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论文

2022-04-23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美术多元化的时代,美术欣赏领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锻炼个人对艺术的认识与感受。而在农村,小学美术欣赏领域教学对提升国民的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更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论文 篇1:

基于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快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动,因此小学教育必须极其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传授法、情景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可视为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美术欣赏心理;欣赏习惯;教学方法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概述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与别的阶段不同的特点。小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快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動,因此小学教育必须极其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大约6、7~12、13岁左右)作为学龄初期阶段,有其整体的发展特点:全部智力活动,如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都在掌握知识中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直观形象仍占一定优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想象力异常丰富,情绪抑制力较差。与此同时理智感、道德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美感有较快发展,他们能够对祖国家乡的自然风光,某些艺术品产生热爱的情感等等。而在小学阶段的高低年级之间又有其差别。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一)强烈的色彩,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

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三)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

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做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四)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視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

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

(一)传授法

在我们实际使用的美术教材中我们会发现:教科书中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只是前边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面较多的是图例的表现形式。美术教材一直都是应用较少的文字配合较大篇幅的图画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美术这样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就要求我们去用心体会,传授美术知识肯定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是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与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是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单纯的应用语言来表达是不能达到较好的理解效果的。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主要的还是要用形象传神的艺术形式表达,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可以找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进行相互的探讨研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会较深刻的体会学习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情景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比喻介绍,用身边最为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从身边最常接触到的事物开始,加深学生对他们的印象。很多话题和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在讲解的同时将图形、画面、视频、文字融于一体,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刺激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改往日黑板白字的枯燥课堂,使美术课绚丽多彩,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的丰富生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每一个事物都是存在美的。

(三)趣味教学法

在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图片后,进入到学习绘画的阶段,过去的教学方式多数以教师不知课堂作业为主,学生在下面通过自己这节课多学到的东西自行绘画,很快地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不会在认真听课。所以应该试图尝試用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快速集中注意力来了解所学的单元主题,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味地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乐趣,比如在学习有关植物的绘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放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植物从萌芽到长成的过程中,是具有多种形态变换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普及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思想及知识。在课堂上,如果只听老师讲课,慢慢地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拥有不断学习下去的动力。教师应当不断地在课堂上创造一些机会,在课堂上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问,让他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体验到回答问题正确所给他带来的喜悦感。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尽量选择一些能够符合该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因为性格的差异对待课堂的表现各不相同,对待表现积极的同学,应该适当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而有些胆小内向的同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以及在课堂上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表现,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踊跃地表现自己。也许小学的美术教学,会让一个普通的孩子自此走上绘画的道路。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美育作为一个热点问题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是引导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的“艺术体系中的美育”主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美术教育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我们应该认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恰当有效的方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以达到美术教育的切实目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得到切实的保障。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的、科学的美术课堂氛围,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提升学生地审美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美术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骆弟学.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07,(03).

[2]梁培胜.关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实施[J].小学时代,2009,(02).

作者:郑璐

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论文 篇2: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领域在农村美术教学的应用与开展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美术多元化的时代,美术欣赏领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锻炼个人对艺术的认识与感受。而在农村,小学美术欣赏领域教学对提升国民的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更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欣赏评述 农村学校 欣赏角度

在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课中,欣赏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欣赏课的教学,让孩子欣赏到中外美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老师的指引,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基本的美术修养及审美能力。在《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教学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而在农村,小学美术欣赏领域教学对提升国民的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更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我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从事农村的美术教学四年来,执教六个年级,大致掌握了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性格与特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有比较短,再加上他们活泼、好动,各方面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比较差。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好奇心特别重,天真烂漫,思维比较敏捷,基本上是想说什么就能够说出什么,童年无忌,往往能说出成人所想不到的话语来。恰恰在美术欣赏课中,这种强烈的色彩能够激起他们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简单的如红彤彤的太阳、绿茵茵的草地、金黄的麦穗、蓝蓝的天……,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欣慰和喜悦,每当他们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尝尝伴随着惊讶声与喜悦声,这正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表现,曾经我尝试一幅画的黑白效果与彩色效果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低年级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会更强烈一些。

中、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加上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所赋予的巨大的想象空间,能够说出天马行空的想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敢想敢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把基础造型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充分表达自己感受与喜好。

二、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疏于管教,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别提会培养孩子的美术欣赏水平。同学们信息闭塞,见得少,就会产生局限性。

新入职时,由于对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掌握的不够细致,在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上理解的还不够深刻,第一次在给学生们上欣赏课的时候,我准备十足,讲的绘声绘色,学生们听的也津津有味,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但是等我课后写反思仔细回想的时候才发现,大多数作品分析的时候都是从作者的背景、时代特色、构图、色彩等方面讲解,而违背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我这些专业术语的大量运用,看似讲的深刻其实学生并不会理解,这会使学生们觉得美术作品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参与艺术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可能以上我的第一次讲课遭遇,也是当今美术欣赏评述教学领域的通病,在美术欣赏课中,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自己消化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术欣赏顾名思义就是重视学生的欣赏,学生不参与,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形不成自主欣赏的氛围条件,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欣赏课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要求。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解决策略

