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艺术素质教育开始被注重起来,这促使美术欣赏课成了提升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如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寻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是美术教育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第一篇: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越发注重素质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美术学科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层次的识读图像、理解文化内涵,带领学生认知世界,感悟生活,使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实现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科学运用美术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探索美术学习方法,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感受美术知识的深远内涵,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希望为更多教师提供有效建议,促使学生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一、 引言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通过欣赏课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审美视角,改善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传统认知,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度高,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引入全新的教育模式,合理运用欣赏课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及课堂活跃度,帮助学生高效率学习美术知识,从而提升美术教学效率。同时,需要教师正确领悟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学生传播更多新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夯实基础。由此可见,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实现美术核心素质教学的理想目标。

二、 小学美术欣赏课概述

美术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提升学生视觉形象的感知力、理解力及创造力,在现代素质教学的时代背景下,美术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断提升,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美术教学,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節,在教师引导下,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和探索,让学生逐渐发现美术作品的元素符号及情感表达方式,慢慢形成独有的审美观,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新型教育模式实施以来,将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和改良,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更多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美术素质培养,同时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运用教师语言魅力,使美术欣赏和评述更具特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实现美术教学核心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三、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价值体现

(一)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

学生图像识读素养关系学生对美术识别和理解能力,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各领域都有图像展示,比如电视广告、电影海报、景区标识等,通过图像找到所需信息,需要人们具备解读图像的能力,由此可见,图像不限于美术学科中,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语言文化相差不多,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视觉感知能力是提升美术欣赏课学习效率的根本,通过视觉形象将情感、思想及审美融为一体,能够更好地解读图像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围绕内容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正确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底蕴,通过互动方式,积极讨论自身想法,从而挖掘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经过这一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图形识读能力。

(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

美术教育不仅包含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审美能力在塑造学生人格和综合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时代,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时,主要围绕经典美术作品、图片或美术符号等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应用不同文化视角探索美术核心要素。比如,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喜好,课堂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逻辑和判断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主要在美术实践教学中得以发挥,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小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表现,对此,需要教师合理规划美术教学方案,注重实践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机会,将各种新奇想法用美术手法予以表达。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感受作品内涵和主题,感受到美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通过美术欣赏课,能够让学生不断积累素材,开阔视野,收获更多新知识和想法,学会运用美术形式表达内心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比如,在进行抽象美术作品教学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创造的时代背景,深入了解抽象化的特性,让学生大胆说出对抽象画的理解,不断激发学生对抽象画的热情度,达到培养创新素养的目的。

四、 探究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

(一)围绕教学内容拓展新思路

美术作品创作灵感多源于生活和文化,美术欣赏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作品的文化世界,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力和认知力。比如,在对《中国龙》美术作品赏析时,让学生先了解中国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及艺术层面,掌握龙图案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价值。美术欣赏要通过作品表象理解其深刻内涵,换言之,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拓展更多审美思路和认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目标。通常,小学美术欣赏课内容涵盖生活的不同方面,这也是让学生领悟生活意义的重要途径,探索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性,从而将美术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另一方面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为了巩固美术课堂所学知识,围绕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活动,用美术作品方式描述生活物品,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欣赏技巧。

(二)注重优化教学技能和方式

科学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模式和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欣赏课教学开始引用更多文字、图像、声音等,突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的局限,使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强。比如,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美术欣赏课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模式中感受美术作品。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前收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形式,将教学内容完美结合,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尤其是小学生,对新颖事物比较感兴趣,需要教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利用多种科学技术,制定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案,提升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度,并且全身心的参与其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将美术欣赏课教学生活化

美术创作是生活艺术的重要体现,绝大多数美术作品灵感都来自生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场景,给学生带来熟悉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内涵,促使欣赏课教学更加高效。比如,美术课欣赏《生日快乐》作品时,让学生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想象生日场景,并且描述和勾勒出场景画面,用不同色彩进行渲染,充分表现生日场景愉悦氛围,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更好的欣赏作品,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美术欣赏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开展现代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生活意义,实现教学的理想目标,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夯实基础。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美术价值和意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强,活跃度更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实质目标则是为了改善教学现状,通过客观评价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采取正确决策,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以发挥欣赏课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机会比较少,影响教学评价的开展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评价环节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多元参与评价,教师主要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感受进行客观评价,同样,让学生积极评价教师教学现状,大胆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使美术欣赏课教学方式更加完善。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实现作品评价、教师评价及学生互评等,让学生和教师互相监督、互相进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目标。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本质不同,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起到重要作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做到与时俱进,领悟现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拓展更多实践教学方法,将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将美术欣赏教学生活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为学生创造更为理想的艺术课堂形式,提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达到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筱.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06.

