质疑, 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 提出有创新的问题, 能否对一题提出不同的解法, 能否根据相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3. 不畏权威, 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在于培养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 勇于批判, 勇于反驳, 勇于否定的精神。鼓励学生发现、纠正教材、资料中的错误, 向书本质疑。鼓励学生纠正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做法中的错误与不足, 提出自己的见解。

4. 积极评价, 让每个学生乐于质疑。

对于学生有创意的质疑, 老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评价;对于学生有争议的质疑, 老师给予延时评价,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争论;对于学生错误的质疑, 老师给予鼓励, 并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误原因。

5. 引导学生及时释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相互解答:有困难的就采取合作讨论释疑;超出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则采取教师释疑或“放一放”的办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

(三) 解题能力评价是重点, 提高思维的探索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1. 动手操作评价是基础, 增强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在“做中学”是当前国际教育中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 教师们根据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 强调学生的“动手性”, 重视学生预习操作、课中操作和课后操作能力的评价, 对于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出相关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然后创造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而作出的评价, 体现“实践出真知”。具体做法是:

预习操作的评价: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出相关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或用来推导计算公式。

课中操作的评价:能否在课堂小组之间, 师生之间进行合作操作制作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或用来解题。

课后操作的评价:学生能否根据现实生活和需要制作出有创意的几何图形或生活模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敏感性。

钱学森教授指出: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 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 于是一下子得到问题的答案。而加工的具体过程, 我们则没有意识到。由此可见, 直觉具有“一眼看出”与“突然顿悟”的特征。它是创造的起点, 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直觉和灵感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会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 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起步器, 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考虑问题, 直接把握问题的实质。

*进行估测练习

直觉思维是瞬间的判断, 这种迅捷性是以头脑中保持的信息为基础, 是借助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所产生的结果。因此,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如估测一栋高楼的高度和体积、一个球场的面积、某人的体重等等, 这都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形成良好数感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胆猜想能力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因此,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然后进行验证, 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思维

3. 拓展学生发散思维, 增加思维的广阔性。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没有思维的发散, 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和求异的独创思维。因此, 在教学中, 应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其增加广阔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 另一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及开放性练习。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思考和寻求答案, 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尽可能简捷的解题方法。从而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逆向思维是与一般的正向思维相反, 与传统的或习惯的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思维, 它要求在思维活动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去观察与思考, 从相向的视角 (如上下、左右、前后、正反) 来看待和认识客观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能力不同的学生, 是以一种顺向思维系列转向另一种逆向思维系列的不同程度为特征的”。千百年来, 人们把司马光“人离开水”变为“水离开人”的逆向思维作为智慧的化身来颂歌, 这正是由于思维得到创新, 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事物本质的结果。

摘要: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应当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采取量化与质化的评价方式, 注重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质疑能力、思维深度的评价, 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教育测量与评价》吕晓大足教学讲座, 2013年9月.

[2] 《教育改革与实践》2013年2月总第128期.

[3] 《小学数学心育艺术》, 薛剑刚主编, 2005年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 《创造力素质与创造方法》, 刘以林、张文珍、冯克成主编, 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加强高校收费处收费票据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下一篇:刍议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2年常见不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