1.引导正确的欣赏角度

孩子们的审美是属于直观审美,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按照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习惯来欣赏美术作品看,进而误入歧途。一般来说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同学们表现的认同感较强,若面对表现性风格的作品的时候就能产生新奇感甚至是抵触情绪,例如三年级《形形色色的线》这一课,其中有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坐在藤条椅上的朵拉马尔》,孩子们就很不理解那么乱的画为什么能是名画呢,会明确的说出来自己不喜欢,并产生排斥之感。所以美术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感知作品的外在形式以及艺术特点,不要在乎“像不像”,其次是观看作品的艺术形式,区别作品应该属于哪种美术类别、表现特点和欣赏方法,最后是体会作品的风格,感受到画家的个性,以及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

2.强调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手工、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手工、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在欣赏时安排具体的操作活动。如我在讲述二年级的《夸妈妈》这一课,先让学生欣赏有关母爱的世界名画,然后自己尝试着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幅,不一会,一个个妈妈的形象就诞生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书本上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评价,学生在动手中兴趣盎然的欣赏了外国名画,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3.把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美术课中只要我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里就肯定是带有音乐的。在美术课中适当的引入音乐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特别是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无形当中牵引着我们的思想,从而带领学生们的思想走进画境,能够强烈的激发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还可以适当的融入思想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领域的情感教育。像三年级《大海上的船》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跟船有关的知识,在讲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的时候,引入了我国的国防教育思想,使学生加深爱国思想。

4.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地理与环境优势

農村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家乡的建筑、风土人情,感受、欣赏乡土艺术;听爷爷奶奶讲传说、趣闻,收集创作题材。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美,从而把美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创造也来源于生活。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一生去研究与开发的园地,要在充分认识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投入足够的热情,尤其要注重美术与周边文化与社会的联系,不脱离开农村,并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落实于教学实践,让美术欣赏领域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营养快线”。

作者:彭烨

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论文 篇3: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从文化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已成为当下美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效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关键词】欣赏教学;文化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当下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要点。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教师引导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作品的主题内容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在广泛的讨论和积极的交流中,自由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理解能力。所以,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作品、读懂作品,不漏掉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主题、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明暗、肌理等。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例如:画面以什么色调为主?画面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整幅画给你的感觉怎样?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我们深知,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观看美术作品时,往往不够细心,草草而过。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从视觉形象的教学原理出发,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和理解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还要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在欣赏中就能做到创造性地“理解”与“评价”,激发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学科融合知识牵引,使学生在关联知识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内涵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以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也应在教学内容中,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作品欣赏,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将语文学科中的优美诗词与美术教学中的形象、色彩等进行有机融合,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满足学生文化理解的需要。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理解能力。在执教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风景如画》一课时,我将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优美的古诗词有机融合,运用已有的绘画技巧表现诗的意境。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欣赏—理解—创作—评价”的教学策略。

(一)欣赏古诗,描绘含义

首先,出示古诗《江雪》《春日》《山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带领学生再欣赏几幅诗配画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中国画创作。

(二)借助古诗,理解内涵

以贺知章的《咏柳》为例,分析怎样创作诗配画。通过提问“这首诗能让你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来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然后再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接着再用课件出示图片,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匹配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创作的特点。

(三)以诗绘画,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首古诗?想如何表现它?”引导学生解释诗意,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适当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最后,出示作业要求并让学生实践。

(四)展评诗画,交流感受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比较、讨论。通过这节“诗配画”表明了诗画合一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是可以实现的,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文化魅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课堂内外相互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评析的方法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的我们深知,在教学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课还是设计应用课,或是综合探索课,最后总会设计一个让学生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升他们艺术文化理解的能力呢?教师应告诉学生评价的内容,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并在评价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启发,让学生围绕本课知识点欣赏、分析、评述,用美术的语言阐述创作动机、画面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在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时,教师的语言应带有启发性,启发的同时还要有方向性。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设计作品,一般都要从构图、色彩、造型、工艺的运用、绘画工具的选择、技法的使用、绘画设计意图等方面去评价。所以,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评价作业时,语言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运用美术术语。以评价画面的构图为例,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直接问:“这幅画的构图如何?”而在低年级教学时,就应该问:“画在这个位置合适吗?”“画这么大好看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在引导评析中渗透构图知识,慢慢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这样做,而应根据当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使作业评价有重点、有侧重,同时也检验了当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完成情况。例如:在评价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车》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应将评价的重点引导到车的造型,点、线、色彩的运用和设计意图方面。可以问学生:“你设计的车有哪些功能?”“你采用的是什么形式表现?”“你的设计理念是什么?”等。

比较是理解的途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品评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借助美术作品展,组织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品评。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或在班级中搭建优秀作品展的交流平台,通过对作品的互相品评,发现自身作品的不足以及他人作品中的美,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美术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大自然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美术文化理解能力培养的最佳舞臺和最丰富的教科书。美术是视觉艺术,它的创作灵魂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步入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感受自然之美,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老师从旁点拨和引导,无论是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是生动的社会实践,在给学生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给其带来心灵的震撼,使其萌生审美的情愫,产生一定的审美情感。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文化理解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艺术欣赏知识的传授,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艺术文化理解的兴趣,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感受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线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探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有力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爱娈.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49

[2]聂金琼.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69-170

作者:甘方诚