[2]李晓艺.小学美术欣赏课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03.

[3]严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32-133.

[4]徐文英.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4-125.

[5]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53+155.

[6]解立君.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J].现代交际,2016(6):205.

作者简介:

郑雪彤,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小学。

作者:郑雪彤

第二篇: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艺术素质教育开始被注重起来,这促使美术欣赏课成了提升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如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寻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是美术教育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长足性发展。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教育;美术课堂;欣赏课教学

一、 引言

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关键。小学美术欣赏教育是推进美育教育有序开展的主要课程,可以锻炼小学生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并为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插上飞翔的翅膀。但是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特点等,寻找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去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不足,才能在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質量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 美术欣赏课的教育价值

美术学科自身的创造性、感知性、视觉性以及理解性,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既保证艺术素养的快速提升,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设计,将自身情感与美术作品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可以保证学习效果,又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具备趣味性、审美性等多种的特征性,能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很多的色彩。因此,美术欣赏课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思辨意识的调动以及审美意识的应用,可以对各种美术作品,以及与美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观察,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自身欣赏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学习能力的目的。通过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感受其中的艺术内涵,对社会发展与人类文化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参与,既使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得到提升,又在形成基本美术素养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美术教学的美育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三、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序开展面临的阻碍

(一)受重视程度低

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教育工作者还是认为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小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育工作的进行,导致在小学中艺术类的学科并没有足够的课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人们往往更加重视与学生升学考试有关的主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美术课堂,则相对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这种受重视程度不高的现实条件,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甚至有时会使学生成为其他主流学科争抢的对象,也并没有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堂对自身艺术修养培育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难以顺利开展,也无法发挥其教育价值必以及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二)授课手段落后

小学美术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既能够从观赏者的角度,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又可以结合自身情感需求进行情感共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但不少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时,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小学生赏析美术作品时,一般选择直接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价值意义告诉学生,缺少引导其探究与调动思维意识的过程。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小学生没有主动发挥探究意识与学习能力的空间,而且在长期被动式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中,小学生思维意识会被严重束缚。这样不仅没有办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也在失去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严重降低小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不仅难以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阻碍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课堂角色定位模糊

教师作为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引路人,能够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活动时,既保证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核心素养。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对课堂角色定位模糊,总是会选择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并没有意识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学生只能依靠教师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学习,对艺术作品的感悟也主要靠着教师的讲解。这种缺少思维意识调动以及审美意识应用的美术课堂,不仅严重与小学生的审美需要、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相背离,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抑制学生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挥。长此以往,不仅小学生会严重丧失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也在单方面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难以收集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实际反馈,很难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同时,阻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 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

(一)革新授课观点,调动学生欣赏积极性

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以及探究意识也都较强,而且总是会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探究积极性。所以,为了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就需要对自身落后的教学观点进行革新,意识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课程,保证教学质量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同时也在小学生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使其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及时性、丰富性,更好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小学生在更加直观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激起学习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土与火的艺术”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对彩陶艺术的欣赏,了解彩陶的主要造型特征与器型特点,从而在感受其艺术魅力的同时,能够动手利用泥条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引入,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彩陶制作流程、艺术特点以及文化背景有关的纪录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对彩陶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解。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彩陶的艺术作品图片,如“舞蹈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盆”等,鼓励学生能够利用手中的紫砂泥,通过泥条盘筑的方法,设计出融入学生情感价值的陶艺作品。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引入,不仅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到彩陶的文化渊源与制作流程,也可以通过多种艺术作品的赏析,充分激起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进而在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效率快速提升的同时,使学生也能够使艺术修养、审美意识、设计能力快速提升。

(二)设计授课目标,建立艺术情境课堂

教师在积极创新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明确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学习活动时,能够更好地对学习方向进行掌握,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要更好地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审美意识,建立更加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艺术情境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不仅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审美需要,也能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价值意义,以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当在进行“好大一幅画”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义为: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时期壁画的欣赏,提升审美能力、组织画面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利用美术工具,创作出更加符合自身情感价值需要的作品,从而在思维意识的调动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将由古到今的艺术作品进行打印,并按照时间顺序张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们通过欣赏,感受到远古时期的绘画特点,主要以劳动记事、抗击自然灾害、表达情感、狩猎以及宗教信仰内容为主。而现代生活中的巨型绘画,则主要用于广告宣传、装饰生活和满足人们审美需要。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水粉、彩色铅笔或油画棒,通过色彩的搭配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从而在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与欣赏能力的过程中,保证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通过艺术情境课堂的建立,不仅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直观对本节课需要掌握地知识进行了解,也能在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角色定位,开展小学合作学习

从学生参与小学课堂知识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小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才能推进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因此,要想使学生参与到小学美术欣赏课当中来,更好地对自身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进行锻炼,教师就需要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堂角色定位进行明确,要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来鼓励学生能够在相互间的思考与探究中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变依赖教师学习知识的不良习惯,并把握学习节奏的同时,与小组成员在相互间思维意识碰撞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修养与情感理念进行赏析,达到提升艺术修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什物拼贴”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利用棉花、纸张、丝线、易拉罐等随机材料,通过拼、撕、贴剪等多种方法,在思维意识的调动中,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预习活动,利用网络搜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物品和拼接的图画,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能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了解,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能够将课前预習成果,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在动手与动脑中,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发挥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与组员的相互探讨中,既从多角度出发,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又在思维的碰撞中,设计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进而在真正发挥美术欣赏课堂教育意义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时,应挖掘其中的美育教育价值,通过对班级学生审美需要、个性化发展以及艺术素养的分析,选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艺术修养,全方面地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也能在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价值,非常值得广泛地实施。

参考文献:

[1]郭建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8):99.

[2]胡斌.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陈艳.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J].小学生,2017(5):31.

[4]姜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燕有培.欣赏课,培养审美能力的“快车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7(3):63.

[6]张媛.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4):87.

[7]王雯.逆向思维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38.

[8]鲜海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4.

[9]于伟伟.中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比对[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王雅禾.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J].学周刊,2020(31):171-172.

[11]朱建军.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2020(27):146+148.

[12]刘燕燕.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研究[J].家长,2020(23):144-145.

[13]蔡卯.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49.

[14]林秋伶.小学中年级美术欣赏课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研究[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4):36-39.

[15]陆静.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J].读写算,2020(18):64.

[16]周静彬.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幻画报,2020(6):269.

[17]袁兴荣.核心素养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20(9):106.

作者简介:

陆博亚,江苏省江阴市,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作者:陆博亚

第三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摘要: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多媒体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者”,唤起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效果,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那么如何上好欣赏课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一、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在美术欣赏课中,多数教师基本上都能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色彩与构图进行分析。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单一的说教方式下进行,常常是欣赏教学三部曲:教师讲、出示图片、然后板书,造成的后果是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工具,其形式新颖、清楚直观、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这一优点更充分体现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上。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启发、引导,而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成为学生进行想象的最佳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升华,产生想象力上的飞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快捷,直接加快课堂节奏,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所以,教师在出示欣赏作品后,先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之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必要时教师给予补充。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態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学生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学生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有的学生认为不好看,不像向日葵,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三、欣赏课向随堂欣赏渗透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随堂欣赏这一教学形式被大多教师所采用,它在一定的教学程序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专题欣赏课之外“绘画习作课”“绘画创作课”“工艺制作课”及“混合课”中都可以随堂开展。例如,绘画创作课中,学生在进行创作之前,师生可以共同欣赏一些范画,并分组讨论这些范画给自己的感受和启示。当这节课快结束时,师生再共同评论学生的作品,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通过以多元、轻松的形式进行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美的熏陶。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很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情趣的、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不要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

记得保尔·瓦雷里说过:“思想隐藏在诗句中,就像水果富于营养,它是滋补的,但似乎又仅仅是一种美味。有人从中获得快乐,也有人从中领悟真谛。”一堂出色的美术欣赏课正可以体现出这句话的思想内涵。这正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娜

上一篇:三年级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